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新能源汽车如何判断是不是新车知乎

2.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3.合肥新能源汽车怎么样?

4.恒大:不会真的有人觉得造车很难吧?

5.口里面有个像z又不像z的电动汽车是什么车?

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十强_国内新能源汽车排名厂家有哪些呢知乎

一、很多人印象里,购买的新能源汽车乘坐舒适性非常的差,座椅很硬,长途驾驶更是让人苦不堪言。 汽车车最核心最底层的需求是拿来移动出行的,消费者的屁股和腰可是有相当高的发言权。舒适 性差也成为很多人后悔的原因。不同需求头部空间→续航保证→乘坐舒适性排序之后,专挑软柿子捏好多新能源汽车属 于油改电车型,车内空间固定的情况下,分配空间时座椅厚度往往是被牺牲的那个 燃油车时代,内部空间高度=底板侵占高度+座椅高度+乘员头部空间高度 改成电车后。

纯电加速 百公里5.7秒的车随便开百

公里8块钱,e2百公里能耗10度电,随便开百公里三块六,开e2上下班60公里两块钱比公交

车还便宜,你要说保值率,那不好意思家境贫寒,买辆车怎么都是要用十年以上的,三五年换车目

前以及将来感觉也不太可能有那个条件。周围三五年换车的基本没有,有钱的邻居和亲戚们宝马奔

驰奥迪基本都开了七八年了没见他们换车,按理说他们换个车毛毛雨,也没换啊,那种考虑三五年

换车的应该是知乎平均水平吧,我这种月薪几千拖后腿的社会底层斗胆发言。

二、目前还不后悔,上个月又买了辆比亚迪e2 买菜,半个月开了1000公里了,我不后悔买新能源, 就是后悔唐买早了,晚两年新一代唐出来瞎了我的眼,现在一辆插电混动,一辆纯电,一辆油车, 反正以后再买车肯定新能源,没买之前都说不行,开过都香,当然家里得有车库私人充电桩,一度电0.36元,唐百公里能耗22,百公里8块钱。内部空间高底板侵占高度电池厚度座椅高度+乘员头部空间高度

这其中头部空间肯定是要优先保证的,续航要求,电池厚度也不便削减,最后就只好挑软柿子捏,

座椅坐垫就成了那个被优化“牺牲”的对象,导致很多新能源车的坐垫很薄很硬,不管长短途驾驶

都被人诟病。 大厨掌勺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厂家操刀开发及设计能力长短不一有一个很诡异的现象。

三、新能源的大趋势不可逆,合资新能源自有其地位,舒适性座椅开发理念一脉相承,消灭掉座椅 硬这一直为消费者诟病的槽点,让更多的人爱上新能源。 这也让人开始期待日产在新能源时代舒适性上的体验,日产从33年诞生起开始生产的燃油车达特桑,到47年第一款EV Tama,再到如今的Ariya;从将近90年燃油车经历以 及75年的纯电车经历,整个日产汽车始终贯彻以人为核心,传承着舒适基因,依靠一代代的车型叫 人如何更加爱上又静谧又舒适的大沙发!

坐着舒服是一种感觉,舒服的汽车座椅和普通的汽车

座椅从结果对比来看。现在这个品牌靠口碑的时代,一说起本田大家就调侃买发动机送车,一说起日产不管是从燃油时代

还是到纯电时代,一直被调侃买沙发送车,持续以技术为根基,实践创新,始终为消费者提供舒适

自信的驾驶。这些印象及口碑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通过数代车型的技术革新,广泛消费

者的大量体验才能形成的。

四、目前国内外车企公布纯电续航成绩,是相对可信的,但绝对值仅供参考,你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只有少数理想情况才能开出 NEDC 油耗/电

耗。

如今有一些逐利的厂家和媒体,关闭空调、暖气、音响甚至涉及安全的灯光,在远郊找个几乎没车

的地方慢速绕圈,或者在高速路上以 60km/h 龟速行驶,最后把这个续航成绩写成文章公布给大家

看。

君可知,那些尾标打着EV300的车,NEDC 只能跑 230km左右,某些厂家和媒体可以匀速跑

出 350km 来。

那些尾标打着EV500的车,NEDC 只有 400 km 左右,他们甚至能跑出650km 来。

五、每一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玩法,多数公布的是 20%-80% 充电时间,这是针对直流快充 的数值,一

般市售电动车能做到 30-50 分钟内完成这段充电。有些电池技术特别牛的厂商,甚至能在 30-40

分钟左右完成 0-80% 充电。 以上说的全部都是理论时间,需要充电桩的健康状态良好,需要一桩二枪的桩位没

有第二台车在用第二根充电枪,需要电池温度在大概 20℃左右的舒适区如果没有电池恒温系统那

就麻烦了,充电时间远远长于标称值。

买新能源汽车如何判断是不是新车知乎

主要原因是电池及其关键部件的成本太高。一辆A级电动车需要配备25-30kWh的电池,电池成本相当于一辆本土品牌A级车的售价。此外,汽车厂商在开发电动汽车上投入的R&D成本也相当高,个别车型的R&D成本达到10亿元。跨国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可能是10亿美元或10亿欧元。高效率、低电磁辐射的DC电机,在国内外都没有做好,很难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做到优秀;高能效比,即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使用普通铅酸电池太多,锂电池太贵;配套规模不起来,小批量生产,单件价格高。和汽车相比,电池其实是最贵的,因为电池没有相关的补贴政策,而且很多地方买电池的价格比买新车还高。20万元的车,补贴后最多可以买10万元,后期更换电池可能也是这个价格。

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1、首先要检查一下充电器、合格证等是不是都有。其次光线充足时才能发现车身漆面一些细小的瑕疵,所以尽量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提车。有些4S店会顾客在室内验车,但是车库里往往光线不济,所以务必将车辆开到光线充足的地点进行验车。

2、着重观察保险杠和车身缝隙,车门缝隙和前后保险杠缝隙,打开车门观察内外油漆是否无色差等。

3、斜对着日光方向观察,同时多换几个角度进行观察。合格的漆面应当平整无桔皮水波纹瑕疵,保险杠和车身,车门外边缘,左右外后视镜等易受损部位无色差。

合肥新能源汽车怎么样?

电动车的普及难点在哪里?

答案是10-20万区间。

现在的市场是两头大,中间小。20万以上,体验驱动的市场,电车已经初步证明了能打败油车。Model 3、ES6、汉打败同级别的明星燃油车,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10万以下,成本驱动的市场,电车也已经初步证明,车的成本和用车成本都可以比油车低。五菱Mini一个车就完成了这道证明题。

现在比较难的是10-20万区间。这个区间目前做网约车没问题,要说服普通老百姓下单还比较难。网约车只要车价合理、空间OK、电费便宜、每天午饭时快充一次,当天能保证300km左右的纯电里程,车辆残值的吃亏少于电费节约就可以了。网约车不追求面面俱到,本质上是个专用车,是个偏科生。10-20万价位的私人购车老百姓其实比买四五十万的车的用户更挑剔,这里没有容错和包容,就是实打实的称斤论量和性价比。

这个区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占据过半份额的最大市场,也是用户需求最全面、最苛刻的市场。像卡罗拉、朗逸、奇骏这样的水桶车,在这里横行霸道。你需要做到:成本不高、空间够大、动力够用、配置够多、质量够好、品牌够大、店铺够多、补能够快。总之就是不求一门得优,但求门门功课良好。

在2021年,电动车还没能力进入这个市场。一个是电池偏贵,第二是充电还不方便,第三是服务网络也不够全面。

这是全球范围的难题,美国和欧洲现在电动车推广节奏比中国还慢,这个问题他们更解决不了。欧洲现在看起来一些紧凑级车卖的不错,但第一是短期加大补贴的刺激,第二是这些车根本不便宜,并没有进入欧洲主流紧凑级燃油车的售价区间。

我认为还是中国会最快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是中国的第二波新能源投资热潮从20年开始了。去年特蔚小理股价一爆炸,投资就来了。理想吸引不了人,但金钱可以动员一切。小米、华为、微软、苹果、高通等一批跨界玩家开始加码这个产业,原本产业里的大众宝马丰田通用也开始彻底下决心砸钱搞智能电动车。新势力特蔚小理和宁德比亚迪最近两年融资都很多,都在。

这14-16年的热钱砸下去,18-19年是开花结果。

20-22年这波热钱砸下去,开花结果的时间应该是24-25年。

我的预测很简单:10-20万价格区间,24-25年会被大规模的突破。到时就是电动车全面抢班夺权的时候了,燃油车变成少数民族的时候了。十年后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

十年后再谈纯电动车市场,就像2020年谈智能手机市场,就像在中国谈汉语教育市场一样。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过于重视仪式感!

十年后市场的机会点,当然是燃油复古车和性能车,以及宝贵的燃油车牌照啊!

就像今天你在上海买个全新的摩托。不是哈雷就是杜卡迪。卖的都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身份是情怀是玩具是个性。

摩托牌照一张40万,比四轮汽车的牌照贵三倍。

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变的真理。

这篇知乎回答发出两天后,评论区的声音有质疑也有赞同,以下是一些评论的精选。

也欢迎大家在文章底下评论、留言自己对未来十年纯电车市场的看法。

恒大:不会真的有人觉得造车很难吧?

提到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购一辆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节能减排还能减少用车成本,所以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都在争先恐后的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那么,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能如何呢?这样的行为是否会让新能源在汽车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呢?

第一,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非常可观,新能源汽车也的确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些消费行为都促使了车企大力生产新能源汽车。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现退坡现象,很多消费者享受不到优惠,购车成本也就明显增加,购买能力相应的也减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销量也就没前几年那么可观,工厂自然也会出现了很多的库存。

第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存在很多限制,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充电桩等设备都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后服务都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能力不足。很多车企为了打开这些区域的市场,做了很多努力,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会导致产能过剩。

第三,虽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因为一些政策的变动,甚至是一些硬件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是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跟很多国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仅仅面向国内销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时还有共享汽车、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等项目的带动,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会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将中国市场看作其全球。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但是新能源景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优胜略汰,对于一些自身条件过硬、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们的未来依旧是具有优势的。

口里面有个像z又不像z的电动汽车是什么车?

8月3日,恒大汽车集团在上海、广州同步举行发布会,一口气发布了六款新车,从恒驰1到恒驰6,分别以数字命名。这六款车型覆盖了从A到D型车的所有级别,包含轿车、SUV、MPV等车型。恒大汽车称,这些车辆将在2021年量产。

随着新车公布,恒大开始展开铺天盖地的新车宣传攻势,相信很多人在朋友圈都刷到了恒驰新车的广告,包括知乎、抖音甚至央视都不放过,强大的宣传配合地产商跨界造车的话题性,使其成为了汽车圈的舆论焦点。

新车发布当日,恒大造车业务所属的主体『恒大健康』(现更名为恒大汽车)以37.05港元收盘,相比上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上涨3.64%,总市值达3201.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84亿元。

这意味着,还没有交付一辆车的『恒大汽车』,市值不仅超越了『恒大集团』(282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45亿元),还超越了比亚迪(2418亿元)、上汽集团(2139亿元),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

就在新车发布之日,皆电也有跟进相关报道,但是咱们后台的网友可能觉得不过瘾,还想咱们多聊聊这几款车。好的,借此机会,我们就和大家仔细扒一扒恒驰汽车。

——————————

从一家经营楼盘的小实业公司,一路做到国内地产巨擘,并顺势在健康、体育、金融等多元化领域风生水起,恒大一直很有自己的行事风格。这不,同一时间发布6款不同定位、不同车型的新车,如此简单粗暴,汽车圈里估计也是没谁了。

哪怕是世界新能源车巨头特斯拉,成立17年来只推出了四款车型。这个夸张程度,就好比奥迪一口气发布A3到Q7的所有车型。

让我们来看看这恒驰1-6分别都是什么:

恒驰1

恒驰1定位超豪华纯电动D级轿车,由设计师Anders?Warming操刀。新车用黑色与古铜色的双色车身设计,巧妙地隐藏了深色车顶。新车用封闭式中网设计,上方是倒三角大灯组,中间由一条饰条贯穿左右,下方是点状灯带。

车身则用溜背式造型,配备电子外后视镜和隐藏式门把手,整个侧面十分干净。车身下方还有黑色与金色交织的装饰侧裙,并配备了22英寸的超大轮毂。尾部的设计较为简洁,用贯穿式尾灯组,独特的三角尾窗和高位刹车灯颇具新意。

它是6台新车中唯一公布了车身数据的车型,其轴距达到了3150mm,比特斯拉Model?S的2960mm还要长不少,上市之后将直接面对D级燃油轿车的竞争。

恒驰2

恒驰2定位于中型车,同样来自设计师Anders?Warming,但它不像恒驰1那般庞大。虽然是封闭式前脸,但没有恒驰1的点状灯带,一体性更强,贯穿式的前大灯两端设计了竖向延伸的灯条。

车身依旧是溜背式设计,双色车身的车顶位置是深黑色涂装,车身则用了少见的猫眼绿配色,同样有电子外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轮毂也达到了22英寸。

恒驰2的高位刹车灯隐藏在后玻璃处,两侧狭长的灯带一直延伸到车侧翼子板,与前大灯相呼应,品牌标识的拼音直接镶嵌在后备厢盖处。

恒驰3

恒驰3定位于中大型SUV,设计师是Michael?Robinson。四眼式头灯组由多个LED光圈构成,LED灯眉向两侧延长,封闭式的中网上设计了交叉的直线灯带网点缀。

新车侧面用了单腰线设计,其A柱和D柱用了与车身同色的设计,B/C柱处用黑色涂装,单腰线自车头贯穿至车尾。有趣的是,恒驰3并没有像前两款车型一样用电子后视镜,而是直接设计接近量产状态的传统后视镜。此外,新车同样配备了22英寸密辐轮毂。

恒驰3的车尾配备设计有后扰流板,LED高位刹车灯呈现灯带的形式镶嵌于其上。除了平行于品牌标识的灯组外,恒驰3还在后保险杠处放置了转向灯/倒车灯等,造型独特。

恒驰4

恒驰4定位为纯电动7座MPV车型,与恒驰1、恒驰2一样,都由Anders?Warming设计。新车的点针状前脸灯光饰纹很有科技感,前大灯同样用贯穿式设计,造型风格上却大有不同。

侧面线条流畅,上半部分用了黑色隐藏式设计,营造出悬浮式车顶的效果。隐藏式门把手和侧拉门自然也没有缺席。

尾部造型较为方正,同样用了贯穿式尾灯设计,从视觉上进一步增强了车尾的宽度。

恒驰5

恒驰5定位于紧凑型SUV,由设计师丸山公顾操刀。相较于前几款车型车,恒驰5的线条更加刚劲,贯穿式的前大灯呈H型造型,封闭式前脸的灯带饰纹又是别一种风格。

新车用了隐藏式A/B柱设计,营造出悬浮式车顶的效果,配以粗壮的C柱让车身侧面在硬朗中显出几分时尚。车顶行李架中融合了一些功能性装置,看起来像是自动驾驶所需的雷达之类的设备,下方为一组21英寸的轮毂。

新车尾部较为简单,同样是扰流板和贯穿式尾灯的设计,简洁明了。

恒驰6

恒驰6是定位紧凑级跨界SUV,同样为丸山公顾的作品。新车前脸的封闭式进气格栅内部搭配波纹样式,两侧用回旋镖分体式大灯设计,看起来十分凶悍。

与恒驰5不同,恒驰6更加接近GT车型,大倾角的溜背设计,让整车显得更加运动。新车用了贯穿式腰线设计,从视觉上增加了新车的长度。

尾部来看,新车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点亮后具有不错的视觉效果。

——————————

可以看大,恒驰的六款新车均出自不同的设计师之手,其中恒驰1、2、4出自Anders?Warming,恒驰5、6出自设计师丸山公顾,恒驰3出自Michael?Robinson。六款新车并没有统一的家族式设计元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给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选择,但坏处是,设计没有记忆点,容易显得杂乱无章。

可能有不少人还记得,恒大的许家印曾一口气签下了15位世界知名的汽车设计大师,他们分别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共同组建“恒大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委员会”,上述三人也位列其中:

早在那时,许家印就对这些设计师们提出了要求:第一要大气、帅气、锐气、灵气;第二要现代感、科技感、时尚感、艺术感;第三要帅、要酷、要炫、要靓;第四要头美、尾美、身美、顶美。总而言之,要让全世界眼前一亮,要"见,'哇'"!

确实,现在都是“看人先看脸、买车看顺眼”的时代,恒大在设计上下的功夫也是顺应了消费者的广大需求,恒驰这6款车型是否有让你眼前一亮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恒驰1-6的产品覆盖层面够广,车型卖相十足,但官方只字不提六款车型的核心卖点、技术亮点以及投产规划等,以恒大汽车的规划来看,这些车型最快会在明年实现量产,但具体的车型参数均没有公开。这场声势浩大的线上活动,与其说是一场新车发布,不如说是一次设计分享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次亮相的6款车,恒大汽车表示,还有8款车正在同步研发。许家印充满自信的对外宣称:“我们(恒驰系列)的14款车不敢说全部爆款,但我有信心其中8-10款能成为爆款。”

这股满满的自信,难道就是土豪的魄力吗?

话说回来,新车发布的同时,恒大汽车也公布之后的造车规划。

按照许家印的表述,恒大汽车将在三年内投资450亿元。其中,2019年投资200亿、2020年投资150亿、2021年投资100亿。细分到产品端,恒大汽车已经规划的产品涵盖了中端、中高端、高端、顶级等多个细分市场,车型则包括了轿车、SUV、MPV等全产品线。

这次发布的恒驰1-6车型,将从2021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广东、上海生产基地将在今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产,首期规划产能均为20万辆。此外,恒大已经分别斥资1600亿和1200亿,在广州南沙和沈阳建立整车和电池电机研发生产工厂。

许家印大手一挥:“2-3年内年产规模达100万辆,10-15年内年产规模要超过500万辆,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恒大真的能实现吗?

要是换了别的创业者,我们可能就认为不过只是“画大饼”罢了,一笑了之,奈何它是恒大,我们不禁心里还要琢磨琢磨,它真的能实现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看恒大为了造车都做了什么。

恒大造车最初进入大众的视野,离不开一个充满争议的人——贾跃亭。2018年7月13日,许家印亲自飞往美国西海岸,视察FF位于洛杉矶的总部,FF创始人兼CEO贾跃亭全程陪同,1个月后,双方共同成立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

同年9月,恒大悄然以144.9亿资金入股国内最大经销商——广汇汽车,为今后的线下市场铺路。期间,恒大还与中科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承诺未来将投资1000亿元拓展新能源、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

然而,同年12月31日,恒大和FF发布重组申明,双方因纠纷分道扬镳。恒大造车的第一步吃了苦头,但是它并没有放弃。

2019年1月初,工商信息显示,恒大集团全资控股的恒大高科技集团出资成立了『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加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1月15日,恒大健康以9.3亿美元的收购瑞典NEVS?的51%股份,并取得多数董事席位。恒大通过NEVS取得了国内整车制造资质,并坐拥萨博多年来的造车经验,同时还拿下了NEVS现有的生产基地,一举三得。

1月24日,恒大健康又以10.6亿入股卡耐新能源,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将这家动力电池企业收入麾下,卡耐新能源目前是中国国家动力电池和电池系统标准制定者之一。

1月29日,被恒大收购后的NEVS,与顶级超跑公司柯尼塞克在瑞典建立合资公司(Konev?AB),其中NEVS持股65%,也就是说,恒大通过NEVS与柯尼塞克达成合作。

5月31日,恒大又全资收购了英国Protean轮毂电机公司,这是目前全球唯一可实现量产的乘用车轮毂电机企业。在此之前,2018年3月,恒大还以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70%股份(旗下拥有荷兰电机巨头e-Traction公司)。自此,世界轮毂电机行业三巨头之中的两家——荷兰e-Traction和英国Protean都被恒大收入名下。

6月11日,恒大继续与广州签约南沙重大投资项目。根据协议,未来恒大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包括年产100万辆的整车生产基地、50GWH生产规模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以及年产100万辆的电机和电控系统生产基地。这次合作共计投入约为1600亿元。

4天后的6月15日,许家印又来到沈阳,与沈阳商谈下一个生产基地:恒大欲在沈阳建设新能源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包括恒大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生产基地、轮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预计这笔投资金额将达1200亿。

7月,恒大又与德国hofer订立协议,于德国成立子公司,恒大健康持有67%股权,德国hofer?持有33%?股权,意在获得?hofer在动力总成领域的技术及研发制造团队。

为了扩大恒大汽车的朋友圈,2019年许家印带领恒大汽车产业高管到过全球23个国家、47个城市,先后考察了58家全球汽车产业各领域龙头企业,寻求于这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11月,恒大方面表示已经与博世、麦格纳、大陆、埃孚、蒂森克虏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已经启动全球招聘,将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招聘职位从院长到总监以及普通工程师。

作为一个核心业务在地产的企业,恒大进军造车界同样也是新势力的身份,既然是个门外汉,那要如何实现造车梦呢?许家印总结为五句话: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2016年底,造车新势力的标志性人物,蔚来CEO李斌对外公开称,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相较之下,恒大汽车在造车之前的预期投入都不止这个数了。

据恒大的财报,2019年上半年,恒大集团核的心业务利润就达到303.5亿元。彼时,恒大集团的现金余额增加至2880亿元。恒大总裁夏海钧也曾表示:“拿出一两百亿支持新产业发展,对恒大来说,不会伤筋动骨”。

是的,恒大活生生地用钱砸出一套全生态闭环。

结语

虽然有雄厚的资本背景,但是群众们对恒大造车的质疑声并没有消失。有人说恒大造车是醉翁之意,主要目的还是拿工厂拿地......有人认为地产和造车是两回事,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有人认为收购回来的技术需要消化与掌握,没有足够自身研发实力撑不起技术野心。

其实这些质疑,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了。每一个新势力在取得每一个阶段性进步的时候,身后都是这样的质疑声。当年,人们还在嘲笑李书福的"一个沙发配四个轮子",?如今吉利已经毫无疑问的是民营车企的老大。

7月27日,恒大健康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鉴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集团最重要的业务,董事会建议公司更名为『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China?Evergrande?New?Energy?Vehicle?Group?Limited』,简称“恒大汽车”。从这一点来看,也表明了恒大要造车的决心。

至于恒大造车是玩真的,还是画饼玩资本游戏,咱也不知道。但是有这么一起企业敢逆风上行,我们都欢迎。

(图/文/摄:皆电?唐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众泰品牌汽车。根据查询知乎显示,众泰汽车,成立于2003年,是一个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轿车、SUV和MPV等车型。众泰汽车目前已在海内外开设了分公司和销售网点。众泰汽车以外形设计独特、质量稳定和价格亲民的特点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众泰汽车还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