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图片报价 新车报价_小米汽车新闻最新消息质量
1.小米要联手比亚迪造车?官方回应:的,是谣言!你们怎么看?
2.小米造车被央妈点名表扬,为什么大家都看好小米做这件事
小米汽车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达到了100亿,小米集团的确也要开始造车了,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小米集团就已经宣布过造车,现在只不过是造车迈出了第一步而已。实话实说,一家实力雄厚的科技公司要造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智能汽车市场是下一个市场风口。
小米集团的确要造车了
根据雷军自己在公众号的对外披露的消息,小米集团的确要造车了,根据今年年初的,小米现在拿出100亿人民币来注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小米汽车。按照雷军的想法,小米集团将会拿出100亿美元来造车,同时要巩固小米集团的智能物联网。而且目前由于小米集团造车还在筹备当中,除了注册一家汽车公司以外,小米集团还对外招纳人才!在雷军对外公布的信息来说,小米集团目前除了投入100亿人民币以外,他们还很缺造汽车方面的人才,相信也会拿出相当一部分金钱激励来寻找他们要的团队。
我对小米集团造车的看法
小米集团要造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兴起,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清洁能源的汽车,现在小米集团进军清洁能源汽车市场,一方面依托于政策的照顾,能够让自己活得不错,另一方面则是能够让自己的物联网更加完善。作为一名米粉,我觉得小米集团除了手机以外的智能配件还是很好用的,相信雷军这次也应该能够组建一个不错的团队造车,最后造出来的汽车应该也会不错,如果最后造出来的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能够价格优美的话,那么相信小米集团所造汽车也一定会有很好的销路,毕竟小米集团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总结
小米集团造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新闻了,现在只不过是小米集团在实现自己造车的第一步而已,他们后续将会拿出100亿美元来进行汽车的建造,我们只需要看后续小米集团的产品即可。
小米要联手比亚迪造车?官方回应:的,是谣言!你们怎么看?
[汽车之家?资讯]?想必各位网友前两天一定在各种社交平台看到小米联合比亚迪造车的几张渲染图,而在近日,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平台针对该进行辟谣,称小米没有造车,并且呼吁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蓝旗亚Flia』
『克莱斯勒200?Cabrio』
根据上面渲染图我们能够看到,该显示该项目为“小米蓝天”,其首款车型命名为青悦S1。同时,该并配有车型以及8.4999万元的定价。其实根据车型配图我们能够看出,该车型是基于蓝旗亚Flia或克莱斯勒200?Cabrio渲染而成。 在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个人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辟谣后,小米品牌安全官方账号也针对该条信息进行转发,并且进一步证实,该信息为信息。此外,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在微博上直接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关于更多信息,我们也将持续关注。●?编辑点评:
其实细算下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谣传小米造车了,早在2014年就传出消息,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也不得不多次站出来进行辟谣。多年来,每当有雷军与车企高层的照片曝出,总有“小米造车”的传闻出现。此前最近的一次造车传闻就在今年6月。小米商城官方发布微博,称将有新品推出,并且附上了一张汽车的海报,上边写着“造车?我们是认真的!”。最终曝光出来的产品的是一款电动遥控车。 随着汽车领域逐渐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跨界联合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小米也确实有在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只不过是基于车联网方面的布局。当然,“小米造车”这件事儿虽然是谣言,但每次都能够迅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说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关注、认可。(文/汽车之家?周易)小米造车被央妈点名表扬,为什么大家都看好小米做这件事
小米是一家不会让人陌生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主打"性价比"、定价亲民的小米手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并且小米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态圈,推出各类小米家居、小米家电,穿戴设备等等,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而在前段时间,还有新闻说小米将要涉足汽车领域,将要联手比亚迪打造一款"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从网上曝光的信息来看,小米进军造车市场很像是真的,不仅有"小米蓝天"这样的概念方针,甚至还公布车辆的外观、以及"青悦S1"这样的命名。但是实际上,小米进军汽车市场只是一个谣言,据了解,小米相关人员表示"没听说过公司要造车,之前已经否认过造车";并且小米品牌安全的官方认证微博,也在微博上转发了小米没有造车的微博,否认了和比亚迪合作造车这个谣言。甚至小米的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还发微博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
而比亚迪方面也一样否认了这个谣言,官方回应比亚迪并未与小米生产该款车型,并在"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回应,表示比亚迪已经开始依法取证,后续将会借助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声誉。这对于广大吃瓜网友来说,无疑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因为很多网友都希望能看到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和比亚迪这样的传统车企合作,擦出合作的结晶。
事实上,其实国内有不少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公司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比如说腾讯、阿里巴巴就进军车联网领域,所打造的车联网目前已经搭载在很多量产车型上。再比如说刚刚提到的比亚迪,它就和打车平台滴滴有所合作,在11月16日共同发布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款车型将会在长沙进行试运营,而后推广到全国。同时,在这款定制的D1身上,还有很多针对"滴滴打车"做出的优化,比如说乘客可以用滴滴APP提前调节D1车内的空调温度、风量等;再比如说方向盘上有专属的"滴滴"按键,让车主不再需要在行驶中利用手机去接单。
因此我们不妨大胆想一下,如果小米真的和比亚迪合作,那么此前宣传图中出现的"青悦S1",或许真的能实现。据此前公布的信息来看,青悦S1的定价是84999元,而且将会用纯电后驱、搭载三相感应电动机,最大功率310kW、并配备有液冷技术。这些属性组合在一起,恰恰符合小米一直以来坚持的"性价比"标签。而比亚迪则则在电动车领域表现突出,今年更是推出全球首创的刀片电池,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拥有605公里的综合续航、最.9秒的零百加速。同时比亚迪汉EV还得到很多知名企业家的认可,像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都是比亚迪汉EV的车主。
总之,虽然说小米目前没有造车,也没有和比亚迪进行相关的合作,但是小米联手比亚迪却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一件事情。一方面,传统车企牵手互联网企业已经有很多先例存在,也证明这种思路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小米和比亚迪都是各自领域中的强者,无论是技术底蕴、潜在用户都表现不错,两者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因此,如果小米和比亚迪真的能携手造车,恐怕得圈粉一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段时间 科技 圈最大的新闻就是小米官宣造车了。雷军表示,小米 汽车 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和战绩,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基本上在各个平台都能看到网友们热烈的讨论。很多 汽车 行业人士也对小米造车这件事比较看好。
甚至连官媒都对小米造车这件事高度评价:雷军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小米的加入,给全球的新能源 汽车 领域汇入强劲的创新的产业动力。小米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前期100亿人民币,持续100亿美元的投入,另外一方面,小米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弯道超车”,所以小米在 汽车 领域也会有亮眼的表现!
让我不禁思考,也在想雷军在发布会说的那样,为什么那么多人希望小米造车?为什么大家认为小米一定能赢?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相信读者们都有多多多少少用过或者了解过小米的产品吧。小米虽然是出了名的杂货铺,但是绝大部分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感动人心,价格厚道”。所以大家希望小米造车,也做出来品质优秀但是价格厚道的 汽车 。
第二个问题回答起来就要复杂很多,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看好,甚至包括官媒。
第一点就是现在整个行业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可以说到了一片蓝海,小米现在下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特斯拉时代,连个锂电池供应商都找不到,只得忽悠松下帮他造笔记本电池。蔚来的时代,最初买不到高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只得自己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国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甚至局部还略有领先。
第二点有市场。2013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年销量仅1.76万辆,到2018年突破到125万辆。2019年,即便面对 汽车 产业寒冬,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坡50%以上,全年销量依然突破了120万辆。院发布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就相当于500万辆的市场,意味着未来5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销量将再扩大4倍。
第三点小米准备充分。造车是个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是个集硬件、软件、互联网一体的大产业。小米选择此时入场,早已做好了充分论证和准备。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在过去75天里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才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的最重大的决定。
造车是个烧钱的事,但是现在的小米还真不缺钱。小米未来十年,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重点是!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
第四点小米自身也有优势。也就是小米手机成功的经验,即铁人三项,兼顾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同样适合于 汽车 行业,这也是现在的造车新势力在做的事,不光是造出一辆车,而且是在服务体验生态上完全给传统 汽车 行业不一样。
但是虽然说了多小米的优势,这么多人看好小米造车,但是也没有人敢说小米造车一定成功,毕竟已经有多少家造车新势力折戟了。总的来说,还是希望雷军的这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成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