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汽车丑_毕加索汽车丑不丑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毕加索汽车丑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2.毕加索小丑鱼怎么分级
3.一代大师,如何对毕加索作一个生平简介?
4.我觉得毕加索的画很难看,比梵高差远了,他是怎么红的?
5.毕加索生平简介,毕加索历史评价,毕加索怎么死的?
6.毕加索的简介及作品
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下面我们来一下毕加索画展的观后感吧。 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篇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传奇样的大师,神人般的大师,我沾了不少仙气,。大师是毕加索,只是看场他的画展,我就已经是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一时间觉得自己也文艺了不少。管它是我自作多情也好,娇柔做作也好,自命不凡也好,大师毕竟是大师。不解,曲高和寡,争议,才华横溢,经典,“堕落的艺术”,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我从小时候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但我却花了这一生的时间学会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帕布罗 毕加索
我在观看之时,我逐渐发现比起写实的风格来,我与抽象风格更有默契。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一眼看不出名堂。那坨歪歪扭扭的怎么会是个肖像?人体的线条怎么那么扭曲?五官为什么要画得那么丑简直是诡异!!可以用诡异,奇怪,难看来形容的作品不少,关键是这些怎么就成了大作世间漂亮,悦人眼球的作品那么多,怎么偏偏就毕加索成了气候?说到艺术,毕加索的作品就像是人的灵魂,你可以否认它的价值,但是它就是在那里,举足轻重,不可磨灭,是永生的。
正因为抽象画看上去就是四不像。神话中的怪物张什么样子,抽象画看上去就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这次却惊奇地发现:抽象画是活的!你从任何角度看都可以,而且体验都不一样。那看起来仿佛是胳膊的两个长条你看把它看成是交叉的腿也可以!一张极度扭曲的肖像画,当我遮住一边眼睛只看画的左半边的时候,我发现它里面是有写实的画法运用其中的,而且那是个写实的,很美的人侧脸轮廓。还有,在头上鼓出一个大包,并且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还一只高一只低,在我看来,除了我前一句描写的样子之外,那还是两个要接吻的人侧脸。
一时间,我被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为所欲为的画作吸引了。除了仰慕大师深厚的绘作功力之外,我更倾心于大师的创造力。毕加索把他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呈现出来,不刻意归属于某一特定派别,不拘泥于学院教条,不局限于当时的流行风潮,不在乎别人看了是否能接受。 毕加索,只是画他的画。他,只画他想画得画!
看展览之前,我猜我是要茫然,要困惑,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因为我是头一次来看,因为我之前从来不了解一丁点毕加索。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在没有任何解说的情况下,我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出大师的用心。我看出来大师画的不是画,画的是自由。我看的也不是画,看的是永远追寻自由,激发创造的雄心。
插句题外话,我庆幸在进门之前没有先跑去找个解说带我参观。我本来的打算是先自己揣摩下,自己先看看我对如此旷世之作有什么看法,我自己如何理解。然后,如果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话再找解说也可以。然而实际情况是:我进了门,从毕加索的年表看起,对大师的各个创作阶段的手法变化,从一种风格向另外一种风格的变化有了粗浅的认知,接下来丢下”画画一定要让人看清楚画的是什么”的固定思维就足够了。毕加索想怎么画他就怎么画,并且大胆尝试当时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除了绘画本身,他也结合作家,诗人,剧场演出,雕塑家和其他的画家的对艺术不同的见解,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于他自己的创作中。与其说毕加索是画画,还不如说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
我这么理解毕加索的作品,我理解对了吗?到位了吗?有眼光吗?艺术修养够吗?我不知道。我需要知道么?又有谁知道呢?恐怕除了毕大师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100%地明白大师作画的用意吧!
我们这些后来人纵然想想大师学习,即使把大师的画临摹千遍万遍,但如果只是模仿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大师的无拘无束,自由,勇敢,创新,那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本质上就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参观画展后自己的语录:
”写实画是死的,看起来是啥就是啥。没什么多余可解释的了;抽象画师活的,看啥是啥全由你自己想,你说它是啥就是啥!“
看抽象画时,我是自由,因为做外一个美术外行人,我也可以说出我自己的见解,毫不担心是与非,对与错。
我很愉快。
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篇2《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珍品展》在香港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展。抽空去看看。
我对于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价值从来都是惊奇的欣赏!当第一次接触毕加索艺术时,是我在学画初期得到一本毕加索画集,是表哥从香港买来送给我的,那个时候是难得见到的国外艺术家作品。我就惊奇绘画艺术还可这样来表现?怎么可以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价值又如此之高?不得其解、不得其解呀!为此,有机会我就会观看毕加索的真迹艺术作品展,思索他为何会有这种惊世骇俗绘画艺术,包括看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但是从来就不能让我自己真正理解和信服过,试图剖析他的艺术动机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萦绕之迷。这里可能有艺术家朋友会有认同我对毕加索之迷观,亦可能会有艺术家朋友觉得我是土老冒,无现代艺术细胞,呵呵!不要紧,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吧?更不能停止探究毕加索艺术的`想法。
神奇的毕加索,今天,也就是在我看毕加索画展时,看到了毕加索一段语录,让我茅塞顿开,迷底我想应该是解开了,金句的作用是如此有说服力,我所不能明白的问题都让我明了,好一个毕加索艺术,原来源如此“对我而言作画就象参与一种戏剧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里象置身于支离破碎的现实中。”“对我而言创作是破坏的总和,我作画时随即将它破坏。”或许毕加索语录是我洞开欣赏现代艺术之匙。
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篇3欣赏毕加索的画展!看看他那灵活的笔触,看看他那美妙的画作,看看他那明显的强烈对比颜色,看看他那厉害的巧手,这就是毕加索爷爷带给我的超强生命力。
“我曾经看过毕加索奇奇怪怪的作品“,这就是每个去参观人们心里的一句话,我心中也这么觉得。毕加索是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他的爸爸从小教导他学习艺术,不一会儿功夫,就画的超越自己的父亲了!另外他也是一位鬼斧神工的雕刻家,雕刻出奇形怪状的艺术,毕加索爷爷这个与众不同的天才真是厉害且聪明极了!
此刻映入眼帘的是令我既兴奋又渴望的毕加索画作,让我感到新奇中带有小故事的隐藏印象。而且他平均每天可以画四幅图。他一辈子画了车载斗量的画作,例如:戴帽的男孩、我的孩子—保罗、母子、我的其中两位女朋友、小孩与鸽子是他在巴黎画的…等等。毕加索一生中交了许多女朋友,真是情感丰富啊!
这次的毕加索巡礼,让我收获良多,除了让我增广见闻外,更让我大开艺术的眼界,我希望自己也能和毕加索爷爷一样追求旺盛生命力,所以毕加索爷爷是我的偶像!我是毕加索爷爷的超级粉丝”。
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篇4今天我去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的画家画的画,非常漂亮。这个画家的名字——毕加索,他生于1881年10月25日,比我的生日晚五天,他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听展馆的阿姨说,他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今天是周末,去的人很多,我们排了很长的队,才能看到他的真品。首先看到的是“穿着围裙的玛雅”,是毕加索的第一个女儿,有正面和侧面的两张面孔,说明他想借一幅画把孩子的瞬间都扑捉记录下来,也看得出他非常喜欢他的孩子。后面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瓷器,好像他很喜欢做瓷器,听讲解员介绍是他觉得瓷器能保存的更长久。他的瓷器作品线条大多简单,但是寥寥几笔总能把一副画生动的展现出来。他的画不想我所想象的那样,不是简单的把人物精准的刻画出来,而是用最简洁的画笔夹杂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听讲解员说他想画的和小孩一样,因为儿童的画更简单、更直接,不拘泥于细节,用最少的画笔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
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篇5《格尔尼卡》,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
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毕加索画展观后感 篇69月30日,“天才之外:毕加索的激情与创造”于北丘当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基于西班牙毕加索故居博物馆的馆藏,以及部分意大利收藏家的个人藏品,从中精心挑选出172件。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策划,并专为此次在中国于北丘美术馆的呈现而进行构思设计与组织。着重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后三十年,力求呈现出毕加索中晚期的艺术魅力。
展览由九个单元组成:分别为“典范之作”、“巴塞罗那系列”、“流浪艺人系列”、“斗牛系列”、“公牛与斗牛士系列”、“毕加索的画室系列”、“摄影系列”与两个“瓷器系列”。包含117件绘画、46件陶瓷以及摄影师Robert Capa拍摄的毕加索生活的9件摄影作品。这些创作于1896至1969年间的作品,从不同层次显现出毕加索惊人的激情与艺术创造力,为观众带来近距离感受、观察、领悟这位艺术家的机会,进而破解他独特的艺术世界的奥秘。
作为欧洲文化的果实,现代主义的典范,毕加索对20世纪的艺术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大IP。BMCA北丘当代美术馆创始人兼馆长华子涵表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文化资源丰厚,文学成就卓越,文化名人荟萃,在全国文学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世界文坛也独具特色。而艺术文学不分家,北丘当代美术馆作为全国首座镶嵌于城市中心山丘上的美术馆,为当代艺术的在地性、多模态化和不确定性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提供了文化研究基地。正如这次毕加索特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西方艺术的视角,更是振兴中国艺术和文化教育的激情与理想。
毕加索小丑鱼怎么分级
毕加索(1881一1973)出生在西班牙,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青年时期受过学院的写实训练,受到各种思潮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他还在巴塞罗那广泛接触社会下层,在一群失意潦倒而又极富于思考的人们中,得到生活和艺术的启迪。1900年他第一次来到巴黎,受到革新艺术浪潮的感染。在他内心世界处于苦闷和忧郁的时期,曾先后用蓝色和粉红色色调描绘贫困的残疾人、病患者、老人、孤独者、演员、江湖艺人、丑角等,被称为“蓝色时期”(1900—1903)和“粉红色时期”(1如3一1905)。1904年,毕加索在巴黎定居,住在杂居着三教九流的蒙马特尔区,和巴黎新艺术思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07年,他在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启发下,尝试把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推向极致,创作了颇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立体主义开端的<亚威农少女>。在此之后一两年,他的立体主义方法更趋成熟。<弹曼陀铃的少女>(1910)、<卡恩弗勒像>(1910)被认为是他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1912—1914年,毕加索从事综合立体主义的创作。1915年,毕加索的画风转向新古典主义,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磅的气氛。毕加索20年代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的作品有<三个舞蹈的人>(1925)等。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斗争。他创作连续性的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宣言>,表示对独裁政权的痛恨与谴责。他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为题材绘制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349.3×776.6厘米),抗议反动势力洗劫无辜平民的罪行,表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这幅用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画面,给人以深沉的艺术震撼力。50年代初,毕加索积极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运动。他为在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版画,以鸽子为题材,被人们称为“和平鸽”。他还以朝鲜战争为题材创作了<朝鲜的屠杀>、<战争>与<和平>等作品。50年代,他根据普桑、大卫、德拉克洛瓦等人作品的构图,重新加以发挥进行创作,在在版画、书籍插图和陶艺方面,有出色的创造。
1940年,德国法西斯攻占了巴黎。毕加索的邻居米什老人的孙子?被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扔到了楼下,惨死街头,匪徒还用刺刀把他养的鸽子挑死。
《和平鸽》
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
这幅《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红时期’跃入‘立体主义时期’的跳板,即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也注意了几何学的基本形,画中的手是写实的,而脸却似土著面具式的形象。
斯坦因是1902年来巴黎定居的美国女作家。她以实验式表现手法,曾给年轻的先锋派文学家们以巨大影响。她和现代派的艺术家们交往频繁,使其大名常常在现代美术史著作中出现。她不但与比自己小七岁的毕加索相处得很好,而且与马蒂斯、布拉克以及那些立意创造新型艺术的画家十分亲密,经常在这些画家最困难得时候慷慨解囊。她和哥哥利奥不断收藏他们那些富有争议得作品,以示在经济上支持穷画家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新艺术的创造。斯坦因曾为这幅肖像做了八十次模特儿,最后还是在没有模特儿地情况下,毕加索独自润色此画。朋友们看了完成作后大吃一惊,都指责所画人物根本不象斯坦因。毕加索说:“这有什么关系呢?最后她总会看起来跟这幅画一模一样的。”斯坦因很感激地收下这幅画。数十年过后,评论界一致认为,这幅画与女作家的内在气质是一致的。
这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他在这一时期,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而自杀的影响,其作品常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画面中,右侧的妇女停下沉重的脚步,默默无言,双眼直盯着对面的两个依偎着的年轻人。在这位妇女的视线里究竟隐藏了什么?这眼光也许在说,怀中的婴儿即使在绝望中也得继续那无法逃避的人生。画面左侧,男女两人依偎在一起。那位男的形象在写生阶段还像毕加索自己,但到作品完成时却变成了好友卡萨赫马斯的形象了。卡萨赫马斯是一位立志投生绘画艺术的青年,却在巴黎自杀身亡。因此,这幅画里,还包含了毕加索对青年好友的痛苦回忆。
《阿维尼翁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这幅画对艺术界的冲击相当大,展出时,蒙马特的艺术家们都以为他发疯了。马蒂斯说那是一种“煽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杀”。有人感到困惑不解,有人怒不可遏。布拉克这位受到塞尚影响的画家也甚为惊讶,然而他知道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已经诞生了。 这种新创造的造型原理,成为立体派及以后的现代绘画所追求的对象。《阿维尼翁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 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一代大师,如何对毕加索作一个生平简介?
毕加索小丑鱼据白色花纹的杂乱程度分级。
毕加索小丑鱼品种也有人会叫做雪卡索,英文名可以Picassoclownfish。
毕加索小丑鱼品种也有了优劣之分。
我觉得毕加索的画很难看,比梵高差远了,他是怎么红的?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个人经历
蓝色时期
1900年,他来到巴黎,倾心于凡高的作品和图卢兹·劳特累克画的蒙马特场面。在他这一时期以及"蓝色时期"(1901~1904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劳特累克明显的影响。他关心的对象是穷人、病人和生活中的可怜人。他重新拿起西班牙最珍视的题材----贫穷、孤独、悲哀,但指导思想却是要用他在与蒙马特素描画家接触中加以单纯化的手法去影响法国绘画。他越来越精确地画着单个的或组合的人物,把他们的形拉长或缩小,以便给予戏剧性的表现。在近乎单色的油画中,他使用一种神秘的、深夜一般的蓝色调。这时的毕加索只有二十三岁,但名气已不仅只限于他的朋友们这个小圈子了。
定居洗衣船
从1904年起,他定居拉维尼昂路13号洗衣船,他的画室成了画家和作家创造新美学原则的联络地点。阿波利奈尔、马科斯·雅各布、安德雷·萨尔蒙、彼埃尔·勒威迪、安德烈·德兰、凡东根、胡安·格里斯都经常去那里或者索性住在那里。1907年以后,人们在那里又看到乔治·布拉克。他是由阿波利奈尔介绍给毕加索的。费尔南德·奥利维埃为我们留下了那时毕加索的绝妙画象:"小小的个子,皮肤黑黑的,又矮又胖,焦急不安,同时也令人感到担心。一双阴沉、深邃、敏锐、奇怪的眼睛近乎于目不转睛,笨拙的动作,妇女一般的手,不象样子的穿着,而且不修边幅。一绺密密的头发又黑又亮,把智慧而顽固的前额劈为两半。衣服一半象吉普赛人,一半象工人,留得太长的头发扫着那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旧夹克领子。"
玫瑰时期
毕加索在其"玫瑰时期"(1905~1906年)中显得温和,甚至可说是温柔起来了。裸体,流动演出的喜剧演员,丑角,马戏场面使他有机会把手法变得轻快,把线条变得灵活,把变形加以强调。他的作品使人想到日本幽灵画家。其特点是一种娇柔的感情,含糊不定的笔触,杂乱的魅力以及并非肯定地放上去的,在颜色上精打细算,却几乎没有体积感的形。不过,他很快便重新干了起来。似乎是受到黑人雕塑的影响,他作了一些强烈反映自己所关切的造型问题的塑象,素描和渍画。这个西班牙人怎能不被当时在欧洲发现的非洲拜物教吉祥物的巨大变形所诱引呢?难道不应该说它是新发明出来的,充满感人力量的形吗?不管怎样,毕加索是受到这些原始作品咒语的影响,他肯定是欣赏它的感受,力量,丰富的词汇和大胆的抽象。
阿维尼翁姑娘
1907年,当他在洗衣船那间破画室向困惑的朋友们出示他的《阿维尼翁姑娘》一画时,那正是刚刚翻开美术史新的一页的时刻。这幅名画的构图缺乏统一,颜色呆板生硬,指手画脚的人物没有体积感。不过,线条、夹角,画的鳞状重叠宣告了现代绘画的一个新方向。立体派的革命已经不远了。《阿维尼翁姑娘》已不单单是一幅画,它是一个事件,一个日期,一个出发点,就如昔日凡·爱克的《神秘的羔羊》,乌切罗的《战争》,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舟》一样。
领导理智主义
人们为了塞尚而抛弃了高更。他们发现了新的现实,并且主要是在现实之中发现了新的体积和空间。为矛盾所苦的毕加索,从现实主义的超越中看到了解决它的办法。他以当时作家们寻求解释和鼓励的理智主义去反对野兽派画家的感觉主义。从1908年开始,他便和布拉克一道领导起了这一运动。他们对于体积的幻想引到一个平面上来,并且不使用凸起、明暗、线的透视和其它老的观念。他们通过分解各个面,同时从几个角度看对象的形象,来达到这一点。从那时起,他们便不画他们看到的东西,而画他们通过分析想象出来的东西。
重回老画派
1911年,立体派又不再是分析的了,它抛弃了对于自然的观察,而滑向了专横的概念论,也就是把已被驾驭的对象置于"先"想出来的形的支配之下。当同伴们步上其它道路之时,毕加索和布拉克仍在自己的发现中继续深入研究着。1908到1915年间,毕加索运用新的笔法,表现自己强烈的不容置疑的观念。他创造着对象,并且是自由地创造着。他考虑到现实,但是通过摧毁它和以主观、独立、绝对的现实取而代之。另一方面,立体派使素描和形占据了必须的,有时甚至是专制的优势地位。亏了毕加索,油画才回到单纯的线描,几何形,准确的比例和有力的构图上来。不管怎么说,毕加索很快便发现了由自己第一个宣告和描绘的理论所具有的局限性。于是,他这个原来最热情的鼓动者,便成为了最不忠实的信徒。一看到有人跟随自己,他便立刻走上另一条路。这位夹角、立方体、几何形的建筑画家,又突然置身于老画家的画派之中。就在这个时期,他为俄国芭蕾工作,设计了《炫耀》和《三角帽》的布景和服装。他重新取用了一些古老的题材:杂技演员、丑角、舞蹈者。
完全古典画法
接着,他受到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以完全古典的画法创作了一大批巨人和丰满的妇女。到1923年为止,他的作品特点是安静、平衡,异乎寻常的健康。人们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几年以前狂热地搞粘贴画法的同一个毕加索。然而,将报纸和火柴盒切下来,集中到自己画上去的人,由于热爱现实主义而搞逼真画的人,在一个放松的时刻,是必然要象安格尔那样地去画画的。
另一方面,一个被不同的需要(如果不是对立的需要)撕裂到如此地步的人,对于自己时代的潮流如此敏感,完全同意一切大胆想法的人,对于超现实主义的尝试又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在这一造反运动中,有一种挑衅的嗜好和破坏的意志,鼓励着他那根本的虚无主义。不过,超现实主义绘画使用的手法是那样贫乏,陈旧,没有造型,以至他根本看不上眼。他的尝试只是为了提取用于革亲自己灵感的酵母。他经过了一段短暂的浪漫时期,画了一些人民生活场景和激烈的斗牛场面,然后,试图阐明自己的幻想和冲动。
表现主义
当他的同胞达利以及米罗服从于安德烈·布雷东形而上学的文学信条时,毕加索却让自己的画中出现奇形怪状的石珊瑚和恶魔让它们在无意识的深处此起彼伏(1926~1935年)。他的笔画出了没有含义的奇特形状。这是些极端概括,略施薄色,形体密布的人物形象,他们荒廖可笑地竖立在没有深度的空间中。1932年直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柔韧的长弧线。简略的结构让位于繁茂的曲线,颜色发出厚重而尖刻的色泽。
这时,他画了一组海边少女,其中有一幅特别大胆的素描,表现了身体的陶醉。1935年,祖国流血的悲剧激怒了毕加索,他那潜在的表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线条扭绞着,膨胀着,色彩放出光泽,在奔腾驰骋,并由一首以渐强奏出的悲怆曲《格尔尼卡》达到极点。这幅伟大的构图如果不说是其巅峰之作的话,也是其杰作之一。因为如果说他是以世界末日的形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那么,他仅用了一些形状和光暗对比便达到了目的。
他不是象戈雅、德拉克洛瓦那样去描绘战争的情节,杀戮的场面。戈雅和德拉克洛瓦不管天分多高,也只能做到这一点。而毕加索却在西洋绘画史上每一次成功地单纯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使我们感到恐怖。他以良知和激情将一些绘画的特别价值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确信这一罪行。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诅咒与嘲笑,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汹涌的思想感情以达到极点的强度从这幅裂人肺腑的画中涌出。
研究探索
从此,毕加索研究着自己已经走过的道路,不断推进着自己的探求,时而下锚于人道主义的平静江河之上,时而扬帆驶向险恶的浪漫主义风暴之中。不过,从1948年起,也就是从他定居地中海之滨时起,他又画起古老的传说和古时的妖术、野兽、半人半马的怪物、女仙。他重新采用自己的老题材:肖像、风景、静物,并特别着力表现动物:鸽子、猫头鹰、蟾蜍、马、公牛。他轮流画着自己的乡村和儿童,既作油画、版画,也作雕塑、陶器,以一贯的激烈和对生活少有的爱情干着。不管题材和主题如何,他总是赋予它们寓意,赋予它们与自己生活相仿佛的生命,即控制不住的冲击,强烈的失望,某种粗暴、茫然、不安。他既好奇又不满,既恼人又高雅,既待人慷慨又吝惜感情,已经名利无加,却象奴隶一样地苦干。
生活和作品
他既是自己急躁的天才的奴隶,又是自己的力量,画风的主人。他异乎寻常的活跃,从不休息,不知疲倦,他在世界中不停地追赶一种总是在逃遁的快乐,而他所得到的又只是焦虑,怀疑和狂怒。他看上去和真实年龄不符。他在构思,在感觉,在痛恨,在热爱,就象二十岁的青年一样。
所以,不谈他的生活,也就很难研究他的作品,因为二者是连在一起,无法隔开的。一切以他为演员或见证人的事情都被他以各咱各样的作品记录下来。他的爱情、蔑视、任性、造反、急躁,都被他拿来哺育他的艺术,其中有自满也有诀窍,有时还带有令人不舒服的强迫感。他的个性继承了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传统,在种族上是无政府主义的。他的行动和反应都是不可预料的,突然的,急剧的。他不信神灵,只相信自己。作为一位革命者,他使追随者迷失方向,作为否定者,他骄傲地肯定自己的个性。在他的身上,永远都是矛盾。
他的作品和生活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燥,可亲或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和招人讨厌,他可以因当时的脾气和时间,表现为这样或那样。不过,他永远忠于唯一一种癖好:自由。实际上,他想要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框框,不要偏见。
画风的变化
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表现主义到古典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他走到抽象,是为了回到自然主义和重新开始他不倦的探求。优美和可怕,高雅和畸形在交替着,他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但尽管变化无常,却始终是根深蒂固的巴洛克风。当他想成为古典派时,他不那么能惊人,也不动人。他太具个性,期望吓人和刺人,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的所有神圣看法,他不能将就和受到限制,不能受纪律的约束和屈辱。只有自由,绝对的自由才适合于他,而这一自由又要带有奇特、混沌、可憎的外形。
毕加索生平简介,毕加索历史评价,毕加索怎么死的?
梵高和毕加索这种画都很丑,欧美人觉得好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吧,而我们东方人的话可能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审美差异让我们无法接受。或者跟中国人这种含蓄保守的思想也有关,反正我是觉得我们的国画才叫画,他们的东西我看来完全是涂鸦
毕加索的简介及作品
毕加索生平简介,毕加索历史评价,毕加索怎么死的?帕布洛·路伊兹·毕加索(PabloRuizPicasso,1881—1973),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
1881年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毕加索”是他母亲的姓。他的父亲是个绘画教师。毕加索七岁就开始在他父亲指导下正规地学习绘画。从少年起,他就显示出绘画才能。14岁时,毕加索以优异成绩考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一年后,他的油画《科学与仁爱》参加在马德里举行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接着,这幅画又在马拉加举行的地方性比赛中获得金质奖。
毕加索16岁顺利地考进圣费迪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由于不习惯正规的训练,入学不久他就不到学院上学,而去参观普拉多美术馆,研究哥雅、委拉斯开兹的画,用格列柯的手法画乞丐和城市贫民。由于生活贫困和他的同学、青年画家卡扎热玛斯的自杀,此时毕加索画面里的人物充满绝望的情绪,面部和四肢细长,颜色是阴暗冰冷的深蓝色。这段时期(1901——1904)被人称为“蓝色时期”。代表作有《塞列斯蒂娜》、《弹吉它的老人》、《被遗弃的人》和《人生》。
1904年4月,毕加索离开西班牙,定居巴黎,到巴黎后,他在美术家和诗人们聚居的蒙玛特尔区“浮动洗衣坊”公寓租了一间画室。这年秋天,毕加索结识女画家费尔南代·奥利维埃,他们共同生活到1911年。奥利维埃描写23岁的毕加索:“矮小、黝黑、结实、勤奋、好动、有一双忧郁、深沉、敏锐、古怪、几乎总在凝视的眼睛;动作粗俗、女人似的手,破衣邋遢,粘满污垢,长长的头发又黑又亮,蓬散在他那聪明、倔强的前额上。他的外表一半象个画家,一半象个工匠……”。
毕加索与奥利维埃在一起感到很幸福,充分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他们认识不久,毕加索就进入了“玫瑰红时期”(至1906年)。作品中的人物虽然也还有些忧郁,但已不象“蓝色时期”那样凄凉了。人物也强壮了一些,成组的家庭人物代替了单个的 *** 和乞丐。毕加索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看巡回马戏团的演出。他把那些沉默的男女丑角们用“壁画式的平涂方法”表现在画面上。此时的代表作有《沙蒂姆邦克一家》,《站在球上的少女》和《拿扇子的女人》等。
1906年夏天,毕加索在西班牙格索尔的一段时间里开始画富有块感、扭曲得不好分辨的女裸体,如《梳头》、《有红背景的裸体》和《洗澡间》。毕加索此时开始注意形式问题,这表现在两张著名的肖像作品上,即美国女作家《格特鲁特·斯坦因像》和《自画像》。在这两件作品里,人物的整个内心世界用一种纯雕塑的方法表现了出来。1906年底和1907年春,毕加索画了一张未完成的画。此画用的是一种极富挑战性、但不统一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亚威农的少女》。它是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和格列柯、伊比里安艺术与非洲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幅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美术作品的造型手法与传统的印象派之间的裂痕如此之大,使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即使连毕加索的伙伴、最蔑视偶像的法国青年画家安德烈·德朗和无 *** 主义评论家弗立克斯·弗南也理解不了。青年画商康惠勒很赞赏这幅画。他买下《亚威农少女》的全部草图。但毕加索拒绝出售油画本身,把它卷起来,很多年以后才正式展出。这段时期(1906——1909)是毕加索的“黑人时期”,代表作还有《有帷幕的裸体像》。
与此同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勃拉克在1908年冬画了很多风景和静物。他们努力从自然中抽掉体积和空间,用一种小平面来表现物体。毕加索曾说,“自然和美术是两回事。通过美术,我们表现那些与自然不同的概念”。艺术创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再现现实而再现现实,一个更为无比重要的目的,是要表现现实的各种可能性和复杂性”。评论家路易斯·沃克赛尔和画家马蒂斯称这种画是用“小立方体”画成的,后来就被人们称为“立体主义”。1909年夏,毕加索在埃布罗谷一个西班牙小村庄圣胡安的奥尔塔画了很多风景画,他把调色板上的颜色减少到只剩一些微妙的褐色和灰绿色。此时的立体主义技巧已非常明显,即:把物体分解成若干基本的几何形状(如立方体),排除一切多余的东西,并且不用传统的透视法来画。毕加索在画了“分析的立体主义时期”(1909——1911)的代表作《水库》、《奥尔塔的工厂》、《安·伏拉尔像》和《丹尼尔·亨利·康惠勒像》以后,更接近于用几何抽象表现的方法来描绘物象。1911年夏,他的画面形象越来越支离破碎、不易分辨,并出现了印刷体单词(这是画面与现实相联系的唯一线索)。
1911年,奥利维埃离开毕加索后,毕加索和埃瓦·古埃尔住在一起。毕加索称她为“夏娃”,并把她的名字写在一些静物画上。同年,毕加索效法勃拉克开始使用“拼贴”的方法制作艺术品。他用商业票据模仿木纹或大理石纹,还用报纸、火柴盒、烟盒等贴出各种图画。这种技巧标志着“分析的立体主义”向“综合的立体主义”(1912——1914)的过渡。在“综合的立体主义时期”,画面由各种符号取代了传统的、可以识别的真实图象。他试图用这些符号的生硬雕塑效果增加感情的表现力,降低描写的价值。此时的代表作有《有藤椅的静物》、《少女肖像》和《扶手椅中的妇人》。
1914年,正当毕加索兴致勃勃地用壁纸的碎片制作“罗可可”式的立体派作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打散了巴黎的先锋派艺术家的阵营;诗人阿波利奈尔到前线去了,勃拉克等人也各奔东西。1917年,法国青年作家科克托鼓动毕加索离开巴黎,与谢尔盖·佳吉列夫率领的俄国芭蕾舞团合作,到意大利巡回演出。毕加索为该团的《游行》剧目设计了幕布、舞台布景和服装,并认识该团芭蕾舞演员奥尔加·柯克洛娃。在此期间,毕加索转向古典主义,画了很多有明显古典风格特征、雕塑感很强的画。这段时期称“新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有《泉边三浴女》和《海滩上奔跑的妇女》。此时还有一些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如《三个音乐家》和《窗前桌上的吉它》。
1923年,毕加索与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勃勒东相识。1925年,毕加索以大幅油画《三个舞蹈者》(被人称为“痉挛的美”)参加首届超现实主义画展。其后10年中,毕加索画了很多具有抽象形式的绘画,并又从事雕塑创作。此时毕加索在绘画上的代表作有:《坐着的浴者》和表现他的新女伴玛丽—泰雷兹·瓦尔特的色彩绚丽的油画《镜前的女孩》、《梦》和《坐着的女人》。雕塑上的代表作有:用铁片焊的《园中妇人》、《人物》,用竖起来的木画框组织起来的《苗条的妇女》,巨大的青铜《妇女头像》和《拿苹果的妇女》。
1936年以后,毕加索站在人民的行列,积极参加了反法西斯的社会活动,反对佛朗哥在西班牙发动的法西斯内战。他欣然接受了被围困在马德里的人民阵线 *** 对他的任命,担任普拉多美术馆馆长,以表示对人民阵线的支持。他还把卖画收入的40万法朗赠给人民阵线用于赈济穷人。这时,他创作了腐蚀铜版画《佛朗哥的幻梦与谎言》,猛列抨击了佛朗哥反动政权。
1937年4月26日,佛朗哥在纳粹的支持下,派遣轰炸机炸毁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百姓2,800余人。毕加索在巴黎听到这一消息后,满腔愤怒,他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著名的巨幅壁画《格尔尼卡》。全画由黑、白、灰三色画成,画中的妇女、死孩、战士的尸体、着火的房屋和被矛刺穿的马(象征人民)等,无一处不是对法西斯罪行的血的控诉。四十年代,毕加索同意将此画借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他表示,决不与佛朗哥合作,一旦西班牙重获民主和自由,这幅画将回到它的故乡。第二次大战期间,他把这张画的明信片发给参观他画室的德国人。1981年初,“格尔尼卡”按照毕加索的意愿迁到马德里的普拉多宫博物馆陈列。
二次大战期间,毕加索和新女伴多拉·玛尔住在德军占领下的巴黎。他拒绝法西斯德国驻法大使打算在煤上对他的照顾。他还不顾危险,公开参加被法西斯迫害致死的著名诗人雅各布的葬礼。毕加索的不少挚友,如作家保罗·艾古雅和路易·阿拉贡等都是 *** 员。他们为抗击纳粹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使他深受感动。
1944年10月巴黎解放后,毕加索加入法国 *** 。他认为,“加入 *** 是我的整个生活和全部工作的必然结果”。在这一政治信仰鼓舞下,毕加索在五十年代初创作《朝鲜的屠杀》和《战争》与《和平》三幅反对侵略战争的作品。毕加索认为艺术家应关心政治生活,艺术作品要起到打击敌人的作用。他曾写道:“你认为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大傻瓜吗?画家就只有眼睛?音乐家就只有耳朵?诗人就仅有一具心琴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应经常关注悲欢激烈的事件,从各个方面来作出反应。他怎么能够不关心别人,怎么能够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使他自己同丰富的生活隔离开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造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1948年8月,毕加索和艾吕雅一道出席在波兰召开的“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在会上讲了话。次年,他应在巴黎举行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要求,选了画着一只鸽子的石版画送给大会。这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和平鸽》。
1945年,伦敦举办了马蒂斯—毕加索画展。1946年以后,毕加索与费朗索娃·吉洛同居,并在1947年和1949年生了次子克洛德和次女帕洛玛。1950年—1961年,毕加索以古代名画为范本,创作了一系列释义画。如仿库尔贝的《塞纳河滨的妇女们》、仿格列柯的《画家肖像》和仿委拉斯凯兹的《宫娥》。除此以外,毕加索还分别在1953年、1956年和1959年参加拍摄了三部关于他的创作与生活的影片,并在瓦拉里斯村制作了大量陶瓷。1958年,他还为巴黎联合国教科文大厦制作了象征正义与邪恶进行斗争的大型壁画。
1961年,毕加索与雅克琳·罗克结婚。同年6月,他们搬到穆甘。在穆甘的最后十几年里,毕加索制作了几百幅以爱情为题材的版画。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因患肺气肿在穆甘逝世,享年92岁。他一生异常勤奋,60岁开始学版画技术,70岁学制陶。他在油画、素描、版画、雕塑、陶瓷诸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据统计,毕加索自存的遗作:油画1,885件,素描7,089件,雕刻1,228件,陶器3,222件,版画3万件,插图和手稿100册,加上他生前出售、赠送和在巴黎的贫困时期为取暖而烧掉的素描及散失的作品,他一生创作的作品总数共8万件左右。此外,他还写有诗歌和剧本,为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691
巴勃罗·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毕加索的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
毕加索的主要作品有:《亚威农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和平鸽》、《戴帽子男人的半身像》、《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坐在窗边的女人》等等。
人物评价: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毕加索是国际公认的艺术大师,他一生的创作几乎反映和见证了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历程,对世界艺术的推动也产生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并极大改变了人们绘画创作与观赏的思维和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毕加索
好了,关于“毕加索汽车丑”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毕加索汽车丑”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