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_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马振山:2021年汽车市场的十个基本问题

2.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爆发,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迎成长机会

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中高级发展阶段

4.汽车人3月份新能源车市场:传统制造体系力制胜

5.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是什么

6.新能源车市场真的“拐点”已到?| 汽车产经

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_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分析

马振山:2021年汽车市场的十个基本问题

       [汽车之家?行业]12月11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从企业端的角度,对2021年整体汽车市场提出了十大问题思考。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

       问题一:本轮车市下行期,是否临近了尾声?

       截至11月底,车市已经连续5个月正增长,这是三年来少有的积极信号,这昭示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筑底反弹。年初预计2020年车市周期性恢复,但是疫情打击了汽车消费,可以说上半年疫情延缓了市场回正的进程,但恰恰也是因为因为疫情,三季度起市场出现了超预期反弹,8%同比增速也是这几年来罕见的。

       疫情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加速一批僵尸企业关门运转。同时,经历疫情考验,新势力已经崭露头角,这对车市恢复有了更强的动力,吹响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筑底反弹的号角。

       问题二:后疫情时代车市能否延续这种强劲势头?

       马振山判断,增长势头还会延续。理由有三:第一,148辆千人保有量说明汽车消费普及仍然任重而道远,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了汽车保有量提升也是一个必然。第二,疫情期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4.4%,凸显了对国民经济支柱性作用,汽车行业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为经济重启注入了动力。第三,促内需等消费政策也优先围绕汽车行业去展开,整个“十四五”期间社会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车市将至少4.4%年增长。因此,中国车市未来可期。

       问题三:车市增长能否再次借力于政策?

       车市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短期来看,车市受疫情打击迅速滑向谷底,但强刺激政策依然没有实质浮出水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疫情有效控制下,车市快速恢复,市场依靠供需调整顽强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需求旺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力。长期来看,车市发展至今已进入了普及后期,未来汽车市场也将践行双循环发展理念,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振山表示,车市永恒驱动力必将是需求而非政策引导。作为汽车行业参与者,应该戒除“等、靠、要”等心理,回到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来赢得客户这条正确轨道上来。

       问题四:2021年哪些消费群体能为汽车市场带来增量呢?

       再聚焦到市场需求端,目前城镇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43台,这个规模恰恰和中高收入群体对应,是近年来各个行业关注的新中产阶层,这个阶层消费水平足以支撑车辆购买和置换,他们明年为车市带来多大增长,取决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消费信心的强弱。疫情之下,他们认识到汽车可以满足私密和健康需求,未来收入将极大激励他们成为有车一族。

       问题五:增换购趋势在2021年会带来哪些机遇?

       通过调研发现,增换购客户更青睐中型三厢车及中型SUV以上车型,从车型来看高级别市场份额持续攀升,随着增换购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从车身形势来看,增换购客户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小众车身形式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增换购客户在购买考虑时,品牌因素甚至超过了产品因素,这一现象在首购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说,品牌力是吸引增换购客户群体的不二法门。2021年将利好品牌驱动企业发展。

       问题六:2021年车市竞争格局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

       增换购与首购分庭抗礼阶段,强势合资品牌会凭借多年口碑继续挤压弱势品牌,品牌分化现象更加明显。特斯拉等进一步国产化将跨豪华、合资双向竞争,再次卷入竞争内部,日资厂商高歌猛进,本田、丰田向百万目标冲击。

       中国品牌在明年会迎来大爆发年,因为整个产品力通过今年积蓄和品牌打造会不断侵蚀弱势品牌的市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减少,“十四五”开局之后国家会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激活乡村市场需求,这也利好于中国品牌。

       问题七:2021年新能源汽车板块会发生什么重要变化?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中端市场声量偏小。2021年随着大众、丰田等外资企业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将硝烟再起,实现终端市场结构转变,从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BEV私人用户购买占比提高,非双限城市BEV销量也会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向需求拉动转变,走向成熟。

       问题八:以价换量成为存量市场最后杀手锏,2021年是否还奏效?

       行业内众多厂商不得不重复以价换量的戏码,通过价格吸引客户换取更高的销量,价格下探趋势在2021年没有理由戛然而止,但有理由提出疑问,市场是不是真的只能由价格驱动?2020年豪华车市场量价齐飞让人侧目,同时引发行业深刻思考,原来价格和销量可以兼得。经过疫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部分客户更倾向品质消费和价值消费,所以有迹象表明,价值战悄然而来,而且会加速而来。以价值换取销量是时代赋予以价换量新的新内涵,或将成为市场和车市新的驱动力。

       问题九:2021年车市新势力是谁?

       正如价值战带来新的启示一样,每年汽车市场都有出人意料的新鲜血液注入。经历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潮起潮落,2021年市场新鲜血液可能是不造车新势力,滴滴等巨头为代表的服务运营商将会深度入局车市,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变数。

       短期来看,这是车市利好因素,必将对2021年市场带来净增量;长期来看,是不同生态、不同行业在汽车领域消费模式的博弈。未来消费主力军是Z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共享化出行方式高度认可,出行领域企业搅动造车板块以及软件板块,房地产企业进入都存在可能。汽车消费私人购买与租赁等形式短期内也会相互博弈,长生共存直到均衡。

       问题十:供应链将出现哪些变化?

       供给端可以总结为“断舍离”。对于上游供应商,在汽车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国外疫情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汽车核心零部件断供或将时有发生,此为断;对于主机厂而言,强势车企依靠产品、技术完成本轮调整,弱势的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壁垒、成本压力或退出造车领域,此为舍;对于销售渠道特别是弱势渠道,如不能突破传统营销思路,聚焦客户、聚焦细节、聚焦客户体验、营销成本,那么未来也可能无法安身立命、随波逐流甚至离开,此为离。

       通过上述10个基本问题的思考,马对2021年车市进行了预判。对于总体市场的增速和节奏判断,马振山归纳为八个字:总量恢复、前高后平,2021年增速预测为9.9%,乘用车市场超过2019年水平,考虑今年一季度的特别情况,预计2021年一季度将实现60%同比增长,二季度到四季度预计实现1%的同比增长。

       结构方面,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真正走向发展的重要年份。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已经接近70%,随着2021年主流合资企业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2021年新能源汽车预计增速将达到50%,新能源总体市场渗透率接近7%,较2020年会进一步提升。HEV市场将进一步规模化,2020年HEV混动市场预计是在45万台,2021年或可达到80万台以上。

       马振山表示,汽车市场变化太大,整个营销理念对于客户体验的认知都要与时俱进,市场没有强者恒强,唯有适者生存。注定载入史册的2020年即将过去,无论得失、成败,未来的岁月里也许行业人士会时常想起这难以忘怀的一年。车轮滚滚,步履不停。(编辑/汽车之家?杜俊仪)

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爆发,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迎成长机会

       通过政策强有力的扶持,中国短时间内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自主品牌纷纷转型新能源产品,并且涌现出数十家造车新势力。变道超车,这是大部分人对于国产新能源车的理解,但事实真的如愿以偿吗?全球最畅销的新能源车真的是中国车吗?恰逢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披露,我们来探一探究竟。

       2019年,全球共售出了约220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0%,全球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也从2018年的2.1%提升到了2.5%,相当于每售出40辆车就有1辆新能源车。在这其中,纯电车占到了全球新能源车总销量的74%,同比增长了5%。究竟是谁为全球销量贡献得更多呢?

       ▲

       第一名:特斯拉?Model?3

       特斯拉去年共交付了36.8万辆新车,其中光是Model?3就卖出300075辆,没有悬念地继续登顶全球最畅销电动车。出于对产品的自信,再加上中国上海新工厂的投产,特斯拉将2020年的销售目标定在50万辆的目标,并且新车Model?Y也紧随其后即将到来。

       得益于良好的销量表现和回暖的财报,特斯拉的市值也在一路飙升,一度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车企,仅次于丰田。

       就在今年1月3日,特斯拉再次放出重磅消息,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大幅降价,起售价调整为29.905万元,相较于之前的35.58万元,直降5.675万元,跌破30万大关!这5.675万的差价,包括官方直降的3.2万元以及2.475万的国家补贴。需要注意的是,新车还可享受减免购置税优惠,首付可低至4.5万元。

       如果说Model?S/X打开了高端纯电车市场,让硅谷极客和华尔街精英开始接纳电动车,那Model?3就真正实现了电动车的平民普及。随着上海超级工厂的规模化量产推进、国产供应商的成本降低,国产Model?3的边际收益将继续提高,价格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说,2020年的特斯拉,销量表现或许将进一步提升,直接威胁同级燃油车的生存。

       第二名:北汽新能源?EU系列

       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共售出了160251辆电动汽车,其中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就占了111047辆,仅次于特斯拉Model?3,成为全球第二畅销的车型。

       北汽EU系列包含多款车型,包括EU260、EU5与去年刚发布的EU7,其中EU5又根据续航里程分为R600、R550、R500以及换电版等多款车型。

       北汽的EU系列,有不少来自商用平台的贡献,但是个人消费者也不少。主要竞争力在于性价比极高的续航里程,譬如全年9月推出的EU5?R600,15.89万元就可达到501公里的综合续航成绩。

       第三名:日产?Leaf

       日产Leaf,中文名为又称为聆风,于2010年12月起开始销售,至今上市八年多已斩获40万辆的销量成绩,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多的电动车之一。但是随着的Model?3的强势入局,这一称号不久之后就将易主。

       2019年,新一代Leaf的电池升级到62kWh,续航也接近400公里,并且搭载了诸如ProPILOT自动驾驶、e-Pedal电子踏板这样的新技术,但是销量仍比2018年下降了20%。这主要是因为Leaf这几年来的没有大幅改进,虽然市场口碑不错,但是已经开始出现审美疲劳。

       第四名:比亚迪?元/S2

       比亚迪元和S2互为姊妹车型,已然成为国内最畅销的小型SUV。此前,比亚迪元EV一直处在全球车型销量榜的第三名,但最后一个月却被日产Leaf反超,不过这仍然反映其热销程度。

       目前,比亚迪新一代元EV535的电池容量从元EV360的42kWh提升到了53.22kWh,电池容量提升了将近12kWh。综合续航里程也从之前的305km提升到了410km。其中,低功率版采用峰值功率70kW、峰值扭矩180N·m的永磁同步电机,高功率版则为120kW、280N·m,补贴后售价10.99-13.99万元。综合性价比还是非常不错的。

       第五名:宝骏?E系列

       宝骏E系列定位于微型车,可以说是国内这一细分市场的霸主,夸张的造型和车身结构使得它有很强的个性,小巧的车身即使在城市的早晚高峰中也能穿行自如,因其简单实用的配置和极低的购车成本,深受单身青年和老年用户的喜爱。根据配置与设计不同,宝骏E系列分为E100、E200、E300多款车型。

       此前,宝骏E系列主要来自广西B端市场的贡献,随后通过将柳州模式推向全国,取得非常可观的销量成绩,宝骏也顺势对旗下车型进行了升级。2019年6月,2019款宝骏E100上市,补贴后售价4.98-5.98万元,续航250公里;9月,2019款宝骏E200上市,补贴后售价5.48-6.48万元,续航250公里;2020年初,宝骏E300亮相。

       如果你已经有其它车辆,正在考虑一辆城市代步车,用来通勤上下班、买菜带娃,完全可以考虑这样一辆低廉价格、车身小巧的小车车。

       第六名:宝马?530Le/e

       宝马530Le/e不仅在国内表现出众,在欧洲市场也是独树一帜,成为豪华C级插混车型的代表。宝马在2019年共售出了128883辆电动汽车,也成为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好豪华车型。

       要知道,宝马530Le?可是一辆价格50万级别的插混车型,如此高的购入门槛还能保持如此高的销量,足以让绝大多数同行艳羡。

       530Le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新能源版本和燃油版本较小的差价,稍微加一点预算就可以买到新能源版本,不仅更加节能,驾乘体验也更好,尤其在中国还可以省下一笔拍牌费用。在购置税优惠和部分限购城市的绿牌指标支持下,宝马530Le自上市以来,月均销量都在2000台以上。

       去年发布的新款530Le,继续搭载由2.0T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系统综合最大功率185kW、峰值扭矩420N·m,传动系统匹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为6.9秒,纯电续航里程为67km。

       第七名:三菱?欧蓝德PHEV

       有趣的是,全球卖得最好的插混SUV车型,并不是大名鼎鼎的比亚迪,而是国内有点陌生的三菱欧蓝德PHEV。

       作为一款插电混动车型,欧蓝德PHEV版本相比内燃机版本,具有更强的动力和更大的扭矩,出色的性能和优秀的空间表现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作为一款具备越野基因的SUV,欧蓝德PHEV的外观非常硬朗,内饰也十分阳刚,60公里的纯电续航也算中规中矩。

       从三菱欧蓝德PHEV的销量走势和销售区域结构图来看,其最大的两个市场分别为日本和英国,其次就是挪威、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尤其是在英国,几乎每卖出4台插电混动车型就有一台欧蓝德PHEV。

       但是由于国内插混市场的强势,三菱欧蓝德PHEV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迟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第八名:雷诺?Zoe

       整个2019年,欧洲市场共售出564206辆新能源汽车,创下新纪录,比2018年增长45%。虽然欧洲最畅销的车型依旧是特斯拉Model?3,但是本土作战的雷诺Zoe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作为唯一上榜的法系新能源汽车,雷诺Zoe外观小巧时尚,内饰设计强调舒适性和人体工学,并且充满法系车的浪漫元素。作为一款一直在欧洲畅销的新能源小型车,在海外的这一细分市场一直都表现亮眼。

       Zoe在去年5月升级了新一代车型。2020款雷诺Zoe提供两款电机:入门级R110电机可输出80kW、R135电机可输出100kW,续航均为394公里。

       第九名:现代?Kona?EV

       现代Kona在海外拥有纯电、插混、燃油三种不同动力的车型。其中纯电版Kona?EV在2019年共售出了44386辆,成为2019年销量最好的韩系电动车。其电动机还入选2019年沃德十佳排行,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95N·m,跟当下主流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参数接近,WLTP续航达到449公里。

       其引入中国后,被命名为昂希诺纯电动,整体品质和续航能力表现依旧非常优秀。只可惜,作为的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始终得不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第十名:宝马i3

       宝马i3自2013年上市以来,已经在市场上打磨了5年,它并不是大家熟悉的纯电或插电混动结构,而采用较为小众的增程式纯电结构。发布当年,也算是颇具新意的创新,上榜了当年时代周刊“25个最佳发明”的评选。

       欧洲用户都更加青睐小型电动车。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其产品意义,宝马i3在2019年共售出了41837辆,宝马也因此成为唯一一家有两款电动汽车销量进入全球销量前十的车企。

       2019年,i3得到更新,新款i3加强了动力,续航也提升至320公里,并增加了50kW快充功能。尽管如此,i3在国内如此强劲的续航竞争力之下,还是难以存活,所以这只能在没有那么续航焦虑的欧洲国家才比较受欢迎。

       ——————————

       以上就是2019年,全球最畅销的10款新能源车,其中只有3款自主车型上榜,3款之中还包括北汽EU系列和宝骏E系列这样B端市场贡献不少的车型,而反观部分海外车型,在没有限牌限行的约束下,依旧可以凭借产品力实现如此完成如此高的销量成绩。可以说,自主新能源车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中高级发展阶段

        经历去年的新冠疫情压制后,我国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在2021年迎来了报复性增长。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以上。其中纯电动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02.2万辆和10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倍2.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9.2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1.3倍。在刚过去的6月份,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24.8万辆和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

        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主流新能源 汽车 品牌都实现了突破式发展。其中,比亚迪月销量破四万,广汽埃安月销量首次破万量,宏光MINI月销量破2.9万辆,蔚来 汽车 月销量破八千辆,理想 汽车 6月份单月销量也达到了7700辆。

        今年6月,乘用车整体销量负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 汽车 依然实现了139.3%的高速增长。此数字表明,新能源提到传统燃油车的速度正在加速。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此前公开表示,中汽协预计未来5-8年中国将有近2亿辆国IV及以下在用车辆面临淘汰替换,给新能源车市场带来巨大空间,预计未来五年电动车产销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

        宁德时代(300750.SZ): 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

        祥鑫 科技 (002965.SZ): 祥鑫 科技 是全球领先的 汽车 精密模具和金属结构件制造商,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优势明显,并研究出了用于改善 汽车 轻量化材质——超高强度钢板和铝镁合金的模具成型技术,受到了各大新能源 汽车 厂商的广泛认可。目前的客户包括广汽埃安、蔚来 汽车 、小鹏 汽车 、宝能 汽车 、恒大恒驰 汽车 、宁德时代、孚能 科技 、Karma Automotive LLC等众多优质企业。

        科达利(002850.SZ): 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 汽车 结构件研发及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 汽车 及新能源 汽车 、便携式通讯及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众多行业领域,已与CATL、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等国内领先厂商以及LG、松下、特斯拉、佛吉亚等国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汽车人3月份新能源车市场:传统制造体系力制胜

       本报记者?王鹏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同比“双增长”,代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年初疫情的负面影响下走出,恢复正常发展态势。在此期间,我国汽车市场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如汽车产品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市场在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内变”创新刺激下稳步发展;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智能电动汽车备受消费者青睐,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加速进入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代表的中高级发展阶段。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正获得青睐。在美股的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以及在A股市场的比亚迪等汽车企业无不在近期股价突飞猛进,尤其是比亚迪和蔚来,截止记者截稿,其市值已居全球汽车企业的第四和第五。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评价道:“如今新能源车企和部分造车新势力的资产规模、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盈利水平都远不如传统大型车企的一个零头。但美国和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却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客观上发挥了‘激励’与‘倒逼’的作用。这表明,我国较好地把握住了汽车零排放发展的趋势,事实正在验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其中,市场结构和换电模式的发展引人思考。首先是市场结构,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11月26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呈现“两头挤”的格局,即从高端化和经济型电动车这两头挤向中间性价比车型市场。

       对此,欧阳明高认为:“过去的发展历程证明我们以前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的格局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家采用非常开放的态度,使很多犹豫的消费者打消了疑虑,对电动汽车产生了良好认知,特斯拉对新能源汽车做了很好的宣传。目前,我们几个新造车势力的高端品牌销量总和已超过特斯拉,五菱的经济型电动车销量也超过特斯拉。中高端的、家用的比亚迪产品也已经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

       而换电模式则代表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的模式创新。欧阳明高指出,现阶段充电、换电要融合发展,不是非此即彼。对于商用车,原则上换电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对于私家车,从中长期看最好的方式还是充电。“我们要看到V2G(车辆到电网)和大功率快充技术发展的后劲。现在国家电网已经开始在北京试验V2G车网互动充电模式了,私家车在家里充电,车网互动时,充电要花钱,也可以卖电赚钱。现有的车网互动部分已经做到充电和卖电平衡,好的还挣了钱。充电时候是电价低时充,卖电是电价高时卖。如果能够普及,谁还把电池给租赁公司让他赚钱呢?”

       从发展方向、模式和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深水区”,多种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的并行让行业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夹杂了一丝疑虑。2021年,面对来自“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挑战,面临“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成长环境,未来两年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特殊时刻。如何在大变局中深化变革,将考验行业各界的智慧。基于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将于2021年1月15日—1月17日召开,论坛将聚焦“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后的发展探讨方向。

       本文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是什么

       从3月份新能源数据看,中国品牌传统车企构成了业绩主升浪。传统工业要素仍然在主导市场。

       文 /《汽车人》黄耀鹏

       4月的头几天,业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陆续出炉。

       从1月到3月,价格战从新能源车蔓延到燃油车,到了3月最后几天,烈度和范围没有进一步上升。行业协会“停止价格战”的呼吁,是不是起到关键作用很难说。

       从4月1日“百人会论坛”的调子看,价格战的风头已经被保价战的说法抢走不少。这背后的形势,除了个别企业可能还有弹药,大多数都有点打不动了。

价格战不影响新能源渗透

       据乘联会数据,1-2月整个汽车业利润414亿元,同比下降42%,利润率3.2%,相比制造业平均水平(4.6%)还要低1.4个百分点。这场仗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开打其实就有点勉强。这时候大面积的价格战还没有铺开。

       按照一些舆论的说法,3月份价格战的结果,使行业损失了4000亿元的毛利,而整体销量并没有获得跃升动能,只不过在内部转移。

       从3月份的销量看,燃油车的价格战,没有对新能源品牌构成影响。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都在降价,效果对冲;另一种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市场已经分化。前者从后者手里不断拿地盘,拿到手就巩固下来,但后者无论怎么反击,都无法阻止这一进程。3月份新能源渗透率涨到35%,相当于证实了这一说法。

       当然,《汽车人》不赞同行业毛利下滑,完全归咎于价格战。利润往下走取决于大经济背景、供求关系、供应链的多重市场因素,竞争态势是直接推动因素。价格战也是竞争的一种。

       《汽车人》在多篇文章中明确过,新能源汽车是多路资本过度投资的行业。长期战略诉求,令其承受低利润率的能力大大强化,只是不确定到底能忍受多久。

       乘联会估计,3月份新能源车批售60万辆级别,同比增长30%,3月份比2月份多了3天,环比数据意义不大;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148万辆,同比增25%。

       考虑到一季度是淡季,再加上政策退出因素还未释放完毕,全年新能源车增长30%,总量达到850万辆,还是有把握的。当然,业内高管预测全年新能源数据将达到900万辆以上,渗透率达到40%以上。

传统车企新能源加速攻占中低端市场

       从新能源榜单(分企业)上来看,前7名的门槛,已经抬到2万辆的高度;而前12名则须达到万辆,前20名的门槛为5000辆,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提高。

       其中,中国品牌传统车企构成了业绩主升浪。埃安销量4万辆,进入前三名;上汽乘用车、吉利、长安的新能源销量分别为3.1万辆、2.85万辆、2.6万辆,都超越了新势力,市场份额继续扩张。

       而增长率比较高的有(排除基数小于5000辆的)比亚迪、埃安,同比分别增长97.4%、97%。深蓝品牌2022年4月中旬才发布,因此没有同比数据,环比增长109%。

       新势力当中,理想是唯一同比、环比双增长的品牌;小鹏、零跑环比增长;蔚来同比增长;哪吒环比几乎原地踏步,同比下跌。除了理想爬到2万辆/月的新层次,新势力普遍没有实现销量扩张,仍在万辆级别。

       蔚来强调自己客单价高,在纯电高端市场(30万元以上)份额超过一半。这些说的都对,但量的扩张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蔚来官方的说法是“不排除进入大众市场的可能”,但是蔚来的“副品牌”传闻已经至少有两年,一直没下文。新的说法是2024年推出。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孵化品牌销量有起色,岚图上了3000辆的级别,极狐上了2000辆。有疑问的是,这是结构性走强,还是被地方补贴催动?

       3月份销量的前几名,比亚迪产品主做10万-20万元级别,埃安同样依赖中端市场。两者都是高端产品已经有所动作,但尚未发力。

       而特斯拉将入门价格压到22万元附近,效果不错,销量拉起来了。特斯拉降价动作比较大,原因就在于要对产能进行重新配置,即上海产能更多放在国内。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的竞争氛围,也让特斯拉定出全球最低的价格。

       与比亚迪、埃安趋势相同的,还有深蓝、零跑、哪吒的定价策略,都证明新能源的主要着力点,仍是A级、B级走量市场。

       而改善型产品市场,燃油车品牌的抵抗力比较强。BBA的3月份销量还未出,但大概率通过一定程度的降价,守住自己的基本盘,暂时顶住新势力和中国品牌孵化品牌(智己、极氪、岚图、阿维塔等)的联合进攻。

跨国车企需要击破趋势

       现在正缓慢但坚定的发展趋势是:新能源逐渐渗入的领域,是刚需市场。这对于合资来说,要么以价格应对,要么逐渐让出一些中低端产品的地盘,两个选择都不好受。

       3月份的价格战,就是跨国品牌做的第一种尝试。虽然整体数字还没出来,但效果可能没有达到预期。大家也都注意到,在新能源销量榜单上,合资新能源没有进入前10名。

       合资企业数十年来赚取了很多利润,存量资产规模仍然很大,新能源业务发展速度不够快,不足以威胁安全。但是如果自家的孵化品牌不能及时接盘,接下来就要承担市场声望受损的压力了。而市场份额受损这件事,则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没人知道新能源渗透率高到什么程度,才会逐渐停下来。但是在这个进程中如果不能依靠孵化品牌拿到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就会导致整体份额的丢失。

       其表现首先体现在,品牌溢价有所收窄,利润逐渐丢失。

       中低端车型市场开始丢份额这件事,虽然对利润的影响尚不明显,但供应商关系、企业生产规模效益、设备折旧分摊、企业人员调配,都会渐次出现问题,这才是要命的。有点脖子上套索逐渐收紧的感觉,虽不紧急,但却是头等要务,必须要打破螺旋式下降的格局。

制造体系力决定优势

       从3月份的新能源数据看,7家传统车企销量27万辆,7家新势力销量接近6万辆。市场局面已经失衡,新能源市场由新势力普及了市场教育,摘桃子的是传统车企。

       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品牌增长速度,未必快过新势力,但其维系的增长时间远远长过后者。新势力做增量,这两年都有点势头受阻的感觉。

       在技术没有代差的时候,工业生产要素,即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固定规模、市场营销、品牌塑造,都是传统车企占优。其产品段的选择,也更成熟。不依赖高毛利率市场就能生存,与新能源业务快速扩张,都说明了同一点,即传统车企的制造体系力更强。

       IT产业向汽车业大举渗透后,业内对AI、大数据和智能网联兑现商业价值,产生了过高的期待。事实证明,传统工业要素仍然在主导市场。

       从去年开始,业内有高管在论坛上提出“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的说法。现在看来,大举投资电动化,谨慎投资智能化,在当前阶段得到了更好的商业回报。

       算力芯片、算法、高阶辅助驾驶,在资本裹挟下被神化了。它们具有的投资价值(即未来商业价值),被偷换成具有现实商业价值。如果对智能化押注太多,忽略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把控,会从市场份额上得到教训。

       地平线CEO余凯在“百人会论坛”上说,高速NCA现在基本下放(到走量车型上),而城市NCA正在部署的初期阶段。他甚至表态说,“L3自动驾驶10年内都不要指望”。

       鉴于他的业内角色,其观点不但为当前的新能源市场策略提供佐证,还暗示了未来两三年的投资重点,那就是激进的电动化投资、保守的智能化投资,继续成为成功的商业经验。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车市场真的“拐点”已到?| 汽车产经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五大发展趋势分析“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新能源总销量的9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将仅为10%。即在未来十年发展中,纯电动汽车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6月11日,德勤战略与运营副总监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竞争,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牟嘉文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五大趋势:

       1、发展趋势一:得益于政府政策倾斜,以及日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电池技术的提升,比混动车型有更低用车成本优势的纯电动汽车,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优势。受产业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针对混动汽车的投资将会逐渐减少,再加上市场终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动车型的发展空间将不断被挤压。

       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 全面竞争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10.2万辆和9.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0%和18.1%。累计方面,2019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达到了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在纯电动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全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2万辆和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2%和9.6%。

       累计方面,2018年1-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8.6万辆和27.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1%和65.2%。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车型的产销增长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4月,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的销量超七成。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中国全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万辆和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8.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8年7月产量同比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但从中国以电力为核心主体的能源战略、加氢站的建设受成本和技术水平制约、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成本高昂等因素考虑,中大型客车、公交车、物流车及重型货车等商用车将成为氢燃料电池最先普及的领域,短期内燃料电池难以推广到乘用车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辆和23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4.8%和289.8%。

       2、发展趋势二:根据德勤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研数据,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显示,乘用车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km,这意味着,在技术快速提升下,续航里程将不再是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的阻碍因素,而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这也是第二大趋势。

       3、发展趋势三:牟嘉文预测的第三大趋势是,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竞争,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从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造车新势力面临存亡节点

       “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以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合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加快产品发布,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牟嘉文表示。

       4、发展趋势四:牟嘉文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进行了大幅延伸,产业利润结构正在随之改变,上游动力电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终端市场用户服务已成为重要利润池。由此,他预测第四个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厂商将发展为三种类型:布局全链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聚焦终端市场流通、销售与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专注整车研发采购与生产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厂商。

       在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厂商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行业环境来看,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以及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涌入正在加剧竞争。从自身盈利性来看,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额研发投入,新零售转型与服务创新需要海量投资;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构,新的利润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如何创新服务和数据应用。

       5、发展趋势五:第五大趋势是关于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构的过程中,牟嘉文指出,时下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新零售转型(包括试水直销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直销模式是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

       与此同时,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车企新零售转型成功的关键,比如说,直销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该模式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

       牟嘉文预计,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因为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阶段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四是连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

       希望可以采纳,谢谢

       撰文 | 黄持编辑|Clink

       出品|汽车产经

       刚过去的7月,销量创下新高的理想ONE在北京卖出了438辆,同比增长41.6%。按省份算,是理想ONE第7大区域市场,在北京的新能源车销量榜中也进入了前十。

       而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不同的,是理想ONE在北京市场只能使用燃油车指标上牌。在北京,一张燃油车号牌有多难获得,所有人都懂得,但即便如此,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新能源车。

       数据也印证了这样的趋势。

       根据乘联会统计,今年1-7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市场渗透率达到11.8%,相比去年的5.8%有明显提升,而自主品牌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28.4%。

       在上海,豪华车市场销量前5中有4款都是纯电动车;按车型统计,五菱宏光MINI EV在7月销量可以进入全国前3。

       而半年来众多跨国车企纷纷宣布加速电动化战略,将全面转型纯电动的时间表再次提前,也预示了电动化的脚步或许会比想象中更快。

       到底是什么,让昔日的“电动爹”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谁买走了新能源车?

       根据交强险数据统计,今年1-7月新能源车(包含PHEV和BEV)销量超过120万辆,相比去年同期40万辆同比增长208%,远超整体车市27%的增长速度。相比去年同期的一片低谷,新能源车市场正在被加速开启。

       对比去年同期,净增量贡献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汉和特斯拉Model Y,这也是市场上话题量、关注度最高的几款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以低价切入市场,重新撬开了微型车市场,而Model Y和汉则是20万元以上市场的标杆。

       在五菱宏光MINI EV的车主中,以女性居多,绝大多数情况下被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甚至第三辆车,以代步为主。而与之类似定位的长安奔奔E-Star、上汽荣威科莱威等,今年销量的同比增长也分别达到了2625%和478%。

       而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品牌,则引领了电动车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智能化”与“电动化”深度绑定,也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提供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品牌。它们在一二线城市吸引着追求科技、智能、与众不同的年轻消费者,也不断突破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

       从地域来看,广东、浙江、上海成为新能源车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在不同的区域市场,新能源车的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新能源车消费的主力市场,合计份额超过了70%,消费力更强同时基本没有限购政策约束的新一线城市贡献了最多的增量。而北上广深在严格的燃油车限购政策下,新能源车对车市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0%。

       相比之下,在没有限购政策的三四五线城市,新能源车呈现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平均增速达到282%,其中五线城市同比增长甚至达到了325.12%,新能源车渗透率也从去年同期的不足2%提升到了5%。

消费趋势日渐清晰

       新能源车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在头部市场,是政策倾斜和中高端车型的智能、科技标签。而在低线城市,则是低廉的使用成本和简单轻松的驾驶体验。

       尽管随着补贴的退坡,政策已然不再是新能源车市场最重要的话题,但一线城市限购的紧箍咒,依然为新能源车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除北京外,6个限购城市今年1-7月新能源车销量增速都超过了100%,最高的杭州甚至达到了249.94%,市场份额也都有大幅提升,其中深圳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0%以上。

       一线城市燃油车牌照获得难度逐渐加大,让更多刚需购车者将视线转向新能源车,而像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品牌,其产品力甚至已经不输同价位燃油车,开始加速抢占中高端市场。

       在上海,上半年销量最高的豪华品牌是奔驰,但是特斯拉只比奔驰少了不到1000辆,而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也高居销量前两位。

       而在四、五线城市,五菱宏光MINI EV、长安奔奔E-Star、欧拉黑猫这些车型成为了销量的绝对主力。

       根据统计,小镇购车用户的典型画像是购车预算集中在3-5万元,日常出行距离在30km以内,用车场景以短距离代步为主,可以安装使用家庭充电桩。

       这也恰好契合了像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微型电动车的所有特点,让原本日渐式微的微型车市场重新找到了增长的机会。

       此外,从2020年开始,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联合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也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车的增长。归入名单的车型可以享受专属的价格优惠,同时配合乡镇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为新能源车销售创造利好条件。

如何攻下最后的堡垒?

       传统汽车市场呈现的是“纺锤形”结构,而新能源车在当下却是“哑铃型”,这意味着,销量规模最大的一块市场,新能源车仍然没有撬动。

       在整个车市中份额接近1/5的12-18万元市场,新能源车里销量最好的AION S也仅仅排名第18位,而且其中的非运营车仅有1/3,而销量前50名中也只有7款新能源车。

       这是大众、丰田最坚实的销量基本盘,也代表了最典型的燃油车用户需求:家中唯一一台车,不追求科技、个性,重视安全、可靠、实用。传统车企在这个细分市场布局了大量的产品,几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也让新能源汽车很难扬长避短。

       这个市场该如何渗透?

       特斯拉Model 2的传言从未消失过,蔚来在不久之前也宣布将推出子品牌车型,瞄准价格更低的大众化市场。而已经开始预售的小鹏P5,无论从设计风格还是营销卖点上,都更加瞄准了追求实用的家庭用户。

       新势力们的探索能否成功还需要点时间,但比亚迪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些方向。

       今年1-7月,比亚迪在这个12-18万元这个细分市场卖出5.7万辆新车,其中燃油车仅有唐的3159辆,其余全部为新能源车。宋PLUS DM-i上市后便一车难求,长达3个月以上的交车周期,甚至让比亚迪在5月份发布了订单交付的官方声明。

       而根据威尔森监测的数据,最近几月比亚迪品牌的平均单车售价,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期的大众、日产的主流合资品牌。

       这背后,是比亚迪对细分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合资品牌和新势力品牌的主销车型价格过高,而其他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大多仍停留在更低价位。

       此外,比亚迪在这个市场主推插电混动技术,一方面适用新能源车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当下电动车在续航方面的短板,可以扬长避短,更符合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

写在最后

       时间回到两年前,如果有人在<a class="hidden" href="/bjqc/" title="北京" data-keyType="MasterBra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