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

2.新能源车也需要冷却液

3.未来15年:油、电车同价不会实现

4.新能源的三展格局

5.汽车知识:内燃机多久后会退出历史舞台

6.新能源基金还能涨回来吗

新能源汽车预测_新能源汽车预测目标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及投资前景

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同时,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就业物价形势稳定,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涨。消费者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逐年增长,2019年已达173辆。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不及日本的1/3。这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新的增长极,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我国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合各个政策内容,主要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和应用规模。提高产业化水平主要是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提升应用规模主要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尤其是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从鼓励购买过渡到便利使用,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逐步提高机关单位及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等。为促进汽车消费,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近年来,中国对原油需求的增长早已打破了能源自给自足的供求格局,虽然2019年我国原油产量呈现正增长态势,但原油进口量也突破了5亿吨。根据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70%,远超50%的国际警戒线。因此,发展电能、氢能等替代能源也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增强我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减轻潜在的国际局势动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多个国家已通过禁售燃油车法案,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我国海南省也制定了在2030年禁止销售燃油车的发展目标。

电机和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成本,电动引擎的效能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力,电池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三电”系统指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代替了传统燃油汽车的内燃机、变速箱等装置,是电动汽车重要的零部件,其技术发展也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性能指标。我国在“三电”技术方面均有技术储备,电池技术现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在工信部公布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续航里程和电池组能量不断提升,技术的进步将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向好发展。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于能源的需求和使用已经不再是原油和煤炭,而是逐步转向可再生的新能源方向发展,在今年前期疫情冲击非常大的情况下,整个新能源汽车预期受到影响,但是现在看市场目前来看市场反馈较为乐观,国际对未来判断的乐观程度也超出我们想象。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寒社会使实践小分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和网上资料查询等等方式探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我思考到——在这个歌绿色复苏时代背景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新能源汽车能够长久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那解决一下三个技术性问题可以说是迫在眉睫:1、动力电池;2、氢能燃料电池;3、充电与换电。

另一方面,我还了解到居民的消费心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和职业收入等人群,我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年轻一代的男性以及收入较高人群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更加的强烈。然而居民对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了解较少、排放量担忧等问题,所以加强宣传和普及新能源知识、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性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在2020年11月2日,院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展望1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攻克的难关,像是纯电领域中动力电池、操作系统、充电桩等;氢能领域中以制氢、储氢、运氢为主的低成本氢能体系建设等等。因此,前瞻预测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达到280万辆左右。

从世界角度来看,在今年疫情冲击下新能源汽车的全球表现,市场也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一些,今年到现在为止,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去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今年的车主要是私人买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产品层出不穷,从高端品牌到经济型全方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会有更加广阔。

新能源车也需要冷却液

新能源汽车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很好。

一、就业方向:

电动汽车制造与研发: 包括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等,涉及电池技术、电机技术、车载电子等方面。

电池技术与储能系统: 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以及储能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

充电设施建设: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涉及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

汽车电子技术: 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传感器、芯片等有着较高要求。

二、就业前景:

政策扶持: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技术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升级和发展,相关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广泛,涵盖了电池、电机、充电设施、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将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全球趋势: 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创新,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智能化发展: 未来汽车将更智能化,涉及车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材料、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

四、就业建议:

加强专业

知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保持学习的状态,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对于有志于从事汽车、电子、能源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未来15年:油、电车同价不会实现

新能源车也需要冷却液

无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程度一天比一天高,尤其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电动汽车,从高颜值到舒适度,从经济性到科技感,即便是迷恋传统发动机轰鸣声的老司们,也对电动汽车独具个性的有趣设计充满好奇。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专家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比例将达50%。

既然是使用电力,无需像燃油车一样经过汽油燃烧,发热的过程,那么,新能源汽车需要冷却系统吗?

答案是肯定的,电动汽车也是需要冷却液的,电池充放电产生热量,需要冷却,温度低的时候需要给电池加热,保证电池性能。此外电机、电机控制器、DC/DC工作产生热量,也需要冷却液冷却的。

由于是为电池做冷却,所以电动车的冷却系统需要比内燃机冷却的密封要求更高。其次,电动车的冷却液要求为无水冷却液,而且这种冷却液不能够是电解液体,不然很容易发生短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比例增加,相信无水冷却液在未来将会进一步普及,逐渐取代含水冷却液,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除了杜绝漏电危害,无水冷却液还有什么优点

一、抗腐蚀:防止发动机内部锈蚀,令水箱及冷却系统长久如新

二、无或极低压力:冷却系统在无或极低压力状态下工作,可随时打开水箱盖

三、增动力:消除水蒸气隔温层,解决发动机局部过热,使发动机功率得到释放

四、加速快:加速距离短,加速更加流畅,加速换挡连接更顺畅

五、省燃油:提供发动机理想的工作温度环境,燃烧更完全更充分

六、高沸点·低凝点:解决低温结冰膨胀,高温开锅现象

七、热平衡:超强热传导性,粘度随温度而变化,平衡发动机内部温度

八、降排放:发动机工作状态改善,燃烧更充分,降低排放,并降低发动机噪音

九、少维修:防止发动机冷却系统内部的腐蚀,降低维修,并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十、降温慢:延缓发动机散热不均匀

新能源的三展格局

怎样的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接受

很简单,以相同的预算可以选择到的电动汽车或插混汽车,其车身尺寸要与燃油车相当,配置不能降低;有了这两个基础就足够了,这就是所谓的“同级同价”。

可是同级同价真的能实现吗

看到这个问题也许只会从一个角度来思考,那就是电混汽车的价格不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这一点,客观上的电混汽车一定能够降到目前燃油车的价格标准线上,而且已经逐步实现。

只是一旦实现同级同价,燃油车必然要降价;也就是说没有同级同价,燃油车只会越来越便宜,会维持一个差价的存在,而这样的操作又会反向拉动电混汽车进一步的降价,于是汽车整体会越来越便宜。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意料吧,然而结果必然是这样。

现在的整个汽车厂商显现出的是一种罕见的繁荣,可是要玩真心话大冒险的话,可以说所有汽车厂商和供应链企业都是挺慌的;

在市场繁荣的背后已经酝酿着行业变革,整个产销服体系都在改变。推动行业变革的正是一步步的实现同级同价,随后再推动两级调价;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内燃机汽车在电驱动汽车的面前确实毫无竞争力。

汽车上百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是如何提升性能、如何降低能耗、如何实现平顺,以及如何提升NVH。

燃油车搭载的内燃机效率低下,想要提升性能就只有增大排量,油耗则无法控制;内燃机不适合长时间高转速运行,否则耗油量巨大且噪音过大,发动机的磨损也会造成使用寿命的大幅下降,于是就需要变速箱,可是只要装上变速箱就做不到平顺的加减速。

可是四个缺点轻松的被电驱动技术克服了,电动机效率很高,于是能轻松的在低能耗的基础之上做到高性能;效率高则无需变速箱,直接用电机转速调速即可,没有了变速箱就平顺了;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没有物理接触,做功时没有爆燃产生的振动,所以NVH先天就有优势。

所以只要电驱车的价格做到与之前燃油车同级同价,彼时不论之前的老司机们嘴多硬,说过多少次绝对不买电混汽车,结果大多数都去买了;没有人会排斥更节能、更静音、性能强、智能化的新型汽车,除非价格过高,反之则会欣然接受。

于是电混车和燃油车绝对不可能做到同级同价,目前虽然在10万元以上的价格带里出现了这种场景,但必然会是很短暂的;因为电混车的销量在增长,燃油车的销量在下滑,燃油车想要稳住销量就只有进一步的降价,在降无可降之后就要停产了。

至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电动和插混汽车的价格越低,燃油车退出的速度就会越快。

至于会有多快并不难预测,现在10万以上的所有车型都做到了同级同价,甚至个别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做到了同级更低价;

一时间还会有些消费者没有回过来神,或没有到换车节点,可只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这些车的销量就将全面反超燃油车。当然其中也有燃油车因新能源汽车的降价而被动降价,总以超过新能源汽车的幅度来降价会影响到准车主的消费信心,可是燃油车的降价又止不住,所以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之下,燃油车边缘的速度会加快很多。

预测:

新能源汽车持续降价,这得益于碳酸锂的价格不断下探,电池级碳酸锂已经低至17.85万元/吨!其次还有成本更低的钠离子电池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反超燃油车,燃油车的品牌将所剩无几。

而此时的新能源汽车将出现一个全新的价格体系,各类车型的价格会低于原先燃油车的售价;此时则开启电驱车行业的新一轮竞争,而三电技术同质化严重,综合产业规划化等因素则会进一步加速汽车价格的下调。

汽车整体的销量会大幅增长,但是价格只会越来越低;现阶段售价10万左右的普通代步车,未来也许只要5万元左右,曾经的中端汽车会降低到10万元左右,高标准智能化汽车会降低到15-25万区间。

到了这个节点,汽车行业模式将会开始又一次的转变;因为同质化的汽车在逐渐失去对个人用户的吸引力,从这时候开始就将推动汽车四化中的最后一话,也就是共享化,“私家车”就将成为一个过去式的名词了。

汽车知识:内燃机多久后会退出历史舞台

01?碳中和实现路径中新能源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唱主角的产业大格局

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主要路径在于能源需求侧和能源供给侧两端,供给侧——电力+非电碳中和,需求侧——“节能+减排”双管齐下。

未来的40年构建“高碳—低碳—零碳”发展的路线图,新能源发电对火电的增量替代及存量替代空间可期。

02?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不可撼动的全球大格局

新能源目前最广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力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储能与新能源汽车为2022年新能源行业的三驾马车。总体来看,目前整体新能源产业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并且在未来3-5年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也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光伏产业全球装机份额占比40%左右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光伏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280GW至33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95GW至120GW,占比全球的40%左右。

■?风电产业全球市场份额占比40-50%,连续13年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中国风电装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4983万千瓦,陆上风电为4467万千瓦,海上风电为516万千瓦。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96亿千瓦,陆上风电为3.6亿千瓦,海上风电为3051万千瓦。中国风电连续13年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基本上占全球市场的40%-50%。

■?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地位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品牌竞争力、配套环境等方面。

■?储能累计装机功率46.1GW位居全球第一

2021年底,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46.1GW,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抽水蓄能装机规模39.8GW,占比86.3%;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5729.7MW,占比12.5%,熔融盐储热累计占比1.2%。

03?新能源资本市场高景气度跑赢大盘的资本大格局

随着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成熟度越来越高,新能源资本市场景气度高也维持高位,最近3年一直跑赢大盘,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和热点。总体来看,景气度由高到低为储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全A股。

2022年12月31日我国上市新能源企业131家,光伏行业38家,风电行业31家,氢能行业9家,储能行业22家,新能源汽车行业39家。

新能源基金还能涨回来吗

新能源汽车成为「大势」已经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内燃式会在多长时间后成为历史?

在行业内部类似的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探讨,普遍认为内燃机的退场会分为两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会出现一次技术层面颠覆性的升级。第一阶段普遍认为会在「2025年」,传统内燃机作为发动机会完全告别历史舞台,原因自然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燃油车禁售”(非禁用),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的“定律级增长”。

01

摩尔定律

在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以每隔18/24个月的速度增长一倍。

这一规律的应用范围涵盖「物理层面」的几乎领域,是工业领域对性能预测的基础参考。动力电池、功率半导体以及电动机的技术水平,在未来的五年中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这点从物美价廉的全新刀片型LFP(磷酸铁锂电池)的问世也可以得到印证。现阶段的电驱技术已经具备替代燃油车的硬实力,但是想要全领域覆盖还需要「过渡期」,说白了就是要“增程”。

传统内燃机效率_35%左右

热效率是分析内燃机技术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其概念为燃烧产生的热能总量,能够转化为有效功的比例。各大主机厂标定的热效率已经在35%~40%区间,虽然相比电动机的95%左右的水平仍然极低,但综合百年发展史而言也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只是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参考摩尔定律的周期,似乎内燃机的进步速度太慢了吧。

原因无非是“化学发动机”的能量转化方式存在先天缺陷,热力学定律决定了这种机器的浪费的能量必然会很多。所以淘汰内燃机与常规能源是必然的结果,只是这种机器也还有作为「增程器」,在低价格电动汽车尚不能达到理想续航、特殊车型有充电不便利的前提下,小范围使用内燃机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内燃机的形态很有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概念可能是“混电”。

02

超级单缸

传统的内燃机为「活塞往复循环式·内燃式热机」,其机械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仅看其动力转化的部分,有活塞带动连杆、连杆推动曲轴,这种组合总会有4组左右;分别与曲轴连接后才能实现交替做功,通过曲轴输出转矩。这种复杂的结构很难实现超高压缩比,同时会因高压缩机导致结构的磨损难以控制,所以汽柴油机都会有明显的缺点。

「超级单缸」是有业内一位非知名技术人员提出,其概念是保留气缸体与活塞结构,但取消曲轴与点火系统等复杂结构,完全用电磁驱动、通过材料的升级实现超高压缩比「均质分层燃烧」;而且活塞会像摆锤一样左右运动,利用“爆·排”各自的推动力实现所有功的有效利用。这种机器能够实现的是电磁驱动活塞的功耗,小于压燃往复做功转化的电能,发电效率会是传统内燃机的倍数级。

综上所述,这种机器目前已经在研发试验阶段,一旦量产则可以改变内燃机以及车辆的形态;且超高效率的燃烧又能有效控制尾气,“炮筒状”的缸体可以实现自由组合与柔性连接。所以车辆的续航能力以及NVH都会有大幅提升,对于入门级电动汽车以及特种作业车辆都会是理想的选项。此类增程式汽车有可能存在很长时间,只是整体形态有些科幻了。

能,新能源基金未来有可能涨回来,但具体走势难以预测,需要投资者耐心等待和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以下是一些相关分析: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因此新能源基金未来可能还有大涨的机会。投资者可以考虑坚定持有,如果成本过高,可以取定投的方式降低成本。对于新能源基金的回本问题,需要投资者具备耐心和资金,并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在基金亏损时,持续执行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逻辑,继续加仓或者定投平摊持仓成本,可能当新能源板块稍微一上涨就会很快回本。但是,具体操作还需根据投资者自身情况来决定。然而,也需要注意到新能源基金目前面临的调整尚未结束,投资者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审慎决策。同时,市场走势难以预测,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总之,新能源基金未来走势难以确定,但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投资者可以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并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