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_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标题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美国大选对汽车行业影响几何?

2.中美贸易谈判顺利,成果明显,对中国股市将会有什么影响,哪些个股会更受益

3.中美贸易战啥情况?

4.盖世周报商务部鼓励各地促进汽车消费/特斯拉宁德时代谈判等

5.如何巧妙设置最后期限?

6.要毕业了。我急需一篇关于 经济的论文,字数要3000字左右。。跪求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_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标题

美国大选对汽车行业影响几何?

       综合外媒报道,将有约1.6亿人参加今年的美国大选投票,这一人数占全球人口的2.1%。他们几乎将会给“地球村”里的每个人带来影响——不但将决定出于各种原因不愿行使投票权的其他美国同胞的生活,也将影响地球上另外70多亿人口的命运。简而言之,美国大选将给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带来影响。

       那么具体到汽车领域,美国大选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虽然现任总统唐特朗普和拜登的竞选风格截然不同,但是他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却趋于一致。比如,他们都支持《美墨加三国协议》,强化美国优先理念,希望借此推动美国制造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但是必须提及的是,他们在贸易政策和环保领域却存在分歧。

       环保问题上存在分歧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终结奥巴马时期所采用的美国汽车排放标准,即要求汽车制造商到2026年每年提高1.5%的燃油效率,而不是之前的5%。

       这意味着,汽车平均每加仑汽油需行驶40.4英里,而不是46.7英里。特朗普政府称,新规定将导致额外消耗约20亿桶石油,增加8.67-9.2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并使每辆汽车的平均燃料成本在使用寿命内增加1000美元。

       随即,此政策引发环保主义者质疑。安全气候运动负责人Dan?Becker在一份声明中称,在特朗普总统对环境做的所有坏事中,这是最糟糕的。“他正拒绝采取任何国家在应对全球变暖、减少石油使用和节省油钱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他拒绝使用更清洁、更节能的汽车,而选择了污染严重、耗油巨大汽车。”

       奥巴马曾于2012年提出的排放法规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26年之前,将新车和轻型卡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翻一番,至54.5英里/加仑。显然,与最初的提案相比,特朗普政府的最终规则对燃油经济性的要求宽松许多。

       不过,特朗普政府反驳,奥巴马称其推行的措施将为消费者节省至少3000美元新车购买费用,然而却一直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奥巴马在任期间,几乎殉道一样推动新能源发展,使得大批新能源汽车公司脱颖而出,甚至连苹果和谷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都开始进军汽车行业,推动汽车产业晋级。

       显然,拜登所代表的民主党更关注环保议题,希望加速汽车零排放法规的完善,不太可能对加州提起有关环保方面的诉讼,更可能采取更高的燃油效率标准。

       此次,拜登的竞选承诺包括一项2万亿美元的气候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增加50万电动车充电站,为燃油车替换美国制造的电动车提供补贴,并加快电池技术的研究,以支持美国制造业发展,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虽然特朗普多次强调,他是电动汽车的忠实粉丝,但是他的实际行动却在告诉人们他更倾向于燃油车发展。比如,今年3月特朗普政府提议取消针对电动车的联邦税收优惠政策。

       而包括通用和特斯拉在内的主要汽车制造商此前一直在游说美国国会延长电动车销量达到20万辆门槛后逐步取消税收优惠的政策,并希望国会能够将此纳入延长税收条款的一揽子计划中,从而扩大这项福利。

       显然,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将决定未来4年美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如毕马威全球汽车业务主管Gary?Silbery所言,自2018年以来,全球汽车制造商已经宣布对新型电动车领域的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无论谁当总统,这一领域的投资都会继续。但不同的政策和方案或将对汽车行业的投资战略产生深刻影响。

       对华态度一致,但贸易政策不同

       虽然两位竞选人都希望看到美国制造业能够创造更多机会,但是他们对待贸易的态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特朗普反对自由贸易,反对TPP,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甚至反对世贸组织,他主张对一切海外生产的物品征收高关税,尤其是对中国。

       此前,特朗普以《美墨加协定》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得到两党以及行业相关人士的支持。该协定的劳工条款和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特别是对汽车业而言,可能成为美国未来贸易协定的典范。

       但对汽车行业而言,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显然是一场“成本灾难”。自称“关税人”的特朗普明确表示,他喜欢通过征收进口关税来影响与其他国家的谈判。促进美国繁荣的两党联盟(bipartisan?Coalition?for?a?Prosperous?America)首席执行官Michael?Stumo表示,关税保护美国免受外国掠夺,是对本土制造业的激励。而代表外资车企利益的相关人士则表示,关税只是增加了成本,最终将由消费者买单,这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指责欧盟获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并曾威胁要对欧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征收新关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是欧洲至关重要的出口产品,尤其是对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来说。不过在试图达成协议的过程中,美国进一步的行动都因各种原因被推迟。

       诚然,如果特朗普连任,以国家安全受威胁为由对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仍将继续,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关税。

       如果拜登担任总统,他可能会重新审视现有的关税,并与盟友合作,甚至消除部分汽车和零部件关税威胁。两位拜登的幕僚在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拜登的基本立场将是避免“重复特朗普的错误”,对欧洲及加拿大产品课征关税,引发美国重要伙伴国家不满。

       不过,特朗普和拜登一致表示,他们致力于解决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包括中国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他们对此保持高度一致。显然,对美国总统来说,中美关系是重点关注问题,无论总统来自哪个政党。

       综上,如果拜登当选,他可能会对中国采取同样强硬的态度,但对关税持反对意见。一方面,在拜登的竞选网站上,“崛起的中国”是和“核冲突的风险”、“贸易战争”并列的“不可避免的挑战”。另一方面,从历史上来看,民主党支持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它的选民主要是希望出口产品的南部农民,以及希望贸易带来更低价格商品和更多选择的工人。相比之下,共和党人更关心北方生产商的意愿,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产业免受进口商品的威胁。

       再加上上文所提及的民主党更关注环保议题,所以如果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这一结果大体上利好美国汽车行业甚至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但是具体的施政手法又将给该行业带来具体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连任,美国新能源技术发展或将放慢,这对于我国造车新势力而言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自主品牌正好可以借助本国提供的政策优势,实现对美国同行的赶超。

       文/孙莉莉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美贸易谈判顺利,成果明显,对中国股市将会有什么影响,哪些个股会更受益

       网上谈兵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1年03月04日

       发表于:2011-03-07 12:40:47作者:rmdxlxm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级别:上等兵积分:65

       综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说,伊朗国有的交通基建开发公司周一在公司网站上发表声明说,中国已经与伊朗签署了一份涉及资金总额高达130亿美元的铁路建设合同,中国将为伊朗建设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的铁路。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伊朗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公司的声明中说,一个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已经与德黑兰签署了建设合同,中国将投资130亿美元帮助伊朗建设总长度达5300公里的铁路网(合 3300英里)。这个铁路网将把伊朗主要城市联结起来并将与周边国家衔接。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不过,声明中并没有透露这份合同签署的具体时间,也没有提及建设将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伊朗商会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石油贸易。此外,中国还经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伊朗展开贸易,涉及资金总额高达70亿美元。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埃及国内政局的突然变化,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观点,即:

       第一个观点,对美国于“美国资本层面(美国国家利益层面需要中东维稳)”出手搞的中东大乱,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非美势力、非美资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果“美国利益决策集团(包括美国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果真想用“中东大乱”来胁迫“反对美国中东霸权”的“方方面面”,那么,最简单的一招,就干脆放手集聚了“美元本位制”之基石(石油美元结算制)的中东大乱好了,放手让“大乱后的中东”在“持有美元、或者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之间做出选择好了!

       只是,东方评论员认为,“非美国家”虽然未必愿意这样玩,但东方评论员更是非常怀疑:美国决策者真的敢这样玩儿嘛?

       第二个观点,在我们看来,对“美国国家利益、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直到今天仍然由美国资本所代表的西方资本利益”而言,它现在所使用的“颠覆、或者威胁颠覆某些重要国家”这一手段,本质上属于战略冒险,一旦中国应对没有大的失误(注,所谓没有大的失误,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持中欧俄的战略协调),那么,即便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因中东大乱、或者亚欧海上运输线大乱、全球生产资料全线暴涨而提前到来,但我们最终仍然相信:“人民币实质性国际化”这只“陀螺”在“上述撕裂与对立(第一)”中从容起旋仍是指日可待!

       第三个观点,当然,我们也认为,一旦局面如此,中国经济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这是必须的。因此,就“中国经济”而言,不妨做好准备、准备承担它,准备“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第四个观点,东方评论员特别强调,就目前而言,中国(包括许多南方国家)还要做好战争准备,要以“坚定的战争准备”警告“西方资本”,不论是南亚破局、还是中东大乱、更或者是欧亚海上运输线大乱、一旦最终上升至战争解决(不论经济、特别是军事层面的战争,还是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的战争),那么,不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不会有“西方资本”的“防空洞”与“避难所”。

       第五个观点,值得强调的是,只有做好这样的“全面准备”,美国国家利益才会对美国资本利益发挥最大的约束力,欧美国家利益才会对西方资本利益发挥最大的约束力,在决心动用欧洲、特别是美国的国家力量来牟取其不可告人的战略目的问题上,“西方资本”才会突然觉得“没有安全的去处”而懂得“小心一点”这几个字!

       ●我们之所以给出上述观点、并再次重复上述观点,主要是想强调如下几点

       显然,我们之所以给出上述观点、并再次重复上述观点,主要是想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埃及之乱、或者极可能演化成的中东之乱,源于“美国利益(主要是美国资本利益)决策集团”的策动,其“战略企图”在于用“中东大乱”来胁迫“反对美国中东霸权”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中国为首的南方国家、特别是“已经是(比如土耳其、伊朗)”、或者“准备是(比如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地方王”的中东国家。

       ●相应的“战略受害者”或者“战略获利者”其实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第二,埃及之乱、或者极可能演化成的中东之乱,由于埃及、或者中东极其特殊的地理与经济战略价值,相应的“战略受害者”或者“战略获利者”,其实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至于如何理解“动态”与“静态”二词,在于如下几点:

       ●在“埃及之乱开始”阶段,相应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其实是非常明确的

       首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埃及之乱开始”阶段,相应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其实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除了“美国资本利益”之外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美国国家利益,都是“受害方”,换而言之,只有“策动”埃及之乱或者中东之乱的“美国资本利益”、或者“目前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利益”才是“受益者”。

       ●随着局势的演化,“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彼此间必将、且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转化

       其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埃及之乱”由“开始阶段”向“后续发展阶段”延伸,相应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彼此间必将、且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转化。

       ●“可能逆转”与“不可能逆转”的两个进程

       再次,值得强调的是,由“美国资本利益”策动的埃及之乱是否一定会导致中东之乱还未为可知,但是,即便在“某种妥协”下,由“埃及之乱”发展为“中东之乱”的进程有所逆转,但然而以“天安号事件”与“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事件”、及中国强行介入中东事务为“起点”的,以“埃及之乱”、更或者“可能的中东之乱”为“重要插曲(请注意我们的用词)”的“中东破局”进程,已经不可能逆转。

       ●不可逆转的“中东破局”进程实际上有这样几种破局方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即在“再次”的基础上,我们再回过头去阅读“首先”与“其次”,也就不难明白,在“埃及之乱”、甚至“中东之乱”都不过是“中东破局”进程的“重要插曲”、甚至其本身都“有可能逆转”的情况下,不可逆转的“中东破局”进程实际上有这样几种破局方式:

       其一,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即:“埃及之乱”是进一步发展为“中东之乱”?或者这一进程在“中欧俄美”彼此之间的“某种妥协”下“最终逆转”?视结果的不同,中东破局的方式或在“伊核六方会谈框架”内形成、或在“伊核N方会谈框架”内形成。

       至于中东破局方式最后到底“在哪个框架”内形成,如果仅局限在中东层面看问题,则:

       1):“既”要看那些“素来亲美、并依赖美、在美国实力已经实质性下降、中东必将破局、如今终于想当地方王、准备在美国与‘非美力量’之间找平衡、特别是准备依靠区域组织力量、以‘最低限度’地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甚至资本利益、从而必须与美拉开距离”的“美国传统中东盟友(比如埃及)”、经此一役之后,到底能与美国利益拉开多大的距

       2):“也”要看那些“素来亲美、并依赖美、在美国实力已经实质性下降、中东必将破局、如今终于想当地方王、准备在美国与‘非美力量’之间找平衡、特别是准备依靠区域组织力量、以‘最低限度’地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甚至资本利益、从而必须与美拉开距离”的“美国传统中东盟友(比如沙特阿拉伯)”、能否保持各自政权的基本稳定;

       3):“还”要看“美国传统中东盟友(比如埃及、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利益”今后是否允许“亲美政权”继续延续

       4):“更”要看“美国传统中东盟友(比如埃及、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利益”是否能主导该国的对外政策、并维持国内政局的基本稳定。就向已经发挥着“地方王”角色、也是美国传统盟友的土耳其,或者“曾”是美国传统盟友的伊朗那样。

       ●中东“强行破局”的“快速手段”

       5):最为重要的,除了上述几种“缓慢变局”的方式之外,还要看“伊朗正式跨进核门槛、中东全面进行核竞赛”是否被“非美大国(中欧俄)”中的“大多数、在必要时候、用作中东“强行破局”的“快速手段”。

       ●“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很难预料

       我们想强调的是,之所以罗列上述几种可能性,在于如下几种

       首先,就在于“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很难预料,由于“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有着“很难调和(注意我们的用词)”的矛盾,“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之间有着“不可调和(注意我们的用词)”的矛盾、“欧美资本利益”之间有着“很难调和”的矛盾,“西方国家利益”与“西方资本利益”之间有“很难调和”的矛盾,因此,在美国决策层于“美国资本利益”的层面策动了“埃及之乱”后,在其“后续发展”是否一定走向“中东之乱”的问题上,我们并不肯定。

       ●所谓的“很难调和”与“不可调和”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所谓的“很难调和”与“不可调和”做个说明。显然,“不可调和”很好理解,但要准确理解上述诸个“很难调和的矛盾”,在相当程度上,则在于把握它们既有“并非绝对不可调和”的“相对性”,也要把握住它们“最终能否调合”具有“必需满足某一前提条件”的“绝对性”。也就是说,这些矛盾“最终能否调和”取决于“某一前提条件”是否得到满足!

       ●与这一“前提条件”息息相关的因素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前提条件”既与交织于伊核问题中的“中欧俄”之战略协调能否继续维持“息息相关”,也与俄罗斯、包括欧盟、特别是中国“是否”具有在关键时刻、从“多种破局方式”中、毅然做出某种战略选择、并“断然中东破局”的战略决心与战略能力“息息相关”。

       为了更好地进行讨论,我们再来阅读一组新闻。

       伊朗宣布:已掌握核聚变技术

       德黑兰消息据媒体报道,伊朗原子能组织10日宣布,伊朗已经掌握核聚变技术。

       伊朗原子能组织当天在其网站上说,伊朗采用“惯性静电约束法”(IEC),在核聚变领域成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研究,并研制出可产生激光核聚变的装置。但该组织未透露伊朗方面是否成功进行了真正的核聚变实验。

       去年7月底,伊朗原子能组织时任主席萨利希宣布启动伊朗核聚变研究。他说,伊朗用于核聚变研究的启动资金约为800亿里亚尔(约合765万美元),尽管伊朗核聚变研究的商业化“需要20年到30年时间”,但伊朗将倾全国之力,加快核聚变研究进程。

       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突访塔吉克斯坦

       杜尚别消息美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10日发布消息称,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马蒂斯9日突访塔吉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及一些高级官员举行会晤,就地区安全形势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消息说,会唔中,马蒂斯对塔方支持北约盟军在阿富汗的行动表示感谢,称“这是稳定地区局势的宝贵力量”。他表示,美军中央司令部将继续与塔方在相关领域推进互利合作。

       这是马蒂斯去年8月出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以来对中亚国家的首次访问。

       塔吉克斯坦2001年为实施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开放了空中走廊。2009年,塔吉克斯坦又为北约部队向阿富汗运送非军事物资开放了地面通道。

       美国国会调查报告称日本宪法阻碍两国防务合作

       华盛顿消息据日本共同社10日获悉,美国国会调查局今年1月汇总的有关日美同盟最新报告再次强调,日本政府基于放弃战争的日本宪法第9条而做出了无法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解释,这对构筑更牢固的日美防务合作关系造成障碍。

       报道称,美国政府认为5年内朝鲜将拥有射程可达美国本土的核导弹,美国防部长盖茨认为这“构成直接威胁”。该报告对美国遭到导弹等攻击时日本无法做出任何应对的情况表示了担忧。

       报告中题为“宪法和法律制约”一项指出,日方的若干法律因素正成为日美合作的障碍。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美国在二战后占领期间起草的、放弃作为"行使国权"的战争、禁止"交战权"的日本宪法第9条”。

       报告还指出,日本政府无法行使集体自卫权“对进行密切的防务合作构成了障碍”。集体自卫权指的是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到武力攻击时,即使本国没有直接被攻击也可动用武力制止攻击者。

       报告还预测称,由于日本民主党在去年7月的参院选举中大败,在野党掌握了参院多数议席,修宪讨论以及修改有关集体自卫权的解释等“雄心勃勃的计划在目前的政治停滞状态下很难得以实现”,并认为这些问题难以在近期解决。

       巴基斯坦军营遭少年人弹袭击致31名士兵死亡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马尔丹一处军营10日上午遭自杀式袭击。警方确认31名士兵死亡,42人受伤,部分受伤人员伤情严重。巴基斯坦塔利班承认策划袭击,威胁今后发动“更大规模袭击”。

       爆炸发生在马尔丹城内一处军营。一队士兵当时正在营地内训练。马尔丹高级警官阿卜杜拉汗说,“袭击者是名少年,穿一套校服”。目击者称,爆炸地点附近有所学校。军方迅速封锁这一地区,限制通行。

       一名军官告诉记者,袭击者显然是步行进入营地,尚不清楚他如何躲过岗哨,进入营地。这座营地2006年一度遇袭,当时造成35名士兵死亡。

       巴基斯坦塔利班当天晚些时候承认制造这起袭击,但宣称袭击者为营内士兵。

       塔利班发言人阿赫桑乌拉·阿赫桑经由电话告诉记者,那名士兵联系塔利班,称愿意实施自杀式袭击。阿赫桑说:“我们接受他的请求,让他实施袭击。”

       沙特国王警告美国慎动对埃援助

       利雅得消息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告诉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如果美国中止对埃及的援助项目,沙特将全力驰援补缺,向埃及提供帮助。

       英国《泰晤士报》10日援引利雅得消息报道,阿卜杜拉1月29日致电奥巴马,警告后者“不要试图向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施加压力”,

       阿卜杜拉说,如果美国撤出对埃及的援助项目,沙特将全力施援,填补美国撤援留下的资金空缺。

       路透社报道,这通电话的背景可能是,1月28日,美国白宫发表公开讲话,号称正在审核价值15亿美元的对埃及援助项目。

       综合消息据德国媒体9日报道,德国证券交易所与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集团当天证实双方合并谈判事宜取得进展,但尚未达成最终协议。

       当天,德国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和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集团的股票分别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中止交易。这引起市场对两家交易所运营商可能合并的猜测。

       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如果这两家交易所合并成功,德国证券交易所可能拥有新公司约60%的份额。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集团总裁邓肯·尼德劳尔将担任新公司总裁,而德国证交所总裁雷托·弗兰乔尼可能出任该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新公司总部会设在法兰克福和纽约两地。

       时事点评通过上面这组新闻,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感觉到,策动“埃及之乱”的幕后势力、正在“最大限度地”对欧盟、俄罗斯、中国、甚至美国国家利益“分头”施加战略压力,从而用“埃及之乱”的“可能后续发展”对“中欧俄”、甚至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可能产生的重大冲击,对“方方面面”进行一次“至关重要”的全面测试。

       ●请大家仔细体味这段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该幕后势力而言,这场“全面测试”既在于“测试”又不仅仅在于“测试”,也就是说,在该幕后势力的盘算中,这原本就是“攻击”的一部分:一旦打着“测试”的旗号、如愿地拿到“对自己有利的测试结果”,也就意味着“整个攻击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而不是紧接着“才”发起攻击。请大家仔细体味

       ●这一点,对中国而言,要特别加以警惕

       因此,对“非美势力”而言,如果再像前几轮“排列组合”中那样,仅以“反测试”的角度去应付“测试”,一旦“测试结果”对对方有利,那时再想组织反击,很可能为时已晚。

       我们认为,该幕后势力企图在测试的过程中“伺机、顺势”拿到那一“前提条件”,以“最终调和”那一系列“很难调和”的矛盾,并“暂时缓和”那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继而可将美国国家利益、美国资本利益与“非美势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北方阵营”与“南方阵营”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转化为“欧美日”与中国之间的矛盾。

       这一点,对中国、特别是中国经济而言,要特别加以警惕。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明确给出如下重要观点,即:前面所说的“第一至第三个观点”,并强调“中国经济”不妨做好准备、准备“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非常清楚,针对“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从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结咽喉--阿尔巴尼亚,至苏伊士运河-埃及、再到亚丁湾的门户--也门,顺着这一条航线上全面爆发“政权动荡”,的确是我们最为担心的,一旦如此,对欧亚大陆、甚至包括美国经济的冲击都极其重大。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势力”进行“联合护航”的决心与能力,就显得极其必要了。值得强调的是,对“非美势力”而言,搞好护航,在能力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团结。

       不难看出,“该幕后势力”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并准备“对非美势力”的“团结度”进行一次公开的“全面测试”。

       ●唯独俄罗斯,有资本对“埃及之乱”的“何去何从”持一种“相对超然的态度”

       显然,由于埃及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握有进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再加上埃及本身就是阿拉伯大国,并长期奉行“亲美、承认以色列、且同时与中国、欧盟保持良好关系的对外政策”,因此,埃及政局能否维持稳定,不论是对依赖中东能源的美国,处于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的以色列,还是依赖经苏伊士运河的欧亚海上运输线的中国、欧洲都极为重要。

       大国中,唯独能源与军事大国俄罗斯,有资本对“埃及之乱”的“何去何从”持一种“相对超然的态度”。有必要强调的是,这种“超然”也是“相对”的。

       ●俄罗斯对“埃及之乱”的“战略取向”将成为这场“全面测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变量”

       非常清楚,策动“埃及之乱”的幕后势力所组织的这场“全面测试”,第一个测试对象就是俄罗斯,也就是说,俄罗斯对“埃及之乱”的“战略取向”将成为这场“全面测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变量”。

       ●一组奇怪的镜头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去观察这样一组奇怪的镜头,既:日本一面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对俄罗斯极其强硬、一面又要与俄罗斯展开经济合作层面的“对话”;美国国会10日出的调查报告称日本宪法阻碍两国防务合作,从而鼓动日本修宪;日本也突然对钓鱼岛撞船事件中的中国船长索赔、等等,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美国正在通过日本、用“日俄经济合作(其实是美、日、韩与俄罗斯进行经济合作”这根胡萝卜、去试探俄罗斯在“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问题上的战略取向,看看俄罗斯“是否有可能”与视“欧亚海上运输线(其实就是苏伊士运河、埃及)”为生命线的“中欧”之“相关战略取向”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为进一步测试打好基础。

       显然,一旦俄罗斯愿意“与中欧的有关‘埃及之乱’的战略取向”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向美国提供有利的“关键性变量”,那么,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就会立刻软化下来,取而代之的将是“考虑向俄罗斯进行投资”的“投资意向”,以“换取”俄罗斯在“非美势力”的“联合护航”中“出工不出力”、甚至是“不出工更不出力”。

       ●俄罗斯“眼下”显然并不打算向美国提供有利于其“顺利测试”的“关键性变量”。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面对美国(其实包括日本、还是韩国)伸出来的这根胡萝卜,俄罗斯的回应也非常巧妙,这就是一面愿意与日本(其实是美国、也包括韩国)进行经济层面合作的对话,一面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持“更加强硬”的态度,不仅如此,俄罗斯总统还公开放话“准备邀请第三方(其实是中国)对这些岛屿进行开发”,俄罗斯军方更是放言“准备将自法国购买的“西北风”两栖攻击舰布署至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从而以“北约的武器对付美日军事同盟”的方式,“反测试”了美国人一把。有意思的是,作为北约总司令的美国,对此还没有态度。显然,美国人也清楚,俄罗斯玩这种“反测试”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明白“埃及之乱”之“何去何从”将极大影响“中欧俄战略协调”、极大影响“中、欧、俄、美的全球战略的战略态势”的俄罗斯,起码直到今天为止,并不打算向美国提供有利于其“顺利测试”的“关键性变量”。

       当然,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俄罗斯有着更高的要价。问题在于美国是否支付得起,或者“是否够胆支付”!

       ●美国“必须”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才能让俄罗斯感受到足够的诚意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突访塔吉克斯坦”,也就不难看出,美国“必须”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从而将美国中亚、中东、甚至全球战略的咽喉交由俄罗斯掌控,那才能让俄罗斯感受到足够的诚意。

       ●不排除美国近期会“尽一切可能地”向俄罗斯“表达忠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俄罗斯的态度至关重要,因此,不排除美国近期会“尽一切可能地”向俄罗斯“表达忠心”、“尽可能地构造”出“一种不可逆转”的战略态势,以让俄罗斯、欧盟、特别是中国相信“美国的确准备、且不可避免地要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请大家仔细体味这段描述。

       ●“埃及之乱”很可能扩展至“巴基斯坦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

       给我邮箱吧,太长,删减了许多

中美贸易战啥情况?

       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积极的,我们的股市现在走的是逼空行情,但是需要小心,空头投降后,会有反手杀多头的情况出现。

       针对美国公布对华贸易措施,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6月15日表示,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反复无常,挑起贸易战。中方并不想打贸易战,但面对美方损人不利已的短视行为,中方不得不予以强有力回击。

       高盛指出,美元的另一轮下行可能因动量交易员和长期投资者离场而触发。杠杆交易者已在大举押注美元走弱,新的空头头寸或将被触发。

       长期投资者也可能因青睐欧元及其他欧洲资产而加入此过程。8月份外汇市场流动性下降也可能加剧波动,做多澳元兑纽元或许是一项不错的交易。

盖世周报商务部鼓励各地促进汽车消费/特斯拉宁德时代谈判等

       中美贸易交锋仍在持续。

       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场关乎中美两国和全世界的贸易战如何收场,备受关注。

       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从对进口光伏产品和大型洗衣机设限,到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税,再到公布301调查结果,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约600亿美元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变本加厉。

       美国究竟想干什么?

       迄今为止美国已120多次举起301调查“大棒”。其中最知名的一次,是动用301调查迫使日本在汽车贸易问题上做出大幅让步。曾在此事上发挥不小作用的,正是当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

       有学者分析说,美国眼下举动与当年如出一辙,都是以301调查作为威慑和恐吓的手段,以此向别国施压迫使对方让步。

       在发展高层论坛上,美国此举遭到与会人士“群怼”。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说,美国政策受到现任总统特朗普“飘忽不定的想法决定”,虽然有一些顾问辅佐总统,但这种政策让人担忧。“美国有点迷失方向了。”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也吐槽说,现任美国政府的政策逻辑“很难理解”。他说,大国关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尊重彼此的尊严和传统,并就共同关切进行合作。中美完全可以合作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但“如果打贸易战以牙还牙,不太可能共赢。”

       “我不相信贸易战能解决问题,打贸易战是没用的”,贝莱德集团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呼吁特朗普去“看看金融市场,听听市场的声音”:中美两国都从全球化中收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和美国,不愿看到前两大经济体爆发贸易战。

       中国能做什么?

       从官方表态来看,中国已经做好迎接贸易战准备。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说,中方不想同任何一方打贸易战,仍在努力避免贸易战。但如果有人执意要打,我们将坚决反击。中方不会屈从于任何威胁、强迫和恐吓,我们在考虑所有选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方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陈德利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中方已做好充分准备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这些回应措施将是“全面的”。中方将密切关注美对华301调查事态进展,“一旦中方利益受损将坚决出手”。

       在积极维权、准备迎战的同时,中国也将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调扩大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外开放,并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分析人士称,中国已经表现出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这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以开放的姿态全面接受国际规则,拥抱全球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如今,“中国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按照这个方向走。”

       在海外学者看来,中国还应该努力澄清外界误解。

       史蒂芬-罗奇说,特朗普号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有5000亿美元之多,但真正的数字是3750亿美元,而且这是基于在中国的附加值计算出来的,实际情况比这个要低40%,可能只有2500亿。“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向全世界解释。中国应该把事实,以及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更好地解释给全世界听。”

       中美贸易战走向何方?

       实际上,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进行301调查。公开资料显示,1991年和1994年,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曾进行过两次特别301调查,最终均以协议解决。

       此外,1991年美国启动对中国市场准入壁垒问题的301调查,一年后双方达成了谅解。2010年,美国针对中国的清洁能源政策发起调查,并就中国补贴制造风力发电设备企业的行为向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磋商请求。在磋商后,中国取消了补贴措施。

       那么,这次呢?是战是和?

       “我不知道答案”,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说,美国眼下出台的一系列关税措施是会让大家重新谈判,还是毁掉整个贸易体系,“两种解读目前为止都有道理。”

       他指出,美国、印度等经济体对现行贸易体系的确有“不同意见”,但“如果因为这些不满,使整个贸易体系受到摧毁,或者不再稳定,这将是非常大的风险。”多边贸易体系有必要进行改进,包括进一步开放市场、更好实施投资、补贴等方面的纪律等,“但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谈判来实现”。

       当然,以谈判磋商收场是皆大欢喜的结果。毕竟,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开打贸易战,不仅冲击中美两国经济,对全球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用萨默斯的话说,美国将中国作为敌对方是不正确的,美国经济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因素,不可能做到一枝独秀。“贸易战和核战一样,没有赢家。”

       值得注意的是,3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财办主任、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财长姆努钦通电话,表示中方已经做好准备,有实力捍卫国家利益,希望双方保持理性,共同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总体稳定的大局。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沟通。

如何巧妙设置最后期限?

       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热点新闻值得关注?商务部鼓励各地出台举措促进汽车消费;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湖北复工时间继续推迟,零部件中断致汽车面临全球停产危机;长城汽车2019年营收超960亿元,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94.3%;伟世通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净收入下跌19%;博世与华人运通合作;Polestar与谷歌深化合作……盖世汽车现将相关要点梳理如下。

       一、商务部:鼓励各地出台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2月20日,在商务部召开的网上新闻发布会上,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为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精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

       同时,商务部还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二、外媒:中国电动汽车补贴期限有可能延长

       来源:比亚迪官网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中国有可能会将电动汽车购买补贴延长至今年之后,从而重振全球最大市场的销量。

       这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知情人士表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出现年度下滑之后,政策制定者就一直在讨论延长补贴的可能性。在需求出现下降之前,政府曾于去年7月下调了补贴力度,以此对该行业进行精简,并且降低车企对国家支持的依赖。讨论在冠状病毒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而之后的疫情爆发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病毒导致生产停滞,也让消费者不能进店买车。

       这位知情人士表示,当前讨论还处于初步阶段,并不能保证补贴一定会延长。就目前的政策而言,补贴依旧会在2020年底逐步取消。

       三、1月车企销量前十榜单:上汽通用回归前三甲,吉利升至第四

       来源:乘联会

       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1月份,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为169.94万辆,同比下滑21.5%;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58.95万辆,同比下降21.4%,环比跌幅达26.6%。

       在此跌幅下,狭义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坐次也发生了变化。具体来看,一汽-大众领先优势明显,上汽大众意外低落至第三,而去年12月份跌至第六位的上汽通用,在今年开年的第一个月追了上来,再次进入前三甲。与此同时,吉利汽车超越东风日产进入第四。遗憾的是,去年12月升至第三的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1月份竟跌出了狭义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榜单。

       四、开局不利?欧洲1月新车销量同比跌7.4%

       2020年伊始,欧洲车市的表现却不十分乐观。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2020年1月份,欧洲乘用车市场新车注册量同比下跌7.4%至1,135,116辆,是五个月以来的首次下降。

       从国家来看,去年12月份经历强劲增长的各大市场在今年1月份纷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法国车市从之前的28%涨幅变成了13%的跌幅,瑞典车市在2019年最后一个月实现销量翻番,今年1月销量却下滑了18%;另外西班牙(-7.6%)、德国(-7.3%)和意大利(-5.9%)这几个主流市场也出现下滑。

       五、湖北复工时间继续推迟?零部件中断致汽车面临全球停产危机

       2月20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称,湖北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这一政策的落地,使得湖北地区汽车产业的复工复产时间再次延迟。而由此导致的零部件断供,则会对整车厂的生产节奏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影响正在波及全球其他地区的整车制造工厂,并使得部分工厂不得不因供应链的中断而暂停生产线。

       据悉,日产汽车需从湖北地区采购的零件多达800多种,此次复工延迟必将加剧日产复工的危机。日产的困境不是个例。此次疫情发生后,韩国现代汽车是第一家在中国以外地区关闭工厂的大型汽车制造商,而通用、菲亚特克莱斯勒等国际车企的海外工厂也受到了影响。有业内人士预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全球汽车产量或将减少170多万辆。

       六:长城汽车2019年营收超960亿元?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94.3%

       2月21日,长城汽车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2019年,长城汽车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64.55亿元,净利润达45.26亿元,2019年下半年,实现净利润29.75亿元,同比大增94.3%。

       来源:长城汽车

       2019年,在国内车市整体遇冷的环境下,长城汽车持续强化品牌力和产品力,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64.55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82亿元,相较2018年增长2.4%。同时,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长城汽车净利润环比持续向好,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上涨84.7%至14亿元,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12.5%至15.75亿元。整体下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其中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0%、环比增长33.1%,净利润同比增长94.3%、环比增长91.8%。

       七、继出售泰国工厂?通用当地裁员1500人

       2月17日,通用汽车宣布,将重组国际业务,着眼于拥有正确战略以获取强劲回报的市场,加速撤离盈利能力有限的市场。因此,该公司计划将泰国的罗勇府制造工厂出售给长城汽车,此外还将逐步缩减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业务。

       随后,据外媒报道,一名政府官员于2月19日透露,通用汽车在宣布出售泰国的生产设施后,将从6月份开始在当地解雇约1,500名员工。

       泰国劳工部长顾问JakPunchoopet向路透社透露,根据通用汽车与长城汽车的出售协议,罗勇府动力总成和装配工厂的所有员工都将被解雇。Jak表示,“协议只针对工厂的出售,不包括员工的转移。通用汽车计划于6月份解雇1000名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上的员工,随后于十月份解雇300至400名装配工厂的员工,而两家工厂的剩余员工将于2020年底全部被解雇。”

       八、伟世通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净收入下跌19%

       2月20日,伟世通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因面临工业生产下滑,且受到福特汽车延迟推出新车以及通用汽车工人罢工的影响,该公司第四季度净收入大跌19%,销售额也下降了1.8%。具体说来,该公司第四季度实现了7.44亿美元的销售额,净收入从2018年同期的4300万美元降至3500万美元;经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15%至8500万美元。

       来源:伟世通官网

       伟世通预计,该公司2020年销售额将达30亿至31亿美元,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2.5亿至2.7亿美元,调整后自由现金流为4000万至6000万美元。上述预期并未计入中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伟世通预计,疫情将使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减少6000万美元。

       九、捷豹路虎第三财季营收64亿英镑?中国市场回暖

       据捷豹路虎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财季捷豹路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达到64亿英镑。中国市场表现突出,销量增幅高达24.3%。

       第三财季中,捷豹路虎实现税前盈利达3.18亿英镑,EBIT(息税前利润率)为3.3%,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10.8%,现金流为净流出1.44亿英镑,比上财年同期改善2.17亿英镑,并且现金流充足,包括39亿英镑的现金以及19亿英镑的未提取信贷额度,总计达58亿英镑。

       十、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进行谈判?国产Model?3或将使用无钴电?

       来源:特斯拉官网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进行深入谈判,希望在中国生产的车辆中使用无钴电池。钴是电动汽车电池中价格最高的金属之一。

       如果特斯拉最终采用了这个计划,这将是该公司首次在其产品线中使用所谓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由于中国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出现了下降,特斯拉正在寻求降低成本的方式。一位直接参与此事的知情人士表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特斯拉一直在与宁德时代进行谈判,希望获得LFP电池供应,这种电池比特斯拉现有的电池便宜“两位数的百分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要毕业了。我急需一篇关于 经济的论文,字数要3000字左右。。跪求

       大多数的商务谈判,特别是那种双方争执不下的谈判,基本上都是到了谈判的最后期限或是临近这个期限才达成协议的,因为在期限到来时,人们迫于这种期限的压力,会迫不得已地改变自己原先的主张,以尽快求得问题的解决。了解了这一细节问题后,你就可以巧妙设置最后期限,利用这个小细节取得谈判的成功。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最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最后期限的力量。在美国某乡镇,有一个由12个农夫组成的陪审团。在一次案件的审理中,陪审团中11个人认定被告有罪,而另一个人则表示了不同看法,认为被告无罪。由于陪审团的判决只有在其所有成员一致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成立,于是陪审团中11个成员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劝说不同意者改变初衷。这时,忽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就要来临,那11个农夫都急着要在大雨之前赶回去,收回晒在外面的干草。可是,持不同意见的人仍然不为所动,那11个农夫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立场开始动摇了。最后,随着“轰隆”一声雷鸣,这11个农夫再也等不下去了,转而一致投票赞成另一个农夫的意见,宣判被告无罪。

       在双方谈判中,某一方提出最后期限,开始并不能够引起对方十分关注。但是,随着这个期限的逐渐迫近,提出期限一方不断的暗示,表明立场,对方内心的焦虑就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当他负有签约的使命时,他就会更加焦躁不安,而到了截止日期的时刻,不安和焦虑就会达到高峰。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对于某些双方一时难以达成妥协的棘手问题,不要操之过急地强求解决,而要善于运用最后期限的力量,规定出谈判的截止日期,抓住这一关键细节,向对方开展心理攻势。必要时,我方还可以作出一些小的让步,给对方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觉,以此来说服对方,达到我方的目的。

       1995年美日达成的汽车贸易谈判协议就是在6月28日美国规定对日进口汽车实行高关税制裁前最后几小时达成的。该项协议谈判历时近两年,始终未能达成双方谅解,能在制裁实施前的最后几小时达成协议,不能否认“最后期限”的作用。

       当然,提出最后期限的方式也很重要:是委婉、彬彬有礼地提出最后期限,还是强硬、直言不讳地提出要求,对谈判所起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会融洽谈判的气氛,使对方为你的诚意所动,而后者只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招致报复,以致中断谈判。同时,也要掌握提出最后期限的时机,弄不好,会使谈判发展于己方不利。而提出最后期限又反悔,则是最失信誉的做法。

       如果我方代表既负有与对方签约的使命,又有一个最后期限,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于我方不利,对方会利用期限的压力,逼迫我方让步。例如,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当你刚下飞机,对方在安排你的食宿时,他会彬彬有礼地问你:“您打算逗留几天?为你安排几号的飞机?”等。对这个小细节你千万不要忽略,如果你毫无戒心地说出你的日程安排,对方也就掌握了你的最后期限的截止日期,他很可能利用这一点,安排讨论的议程,利用最后期限的力量,迫使你作出让步。所以,当你负有签约的使命时,最好不要过早地告诉对方你的行程时间、打算,以免对方钻空子。

       在谈判中,日本人最善于运用最后期限策略。德国某大公司应日方邀请去日本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以草签协议的形式洽谈一笔生意,所以双方都很重视。德方派出了由公司总裁带队,由财务、律师等部门负责人及其夫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代表团抵达日本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前往宾馆的途中,日方社长夫人询问德方公司总裁夫人:“这次是你们第一次光临日本吧,一定要好好观光观光。”总裁夫人讲:“我们对日本文化仰慕已久,真希望有机会领略一下东方悠久的文化、风土人情。但是,实在遗憾,我们已经订了星期五回国的返程机票。”结果,日方把星期二、星期三全部时间都用来安排德方的游览观光,星期四开始交易洽商,日方又搬出了堆积如山的资料,“诚心诚意”地向德方提供一切信息,尽管德方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寻找不利己方的条款,但尚有6%的合同条款无法仔细推敲,就已经到了签约时间,德方进退维谷。不签,高规格、大规模的代表团兴师动众来到日本,却空手而归,显然名誉扫地;签约,有许多条款尚未仔细推敲。万般无奈,德方代表团选择了后者,匆忙签订了协议。

       WTO与世界贸易自由化展望(供你参考)

       〔摘要〕GATT对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取代GATT而成立一年多的WTO,为坚持全球贸易秩序化和法制化轨道上运行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的考验,如非关税壁垒、大国称霸、区域贸易与全球贸易关系、保护民族工业与自由贸易关系等问题有待解决。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由贸易的必然性和WTO能力的局限性。并能客观地看待中国加入WTO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组织、关税贸易总协定、贸易自由化

       一、GATT与贸易自由化的进展

       诞生于1947年的GATT,是世界上国家(地区)间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多边贸易契约,是一套系统管理各国(地区)间贸易行为的多边贸易通则。虽然它只是一个贸易协定,但是实际上早已机构化了,只是法律上从未获得真正的国际组织的地位。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和对缔约方之间的贸易争端进行和作出仲裁。按照其宗旨:在国际贸易中,通过相互削减关税、清除非关税壁垒和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实现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实际收入及有效需要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在GATT成立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形成了10项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关税保护原则;贸易稳定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反进口数量限制原则;公开与透明度原则;豁免与例外原则;区域性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原则;服装及纺织品的全外原则等。并主持举行了8轮全球性多边贸易谈判,包括决定建立WTO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是,世界工业品贸易的关税平均税率由1947年的40%减至目前发达国家的4%和发展中国家的12%的水平;其缔约方由从初创时的23国发展到WTO成立前的128个国家和地区;其成员国的贸易额自最初只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5%至今已占全球贸易的90%。尽管GATT只是个临时性的协定,其缔约方仍然实施关税特别是非关税保护,也存在“灰色区域”,但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作为管理国际贸易的唯一多边协议,还是把世界贸易自由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95年,全球贸易在1994年取得9.5%的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这与GATT推动是分不开的。

       二、过渡期间的WTO对贸易自由化的推动。

       已经结束的“乌拉圭回合”产生了多项重要的积极成果,其中之一便是使这GATT这一准国际贸易组织正规化,决定于1995年元旦成立WTO。

       与GATT相比,WTO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工农业产品贸易,而且还包括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其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也更加有效。

       在WTO成立以来的一年里,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曲折,但基本上完成了机构建设;同时还增加了新成员,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来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申请加入WTO。WTO组织规模不断扩大,表明它对各国的吸引力增强,目前WTO中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已占2/3,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组织了新的多边贸易谈判,并且正在勾画自身的发展蓝图,准备迎接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作为一个新成立但具有永久性法律效力的WTO,刚成立就面临三大挑战:巩固“乌拉圭回合”成果;完成该回合已涉及但尚未完成的谈判;研究国际贸易的新课题。面对实施期长达10年,对所有缔约方具有普遍适用性、卷帙浩繁、空前复杂的“乌拉圭回合”的协议,其实施难度之大是不难想象的。为此,WTO在GATT原有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机构,其中一个重要的机构就是贸易制度审议机制,WTO对各成员方的贸易政策定期进行审议,以确保其透明度和与多边协议的一致性;还建立了新的解决争端机制,以强化多边贸易体系。这一机制与以往GATT比较零散的解决争端机制相比较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实施仲裁结果的能力,它规定所有争端最长必须在18个月内解决,如果该机制作出的仲裁结构得不到实施,有关方面将会受到制裁。在1995年一年中,它受理的贸易争端已超过二十多起,比GATT任何一年受理的争端都要多,其中有6起是发展中国家针对贸易大国的。在这些争端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日汽车贸易纠纷,尽管此案最终通过双方谈判得以解决,但不能否认WTO解决争端机制的威慑力对双方达成协议起的促进作用。以往在GATT时期,贸易大国常常可以藐视该组织作出的裁决而不会受到惩罚,弱小国家的利益往往因此得不到保护。在这一问题上,WTO有了新进展,如1995年4月,香港有关部门将美国对香港纺织品限制案报送WTO裁决后,使美国取消了对香港纺织品采取的限制措施;同年7月份,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就美国对其内衣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向WTO起诉,结果使美国又一次取消了限制措施。

       WTO在1995年还组织了“乌拉圭回合”未完成的4项服务贸易谈判:金融服务、劳工流动、基础电信和海运谈判。在金融服务谈判中,美国坚持高要价,谈判一度几乎破裂,但最终还是在欧盟的倡议下达成了一项没有美国参加的临时性协议,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结果,30多个国家作出了提高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承诺。此外,WTO已经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环境问题,并计划把所有新课题提交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WTO第一次部长级会议讲座,以为将来组织新贸易谈判做准备。

       总之,从GATT到WTO的新旧交替进行得还比较平稳,为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WTO在这一年中为坚持全球贸易在秩序化和法制的轨道上运行,所作的努力是可贵的。但在一系列问题上,特别是在维护WTO信誉和权威方面,这一新生的组织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WTO在推进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严峻考验

       从理论上说,GATT宗旨是符合通行的国际贸易理论原则的;从条文上看已为WTO的运行提供了制度化的保证;从实践来观察,尽管WTO已取代了GATT,但已取得的成绩距离其宗旨要求却相去甚远。并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新的课题摆到了WTO的面前,如贸易与贸易环境、贸易与投资政策以及贸易与各国企业的竞争政策等。

       首先,GATT在推进贸易自由化已取得的成绩中,削减关税最为突出,这也是世界贸易量增长10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尤其是非关税壁垒障碍上,却无能为力。各国在其经济发展中,客观上有保护的需要,但由于关税减让太多,不便利其实现保护的目的,遂转而大量使用非关税壁垒措施。目前全世界关税壁垒措施已达2700多种,成了贸易自由化的最大障碍。WTO仍然将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其次,WTO并未消除国际贸易秩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大国左右局面情况依然存在。譬如说,由于少数贸易大国的阻挠,贸易额居世界第11位的中国至今仍未能成为WTO的成员国;由于欧美互不相让,WTO总干事人选拖9个月才确定下来;另外美国动辄采取单方面贸易报复措施,这对其他国家构成了重大威胁;失业严重、贸易不平衡等因素导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它们以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借口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问题上设置了种种障碍。过去,由于主要西方国家背离GATT宗旨,致使发展中国家负担沉重,两者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至今依然如故;不仅如此,这种行为也使发达国家之间不断爆发贸易争端。这些倾向都对WTO产生破坏性作用。所以,WTO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当主要工业化贸易大国缺乏竞争力时或在自身短期经济利益受到威胁时,它们是否仍然愿意尊重WTO的规则,而不凭借其经济实力去破坏它。

       再次,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集团化问题。在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区域性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商品交换量比重在不断增加,截止1994年底,在GATT秘书处登记的区域性贸易规定已有108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双重效应,区域贸易集团在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难免具有排它性,这有可能会带来贸易集团间的磨擦,甚至动摇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础。在GATT第24条区域贸易安排上,允许缔约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而不必按最惠国待遇条款将同等待遇给予非成员国,这是与GATT的非歧视原则相违背的。尽管规定了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建立的条件和目的,并在程序上加以规范和约束,但由于这一规定本身的歧视性,以及它在规定上的法律缺陷和漏洞,使一些缔约国有可乘之机,危害其它缔约国的贸易(冯予蜀,第81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势均力敌的区域化经济集团的存在和发展,意味着相互抗衡、对峙、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这就削弱了多边贸易谈判的效果。协调区域贸易与全球贸易之间关系就成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无法回避的问题。WTO坚持区域性贸易与全球贸易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两者都应在WTO的框架内进行,为此,WTO成立了69个特别工作组,具体负责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加拿大倡议下,WTO决定1996年初成立一个区域贸易集团委员会,以协调这些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但其作用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最后,发展中国家事实上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对民族工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甚至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自身利益也设法在各种程度上游离于自由贸易原则之外。如1996年元旦,WTO“政府采购协议”正式生效,政府作为各国最大的买主,其对外开放意味着,在政府采购中凡是超过15万特别提款权(SDR)的政府采购合同都要对外招标。但签字国却只有美、日、加、以、韩、挪、瑞士等15个国家,并较之“东京回合”的“政府采购协议”又少了瑞典、香港和新加坡。专家称此协议为“诸边(Pluralateral)协议”,以区别于其他“多边(Multilateral)协议”。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成为一个“富人俱乐部”和自由贸易的一个死角。究其原因,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离政府采购的开放还相当遥远,即便有个别国有限开放,也是保护国内工业优先。如印尼立法要求“政府采购”要以最有利的价格购买外国产品,而且数额越大的合同,须以对方反购本国非油产品为条件;另一方面,签字国对等开放,由于国力相当谁也吃不了亏,但他们更大的胃口是争夺第三国的政府采购合同。如1994年夏,美国雷声公司与法国汤姆森电子公司在巴西争夺一个14亿美元的亚马逊工程的开办权,最后是依靠中央情报局的帮助,才击败了竞争对手(武跃,1996)。

       应该说,WTO解决争端的能力至今并未受到真正的考验。目前WTO正处理在各起争端最早要到今年初才会出初步结果;其受理的最大一起争端——美日汽车贸易争端最终是通过双边谈判得以解决的;在重大问题上,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美国往往抛弃多边渠道,采用单边或双边的方式解决问题;大国仍企图操纵WTO;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对贸易自由化构成威胁。在中国“复关”问题上,WTO组织作出了一定努力,遗憾的是由于少数贸易大国要价过高,中国仍然被排斥在外。显然,没有中国的参加,WTO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组织。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关系更加复杂,贸易范围更为广泛,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切都注定WTO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世界贸易正逐步走向全球化,如要倒退,那无疑将是把世界带入萧条。

       四、自由贸易的必然性与WTO能力的有限性

       就自由贸易而言,其所以会成为一种必然,是因为90年以来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的展开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WTO这一较强大的贸易自由化组织的推动;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等,都为自由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自由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的深度与广度上的发展,世界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的结果,它们反映了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内在必然性。

       但是,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它们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同集团外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就商品而言,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工业消费品尤其是“敏感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从而形成了有选择性的贸易,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贸易保护相结合。不平衡发展的贸易自由化还具有一定的排它性。就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来看,它主要是发达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与之并存;各国“奖出限入”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奖励出口;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强调政府干预和管理贸易,如克林顿动员了一大批美国政府机构,为美国企业制定了第一个“国家出口战略”,3年里,美国企业的业绩证明他是成功的(武跃,1996)。又如,欧洲国家政府投资250亿马克研制“空中客车”,并每年巨额补贴维持营运,到1993年其营业额终于击败了波音,成为世界第一。

       从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增长的根源来看:主要是因为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世界经济的萧条和不稳定增长;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发展。在这里,由于众多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存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不断进行下去,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也将继续下去。进而,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不仅在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将存在,这些根源都将为贸易保护的存在提供土壤。

       而且还应当承认,“乌拉圭回合”的结果仍然存在不平衡,并且其贸易自由化措施是逐步实施的,对各国的影响也将逐步发生和体现出来。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日将是主要的受益国,因为世界贸易的大部分是它们之间进行的。由于10年内彻底取消对发展中国家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非关税壁垒,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将从中获益,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关键的问题在于,WTO推行的贸易自由化原则无法解决国家之间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这样,在其原则前提下的各种例外就完全有可能使不同类型的国家在认可其原则的基础上,又利用有关条款筑起新的贸易壁垒。

       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将主宰着WTO。它们凭借其经济实力驾驭WTO。从克林顿政府主张政府积极参与对外贸易事务,变“自由贸易”政策为“公平贸易”政策,并开始实施战略贸易政策,到克氏政府的一系列贸易行动(包括阻挠中国复关)和态度也提醒我们,一旦WTO的有关规定对其不利,就很难保证不被践踏,毕竟在国际经济中,国家利益还是至高无上的。作为一个经济“联合国”,其所起的作用恐怕不会比联合国强多少,虽然它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抑制强权的作用,但也不能保证不被强权所利用。

       有鉴于此,中国对加入WTO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WTO也只是一个国际组织,实质上是各成员国利益均衡和分配的结果,它不可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因而它无法平衡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击。不仅如此,它还必须面对现实的国际政治变化作出灵活反应,否则它就无法生存下去。尽管WTO能推进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也决非是暂时的,它将与自由贸易并存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之中。WTO并不能保证成员国一定能自动享受到WTO的益处,而只是提供了一个参与竞争的机会。加入WTO并不仅仅是单纯为获得稳定的最惠国待遇等WTO所规定的益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加入WTO将国际贸易中通行的规则和规范适用于中国的对外经济和贸易,引入更高标准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动力,来促进外贸和与之相配套的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建立一种开放型的市场机制和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和宏观调控手段。使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都能按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办事,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迈向自由贸易。

       显然,即使中国加入了WTO,在自由贸易问题上,中国的国情也不允许一步到位,而只能采取过渡性贸易政策。即,要恰当地把握贸易的进程,对幼稚工业还要适度保护。这一政策既要符合国情,使国际竞争在中国目前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又要能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机制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并与国际市场机制保持有机联系。逐步向WTO所要求的国际规范靠拢。期间应该联合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与贸易大国的强权进行不懈的斗争,以维护WTO的信誉和权利,保证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利益不受或少受侵犯。

       总之,尽管有WTO的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将会是主流的,但贸易保护并不会因此消亡,甚至有可能并行不悖。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将是非常缓慢、曲折以至有可能会反复。

       参考文献

       武跃:“政府采购:自由贸易的雷区”《国际商报》1997年1月5日。

       杨广志:“周岁看‘世贸’牛刀已初试”《经济日报》1995年12月15日。

       班玮:“WTO蹒跚周岁”《中华工商时报》1995年12月13日。

       任烈:《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1995年。

       冯予蜀:《国际贸易体制下的关贸总协定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2年。

       如果觉得不行 可以在发帖 然后把链接上注明我的网名 或是发给我 我再帮你想想

       好了,关于“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新闻评析”,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