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系车都有哪些品牌 日本汽车品牌大全

2.丰田旗下有几个汽车品牌?

3.汽车公司的介绍

4.夏利和到底是国产车还是日本车?

5.买完铃木买马自达,再买斯巴鲁,丰田为何要疯狂收购日本车企?

6./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

丰田汽车有几款车型_丰田大发汽车

丰田全球车型具体如下:

1、国内一汽丰田:、锐志、陆地巡洋舰、普拉多、卡罗拉、卡罗拉、Vios、科斯塔、RAV4、广汽丰田:凯美瑞、雅力士、汉兰达。

2、国外丰田中国版:凯美瑞、亚洲龙、hilux、海狮、Previa、普锐斯、酷路泽、雷克萨斯。

3、中国版:LS系列、es系列、IS系列、RX系列、GS系列、LX系列,丰田、、雷克萨斯雷克萨斯(100多款高端车型)、赛恩SCION、、卡罗拉。

4、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丰田在中国的事业可追溯至1964年对华出口首批CROWN轿车。长久以来,丰田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消费者不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为社会和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日系车都有哪些品牌 日本汽车品牌大全

在中国汽车市场,日本汽车DAIHATSU的名字并不是很响,可一提起夏利,则是妇孺皆知。许多人还不知道,夏利这个让国人引以为荣的品牌,其实是源自汽车的技术平台。

1986年,天津汽车集团的决策者根据国情,着眼于开发出租车和私家车市场,以技术转让方式,引进日本丰田旗下汽车公司的Cha-rade轿车生产制造技术,当年,生产出第一辆夏利两厢式轿车,填补了我国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空白。从此夏利一炮打响,成为长期占据我国经济型车市场霸主地位的车型。投产20年来,夏利轿车总产量累计达154万辆,市场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夏利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中国提供的巨大市场,另一方面汽车技术平台提供的优异性能也功不可没。汽车公司虽然在日本是排名第八的小汽车企业,但它的历史甚至比大名鼎鼎的丰田还长。

在中国畅销不衰的夏利原型车Charade早已在汽车停产,汽车主力车有MI-RA、MOVE等车型。MIRA从1980年开始销售,累计销量已达370万辆,MOVE从1995年开始销售,累计销量为206.7万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型商用车也很畅销。

华利、特锐让汽车失意中国

汽车公司是小型车领域的行家,但在汽车的投资规划方面走的还是谨小慎微的路子。在中国市场,虽然汽车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与中国企业有过合作,但是20年过去,这种合作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

年,汽车就与天津汽车签署了微型商用车HIJET(华利)的技术许可合同,天汽开始生产华利微型商用车。但是这个车型在中国市场却没有得到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输给了长安、哈飞等国内其他微型车品牌。

1986年,汽车又将夏利的技术转让给天汽,没想到夏利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夏利的巨大成功让汽车有点坐不住了。虽然它从技术转让中已获利丰厚,但毕竟不是汽车的品牌。

于是,汽车又借道丰田与一汽的合作,于2003年和一汽华利(天津)汽车有限公司签署TERIOS(特锐)的技术许可合同,用DARIO(达路)品牌在天津进行生产,通过一汽丰田销售网络进行销售。但是由于定价偏高等原因,特锐这款被丰田和汽车都寄予厚望的小型SUV却在中国市场遭遇惨败。2005年1-8月份,一汽丰田特锐的销量仅为252辆,比同期下滑超过70%。无奈之下,丰田终于决定特锐在中国停产。

严格说来,华利和特锐在中国市场的失利都与汽车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些车型毕竟都出自汽车,它们的失败无疑会对汽车品牌产生不利影响。这显然是汽车的决策者不愿看到的。

汽车将与一汽合资造车

夏利的成功和特锐的失败,都让汽车意识到,如果不把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上升到资本合作的层面,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很难取得成功。同时,汽车的海外扩张战略也促使它要痛下决心。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汽车一直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制造小汽车。但汽车汽车公司从海外得到的销售收入不到总销售收入的20%。相比之下,日本最大的小型小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公司海外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63%。而汽车公司的是,到2009年,要使汽车在海外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一半,而汽车在海外最大的增长可能来自中国。

因此,从去年末开始,汽车明显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2005年年底,日本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和一汽集团重新展开合作,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在吉林省吉林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在吉林生产销售汽车DAIHATSU品牌的小型多功能乘用车。

根据协议,4月在吉林设立了制造车身部件的合资公司,名为“一汽汽车(吉林)车身部件有限公司”。日本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将面向中国市场,设计一款造型新颖、安全性高、性价比优良的“紧凑型”小型客车,作为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的主导生产车型,该车型于2007年第二季度投产。

丰田旗下有几个汽车品牌?

1.丰田

丰田汽车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第一个达到年产量千万台以上的车厂,在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中,丰田连续六年蝉联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国内合资品牌分别是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

2.本田

本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汽车产量和规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厂家之列。在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中,本田在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中排名第5位。国内合资品牌分别为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

3.日产

日产又称为尼桑,1999年,雷诺与日产汽车结成独立的合作伙伴关系,组建成雷诺日产联盟,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集团。在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中,日产在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品牌中排名第6位。国内合资品牌为东风日产。

4.马自达

马自达是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是世界上唯一研发和生产转子发动机的汽车公司。国内合资品牌为长安马自达和一汽马自达。

5.雷克萨斯

丰田集团旗下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1999年起,雷克萨斯连续11年位居美国豪华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

6.英菲尼迪

日产汽车公司旗下的豪华车品牌,1989年该品牌诞生于北美地区。国内合资品牌为东风英菲尼迪。

7.讴歌

第一个日系豪华汽车品牌,本田汽车公司旗下的高端子品牌,于1986年在美国创立。国内合资品牌为广汽讴歌。

8.三菱

三菱汽车是第五大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日本汽车界有着强大研发实力。国内合资品牌为广汽三菱。

9.铃木

铃木在汽车行业内热衷小型车,2018年8月,铃木正式宣布,将解除与长安汽车的合资关系,退出中国汽车市场,集中精力转向印度市场。

10.斯巴鲁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旗下专业从事汽车制造的一家分公司,成立于1953年。

11.五十铃

? 五十铃主要汽车产品为皮卡,国内合资品牌为江西五十铃。

12.

? 是丰田汽车集团的一员,负责生产小型车,汽车在国内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如果提起夏利,那么很多人都清楚,其实夏利是源自汽车的技术平台。

汽车公司的介绍

一、雷克萨斯。

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街上随时都能看到它的声影。知道它属于丰田的人也很多。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萨斯一直声称自己是对标奔驰、宝马的一线豪华品牌。不过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雷克萨斯只算得上二线豪华品牌的“大哥大”。而那些愿意买雷克萨斯账的人很多都是冲着丰田的品牌和日系车的质量去的。

二、丰田。

这个品牌更加不需要过多的介绍,日系车中的王者,国内日系车品牌中的销售之王。咱们很多中国人喜欢本田这个品牌还是因为其出色的质量。如今大家在大街上不乏能看到一些十几年前的本田车型。所以有人把丰田称为“开不坏的车”。

三、Scion。

这个品牌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它的历史故事很多人肯定感兴趣,丰田AE86大家肯定都知道,毕竟这台车在很多人心中一直是神车,而Scion这个品牌就是AE86的延续,其第一天车型命名就叫做丰田86。而Scion这个名字是在北美使用的,亚洲基本上是看不到这个品牌的,因为都是贴的丰田标。

四、汽车。

这个品牌算是丰田旗下的一个新兴品牌,原本这个品牌是主打的发动机研发,不过在2016年的时候,丰田将收购,这才有了如今的丰田。这个品牌在国内依然很少见,不过在日本却很火,因为车身较小,属于“微型车”范畴,很受日本人喜欢。

五、日野汽车。

这个品牌国内很少见,因为它并不生产轿车和SUV,日野汽车主攻的还是大型车,比如卡车、公交车等等。如果你去到日本,可能见到的卡车就都是这个品牌。就像我国的卡车同样基本是国产品牌一样。

六、斯巴鲁。

这个品牌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这里说的知道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个牌子,而是知道车标的样子。很多人看到这个车标都不知道名字,更别说知道它是丰田旗下的品牌了。

夏利和到底是国产车还是日本车?

汽车公司于1907年3月以生产和销售内燃机为目的创建了“发动机制造株式会社”,1951年更名为“汽车工业株式会社”。1998年,汽车公司被丰田收购,成为丰田汽车集团的一员,负责生产小型车,丰田持股比例为51.2%。目前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的总部在日本大坂府池田市,在池田、京都、等地有6家工厂。现在汽车公司在世界上的130个国家销售小型车。

买完铃木买马自达,再买斯巴鲁,丰田为何要疯狂收购日本车企?

是正宗的日本品牌,现已被日本丰田汽车收购,从事小型车的研发和生产,最新车型就是国产的达路特锐。

夏利是原天津汽车公司和日本公司的合资产品,合资成立的公司叫天津夏利汽车公司,当时全部引进日本的全套技术,后来逐渐国产化,现在除了气缸体、活塞、连杆是日本货,其余的全部是国货。再后来天津夏利被一汽并购,成立了一汽天津汽车公司,目前的夏利完全是国产车。

/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第一个10年,整个汽车行业弥漫着狂热的并购潮。在各种“买买买”的催生下,全球几大巨头无不拥有门类齐全的品牌矩阵。然后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种“大家族模式”造成的运营压力,也让巨头们不堪重负,一时间“卖卖卖”又成了新的潮流。

但是,丰田似乎是一个例外。

2020年2月6日,丰田与斯巴鲁签订的《新业务资本合作协议》正式生效,丰田汽车出资750亿日元将手中斯巴鲁股份增持至20%。按照日本《持分法》股权投资法规定,当投资方(丰田)持股超过20%时,被投资公司(斯巴鲁)的部分资本盈亏将纳入投资方合并财务报表,丰田可在每个合并结算日对其投资金额进行调整,这也可以理解为斯巴鲁汽车已正式成为丰田大家族一员。

而在此之前,丰田已经在汽车行业完成了一系列股权交易,从斯巴鲁到铃木到马自达,丰田的家族不断壮大。当国际巨头们纷纷精兵简政时,丰田此时却频繁在产业内出手整合,反其道而行的背后,丰田在谋划什么?

汽车大集团模式的进阶形态

纵观汽车行业历史中从大规模收购到抛出的大集团,无论是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依靠资本优势布局多品牌扩充体量,但是重规模、轻协同的弊病,让各品牌之间产品定位重叠、产研效率低下。最终,保留主品牌、牺牲子品牌,从多线作战回归“一个XX”,成为这些大集团的归宿。

但是,丰田的整合,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同样庞大的产业结构之下,丰田形成了大集团各个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共享、共同成长型的关系,每家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合理定位,不同企业之间的协作也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律。这可以看作是汽车大集团模式的进阶形态。

此前丰田已经拥有占据日本K-Car市场份额榜首的汽车(丰田100%控股)、日本最大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日野汽车(丰田控股50.2%)、跻身豪华品牌第二梯队头部的雷克萨斯。同时,丰田还有电装、爱信精机、丰田纺织、爱知制钢、捷太格特、丰田合成、丰田通商等零部件关联公司,覆盖动力总成、底盘控制、座椅、钢材、轴承、光电、金融等上下游全产业链。

在丰田内部,一直用“磨合切磋模式”进行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通过集团“供应商协力会”的形式,将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组装任务交给供应商协力会中的一级核心部件供应商。过程中,核心部件供应商与丰田汽车的人员会不断进行意见的磨合,知识产权由丰田汽车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共享。这种供应链的纵向结构与通用汽车等西方汽车集团相对扁平、松散的购模式,有很大的区别。

正是依靠这种模式带来的“Just?in?Time”成本管控,相比欧美车企起步晚很多的丰田站上了全球销量之巅。但在最近十年,与多数汽车巨头一样,丰田也面临技术革新与跨界融合的汽车新业态挑战,同样迫切需要从成本管控型公司走向跨界融合创新性公司,从产品制造+销售的规模经济走向产业链制造+服务+互联的范围经济。

这为丰田今天的整合埋下了伏笔。

百年一遇的变革时期

如果说,几年前丰田对于电气化过程的技术路线,因为高层意见的分歧还存在摇摆,那么随着由社长丰田章男亲自领导新成立的电动车业务部门,这个问题已经无需犹疑。

丰田章男曾多次表示“当下的汽车市场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变革时期,电气化不是胜负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旦走错方向,即使是丰田这样的公司也会溃不成军”。这样的危机意识自上而下贯穿于所有丰田职员的信念中。当丰田章男向丰田不同部门多名职员提问时,针对“公司内你们是否真的意识到目前正在面临着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变革”这一问题时,所有的回答都是“是的,部门内已经共享过这一趋势了”。

但对于独立的企业来说,从内燃机工业化时代到电气化科技时代的转型,是一项庞大而消耗极大的工程,既要有大量的技术攻关难点,还有巨额的资金风险压力。此时,丰田“磨合切磋模式”就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只不过对象从自家集团内的企业,进一步扩展至日本其它车企。

如今车企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合纵连横的战国时代。巨大的转型压力冲击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型车企更需要依靠大企业在资金、技术共享方面的庇护,大型车企需要寻找有强烈互补效应的盟友合作,只有携手共同进步才有谋得未来生机的可能。

按照丰田的规划,到2025年,包括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车型在内的所有电气化车型,年销量达到550万辆,其中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型超过100万辆,相比2017年时的目标又提前了5年。此时,丰田与马自达、斯巴鲁等一系列的深化合作,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丰田章男社长“100年に一度の変革(百年一遇变革)”电气化转型实践中的一部分。

丰田资本整合之路

丰田-马自达

2017年8月4日,丰田收购马自达第三方定向增发新股,从而持有马自达汽车31,928,500普通股,占增资后已发行股票总数的5.1%,市值约为500亿元。丰田通过第三方定向形式向马自达出售自己等额股份进行置换,马自达持有丰田0.25%股份。

交叉持股后,丰田汽车向马自达输出燃料电池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而马自达方面则向丰田提供“创驰蓝天”汽柴油发动机节油技术。除此之外,丰田马自达会建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电动车、车联网和安全技术;双方还将共同出资16亿美元在美国南部建造工厂,制造丰田与马自达旗下车型,并通过各自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丰田-铃木

2019年8月,丰田汽车和铃木汽车同样通过互相持对方股份的方式签订合作条约,丰田获得铃木4.94%股份,铃木获得丰田0.2%股份。丰田负责共享自己的电动化技术,铃木共享新兴国家市场销售网络(比如印度),帮助丰田拓展海外小型车市场。

汽车虽然在日本国内市场销量名列前茅,但在东南亚、南亚等国家,铃木的小型车同样是主流之选,能够借助已经在该地区稳定扎根的铃木汽车的经销商网络优势,能扩大丰田在新兴国家市场的影响力。

丰田-斯巴鲁

丰田与斯巴鲁之间的羁绊始于2005年,当时丰田从美国通用手中购入斯巴鲁16.8%股份,双方第一次合作的成果便是丰田86和斯巴鲁BRZ,这台充满驾驶乐趣且极具性价比的双门跑车在改装圈中热度极高,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2019年9月27日,丰田斯巴鲁共同发布“新业务资本合作协议”,将持股增加至20%(153万6,000股),丰田拥有斯巴鲁20%表决权,成为持分法适用公司。

丰田向斯巴鲁提供THS-II混合动力技术、资金支持和产品企划;斯巴鲁则提供AWD四驱技术和纵置后驱平台,双方还会一起参与电气化平台、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AWD四驱系统和下一代86/BRZ车型的研发。

斯巴鲁之于丰田来说还有更多一层含义,斯巴鲁曾在WRC世界拉力锦标赛上取得过辉煌成绩,5次获得年度厂商冠军(1995、1996、19、2001、2003)至今依然是车迷们经久不衰的话题。虽然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终退出赛事,但斯巴鲁多年征战赛场的技术与经验能够为现在WRC参赛的丰田车队提供不少帮助。

2017年丰田使用由运动部门TMG打造的YARiS赛车重返WRC赛场,?2018年赛车题材**《OVER?DRIVE》中男主角新田真剑佑驾驶的正是YARiS赛车。2020年,阔别10年后WRC也将在日本设立分站。通过在WRC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丰田在自己的品牌形象中加入运动与,而与斯巴鲁建立更深一步的合作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形象都是笔划算的交易。

写在最后

无论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财团体系的宏观调控,日本企业都更倾向于本土企业之间的整合与合作。今天丰田与铃木、马自达、斯巴鲁的资本整合,事实上是丰田企业模式一以贯之的延续,并在技术革命时代技术发挥优势的理念体现。

除了和整车厂的整合,丰田还在与松下一起开发下一代电池,战略投资了滴滴、Grab、Uber等出行公司,与软银合资成立自动驾驶公司,甚至发布了基于燃料电池技术开发月球探测车的。在智能电动时代,丰田依然坚持燃油时代全产业链布局、做大“朋友圈”的思路,在激进的变革与传统的延续中寻求新的平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腾小涛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放眼当下的汽车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品牌与前几十年就大有不同。有些是以前没有的,而部分曾经响当当的品牌却已销声匿迹。

不少汽车品牌成为了几代人的回忆,成了老车迷们的梦想,消失的品牌同样见证了这个发展历程。

▍昙花一现的美国品牌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高端乘用车市场是日系和德系的天下。不过,一些美国品牌的高端车型也有少量进口。比如,通用公司的庞蒂亚克和奥兹莫尔比。

说到庞蒂亚克这个品牌,相信有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但说到《霹雳游侠》这部美剧,不少老车友依稀还记得剧中那比主角本人更加抢眼的汽车角色KITT,其原型车就是庞蒂亚克的第三代火鸟。

(《霹雳游侠》中的汽车角色KITT)

上世纪80年代,庞蒂亚克火鸟敞篷可以说是国内平行进口车的鼻祖。如今,我们依旧能够在国内看到该车的身影。

该车搭载了3.8L?V6发动机,匹配自动挡变速箱,百公里加速5秒,最高车速可超过220km/h,在当时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性能怪兽”。不过,出于当时国内用车环境的特殊性,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在国内明显“水土不服”,庞蒂亚克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庞蒂亚克Trans?Sport也曾被引入国内。当时消费者对于这款造型科幻的“面包车”非常新奇,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头”。其实,这款车就是雪佛兰Lumina?APV的姊妹车型,当然这款车在奥兹莫尔比品牌上也有其姊妹车型——Silhouette。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款车是当时国内出镜最多的庞蒂亚克车型了。

(雪佛兰Lumina?APV)

(奥兹莫尔比?Silhouette)

随着通用汽车开始大力推广平台战略,尤其是像庞蒂亚克这种个性鲜明的品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产品方面,除了大灯、中网、轮毂等外观件外,庞蒂亚克其实与当时的雪佛兰已经一般无二了。在市场定位上,尽管主打年轻概念,庞蒂亚克却没有与雪佛兰完全区隔开,不断下挫的销量也让通用失去了耐心。

2009年,因受次贷危机拖累,通用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仅保留了雪佛兰、别克、GMC和凯迪拉克品牌。庞蒂亚克品牌被通用汽车彻底放弃,那一年,庞蒂亚克的年销量仅为151,818辆。

奥兹莫尔比的发展与庞蒂亚克颇为相似,它们都曾是美式肌肉车的代表。

不幸的是,石油危机中止了奥兹莫比尔一路风光的坦途,其销售业绩从80年代中期开始逐年下滑。为挽救奥兹莫比尔,通用汽车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耗资超过30亿美元,但依旧收效甚微。2000年12月12日,通用宣布奥兹莫比尔退出历史舞台。

说起来,奥兹莫尔比在国内的名头甚至还不如庞蒂亚克来得响亮。该品牌的车型仅在上世纪90年代有过少量进口,随后便销声匿迹。

(奥兹莫比尔98)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当年北京第一家麦当劳在王府井开业时,停在门口的奥兹莫比尔98和短剑(Cutlass)这两款撑门面的轿车了。

(奥兹莫比尔短剑Cutlass?Supreme?Diesel)

除此之外,福特公司的水星品牌以及克莱斯勒的顺风品牌都曾少量进口销售。进入21世纪,以上两个品牌也都在新规划中被裁减掉了。

对于美系品牌来说,它们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晚,但产品属性和我国具体国情相差甚远。不过,这对于日后别克、雪佛兰等品牌的入华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

▍有缘无份的欧洲品牌

实际上,欧洲品牌汽车的产品力还是蛮强的。如果说它们有什么缺点的话,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品牌的市场有限。

199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购入了萨博(SAAB)汽车公司50%的股份,成为最大的控股公司。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瑞典萨博(SAAB)品牌第一次亮相神州大地。

(萨博SAAB?9-3)

当时,国内的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北欧品牌的魅力。要知道涡轮增压、发动机直喷技术、ABS防抱死、安全气囊、牵引力控制系统这些奠定了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技术皆出自萨博(SAAB)之手。

2004年12月18日,北京首家萨博(SAAB)品牌专营店开业。其中,萨博(SAAB)?9-3运动型轿车Vector和Arc两款的价格分别是46万和44.8万元,萨博(SAAB)?9-5轿车Aero和Arc两款的零售价是48万和56万元。

这样的售价放到现在,其主要竞争对手瞄准的是宝马、奔驰以及奥迪,可见萨博(SAAB)对于自家产品的品质是高度自信的。

可惜好景不长,痴迷于赚钱的通用与认真造车搞技术的萨博(SAAB)注定不和,二者分道扬镳也成为了必然。在一意孤行推出9-5车型后,通用关停了萨博(SAAB)的生产工厂。至此,9-3和9-5车型也成为萨博(SAAB)在中国正式销售过的两款车型,国内车迷对该品牌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这两款车型上。

(萨博SAAB?9-5)

2010年,在萨博(SAAB)被世爵收购后,曾一度高调宣布重返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并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达到5,000辆的年均销量。

实际上,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萨博(SAAB)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2008年,其业绩最好时全年销量也只有800多辆。2009年,受出售影响,萨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出现大幅下滑。这不仅和宝马、奥迪等大众化高档品牌差距甚远,与同为小众路线的路虎相比,也难以望其项背。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萨博(SAAB)的回归并没有成功。北汽则花费2亿美元从萨博(SAAB)手上买下了9-3和9-5车型的相关技术和生产线,借机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绅宝。

2012年6月14日,瑞典国家动车公司(简称“NEVS”)正式收购萨博部分资产,主要专注于电动车制造。2019年1月15日,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健康(HK.0708)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9.3亿美元,并购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之51%的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

多次的破产、转手出售把萨博那份独一无二的造车理念与个性都给打磨殆尽,只剩下一具空壳。曾经名噪一时的豪华品牌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确实让人唏嘘。

除了萨博(SAAB)品牌外,意大利的蓝旗亚(Lancia)也曾通过相关经销商短暂进口,旗下的Thema和K车型都曾被引入国内。

(蓝旗亚K?2.4)

2000年初,一辆蓝旗亚K轿车的售价是45万元人民币。尽管该车是一款性能均衡的中档轿车,但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太低。与价格相差不大的阿尔法.罗米欧156、新甲壳虫相比,蓝旗亚K缺少鲜明的个性,再加上受一汽-大众奥迪A6的冲击,蓝旗亚K轿车的销量微乎其微。同时,蓝旗亚Thema车型的境遇与K轿车相似。随着蓝旗亚(Lancia)品牌经销商退出大陆市场,该品牌旗下车型也从国内消失殆尽。

(2011款?蓝旗亚Thema)

2013年,蓝旗亚(Lancia)全年共生产5.7万辆新车,其中大部分是Ypsilon车型,基本上都在意大利本土销售。2014年后,蓝旗亚(Lancia)品牌逐步从欧洲市场淡出,新车也仅供应意大利市场。曾经赛车场上叱咤风云的勇士,至此没落。

(2015款?蓝旗亚?Ypsilon)

▍鲜有退出的日韩品牌

相比美国和欧洲的车企,日韩汽车品牌可以说是相当倔强的。在几十年间,也仅有和大宇等极少数品牌“逃离”中国市场。

日本汽车以生产经济适用的小型车辆为主,这一点与铃木品牌颇为相似。

1986年,天津汽车集团以技术转让方式,引进日本丰田旗下汽车公司的Cha-rade轿车生产、制造技术。当年,以“全散装件”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两厢式轿车驶下生产线,填补了我国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空白。

(夏利原型车——Charade)

夏利轿车一炮打响,成为长期占据我国经济型车市场霸主地位的车型。投产20年来,夏利轿车总产量累计达154万辆,市场保有量超过100万辆。不过,此时的只能算是“技术入市”,而品牌并未真正进入中国市场。

2003年,汽车和一汽华利(天津)汽车有限公司签署特锐(TERIOS)SUV车型的技术许可合同,以DARIO(达路)品牌在天津进行生产,通过一汽丰田销售网络进行销售。但由于定价偏高等原因,特锐这款小型SUV却在中国市场惨遭“滑铁卢”。2005年前8个月,特锐的销量仅为252辆。无奈之下,丰田决定将该车型停产。

(?特锐TERIOS?SUV)

尽管特锐SUV在国内市场的失利与汽车没有直接关系,但失利无疑会对品牌产生不利影响,这显然也是的决策者们不愿看到的。

2005年年底,日本汽车工业株式会社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在吉林省吉林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生产销售旗下的小型多功能乘用车——森雅。几年后,汽车再次退出中国市场。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销售达不到预期。随后,森雅项目更名,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一汽森雅。

(森雅)

至此,汽车彻底与中国市场绝缘。在此期间,还曾想再次重返中国市场并推出一款小型SUV,但随后也就没了消息。

相比汽车,上世纪90年代初,则是韩系车大举攻占中国市场的黄金时期,大宇汽车也趁势随现代集团一同进入国内。

1990年,大宇汽车向北京亚运会捐赠了150辆轿车,其中就包括赛手(Racer)车型。亚运会闭幕后,一部分赛手(Racer)便作为出租车继续使用。但由于数量较少,这些大宇出租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大宇赛手Racer)

大宇赛手(Racer)的原型车为年诞生的Kadett。尽管赛手(Racer)的名字很动感,但它跟运动汽车并无太大关联。该车搭载1.5升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5Ps(55kW),最大扭矩117N·m,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家用车。除此之外,该车还拥有一款GTI车型。通过调教后,1.5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88Ps(65kW),最大扭矩127N·m。

大宇汽车借捐赠之名,为其后续车型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北京亚运会结束之后,大宇王子(Prince)中型轿车登陆中国市场。该车多搭载2.0L发动机,以黑色涂装为主,仅在车尾可见“DAEWOO”铭牌。除了作为公务车之外,一部分还曾作为出租车所使用,但相比同时期其他进口出租车,王子(Prince)出租车的数量可谓少之又少,再加上其市场竞争力有限,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与大宇王子(Prince)一同引入的还有一款尺寸略小,但造型更动感的大宇贵族(Espero),其隐藏式的进气格栅和贯穿式尾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前者处境类似,进口到中国的大宇贵族(Espero)几乎全部为2.0L发动机车型,除了作为公务车及私家车之外,一部分还被当做出租车所使用。由于品牌认知度不足,加之车身极容易锈蚀等原因,大宇贵族(Espero)在国内的使用寿命则较为短暂。

随着“面的”和夏利等国产车型的大举“反攻”,本身销量不佳的大宇汽车更是雪上加霜。不久之后,根据通用汽车的指示,大宇汽车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

▍颇具情怀的东欧品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东欧汽车在中国的进口车数量上位居第一。如今,东欧品牌在中国的表现可以用全军覆没来形容。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到的东欧品牌就只有大众集团旗下的斯柯达了。

前苏联GAZ汽车厂(即嘎斯汽车厂)脱胎于福特卢吉汽车厂。以福特这个汽车制造厂为依托,前苏联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噪一时的汽车品牌:GAZ-嘎斯汽车。

可能大家对于最早的一批以福特A级中型车为蓝本设计而来的嘎斯A级轿车比较陌生,但随后生产的GAZ-M12,想必大家就非常熟悉了。该车全名为GAZ-12-ZIM,也被译为吉姆。这款生产于1950年至1959年的高级轿车,也曾被进口到国内,为国内所熟知的高级轿车。

(GAZ-12-ZIM)

提到吉姆,就不得不提一款名为“华沙”的汽车品牌,其原型或者说是鼻祖正是GAZ-M20胜利牌轿车。胜利牌轿车也算得上是一款成功之作,其23万余辆的产销量即使放在今天也不算差。随着该车被M21(伏尔加)车型所取代,胜利轿车生产线转而搬到波兰继续生产,成就了后来我们熟悉的华沙牌轿车。

(华沙牌轿车)

GAZ-M21(伏尔加)这款研制始于1953年、投产于1956年的轿车,被赞誉为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和象征。

在上世纪50年代,领导干部用车中,前苏联的“伏尔加”称得上是主打车型。包括、、各大军区司令等领导均乘坐过伏尔加小轿车。当年,北汽生产的东方红牌轿车就是根据伏尔加汽车的相关数据打造的。

伏尔加在国内最常见的车型当属GAZ(嘎斯)?24。即便是改革开放后,我们仍能见到这个经典的面孔。GAZ(嘎斯)?24有着两个圆圆的前大灯和修长的尾部。在当时高端的公务轿车领域,除了大红旗、老上海以外,嘎斯24成为最普遍应用的轿车,只有局级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而进入80年代后期,它的地位逐渐被桑塔纳、、公爵王等车型所取代。

(GAZ?24)

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还进口了不少“伏尔加”轿车,而到了本世纪初,GAZ厂生产的轿车在中国大街上就几乎见不到了。毕竟相比皮实耐用的日系和德系轿车,伏尔加还略显粗糙和稚嫩。

如今,俄罗斯GAZ集团与大众汽车签订协议,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Nizhny?Novgorod)?的GAZ工厂生产大众汽车和斯柯达品牌的汽车。

名噪一时的GAZ汽车厂已不复往日的风,但至少它还留下了些让我们值得回味的东西。

和GAZ品牌类似,?俄罗斯的拉达、莫斯科人品牌,以及波兰的FSO、罗马尼亚的达契亚品牌皆因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拉达越野车)

“莫斯科人“品牌已经消失,而“拉达”和“达契亚”虽然都还“健在”,但都早已身不由己,被跨国汽车集团所收购。

近几年,伏尔加汽车(AvtoVAZ)加强了与雷诺-日产间的合作。三方主要生产在俄罗斯本土最畅销拉达Kalina、拉达Priora以及拉达Samara等车型。而达契亚除了在上世纪90年代曾向国内进口过皮卡车型外,则早早被雷诺收购。如今,雷诺汽车也退出了中国市场,达契亚也绝无再有入华的可能。

(达契亚?1300)

可见,“拉达”和“达契亚”等汽车品牌因竞争力有限,只能在自主品牌实力相对较弱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攫取部分市场,根本无法在中国存活。

写在最后:

有朋友说,、西雅特不也曾进入国内市场然后“消失”了么?这两个品牌,至少在国内还有一定的保有量,且还有官方指定的售后保养维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的基本法则,尽管对于车迷来说有些“残忍”,但对于汽车工业发展来说,新老交替也正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