1.赛力斯二江智慧工厂几个车间

2.赛力斯与华为,双赢还是附庸?

3.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伙食怎么样

赛力斯汽车总部_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迎来开放日

作者?|?葛帮宁 沈天香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连日来,有关AITO问界、华为是否造车、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等话题,再度成为行业热点。

“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我们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当时只是想把‘HUAWEI问界’作为生态品牌,让消费者在选择时不困惑。”

“问界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所谓的‘华为造车’是两码事。”

4月1日和2日两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和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先后登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演讲,回应传闻。

起因是今年3月初,AITO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一张长图,将过去宣传海报中“AITO问界”字样,换成了“HUAWEI问界”。

这很难不让外界误解为华为在争抢AITO问界的主导权。由于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和深度在汽车行业独树一帜,加之华为一贯带给外界的强势形象,赛力斯难免被误解为逐渐“代工厂化”。

此外,最近几年,行业都在关注华为进军汽车领域的一举一动。尽管华为一再不厌其烦地声明不造车,但随着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品牌初步成功,更多人开始猜测:华为造车的时机到了。

直到华为CEO任正非再次用一纸公告打破流言。

今年3月31日,任正非亲自签署华为不造车的文件,有效期为5年。他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严格要求,强调不能把“华为/HUAWEI”使用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进一步解释,并非只有5年不造车,而是华为所有文件的有效期都只有5年,“5年到了再发个5年”。

抛开华为内部可能存在的分歧,至少,任正非这份公告既打破了华为造车的传言,也证明了华为与赛力斯始终是平等合作。

不过,随着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陆续加入智选车行列,华为与赛力斯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将被淡化?其它车企能否复制赛力斯的模式?华为和赛力斯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01.

造车新物种

今年2月25日,赛力斯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双方合作更上一层楼。

签约仪式透露出诸多重要信息,包括:联合业务目标是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联合打造的新平台下首款旗舰车型于2023年发布,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双方进一步推进成立联合创新中心等。

根据协议,赛力斯将协同产业,推动新技术、材料、工艺等应用于合作车型;华为终端将充分发挥包括高阶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在内的智能化、数字化、用户体验设计等优势,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意味着,双方非但不解绑,还继续携手前行。这既是对此前合作成果的最高认可,也是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2021年12月,赛力斯与华为携手推出AITO品牌,创新汽车企业与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合作模式。

在双方合作中,赛力斯负责整车产品的研发、智造、交付服务等整个生命周期用车体验,华为则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开发和渠道销售等。华为高度赋能,与赛力斯进行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

在汽车百年发展史上,尚无此先例。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渐成潮流,近年来,华为作为ICT行业领先者,凭借电子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积累,与一些汽车企业大规模地展开合作。然而,无论华为与其它车企如何彩旗飘飘,其唯独与赛力斯的合作最为深入。

华为与车企合作分3种模式: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和华为智选车模式。“含华量”——汽车业内喜欢用这3个字,来形容华为的参与程度,而智选车是目前“含华量”最高的合作模式。

用余承东的话来说,智选车模式倾注了华为十几年To C转型积累的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品牌营销、渠道零售等能力,帮助车企把车做得更有竞争力、让消费者更喜爱。

赛力斯第一个吃螃蟹,目前是智选车模式中最大的赢家。

在与华为合作之前,赛力斯集团就已投身于智能新能源汽车开发。彼时,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判断,汽车行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造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车赛道。

“跨界合作就是化学反应;行业内合作是物理反应,顶多是加法。”在他看来,与华为跨界合作,符合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发展的需要。

赛力斯虽有近20年整车制造经验,但其体量和声量有一定的局限。与华为合作,首先可以解决知名度问题。

其次,赛力斯已经积累了颇为深厚的新能源技术能力,还有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智慧工厂,以及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等,但缺乏智能化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和对用户需求的独到理解,而华为正好能弥补。

华为有三十多年在ICT领域积累的技术和能力,有大量关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迫切希望这些成果在汽车产品上落地——投入如此之大,加上决定不造车,华为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实现商业闭环。

赛力斯需要华为,华为同样需要赛力斯。双方携手展示了跨界的力量,开创了整车企业和ICT企业跨界融合的全新典范。双方创造的智选车模式,是中国乃至世界造车史上的一个新物种。

一路走来,华为和赛力斯都深处议论漩涡,但华为帮赛力斯造车的角色始终没有变过;赛力斯一直在被误解,但始终不急不缓地专注于做自己的事,踏实造好车。

既然是新物种,行业乃至社会应给予包容和祝福,让这种模式拥有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应当正确看待华为和赛力斯的平等合作地位。当然,可以质疑,但不应急于下结论,更不能全盘否定甚至中伤某一方。

02.

进化的力量

2021年12月23日,AITO问界系列首款车型问界M5,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推出。次年7月,问界M7发布。紧接着,9月又发布问界M5纯电——赛力斯汽车和华为强强联合,创下了9个月内推3款车的纪录。

自诞生后,AITO问界就像一辆高速列车,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问界M5从发布到开启全国付,不到3个月;问界M7从上市到开启交付,仅用时51天;问界M5纯电仅在发布后1个多月,就迎来交付——这些层层大幅递进的交付速度,每次都令行业惊叹。

从问界M5去年3月启动交付,至今年3月底,问界系列车型已累计交付突破8.5万辆,是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2022年,除了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和哪吒这5家老牌造车新势力,AITO问界均超越新势力第二梯队的新秀,成为这一队列之领先者。

同时,问界M5车主净推荐值高达86.4%。在《2022年乘用车新车质量报告》中,AITO问界在新能源品牌新车质量排行中高居榜首。

现在,问界的新产品已不在路上,而是在弦上。今年3月23日,华为在2023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官宣:问界M5和M5纯电的高阶智能驾驶版将于4月发布,而且,问界全系车型将升级HarmonyOS 3——后者解决了传统车机的应用少、升级慢、体验差的三大痛点。

AITO问界增速快、质量高。这样一个不断进化的品牌,在成立之初就证明了智选车模式的可行性,如今更验证了该模式的优势,展现出这种模式顽强的生命力。

<img src="s://image.bitautoimg/image-1080-w1/mapi/news/2023/04/06/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宁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赛力斯二江智慧工厂几个车间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是自动驾驶技术重要,还是智能座舱重要?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做过一番阐释。他说,现阶段,智能汽车的核心是自动驾驶技术,而未来的核心则是智能座舱。

这番话似乎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赛力斯旗下高端品牌AITO的潜力所在。

12月2日,在全新高端品牌AITO的发布会现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宣布,AITO将于12月23日推出首款中型豪华SUV,该车是首款搭载华为最新鸿蒙生态(HarmonyOS)座舱的车型。

如果何小鹏的判断无误,这是否意味着,华为将当下智能汽车的核心给了北汽、长安、广汽,却把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留给了AITO品牌?

然而,在AITO品牌推出前夕,有知情人士表示,“华为‘一手包办’了AITO品牌的前期产品规划、后期营销以及渠道售卖,金康赛力斯只负责代工生产”。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金康赛力斯等于变成了华为的“傀儡”,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所说:“有躯壳,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灵魂。”

有灵魂固然是好,毕竟不想当鲁班的木匠,不是好木匠。理想中,赛力斯肯定也想当最了不起的那一个。但大浪淘沙的背景下,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个躯壳,起码比连躯壳都没有要强许多。所以,凭啥抱大腿就一定有错呢?

华为深度“造车”

过去几年,华为针对智能电动化出行提出了五大解决方案: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以及智能车云。

在这五大解决方案种,华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的来源是什么?华为智选车业务部汪严旻在现场表示,过去华为的CBG(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在2019年鸿蒙OS发布时,就提出“1+8+N”战略。1是手机,8包括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机、VR、车机,N是指万物互联。

“1+8+N,也叫智慧全场景,其中智慧出行是我们整个消费者全场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汪严旻说。

截至目前,华为已推出了全新升级的5G折叠屏手机Mate Xs、全球首款5G平板电脑 MatePad、Wi-Fi 6+路由器等。将这一大批设备串联起来的,就是华为 1+8+N 战略架构生态蓝图。

因此,当AITO品牌也被列入 1+8+N 战略架构,有人调侃,这就是华为的产品,它已经等同于华为自己造了一款车,只是没有挂华为的车标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合作双方实体都没有变化,但他们却要重新做一个品牌。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此前在华为Inside模式中,华为的角色还是零部件供应商,而这一次华为把AITO当成“亲生儿子”来看待,AITO系列车型真正代表了华为对智能汽车的理解。

5没有代表意义吗?确实没有。据了解,当时由于急于落地,让经销商有车可卖,华为才选中5这款已经基本成型的车型。华为能够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只能临时加入一些后装的智能化零部件。这也使得5在本质上并没有很深的华为属性,甚至被媒体调侃为“华为Outside”。

但针对AITO品牌,华为把最内核的东西——鸿蒙OS放到了里面。并且,为了让鸿蒙操作系统有完整的信息安全保护,华为从端侧、芯片侧、链路侧到端云协同,都提供了完整的软硬件设备。

汪严旻详细说明了智能座舱系统之于一台智能车的意义:“如果只是从基本层面的交互,或者是简单的互联互通入手,不去掌握核心的技术,永远无法打破车、手机以及人等各个载体之间的边界。”

华为智选车业务部汪严旻

而Harmony OS智能座舱,可以实现同系统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减少不同终端间的不断切换。

华为不仅将核心理念应用在AITO身上,对制造工厂也有着空前的掌控力和参与度。有媒体曾报道,华为不满金康工厂对三电部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设置,提出耐久测试必须要达到高温环境105℃,耐久时间超过2500个小时,而金康工厂的耐久测试,过去只是在室温下达到500小时。

此外,人才也基本集中到了AITO。某自主品牌巨头的研究院院长曾向我们透露,“老余(余承东)以及老余的左膀右臂卞红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TO、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把很多精力都放到了重庆(小康集团总部所在地)。”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TO、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卞红林

或许是因为华为的深度介入,AITO品牌一亮相,就声称要在未来五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TOP3品牌。

对于华为来说,这个愿景如果能实现,AITO品牌无疑是帮它成功“打了个样”,后期大概率能吸引更多的车企进入其汽车生态里。

对于赛力斯来说,华为的全力以赴使其产品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掌握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赛力斯的“听话”,是不是就注定了这只能是一段不稳定的甜蜜?

赛力斯的未来在何处

如果没有华为,赛力斯的命运很有可能跟大部分腰部新势力一样平庸无奇:无论是在美国硅谷做研发的陈年历史,还是以工业4.0标准打造的两江智能工厂,又或是纯电动和增程式的双平台,在乱花迷眼的时代,这些都不足够让人们信服它的竞争底气。

如今,华为调动一切来“关怀”之后,赛力斯似乎更动弹不得了。

真的只能听华为、由华为了吗?

显然也不是。关于造车的边界,华为有过很明确的官宣——“传统车所有的部件我们都不做,传统汽车走向智能网联电动车过程中,汽车所需要的部件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也就是说,在很多汽车部件上,赛力斯仍大有可为。

躺平才是最危险的,而赛力斯可能没有躺平的打算。在AITO品牌发布会现场,与这一品牌同步官宣的还有赛力斯的纯电驱增程平台(DE-i)。据了解,它将实现1000+km起步的续航能力。

到目前为止,在电驱增程技术领域,赛力斯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项技术专利,这说明赛力斯的技术还是“有点东西”。

跟赛力斯5相比,AITO第一款车有很多进步:3.2kWh/L的百公里油耗、4秒级的百公里加速、可OTA升级...这些都离不开赛力斯的技术进化。

赛力斯产品线总经理周林也向我们透露过,全新高端品牌AITO所用的增程技术、电驱动的技术,都将在全新平台DE-i下整合。

技术没有原地踏步,在渠道建设上,赛力斯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布局。2022年,292家用户中心将全部由赛力斯布局,比今年新增202家。

实际上,跟绝大部分腰部新势力相比,赛力斯已经算得上一个儿。

跟纷纷跻身单月交付“万辆俱乐部”的顶流们相比,它可能还是弱不经打。但不能忽视,赛力斯的品牌知名度已经在逐渐打开。

根据交强险数据,赛力斯5的用户一开始基本集中在重庆,如今已成功蔓延到上海、深圳等新能源重点市场。

2021年5-10月赛力斯5各城市上险数

10月,在20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SUV市场,赛力斯5挤进Top5,乘联会统计其销量为1926辆。

北京一华为线下门店销售告诉我们,赛力斯5的销量应该还会进一步突破,因为产能在持续提升。“今年很多时候等车时间都是两个月,而现在订车,基本半个月就到店。”

之所以有这些成绩,离不开双方的优势结合,这可能比赛力斯自己吭哧吭哧干新品牌有更好的效率和速度。

写在最后

跟华为合作的车企,都喜欢拿PC领域的案例来说明,品牌方的未来仍可期。长安方面便说过,“硬盘的核心供应商也就2、3家,主板也是那2、3家,但戴尔、联想也并没有成为傀儡,最终闯了出来。”

赛力斯能不能成为戴尔、联想?不一定,但起码它有机会。

在智能汽车时代,华为作为最重要的供应商,也许它会比英特尔、微软等要强势,但它也确实保证了软件素质的过关,让赛力斯更容易建立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

所以,在华为“一夫多妻”的画面到来前,赛力斯当个“正室”也是不错的待遇罢。

更何况,赛力斯本来就不必像奔驰一样青史留名,也不必像特斯拉一样石破天惊。

赛力斯与华为,双赢还是附庸?

赛力斯二江智慧工厂三个车间。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赛力斯二江智慧工厂三个车间,分别以A,B,C车间为名,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于2019年投入生产,其按照工业4.0标准建造,具备行业内领先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以及电池PACK五大工艺车间,工厂投资巨大。

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伙食怎么样

不久前的一次专访中,关于华为究竟造不造车,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再次做出了重申,并且充分肯定了赛力斯问界的地位。

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家合作品牌,赛力斯对于华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必须承认的一点,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赛力斯与华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某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面对“华为研究人员搬离赛力斯”“华为接触其他车企”“赛力斯与华为分手”的谣言四起,余承东直截了当地辟谣了坊间传言,并进一步表明:“华为不仅没有撤离研发人员,对赛力斯投入反而在增加。”

但恐怕谁也没能想到,华为的动作会这么快。

2月25日,赛力斯与华为在深圳签署联合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将双方的密切关系,更进一步落实。

根据协议内容,赛力斯将协同产业、推动新技术、材料、工艺等应用于合作车型;华为终端则充分发挥包括高阶智能驾驶,鸿蒙座舱在内的智能化、数字化、用户体验设计等优势,为赛力斯提供赋能支持,进一步加强联合创新能力,打造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简单来说,华为终端做好新产品的定义,赛力斯做好车型迭代演进,提升产品体验。双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求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和华为双方将进一步推进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共同推动汽车技术各方面的创新。而且问界全新平台,以及全新的旗舰车型,也于今年发布。

据了解,问界的全新旗舰车型,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是一款华为深度参与的车。后续华为与赛力斯还将基于这一全新平台,陆续推出多款车型。

这样的前提下,既是对未来市场的良好预判,也是基于赛力斯和华为双方在智选车业务的长期深入合作,正式确立的未来目标——“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

赛力斯,当为华为生态标榜

毫无疑问,正是因为与赛力斯的通力合作,华为才得以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站稳了脚跟。双方的合作,是双赢的互相成就,而不是所谓的代工厂“附庸”。

回顾过去,自双方2021年推出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之后,便陆续发布了问界M5、M7、M5纯电三款车型。丰富的产品矩阵,是华为与赛力斯强强联合的成绩单,更是智选车模式的真实具象。

作为第一个吃“智选车模式”螃蟹的人,赛力斯确实从中受益。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约13.51万辆,同比增长225.9%;AITO问界系列产品2022年累计销量超7.5万辆,远远超过其它新势力品牌首年销量。

数据不会说谎,但问界如此亮眼的销量表现,从何而来?

关于赛力斯的蜕变,余承东如是说道:

“现在的赛力斯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华为从工业设计、质量管控、用户体验设计、智能化等方面赋能,现在这些能力都成为了它自己的资产。”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赛力斯的自身实力,尤其是整车制造能力。

赛力斯拥有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且具备智能协同系统“数字大脑”的智慧工厂。

以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为例,于2019年投产,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车间,具备平台化、柔性化、透明化的生产线。

两江智慧工厂以数字化、网联化为基础,通过1000余台机器人协同,实现了关键工序100%自动化,24小时全时在线检测,确保高品质产品的输出,曾获评2021年重庆“灯塔工厂”,是“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整车制造工厂。

而且除了出色的整车制造能力之外,赛力斯主推的DE-i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纯电、增程等多技术路径的新能源整车解决方案,铸就了与华为合作共赢的基础。

打铁还要自身硬,这样的赛力斯,有能力成为华为汽车生态的标榜。

“我们的合作,绝对不是代工模式,不是放点智能化的东西进去再帮它营销,而是联合开发。”余承东说。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方式,往往被市场误解为“代工模式”,但就真实情况而言,相差甚远。尤其是在盈利能力上,余承东进一步描述道:代工模式下车企只能赚小钱,但联合开发模式会把利润大头留给车企。

总的来说,华为与赛力斯的跨界合作,开创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与ICT龙头企业的跨界合作先河。目前,以赛力斯为核心的“赛力斯模式”已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最佳实践典范。同时,华为借助与赛力斯合作的成功经验,深度优化智选车模式。因为,双方的初心就是合作共赢。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对赛力斯的未来、对与华为的合作,都充满了信心。他曾向媒体表示:“我希望赛力斯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肩负起民族汽车品牌崛起的责任和担当,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

毫无疑问,随着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模式获得成功,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加入。但不会发生改变的一点,与华为合作最深、最默契的赛力斯,将会成为华为汽车生态的标榜形象。

成就用户,才能走得更远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型号最丰富的赛力斯。但是站在赛力斯的角度,将利益、价值传递给消费者,才是最想做的事。

回顾曾经,尽管2022年的赛力斯,成绩不错,但依旧处于尚未盈利的阶段。原因很简单,为了让消费者在服务上获得了更好的体验,赛力斯在品控、交付体验、售后体验上不断投入。

同时,赛力斯也在持续地让利消费者。

2023年,特斯拉率先举起了价格战的大旗,问界便随即跟上,与特斯拉正面硬刚。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赛力斯、华为都不敢掉以轻心。

如此产品内卷、价格内卷、效率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既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模式的挑战,更是进一步证明双方合作模式“行之有效”的宝贵机会。

而想要赢得最终的胜利,消费者的重要性,永远要排在第一位。

“我们以前想得太简单了。”余承东表示,许多门店的接待能力和人员素质都无法胜任卖车,导致零售环节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今年,华为不会在销售网络上盲目扩张,而是去升级部分门店的接待、销售能力,甚至会关闭一部分门店,重点做好用户体验。

得益于新模式和新思路的渠道建设路径,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了全新的营销与渠道体系,并通过“渠道共融,全域互通”的优势,将店铺搬进了商场。

据统计,目前AITO已经覆盖超过230座城市,体验中心及用户中心已经扩展到超过1000家。如此丰富的门店,将会更加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而在用户服务方面,赛力斯与华为更是共同以“信赖、温度、智能”的服务理念,通过硬件配套与服务体系的双重路径,围绕“看车、选车、购车、用车、养车”全过程,逐渐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体验。

“当企业经营中找不到答案时,应该让用户来告诉你。所以当下,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势在必行。”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在谈及服务时,始终抱定“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用康波的话来说,用户对体验的需求,将推动车企服务的不断创新。

不难预见,如此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做法,将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赛力斯稳扎稳打、出奇制胜的不二法宝。

平心而论,市场价格战的兴起,对于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华为、赛力斯,以及其他车企们,都将迎来更加残酷的时代挑战。

创新什么?坚守什么?如何应变?如何求变?

在与华为的合作过程中,赛力斯从营销能力、产品质量、智能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实现了蜕变。但市场竞争不会停歇,市场内卷也不会结束。只有创新技术、坚守品质、自然应变、积极求变,才能在这条艰难的路上,走得更久,走到更远。

其实也不难发现,这场由华为与赛力斯主导的商业模式改革,已经到来。而最终是否会是双赢的结局,未来不远,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根据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的招聘信息得知,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有食堂有宿舍,宿舍有热水器,食堂的伙食很好,菜品很丰富,而且价格便宜,肉也很新鲜。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于2019年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