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apollo出行 威马收购议案
1.百度Apollo联合威马正式发布两款新车
2.一双看不见的大手 今天我们聊聊威马无人驾驶背后最大的功臣
3.威马成危马,App被强制断网,财务高管遭内部信任危机
4.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
5.威马汽车黄冈工厂怎么样了
6.威马员工在线讨薪 吉利副总裁:我这里缺人,考虑一下
7.年薪12亿的沈晖,怎么就不能给威马车主一个交代?
在智能出行的赛道上,科技巨头们开始各显神通、倾其所有,一方面帮助车企造好车,一方面帮助修好路。
12月8日,在第二届百度Apollo生态大会上,Apollo全新发布了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宣布在广州开辟数字交通运营商新模式。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交通产业和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一遇的大变革。Apollo聚焦‘智能’,通过智能化帮助车企造好车、帮助修好路。Apollo坚持‘开放’,希望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创‘无人驾驶’美好出行的未来。”
Apollo推出的这套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四大产品系列。
这是百度Apollo基于汽车智能化对于旗下产品进行的重新梳理,以软硬结合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国车企造顶尖智能车。
Apollo乐高式解决方案,希望像乐高积木一样,一方面体现出高品质,另一方面可组装、更开放。这意味着这套方案里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单独供应。这也是Apollo一贯以来的成功模式。
Apollo智能?联目标:3年1亿辆
智舱是百度的优势产品。这部分产品包括:智能座舱、智能车盒、前装OS、CarLife+、轻车机、智能后视镜。
在李震宇看来,智能交互系统已经成为汽车产品的主流标配,“没有智能交互系统的车将很难卖出去了。”这意味着智舱领域孕育着更大的市场。
此前,Apollo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从未过多宣传自己的成绩。但今年随着阿里重整斑马、腾讯车联来势汹汹、后有华为虎视眈眈,这让Apollo也有了一定的危机感。
百度车联网事业部总经理苏坦也是首次高调宣布,Apollo智能车联量产第一的成绩。
Apollo智舱,已经与超过70家车企600款车型展开合作,已实现超过100万台的小度车载OS前装量产搭载,在2020年智能新车市场占比第一。同时,通过多种后装产品,小度车载覆盖了超过1500万辆智能汽车车主,2020年累计行驶156亿公里。
不仅如此,Apollo智舱本次又发布了“小度助手”和“百度地图汽车版2021”两大产品。并宣布了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预计到2023年,搭载Apollo智能?联AI能?的?将超1亿辆。相比于此前传出的阿里对于斑马提出的3年1000万辆,和华为HiCar明年500万辆的目标,百度的目标显然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除此之外,Apollo智图也高调宣布,Apollo高精地图是最懂自动驾驶的地图,已蝉联市占率第一名多年,成为本田、广汽、长城、北汽、蔚来、威马等头部车企的选择。Apollo智图,也称“一张鸿图”,包含给人看的车机导航地图,给车看的高精地图,还有用于城市治理的动态孪生地图。
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降维打击
在本次大会上,Apollo智驾也亮出了大招,公布了目前国内唯一的L4级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Apollo?Lite。这是一套基于12个摄像头及12个毫米波雷达以及4个角雷达构建的360度感知的自动驾驶方案。
在李震宇看来,自动驾驶能力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决胜点。
当激光雷达正在被更多车企开始接受和用的时候,百度却突然亮出了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这让人非常惊讶,而且,这套纯视觉技术所能达到的自动驾驶能力却相当的高。
据百度内部人士介绍,这是基于百度在L4级自动驾驶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实际道路验证之后,对驾驶领域的一次降维打击。
基于这个纯视觉技术,Apollo智驾进一步发布了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NP(Apollo?Nigation?Pilot),即业界常说的领航驾驶。
与目前市面上特斯拉NOA,蔚来NOP和小鹏NGP仅支持高速和城市环线不同,ANP还可以在城市道路使用,带来领先一代的用户体验。
结合目前已开启大规模量产,与广汽,威马,长城等品牌展开量产合作的AVP(代客泊车技术)。从AVP到ANP,从泊车域到行车域,Apollo智驾产品实现了面向城市复杂道路的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这将是目前国内唯一宣称能够覆盖城市复杂道路的全场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这套方案很有吸引力,纯视觉方案成本更低,而其能覆盖的场景更多,是一套性价比极高的解决方案。
百度希望,未来3-5年Apollo智驾产品预计前装量产搭载达到100万台。
转身城市数字交通运营商
Apollo还有这更大的野心,从智能驾驶出发,Apollo正走向更大的智能交通及城市数字交通运营领域。
在今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明确表示,随着AI技术和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智能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未来?5?年内,中国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十年之内,交通拥堵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改善城市出行体验,仅有智慧的车还不行,必须有智慧的路,车路协同才能实现高效出行。
交通智能化变革是提升城市管理体系的关键,也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数字交通运营商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智能交通建设的业态,由一次性集成商模式改为持续性运营商模式,通过贴合实际场景持续升级的车路智行算法,提升整个城市通行的效率,解决过去靠人力、传统基建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是Apollo带来的全新方案。
Apollo携手广州开启了中国首个数字交通运营商模式及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模式,并在黄埔区率先落地。
广州黄埔正式启动了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MaaS平台,并部署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巡检以及自动驾驶作业车在内的4支车队。
黄埔区的?AI路侧感知体系和云端引擎也已启动运行,不仅可以通过度小镜、百度地图等车内服务触点为普通车用户提供高精度实时道路信息等网联化服务,还可以通过场景化的车端、路端和云端算法联动,实现对例如泥头车等商用车的监管升级,开启中国首个车+路+云的自动化网联监管。
广州模式是中国最丰富的智能网联应用落地,包含数字孪生云控平台、无人车MaaS服务管理、智能网联营运车管理、V2X精细化智慧路口、协同式智能车联、城市CIM、交管大脑、有呼必应八大应用,是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的首个体系级落地。
这套体系更可以持续扩展至智慧高速、智能交管等领域,在满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业务的同时实现对更多现有业务应用的提升。
今年4月,Apollo首发全球唯一实现自主可控“既面向未来,又兼容当下“的下一代智能交通解决方案“ACE智能交通引擎”。
它集成了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的多年积累,其中ACE分别代表了Autonomous?Driving自动驾驶、Connected?Road车路协同、Efficient?Mobility高效出行。
目前,百度正基于ACE智能交通引擎在近二十个城市开展落地实践,助力当地交通管理迈入智能化、一体化的崭新阶段。
12月7日,Apollo还独家获得北京无人驾驶测试许可,在北京、长沙两地无人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5.2万公里。
Apollo?Go也成为全球唯一在多城开展Robotaxi与Robobus运营的出行服务,接待乘客超过21万名。
近期,百度将和首汽约车联合发布,首汽约车将成为国内率先开放自动驾驶服务的网约车平台,无需预约,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首汽约车体验到自动驾驶服务,双方会一起探索Robotaxi商业化合作新模式。
Apollo?Go的服务规模将加快壮大,未来3年拓展至30城。
除此之外,Apollo还宣布了Apollo?X,将在人才、技术、资本、场景等多个维度扶植细分赛道独角兽,以生态联盟的力量全面推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向前发展。Apollo?X的首家伙伴是货运领域的头部公司狮桥。双方将联合发起自动驾驶货运领域的技术平台公司”DeepWay”,深耕自动驾驶货运赛道的万亿市场机遇。
车云小结:
交通产业和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一遇的大变革。
此时此刻,所有的车企都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但对于大多数汽车企业和传统交通行业来说,他们太需要来自科技企业的支持,这将大大提升整个行业智能化的进度,并在于外国品牌的较量中取得优势。
而对于外资汽车品牌来说,智能网联带来的挑战巨大,国内外互联网环境的差异,让中国市场变得特殊而敏感。中国作为最大的汽车市场,如果你无法为这里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更符合本地需求的互联网服务,品牌溢价对于销量的帮助将快速滑落。
包括百度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显然是这次浪潮中的关键。它们更懂中国,更懂用户,它们有着庞大的生态应用,它们有着更勤奋的程序员,它们不停创新,它们知道前进的方向。
Apollo自成立以来,目标一直坚定而明确,用科技让交通出行更简单、更美好。
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新基建、智能交通、交通强国战略,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的背景下,百度的技术长期主义正在迎来厚积薄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百度Apollo联合威马正式发布两款新车
供应商的标志再一次上车了。
在此之前,得此“殊荣”的供应商只有华为:极狐阿尔法S HI版、阿维塔11两款车身上都出现了一个红色的“HI”标志,象征着华为在智能化方面为这辆车注入了强大的能量。
但随着工信部全新岚图FREE申报图的曝光,华为不再是唯一“上车”供应商。
从申报图来看,全新岚图FREE尾部增加了“Apollo Tech”字标,象征着百度Apollo智能汽车平台的入驻。
全新岚图FREE应该就是百度在Apollo词条上的介绍:百度与中国最大的汽车科技公司之一深化了合作关系,将在其一款流行车型上应用ANP(Apollo领航驾驶)、AVP(自主泊车)和高精地图。
入局早,转型晚
百度作为2013年就进军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头羊”,手握技术却好像一直抓不住流量,在资本市场显得不温不火。
实际上百度Apollo是早在2017年于上海车展上就正式推出的软件平台,通过开放代码和能力来帮助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快速搭建出一套自己的制动驾驶系统。
李彦宏曾对外介绍了百度Apollo业务的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快速搭建自动驾驶能力;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三是共享无人车。
目前第三条最广为人知,毕竟百度入局无人车项目已有10年,旗下的无人车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2021年11月完成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收费订单,使百度成为国内最先实现Robotaxi商业化的企业。
百度无人车 Apollo RT6
第二条大家也很熟悉,百度在2022年发布的集度汽车(隶属百度集团旗下,明确会全栈搭载Apollo平台产品)。
集度 ROBO-01
第一条聊起来则有些坎坷。虽然在量产方面百度的合作企业已有70多家,合作车型有800多款,但合作区域更多是智舱(CarLife+)或智图(百度地图汽车版),并没有为百度在L2市场争得无可替代的地位。
百度Apollo陈列的智驾合作车型
百度也想更彻底的入驻车企,但不顺利。
一位Apollo员工曾表示:“百度希望Apollo形成一套标准,软的硬的前的后的,都用我的标准。主机厂就变成硬件供应商。”理想就曾因为百度的方案不太“理想”,所以拒绝了合作。
当然,百度Apollo也遇见了自己的伯乐,也是自己的劫数:威马。
双方在2019年达成长期战略关系,将百度的L2级智驾功能应用在了威马量产车型。
后来的事儿大家也知道了,威马“黄”了,百度Apollo的“皇子”也夭折了。
Apollo ANP量产页面至今只有威马W6
所以华为那套用问界获得“金手指”认证的方式不是百度不会玩,而是没来得及一战成名,入口没了,只能继续做着供应商里的“小透明”。
面对此前模式的碰壁,百度做出了改变。
2019年7月,在Apollo 5.0推出时,百度不再坚持通用免费平台,也特别开辟了收费的企业版,为车厂做深度定制服务。
2020年12月百度在Apollo生态大会上,发布了乐高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将产品划分为4大系列: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同时发布了面行向量产乘用车市场的L2+级驾驶产品ANP(百度领航驾驶系统)。
ANP,三年磨一剑?
如果你觉得ANP功能听起来不太耳熟,很正常。
发布年,至今没量产,Apollo官方只宣布了ANP将在2023年随一款车型和大家见面(时间线和全新岚图FREE对上了)。
不过这套方案其实已经释放了不少信息,我们可以从Apollo Day技术开放日和百度Apollo发布的路测了解到它的以下特征:
1.安全
百度曾在2019年发布了一套纯视觉L4级自动驾驶方案Apollo Lite,经过对这套方案的核心技术释放,打造出了ANP,可以实现城市和高速领航驾驶以及自主泊车功能。
ANP支持行泊一体
通过此前示范的路测,可以看出这套方案对应用场景有很大的包容性:智能选择ETC通道并自动通过了ETC收费岛。因此百度Apollo成为了行业首家智能驾驶方案实现自动通过ETC的企业。
官方路测中通过ETC画面
ANP方案并不依赖激光雷达,可以根据客户定制增减传感器配置方案。以ANP传感器配置方案12V5R12S为例,它的硬件包括:
4颗鱼眼摄像头8颗中长距摄像头4颗角毫米波雷达1颗长距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当然不依赖于激光雷达只是兼顾成本避免堆料,百度对传感器方案的判断是:激光雷达和视觉感知具备相同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有需求,也可以选择配备激光雷达,系统可以实现视觉、激光雷达两套系统独立运行,互相配合。
可搭载半固态激光雷达
同时ANP方案也继承了L4 Robotaxi累积的4000万公里测试里程,覆盖了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和时间段,保证了数据的多样性。
来自L4级自动驾驶方案的核心技术+视觉、激光雷达双重感知+ 4000万公里测试里程的数据,为ANP方案提供了多重保障。
2.熟路
作为一家精通地图又深耕自动驾驶的公司,百度突破了资质壁垒(测绘资质获取难度大)、自研壁垒(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供给稀缺(既精通图还得懂智驾)三大难关,研发了自动驾驶地图。
不同于传统地图,百度的自动驾驶地图分为以下几层:
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传统内容还包括实时交通环境,优化驾驶体验的知识图谱,并且融合智驾算法实现了深度融合地图和感知、决策、控制应用。
相应地,实时地图可帮助避免因现实的变更所引入的安全问题;基于人类司机的驾驶经验构建出全路网级别的驾驶知识图谱,可提升自动驾驶的乘坐舒适度;还可通过车路协同和交通大脑,来提升出行效率。
如果你觉得这样说不够直观,那我举个例子:在这套地图的下,搭载ANP方案的智驾车可以通过信息云享,接收到施工场地信息并作出应对。
官方路测中遇施工场景画面
3.体验
L4级自动驾驶车的数据可以为L2智能驾驶方案带来营养,同时量产车也会积累大量的数据。
百度Apollo基于“驾云一体”的理念,为ANP智驾系统量身定制了配套的数据闭环工具链,让搭载ANP3.0的车型具备自演进的能力,庞大的数据积累有望带来更快更优异的OTA潜力,提升用户体验。
总体来看,ANP方案轻成本、重体验,且在感知、算法和数据方面都有着降维的优势。同时,百度最新发布的文心一言,也将Apollo的智舱水平升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心一言不是救命稻草
打开百度现在的智舱产品介绍页面,我们只能看到以下2个板块:CarLife+和小度车载语音。
这在目前的智舱产品里,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导致2021年上海车展上合作的车企没有一家主动宣传自己的百度座舱,反而是百度屡次声明已有多家车企接受了合作,谁主动谁被动,一目了然。
目前百度智舱的合作车企
不过随着文心一言的发布,情况则有了逆转,长安、岚图等多家车企宣布通过Apollo车载系列产品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成为首批体验官。现在的文心一言,俨然成了智能汽车趋之若鹜的。
这也有理可循,因为现在除了百度,国内没有第二家能造的出文心一言之类的产品,国外的同类产品不仅少,对我们放开资质的日子也遥遥无期。现在的文言一心,就是撬动国内产业变革的杠杆。这根杠杆,百度从4年前就开始造了。
2019年,百度开发出了一个文心大模型,涵盖基础大模型、任务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的体系,在语言、视觉、生物等方面都有所覆盖,通过在大规模宽泛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后能适应一系列下游任务。
比如由百度和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联合研发的航天-百度 · 文心大模型,可以将航天领域的数据和知识融合学习,对航天数据进行智能的集、分析和理解,助力深空智能感知、规划和控制等技术突破。
文心一言就是文心大模型家族的新成员,属于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能够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
在百度文心一言新闻发布会上,李彦宏展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同一内容的不同形态,比如将描述春天的文字转为同一主题的画报)五个使用场景中的综合能力。
比如可以回答刘慈欣的个人信息,还能续写《三体》等等,某种程度上它能理解人类意图,有类人的准确性、逻辑性、流畅性。
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Lab,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一双看不见的大手 今天我们聊聊威马无人驾驶背后最大的功臣
10 月19日,百度Apollo联合威马正式发布两款新车,新车型均基于威马W6打造。一款是配置激光雷达的新一代无人车Apollo Moon量产车型(Apollo Moon威马版);另一款是搭载百度ANP领航驾驶系统与AVP自主泊车系统的量产车型。自此,百度与威马的合作完成了从自主泊车AVP、领航ANP到完全无人驾驶Apollo Moon车型的全覆盖。
根据合作规划,Apollo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区分威马W6量产版不同配置的重要指标。威马W6无人车Apollo Moon与威马W6 ANP+AVP车型均用“ANP-Robotaxi”架构,可以做到数据共生共享,相互反哺,打造超强数据闭环。
据悉,威马W6 ANP+AVP车型全车配置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可实现智能避让、自主变道、上下匝道、进出服务区等更高级别领航驾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ANP+AVP车型基础上增加1颗定制激光雷达和相应无人驾驶冗余,即可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能力,成为无人车Apollo Moon。
百度方面认为,公司与威马汽车的合作不仅仅加速智能汽车量产落地,更可以将百度技术降维、数据反哺闭环路线发挥到极致。未来,百度Apollo将继续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赋能更多合作车企,持续助力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威马成危马,App被强制断网,财务高管遭内部信任危机
在昨天的百度2020世界大会上,威马汽车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个L4级无人驾驶系统。在现场中,一台经过全方位改装的EX5实验车在一个地下车库,完成了诸如响应远程召唤,自动开出车库,自动规避行人,自动上楼等一切操作。而这一切,全都在驾驶位置没有人的基础上实现。
这也就意味着威马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实现全无人状态下的复杂路况自动驾驶的车企。在威马之前公开演示过类似操作的只有特斯拉,而且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响应召唤,是在地面停车场环境下,且整个无人驾驶过程需要躲避的障碍物,地形的复杂程度远不及威马所演示的多层地下车库场景。
这场演示轰动了整个行业,以往特斯拉的地面状态下无人驾驶已经被誉为人类量产自动驾驶技术的巅峰,而如今威马通过实车演示,在信号条件差得多,电磁干扰严重得多,地形复杂度数倍于特斯拉演示的场景中完成了比特斯拉更远的无人驾驶路程。
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算法,一个你看不见摸不着感知不到,但却是无人驾驶关键中的关键的角色。
无人驾驶系统背后的积淀
威马的L4无人驾驶技术,包括AVP无人泊车技术,基于百度的Apollo无人驾驶系统。Apollo无人驾驶系统包括硬件和算法两部分,它也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系统之一。实际上现售威马车型的L2级驾驶算法,基于的也是百度的早期Apollo系统。
其实无人驾驶系统这种东西,是需要经过非常长的技术积累的,而且任何一个成熟的无人驾驶系统,不仅需要硬件,软件本身的算法和调校更加重要。目前世界上有几家测试车遍布全球,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商业化自动驾驶业务的公司,他们分别是美国的特斯拉,微软和Waymo(谷歌子公司),中国的百度,腾讯和阿里。
巨头的游戏
除了特斯拉是车企之外,另外几家全部都是IT企业,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几家全部都有自己的高度成熟的,超高精度的,有能力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和地图软件,而且这几家,基本上全都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平台。
其中Waymo基于谷歌的卫星地图数据,微软基于他们自己的必应地图和微软云。而中国的百度本身就在导航,地图,搜索,云这些方面有世界顶尖的实力。腾讯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云计算这方面,腾讯的实力是压倒百度的。而阿里巴巴你可能会选择性小看它,但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可能放在世界上只有谷歌才能与之一战。而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也是世界知名的导航和地图软件。
如果单纯看国内三家正在做无人驾驶的IT巨无霸企业,百度的整体理论实力是最弱的,毕竟百度的体量不及腾讯阿里这两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但百度是国内第一批,也是世界上第一批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百度的Apollo在2013年启动,一启动马上就接入了诞生于2010年的百度云系统。而Waymo的自动驾驶研发在2012年底启动,2013年接入谷歌云系统。所以这两家在自动驾驶上的开始时间点是一致的,也是目前为止进度最快,商业化成果最多的两家。
几年后的2016年微软开始启动自动驾驶研发,2017年腾讯和阿里启动自动驾驶研发,截止到目前为止,上述这三家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上明显落后于百度和谷歌,但考虑到他们的实力之强大,大有在L5级无人驾驶系统上赶回来的倾向。
说白了,无人驾驶系统需要的东西很多,上述的云计算,大数据,精确卫星数据等缺一不可。无人驾驶系统从一开始就是巨头的游戏。而一直自己自研相关进度的特斯拉,目前在L4-L5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研发上,是需要和微软(特斯拉和谷歌有矛盾)合作的。
为什么威马选择了百度?
对于这个问题外界传言很多,有的说因为百度是威马主要投资者,威马必须用百度的,也有的说百度出价便宜,所以威马才选了它。百度是威马主要投资方这点确实没错,双方的确也存在深刻的战略合作关系。但作为一家开放型的车企,威马之所以在一开始就选择百度Apollo作为自己车型的自动驾驶提供方,其实还有着更深刻的考虑。
首先,威马理论上可以去找除了特斯拉之外的任意一家,但两家美国企业的自动驾驶系统,大多数测试里程都在美国本土和欧洲进行,这些系统未必适合中国的道路环境。而在国内的三家里,腾讯和阿里的进度落后于百度,而且这两家做自动驾驶都各有算盘。
首先,阿里虽然起步很晚,直到2018年才开始技术大爆发(百度在2016年开始技术爆发),但直到现在,阿里达摩院在L4-L5的技术积累上是不输于百度的,但阿里把自动驾驶的核心放在了大物流上。他们自家的菜鸟物流,直接投资的饿了么,这两家独角兽级别的企业,分别要面对来自顺风速运和美团外卖的直接竞争。而通过阿里的无人驾驶技术衍生出来的无人物流体系,这两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优势在和主要对手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过当然了,顺丰和美团也在布局无人驾驶,作为死对头,他们选择的,是阿里的老对手腾讯。
腾讯和阿里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进度几乎一致,而腾讯目前有自己投资的京东,有上面提到的顺丰和美团。这三家企业都是阿里系的直接对手且体量相近。所以国内三家里,有两家的焦点根本就不在乘用车市场。只有百度,从一开始定位的目标就是乘用车市场。
所以威马选择百度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从现在看,百度和阿里腾讯在无人驾驶技术上走的方向,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区别。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百度成为乘用车产业无人驾驶的主角,而无人物流产业,则是阿里和腾讯的相互较量。毫无本土基础的两家美国企业谷歌和微软(特斯拉依附于微软)想要在未来中国的无人市场上迟到蛋糕,恐怕难上加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
一个月前刚刚过完53岁生日的沈晖,或许正在经历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
从车辆频繁自燃到被曝强行锁电,再到如今深陷财务危机全员降薪,曾经比肩蔚小理的威马汽车深陷泥潭。
即便通过借壳Apollo即将完成港股上市,但沈晖依然借用**《芙蓉镇》中的那句“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抒发着自己的无力感。
近日,部分威马车主表示自己的威马智行APP功能已失效长达两周多时间,虽然官方客服给出了服务器故障的解释,但据汽车产经了解,其背后原因是因为威马未能按时向电信运营商支付费用而被强行断网。
与此同时,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威马即将全员停薪留职的内部通知。
事实上去年年底,沈晖就在给公司的全员信中首次坦诚了威马正遭遇资金短缺且命悬一线的事实,而为应对资金压力,威马宣布了一系列降本举措,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在一位内部人士看来,公司遭遇困难进而做出一些节流的调整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方向上却让人无法理解。
“比如拖欠电信运营商费用,让那么多车主无法使用App简直就是迷之操作,如果没有这些老车主的支持,哪会有威马的今天。”
微博上,不少车主也表达了对于威马的失望之情。
一位刚提了W6还不到半年的消费者称,登录APP时提示服务器异常已经快一个月了,销售推给厂家,厂家电话打不通,人工信息也不回复。
“老百姓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真希望能有人管管。”
威马W6于2021年上市,这款车被威马誉为“国内首款量产车型中具备无人驾驶功能的智能电动车型”,官方售价16.98-25.98万元,但随后近两年时间里,威马再无全新车型推出,此前已完成亮相的M7也因为资金问题被曝上市无限期延后。
有接近威马的内部人士认为,作为公司元老级人物同时也是前CFO杜立刚的离职是威马近期动荡的导火索,而随后接管该业务的某高层则完全不懂汽车行业,很多决策显得颇为业余且毫无人情味。
2015年成立的威马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量产交付的品牌,2019年交付量仅次于蔚来位居第二,但近几年销量每况愈下,去年仅卖出不到3万台新车。
今年一月初,威马宣布全系车型价格上调,涨幅高达1.5万-2.5万元不等。
威马汽车在公告中坦言:“活下去”成为行业共识,“盈利”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
虽然开年涨价的车企并非威马一家,但售后上的瘫痪则令无数车主感到心寒。
据媒体报道,威马在上海已有近一半展厅关门,北京也仅剩一家维修店尚在营业,而威马在温州的工厂也被曝出由于没有订单已处于停产状态。
一位浙江的车主就抱怨道,因为没有备件,自己的车已经在4s店里停了个月,并表示自己十分后悔买了威马。
当然,威马面对的也不全是坏消息。
今年1月,Apollo出行表示已与威马完成战略并购,按照,威马大概率将于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度在港股完成挂牌上市。
随后威马也披露了近期三笔累计高达约20.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这笔钱也将作为威马上市前在现金流上的有效补充。
在沈晖最新一条微博的评论区里,有人为他送上温暖的生日祝福,也有人痛骂威马的不作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今,借壳上市的成功与否已被视为威马在2023年的“生死一关”。成,则游戏继续,败,或许就此出局。
威马汽车黄冈工厂怎么样了
文 | 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Autodealer@163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威马拖欠员工工资,已有员工到威马黄冈工厂维权。据相关显示,疑似威马员工将白色横幅装订在威马工厂门口,横幅上写着“执行劳动合同第八十五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
在威马汽车及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微博下方,参与索要工资的人数不胜数。
员工、车主、供应商、经销商并不希望威马破产,因为只要威马活下来,就会有希望,他们的利益损失才能最小化。
据媒体报道,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再次发布沟通信。信中,威马汽车承认公司遇到困难,将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降本增效以谋求生存和发展。“沟通信”还提及威马各部门确定先行复工复产人员名单及实际业务安排,公司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其余人员安排无薪休,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复工复产。另外,鉴于威马汽车目前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的情况,威马决定取替代方案为员工重新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含大病及生育)、工伤及失业保险。以上安排自2023年2月25日发薪日起实施,并随该发薪日对应的考勤周期开始生效。
报道称,本次发布沟通信时间正好是威马汽车2月份发薪日,大部分员工均未收到工资,直接进入无薪休的状态。属于复工复产人员名单、能拿到2月薪资的员工少之又少。
截至目前,威马汽车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自去年10月份开始,威马汽车便接连不断被爆出关于“降薪、全员停薪留职“等,2022年11月21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一封内部沟通信中披露威马汽车正面临的问题,包括威马汽车面临着资金、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压力。当时沈晖表示:“2022年10月以来,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降本措施以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进入2023年以来,威马汽车已经被负面消息缠身,包括全员停薪留职、工厂停摆、门店关闭、财务吃紧等消息继续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一周前,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澄清声明,并表示:“我司关注到多家媒体发布和转载关于公司管理层及企业经营状况的不实言论和误导息。相关文章一经发布,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部分网友的传播、转载和讨论,对公司品牌、声誉及企业管理层个人名誉造成严重影响。我司已针对部分不实信息发送律师函,并要求相关媒体删除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停止误导业界和大众。”声明中还针对“威马汽车财务部门擅自立项”、智慧停车项目“企业靠黄牛刷单的千万级项目”、某威马汽车离职员工称“公司管理层为自己项目开绿灯”三项传闻做出回应和澄清。
随后,沈晖转发该微博至个人社交平台,并配文表示:“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痛定思痛,才能整装再出发!感谢大家的关心,也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等我们的好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自救,威马汽车不得不通过上市途径解决资金难题。今年1月12日,威马汽车宣布:“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860)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一位接近威马汽车人士曾表示:“如果一切顺利,威马汽车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港股挂牌。”按照,威马汽车逾20亿元新融资原定在2月份到账,但截至2月15日,该笔融资仍未到账,这也是直接导致威马再度陷入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
天眼查信息显示,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获得12轮融资,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是造车新势力中融资最多的车企之一,尽管如此,威马汽车依然深陷资金难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发展的自然规律,未来威马汽车发展如何目前仍存变数,但大家仍在等待沈晖口中的“好消息”。威马汽车在上述发布的声明中信誓旦旦表示:“智能电动车赛道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痛定思痛的优化与变革,威马汽车一定能否杀出重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dealer汽车经销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威马员工在线讨薪 吉利副总裁:我这里缺人,考虑一下
危如累卵!
再不上市,威马可能就要倒闭了。
近日,有报道指出,威马借壳“Apollo 出行”(即 Apollo 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在港股上市,并指出威马在不断寻找新的融资途径,以解决当下遇到的资金问题。
在消息曝光之后,双方迅速作出回应——威马方面表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而Apollo出行则发布公告表示目前拟收购一件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
一时之间,威马陷入借壳与被收购的迷云之中。
事实上,自威马在今年 6 月提交招股书以来,由于糟糕的业务情况,威马始终处于舆论中心,降薪、裁员、关店等消息甚嚣尘上。
内部信显示,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威马汽车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其他员工发放 70% 的基本工资;将公司发薪日从次月 8 日发放上月工资调整为次月 25 日发放上月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一位威马内部员工告诉钛媒体App,在内部信公开之前,其部门已经开会通知了降薪一事。钛媒体App发现,今年 10 月就已有多位认证为“威马汽车员工”的网友在社交软件上发布降薪消息。
降薪带来的最显性的影响,是团队人员的流失。“宣布降薪以来,半个月时间企业微信群少了 750 人”,该内部员工向钛媒体App透露。截至发稿,威马内部仅剩 2540 人。
“有的是自己走的,有的是被裁的。大概率拿不到赔偿,公司估计也赔不起了。”威马内部员工对钛媒体App说。
有消息指出,大多数成都产研部门员工的合同到期后将不再续签,可以预见,威马后续研发体系也将受到影响。
而今,在威马招股书失效不久后又被曝出借壳上市、被收购等消息,不难看出,威马业务情况已十分危险。
作为威马掌舵者的沈晖,此时正在下一盘大棋,以将垂死的威马送进二级交易市场,而 Apollo 出行,就是这场资本运作的其中一颗棋子。
今年 4 月,威马再次向银行借入两笔,本金总额 10 亿元,用作营运资金,代价则是威马将湖北黄冈和浙江温州制造工厂里的部分物业用于抵押,若拖欠相关借款且贷方强制执行抵押,意味着生产会受到重大影响。
对威马而言,其缺乏的不仅仅是资金,外部输血只能维系一时,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才是核心症结。
“威马今天的局面不是某一特定时期,某个单一因素造成,是整个复杂系统失衡导致的综合结果”,一位熟悉威马的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
回望威马的发展,成立 7 年以来,威马已然错失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频繁的人事变动、核心业务走向失衡等,致使威马在产品、技术各个维度上错失了关键发展时机。
年薪12亿的沈晖,怎么就不能给威马车主一个交代?
2月25日,微博博主@李如花同学 在线向“威马汽车”进行讨薪。据博主描述,周五下班后,当晚就接到部门领导的电话通知,被告知停薪留职。更早些时候,其还被跨级领导规劝“主动离职”,给出的劝退理由是“相比他人,你更容易找到工作”。在接到口头通知后,公司的企业微信、企业邮箱、企业WE+系统界面全面瘫痪(具体原因未知)。
该博主表示,“我在威马公司任职近400天,在上上周之前还非常喜欢也尊重这家公司,同事们、领导们都是非常nice的人,甚至将来离职后,还是希望威马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同时作为一个打工人,作为一个有房贷、有房租、有娃有老要养的打工人,我需要生存,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在工资拖欠、社保拖欠的“停薪留职”状态下,原谅我实在承担不起”。博主表示,“我没有任何造谣生事的意愿,只不过确实是被上述这些事实恶心到了,当然恶心的事还有更多”。
在该微博中,曝光了一份盖有威马汽车公章的沟通信,落款时间为2月24日,这是威马员工的发薪日,但大部分员工并未收到工资,直接进入无薪休状态,微博博主@李如花同学就是被告知停薪留职的员工之一。
信中,威马承认公司确实遇到了困难,将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降本增效以谋求生存和发展。《沟通信》还提及,威马各部门确定先行复工复产人员名单及实际业务安排,公司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其余人员安排无薪休,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复工复产。另外,鉴于威马汽车目前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的情况,威马决定取替代方案为员工重新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含大病及生育)、工伤及失业保险。
2月27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李如花同学?微博表示,“我这里还缺人,可以考虑一下。”@李如花同学则回复称,“卑微小公关如花,在线表示感恩老板垂青,死而后已。”
沈晖,曾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与杨学良职位大抵相同。2015年10月,离开吉利控股的沈晖创办了威马公司,并通过收购黄海汽车、中顺汽车获得生产资质,于2018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威马EX5,成为国内率先打破造车PPT的新势力公司。当时,沈晖作为有着丰富汽车从业经历的老将,再通过巨资收购促使首款量产车顺利上市,威马赢得资本疯狂,包括百度、红杉、腾讯、SIG等明星公司,甚至还吸引了地方注资。截至目前,威马累计融资350亿元,这个数字远超蔚小理。
威马融资能力很强,但花钱也不差,最大一笔投资是花在自建工厂上。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温州工厂一期工程规划总投资67亿元,黄冈工厂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再加上收购黄海汽车、中顺汽车,数额之大可想而知。
大笔资金被固定资产占用,导致威马没有充裕的钱持续投入研发。2019年,威马研发支出为8.9亿元,2020年-2021年分别为9.9亿元、9.8亿元。相比之下,蔚小理毫不吝惜大笔投入研发,加快产品研发,对核心技术进行升级,而缺乏研发的威马,产品力匮乏、技术迭代滞缓为当下发展埋下了隐患。
如今的威马,已经到了生不如死的局面。巅峰时期,威马在全国拥有621家门店,而随着销量日渐低迷,工厂停产、裁员降薪甚至连总部大楼的租金都无法缴纳,威马在全国的经销商门店开始大面积关停。
眼下,威马最缺的依然是钱。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威马账上有66.7亿元的长期借款,22.8亿元的短期借款,合计外债90亿元。4月,威马又向银行借了两笔,合计10亿元,两年之内需要归还。但威马显然没有这么多钱,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账上现金储备及现金等价物为41.6亿元。
威马希望借壳上市,通过Apollo出行获得了在二级市场融资的渠道。Apollo出行曾发布公告称,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乐观估计,威马具有极大可能性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挂牌,但能不能顺利融资依然是个未知数,而即便顺利完成35.26亿港元的融资,也远不足以抵挡威马的债务。
对于沈晖来说,眼下的威马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而是包含产品力、渠道能力、组织架构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集合。如果说,2019年的李斌拿到融资就可以拯救蔚来于水火之中的话,那么沈晖则需要在公司内部彻底发起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包含产品和服务,更包括组织和管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最近几年造车新势力的兴起,让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变得格外激烈。在面对传统车企时,造车新势力更加出色的智能科技体验,让这些新品牌变得备受关注。然而从各家造车新势力的财报看,不亏钱卖车的寥寥无几。巨大的财务压力面前,没能及时解决资金问题的新势力开始纷纷暴雷。
威马汽车便是其中之一,曾经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位置的威马,如今却变得负面缠身。销量低迷、资金短缺之下,过去凭着一腔热爱入手威马的老车主们,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车主维保无门
直言被威马当垃圾丢掉?
从去年年底开始,网络社交平台上就开始陆续出现威马车主吐槽威马售后无法提供维修、保养服务的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不乏车主在当地找不到一家正常经营的威马经销商。
在威马百度贴吧,一位来自北京的威马车主发帖表示“威马的APP不能用了!客服电话也打不通!4S店基本都关停了!想要换零配件更不可能!我昨天跑遍了北京城才找到了一家4S店,店里说只能做简单的保养,需要换零件肯定没有,跟厂家订购也没有”,无处维修、服务停止,糟糕的用车体验让这位车主直言“我们这些车主买完车就要像被丢垃圾一样丢掉了!”。
这位车主并不是个例,许多威马车主如今只能看着自己辛苦挣钱、付出信任购买的威马汽车找不到维修、保养的地方,甚至有用威马汽车跑网约车的司机,也只能被迫另外租车。
车质网上近期关于威马品牌的投诉,也都集中在售后问题上。手机端App无法使用、充电桩损坏无人维修、4S店无配件……俨然一副即将倒闭破产空留车主流泪的场面。
3月3日,上海市青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还发布了消费警示称,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原因同样是因为从2022年10月起,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经营异常,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导致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更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问题,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
造车新势力暴雷的不止威马一家,但其中拥有用户体量最大的非威马汽车莫属。但令人不解的是,威马汽车是如何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刻意“收着”卖车的威马彻底变成了“危马”?
去年9月,威马CEO沈晖的12亿“年薪”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虽然沈晖后来对此回应称所谓“12亿年薪”是股权激励期权,前提是要实现一系列的目标,但与2022年底威马员工降薪,“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情况却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去年年末开始曝出全体减薪、取消年终奖、工厂及官方App停摆,再到进入2023年后,沈晖在微博上承认“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威马显然已经进入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间节点。不过困难对于当下的每家车企都是客观存在的,但面对困难的态度,却把人和企业变成了不同的样子。显然,沈晖的态度是令人心寒的。高层的陆续离职,或许就是对沈晖和威马的失望。
其实威马汽车的掉队是有迹可循的。2018年,作为最早交付量产车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威马其实起了个好头;
2019年,凭借率先实现交付的先发优势,威马拿到了年销1.6万辆的成绩,在造车新势力中的销量排名仅次于蔚来;
2020年威马的销量已经开始不再好看,22495辆的成绩已经被“蔚小理”三兄弟快速超越;
2021年是威马汽车销量最高的一年,全年销量突破4.4万辆。但其中,威马在售的四款车型销量最高的也不过是威马EX5的2万多辆,也就是说,威马汽车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在许多造车新势力都在冲击年销10万辆的2022年,威马汽车的销量却不足3万辆,掉出第一梯队的威马,彻底失去了自己的位置。虽然销量惨淡,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威马前期的高投入,斥巨资打造的黄冈工厂、温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最低已经降至24.4%。
对于惨淡的销量,沈晖似乎并不认为是自己的产品出了问题,威马销量停滞不前并不是卖不了,而是有意收着卖。沈晖曾表示,“依靠‘亏损’打造销量壁垒的模式已不再具备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回归商业本质,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及可持续性发展。”
可惜,事实是,威马不仅车卖不出去,钱也没少亏。
去年威马的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的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26.71亿元、47.42亿元,同期亏损金额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下来已经累计亏损达174亿元。
一边是巨额亏损,一边则是融资困难。2020年宣布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以失败告终,2022年又因招股书失效错失港股上市机会,这让威马始终无法拿到自己急需的资金。
对于威马来说,目前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或许就是借壳上市了。今年1月,威马汽车与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协议,想要利用反向收购的方式把威马打包进上市公司体系里,从而实现“曲线上市”。但无法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威马汽车,即便上市恐怕也只能短暂续命而已。
车叔总结
重生产,轻研发,是威马汽车积累已久的问题。举个例子,2021年,蔚小理三家的研发投入均在30亿以上,而威马的研发投入仅为9.8亿元,这对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没有爆款车型、没有亮点技术,在“蔚小理”面前,威马显得毫无竞争力。3月7日,威马汽车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威马汽车全力开展复工复产。但是,谁能保证明年威马车主就有地方正常维修呢?威马可以输,但车主怎么办?希望这一次,沈晖能对曾经无比信任自己的车主好一点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