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2.小米机器狗铁蛋是抄袭的?

3.小米是一个良心企业吗?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小米?

4.小米抢跑概念机之争,所有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小米汽车最新消息爆料是真的吗知乎_小米汽车最新进展

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首先,新能源车赛道,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这个全新赛道,传统车企巨头、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都在虎视眈眈,大家都在积极参与这个新赛道,说凉快为时过早。

其次,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可替代传统汽车的想象空间也非常巨大。

第三,国内新能源车企,无论是传统车企改制,还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销售量几乎相比去年都有所增长,只是没有比亚迪增长速度那么快。

第四,市场竞争也正处在有序的进行中,市场还没有完全饱和,并没有达到红海市场里,靠牺牲正常利润的恶性竞争状态。

第五,还有像富士康、小米等众多科技型企业跃跃欲试还没下场。

第六,竞争也是残酷的,对个别没有,缺乏技术,市场运作不差的新能量,车企,头部企业的崛起对他们的打击也可能是致命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在所难免。

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小米从11年成立起,到如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名列前茅,成长之迅速令人咂舌。小米手机能够成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小米成功的原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米成功的原因1: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标的?苹果

 国内的众多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美国的标的。比如携程对标Priceline,Youku对标YouTube,百度对标Google,58对标Craigslist......小米也选择了一个巨无霸的对标,那就是苹果。对标模式的用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沿用国外模式,从战术到战略,什么都抄,也不升级,比如爱日租,另一种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选择的借鉴,小米无疑是后一种。

 小米学习苹果,不仅雷军被称为雷布斯(尽管该称号来自于米黑,但雷军的服装,演讲风格,PPT风格无一不是翻版的乔布斯),产品沿用期货模式,学习苹果的生态系统建设,学习苹果的广告模式,小米是一个十足的苹果学徒,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学徒不仅改善化的学习,还创造性的学习。小米结合中国国情摒弃高端用户和艺术性转而用发烧和性价比,同时借鉴魅族的粉丝社区,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苹果。苹果一直如日中天,又为小米提供了更多的借鉴(选择了错误的标的,凡客就被PPG坑掉了,无秘对标Secret前景黯淡)。

 小米对苹果的借鉴不仅仅是产品线的借鉴,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和生态的借鉴。小米对苹果商业模式的对比如下,你会发现小米几乎就是一个中国的苹果。

 当然,小米成功最主要的因子MIUI就是标的苹果系统软件iOS的良性发展结果,要知道MIUI之前的那些系统真是反人性到底了,而且UI难看得要死,即使有小型好用的系统也源于个人的喜好很难持续的修复bug,增加功能。MIUI为小米积累了第一批的原始粉丝,然后粉丝延展到小米手机和其他产品线,进而带来口碑和品牌的发散影响,现在小米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和智能家居连接解决方案就是借用了MIUI的整体系统。

 小米成功的原因2:雷军其人的影响力

 雷军是小米的灵魂人物,可以说雷军从团队和融资的方面缔造了小米的成功,没有雷军就没有小米。

 雷军深厚的行业积累。雷军从92年加盟金山,98年成为CEO,后创办卓越,成为天使投资人,雷军对行业有非常深的积累,其一举奠定了小米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

 雷军的人脉圈。不得不说,雷军这一代的企业家大多是毛氏管理的拥趸,也践行着的理论,比如奉行?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的雷军就是一例。雷军在金山和卓越以及之后的天使投资上都一步步的扩大了自己的人脉圈,这些人脉大多都成为了小米的助力。比如小米成立之初的5个创始人就是其人脉的绝佳体现,其中黎万强还是雷军在金山的老下属,随着小米爆发式的发展,原谷歌副总裁Hugo Barra、原新浪总编辑陈彤、原高通副总裁王翔等都加盟小米,成为了创业者中最豪华的高管团队。而朋友对雷军及小米的支持也是非常大的,比如2011年包括凡客诚品CEO 陈年、UCWEB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多玩游戏总裁李学凌、尚品网创始人赵世诚、拉卡拉CEO 孙陶然、乐淘网创始人毕胜等为小米新品发布而怒摔iPhone来造势。

 雷军的人脉圈还体现在央视多次报道,将小米作为礼物赠送给国民党名誉连战等方面,当然雷军在媒体的影响力体现更不用说了。

 雷军对小米投资人引进的助力。雷军拥有巨大的行业人脉,其中也包括投资人,所以小米是含着金钥匙完全不需要考虑资本的情况下成立的,比如雷军的朋友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在获得小米准备成立时即决定投资,后面也跟透了B轮,雷军的顺为基金也投资了小米A+B轮。甚至有投资者表示,因为信任雷军从金山创立小米的野心(雷军原因离职创业对企业的梦想和信心肯定很高,企业市值肯定不低),所以只要100亿美金以下直接跟投。可以说,雷军的地位直接决定了小米发展过程中完全不愁资金。

 小米成功的原因3:低价价格战

 可能有的人会用性价比来形容小米,当然小米也是一直宣称自己有性价比的优势,我之所以提小米是低价的价格战而不是性价比,是因为性价比太过宽泛了,性价比有2个因子,性能和价格,而性能的衡量方面太多了,比如苹果手机整体系统特别完善,操作简捷,使用方便,性能和用户满足感远远高于其他手机,理论上苹果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手机。但是实际上国内手机行业我们说的性价比都是指硬件配置和价格,将性价比直接赤裸裸的演变成硬件和价格。在同样配置的硬件上来比价格,在同样价格上来比配置的高低。

 价格战是无往而不利的利器,再强大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也抵挡不住,所以有很多观察者认为中国电商只有一个利器,那就是价格战。去哪儿靠价格战咬住了携程,滴滴靠价格战干死了快的,360靠价格战屠掉了瑞星,淘宝用价格战颠覆了ebay.......

 小米也是一样,凭借因砍掉渠道和品牌广告节省下来的成本控制产品售价,最终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方式攻占市场,打得传统手机品牌找不着北,这也是小米迅速发展获得用户认可的最大因素之一,而随着其他品牌的跟进,小米手机的增长也进一步放缓了,价格战为小米带来的优势被削弱甚至被取代了,所以小米已经多久没有用,性价比这样的词汇了?

 当然,价格战本身不是什么本事,谁都能做。但持续不断的持之以恒的价格战就是本事了,而这个本事是不容易学得来的,小米期货类的价格战又秒杀了对手一条街了,借用雷军的话,小米价格战就是《三体》里的降维攻击了,完全让对手不适应。

 小米成功的原因4:极致单品带来的口碑

 在小米横空出世前,手机要么是价格便宜毫无品牌的山寨机,要么是价格高品牌好的三星之流。小米填补了又便宜又有品牌的?高性价比?手机的定位空缺。小米口碑做的好完全是源于极致的单品,这个极致单品有两点定位优势:

 被定位于最好用最牛逼的国产手机,占领了消费者心智。小米的价格和性能服务于?发烧友?,且不断夯实其?高性价比?的定位,加之小米巧妙的和友商做对比,所以在用户心中小米已经成为了最好的国产手机品牌。

 小米满足了用户能消费得起还有面子的心理满足感。手机是最接近人体的连接设备,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设备,这就决定了手机和服装配饰一样,不仅仅有使用价值,更是一个人品味和偏好的体现,所以手机更重要的是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那就是体现用户的工具,什么人用什么手机,我牛逼所以我用的手机也牛逼,我文艺所以我用文艺手机,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我也用能体现我格调的手机。

 小米之前的手机除了苹果、三星、初期的HTC能满足用户超期的心理预期外,其他中华酷联或者步步高都只停留在一个好用的手机,但都未达到用户爱炫耀的心理预期,而小米最初则满足了用户的心理需求我用的是最牛逼的国产手机而你没有或者没买到,所以我心理满足感比你更高,我拿出手机能得到你羡慕的赞叹?。特别是小米的期货模式更加剧了这一心理满足感,我秒到了而你没有,要不要问问我是怎么秒到的?

 当然随着小米结束期货模式、小米发货量增大带来的烂大街街机和?性价比?被友商超过,小米用户的心理满足感已逐渐回落了。但即使如此,在满足用户?我用最好国产手机?的心理预期仍然秒杀中华酷联一条街,特别是小米品牌自上(一二线城市)而下(三四五六七线城市)的延伸,当然更多诸如锤子、一加品牌在核心目标用户心中也达到了用户心理满足感,但还有一定的路需要走。

 小米成功的原因5:有逻辑地?黑?友商

 周鸿祎有句调侃是?湖北人陈一舟最聪明雷军第二我第三?充分说明了雷军的聪明,雷军的聪明体现在非常有逻辑的?黑?友商,达成在用户心中小米最具性价比,是的手机品牌的定位。

 将手机性能等比为手机硬件高低。小米成功的教育了用户手机硬件配置越高手机性能越好,一系列成功的对比让用户深刻的认识到了小米与友商的距离,期货模式、无线下成本的小米完全在硬件上秒杀对手,同时这也为众多媒体提供了小米领先友商的最直接证据,用户从媒体报道上更加深了小米比友商的领先的认知。

 尽管我们知道单独硬件配置并不一定带来好的使用体验和功能体验,但这种体验只能是逻辑性的表述,和配置的直观对比相比说服人是多么的苍白,这也是为什么老罗要在锤子T1发布时用一句话来带过每个主要硬件(如SmartisanT1用高通骁01四核处理器,主频2.5GHz,老罗归结来说这是一颗?目前量产的全球最快移动CPU?)。

 首创性的使用跑分工具对比友商。小米是首创性使用跑分工具来对比友商产品的功能,这种方式会因使用的跑分工具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对消费者来说是最直观的,因为它将枯燥的无法直接明确的性能对比演化成一个个数字,用户也更易记忆。不服跑个分,所以直接导致了部分厂商不得不针对跑分工具来优化跑分数据,遇到跑分软件自动超频。

 小米是否有超频我不知道,但是小米的跑分主要工具安兔兔就是雷军投资的。

 御用媒体捧小米黑友商。雷军的顺为基金不仅仅投资有前景的项目,更倾向于投资可以服务小米生态的有前景的项目,而这些被投资媒体或企业就自然而然会站队,进而不得不或者有预谋的捧小米黑友商。比如雷军就投资了手机测评机构Zealer,后期有了Zealer和锤子的骂战(当然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顺为基金投资雷锋网后雷锋网捧小米的文章多了,黑友商的文章层出不穷是事实。当然顺为基金还投资了Techweb、知乎、乐讯社区等众多互联网媒体或社区,具备高度公信力的媒体我不知道有多少,反正这些媒体上友商的负面可是不少。

 定位精准,找准了新兴市场。小米成立之初的国产手机要么定位高端3000元以上价位,要么定位低端1000元以下价位,但1000~2000的价位是个蓝海。小米定位的屌丝群体同样也是个蓝海,他们不愿意将就又希望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有的产品。而小米的一些策略也紧紧服务于屌丝群体,比如讲究性价比,因为只有屌丝才注重性价比,高富帅要么看性、要么看价,绝对不看比,矮穷矬则只能什么都不看。

 英文博客HungerMarketinginChina对米粉群体做了一个典型用户画像:年轻男性,受教育较差,中小城市居多,收入在同龄中较低,难受同龄女青年青睐,爱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容易对偶像盲目崇拜等..?

 社会化媒体应用(全员皆客服)。小米真正用社会化媒体对品牌成功有促进的不是社会化媒体营销,不是有奖转发,而是真正的全员皆客服和倾听用户反馈。笔者曾在微博反馈小米路由器信号弱,最后得到小米新媒体工程师邹龙俊的解决,全员利用社会化媒体带来的结果是用户的投诉或使用问题可以得到迅速的解决,这比客服干巴巴的耗时长的投诉机制更迅速有效,更能获得用户好感。全员客服目前除了小米,恐怕其他公司都没法跟进,只能反馈,因为在大多数公司没有任何人能代表公司发言。

 当然,小米恐怕也要注意的是全员客服也带来了风险,比如今年7月,刘作虎就喊话雷军:管好小米员工不要无端攻击友商。

小米机器狗铁蛋是抄袭的?

电动车的普及难点在哪里?

答案是10-20万区间。

现在的市场是两头大,中间小。20万以上,体验驱动的市场,电车已经初步证明了能打败油车。Model 3、ES6、汉打败同级别的明星燃油车,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10万以下,成本驱动的市场,电车也已经初步证明,车的成本和用车成本都可以比油车低。五菱Mini一个车就完成了这道证明题。

现在比较难的是10-20万区间。这个区间目前做网约车没问题,要说服普通老百姓下单还比较难。网约车只要车价合理、空间OK、电费便宜、每天午饭时快充一次,当天能保证300km左右的纯电里程,车辆残值的吃亏少于电费节约就可以了。网约车不追求面面俱到,本质上是个专用车,是个偏科生。10-20万价位的私人购车老百姓其实比买四五十万的车的用户更挑剔,这里没有容错和包容,就是实打实的称斤论量和性价比。

这个区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占据过半份额的最大市场,也是用户需求最全面、最苛刻的市场。像卡罗拉、朗逸、奇骏这样的水桶车,在这里横行霸道。你需要做到:成本不高、空间够大、动力够用、配置够多、质量够好、品牌够大、店铺够多、补能够快。总之就是不求一门得优,但求门门功课良好。

在2021年,电动车还没能力进入这个市场。一个是电池偏贵,第二是充电还不方便,第三是服务网络也不够全面。

这是全球范围的难题,美国和欧洲现在电动车推广节奏比中国还慢,这个问题他们更解决不了。欧洲现在看起来一些紧凑级车卖的不错,但第一是短期加大补贴的刺激,第二是这些车根本不便宜,并没有进入欧洲主流紧凑级燃油车的售价区间。

我认为还是中国会最快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是中国的第二波新能源投资热潮从20年开始了。去年特蔚小理股价一爆炸,投资就来了。理想吸引不了人,但金钱可以动员一切。小米、华为、微软、苹果、高通等一批跨界玩家开始加码这个产业,原本产业里的大众宝马丰田通用也开始彻底下决心砸钱搞智能电动车。新势力特蔚小理和宁德比亚迪最近两年融资都很多,都在。

这14-16年的热钱砸下去,18-19年是开花结果。

20-22年这波热钱砸下去,开花结果的时间应该是24-25年。

我的预测很简单:10-20万价格区间,24-25年会被大规模的突破。到时就是电动车全面抢班夺权的时候了,燃油车变成少数民族的时候了。十年后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

十年后再谈纯电动车市场,就像2020年谈智能手机市场,就像在中国谈汉语教育市场一样。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过于重视仪式感!

十年后市场的机会点,当然是燃油复古车和性能车,以及宝贵的燃油车牌照啊!

就像今天你在上海买个全新的摩托。不是哈雷就是杜卡迪。卖的都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身份是情怀是玩具是个性。

摩托牌照一张40万,比四轮汽车的牌照贵三倍。

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变的真理。

这篇知乎回答发出两天后,评论区的声音有质疑也有赞同,以下是一些评论的精选。

也欢迎大家在文章底下评论、留言自己对未来十年纯电车市场的看法。

小米是一个良心企业吗?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小米?

我是狗座。

最近的小米发布会上,除了MIX4和米板5外,雷总还拿出了 one more thing—— 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机器狗「铁蛋」。

而「小米自研」的光环也引起了网友热议—— 这真是小米自研的机器人吗?

很快,大家就得出了一致的答案—— 这是基于波士顿动力开源的产品。。。

大家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毕竟,「铁蛋」和波士顿动力的Spot实在太像了。。。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技术来源,雷总其实已经在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这是基于MIT开源社区的产品。

大家可能会对MIT感到陌生,但它还有一个全名—— 麻省理工。

而这次,铁蛋的技术基础, MIT Cheetah Mini,就是麻省理工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的作品。

约在1年前,他们就 公开了 最先进的四足机器人 之一的MIT Cheetah Mini的 所有软件, 固件, 除机器人本体外的硬件。

而在 美国空军作为赞助商之一的情况下, 开源属实不易。

他们那句“帮助加速机器人研究”(Help Accelerate Robotics Research)真不是说着玩的 。

那大家也还有疑问: 为什么小米不从头开始自研呢?

雷总也很实诚地表示: 这样能省去大量的前期基础工作。

其实吧,基于开源产品进行改进,并没有什么错。

当别人在跑的时候,我们不能再爬了,只有跟着他们的脚印向前走。等我们能跑了,再超过他们。

而这次「铁蛋」的尝试, 意义重大。

一方面,9999元的售价极低, 不到波士顿动力Spot售价 (50万) 的1/50。 这也是机器狗市场,第一次,来到了真正的消费端。 普通人,也有机会体验到。

这或许,就是对“让每个人享受 科技 带来的乐趣”的最好诠释。

另一方面,这也是小米一次成功的“营销”。小米借机成立了小米机器人实验室, 吸引优秀工程师。

而小米此次也承诺,仿生四足机器人研发成果将向全球开源。一位参与铁蛋研发的小米工程师在知乎表示,「未来会进行项目的一期开源,并且会陆续把从嵌入式(电机,传感器,外设),Linux 内核,定制后的 rootfs,裁过的 ROS 2 的 repos,还有我们写的基于 ROS 2 的代码,以及基于 Mini Cheetah 改过的代码等等都开源出来。」

有网友指出:“国内四足机器人将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即将面临大面积洗牌。机器狗作为一个还在摸索实际落地应用的产品,就已经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也有网友说:“机器狗不比手机,不能只是摆出一堆参数来告诉观众自己多牛,软硬件如何结合发挥最大的潜力才是关键,期待小米能放出更多的来看看。”

无论如何,这次,小米走对了一步。

-END-

点个关注再走吧!

小米抢跑概念机之争,所有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之前在外籍群里面,我们聊起过一件事情,辣辣拿出来讲了个段子,在知乎上还拿了一千多个赞。说的是什么事儿呢?是有MIUI系统开发版更新系统的日常,一个1G多的安装包,就只有几个字的描述:提高了稳定性或者是提高了流畅性;修复了BUG。于是群里骂开了,说MIUI的同志们都是智障,这么大个更新包,肯定改了很多东西,结果搞了一大堆事情,只在说明里写了几个字。

接下来一位同学说出了非常关键的一句话:完全感受不到嘛。后来MIUI9发布了,当工程师们在短片里面说MIUI是毫秒级的优化时我们还是释然了,MIUI一如既往的智障。

今年也有友商在学小米,没事夸一夸工程师啥的,但怎么做都不真诚,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我觉得他们怎么也搞不懂,小米夸工程师之所以看起来真诚,其实是因为雷军本身是搞技术,从程序员到工程师一直都在第一线战斗。雷军的演讲大家都在看,技巧不行、场控能力还行、进步挺大词汇匮乏,不过说出来也不怕害臊,雷军的演讲已经是加强版了;发布会之前会有专人满脑发烟地想怎么让雷军多说点东西同时又不突兀,是他的风格。

你们想象一下,雷军突然蹦出来一句:我们的芯片已经超越了英特尔、吊打AMD是什么感觉?不存在的,这不是雷军的风格,一直都不是。余以为他会说,我们这是中高端芯片,用着很不错,做得很辛苦。

再说个有点好笑的,雷军说起工程师的苦之所以让大家觉得真诚,是因为他自己是工程师;他这是在说自己,夸工程师是他在自夸、在表白。一个人吹别人不一定是真诚的,说自己好那肯定特别特别的真诚。试试看,各位做手机的老铁,谁是在第一线战斗的?

先不看那么远了,说个近的吧。小米6亮银版,这是个典型的工程师产品:难做、难产、难卖,任何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都不会通过这种产品,毕术不成熟、良品率低、卖点不明显。再者,亮银亮银说白了即是视觉上跟镜子差不多,手机背面多个镜子有什么意义呢?可以照亮自己的美吗?又不带美颜,拿出去炫耀都不好使。

良品率低,极低,就要定价高,定价高需要的不是工艺有多难,而是有卖点。卖点是什么东西?品牌高端、突出功能、性能体验等等都是卖点,可以被用户以最直接直观的方式感觉到。让我们来看看教科书级别的手机卖点:照亮你的美、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显而易见的针对非常明显的用户体验做出的卖点营销。那么,这种卖点牛到什么程度?这个手机所有的好,都可以在柜台上展现出来,绝对不留一个优点让用户回家去自己细细体验。

昨儿空调坏了,来了个修空调的小哥,小哥用的是小米Note2,我还挺惊喜的就跟小哥聊上了。他们修空调的也算是什么品牌的手机都见识过了,我挺好奇这种对深度没兴趣但算是见多识广的情况下,他会对小米Note2有什么看法。

结果很骚,小哥说小米Note2又卡又热。于是我以为是小哥觉得动画部分卡,就教小哥开了开发者选项,把动画调成两倍速;因为安卓这边过度动画确实做得不如苹果iPhone那么流畅,有点掉帧的感觉。后来他说小米Note2其实是有点慢,原来不是这个原因;再然后,小哥跟我聊起了OPPO R9,说这款机器从来不发热,我说那性能不如你的小米Note2,他说也是。

小哥说本来想买三星Galaxy S7/edge,由于价格太贵买了小米Note2,小哥说他没感觉到屏幕有啥不舒服,说修空调的时候摔了几次,屏幕上摔出一个小缝,小米手机的质量不行。我瞪眼,修空调的时候摔了几次就摔出一个小缝?小哥不屑地说,对吧,质量是不行吧,后壳还是玻璃的,也脆;我突然乐了,那如果你买的是三星Galaxy S7/edge呢?小哥更乐,修不起用不起。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事儿。前段忽悠我老师买小米,后面他买笔记本也要买小米的,说要当天用,我就把他拉到都江堰专卖店去买。回来路上我顺理成章地吹一波小米电视最近降价的事情,没想到后面座位上坐了一个卖了几年手机的大姐;大姐肯定是身经百战,什么都见过了,于是我的兴趣就更深了。

大姐说她以前也卖过小米手机,小米4和小米Note都经手过,有一个小米4到现在都还在用。但是,她说小米手机啥都好,也快就是发热;当然,快肯定热,把性能阉割了加个温控就不热了。我问,之后卡吗?大姐说,也不怎么卡,随后大姐又跟我说起小米4的不锈钢边框斜着摔容易坏、插口容易坏、屏幕容易坏。

确实是这样,做这个手机的工程师觉得屏幕边上那层胶破坏手感,没怎么搞,边框起码竖着摔还是扛得住;后面小米出的手机这层胶就给弄上了,接着给大姐看了小米6边上的胶,大姐问我小米4为啥不弄个温控呢?我说小米是个铁脑壳公司,当时买小米的那批人叫米粉,这些人说小米手机要追求性能,结果小米真的没搞,手机运行起来就发热。

为什么举了上面两个例子呢,因为这两个例子很典型。小米的卖点、小米努力的点,其实很多都不是从卖点出发的;我们可以看到米家的产品强调设计感,这是一种卖点出发的思维,也是一种追求;但小米这边很多事情就纯粹是追求。所以,这些努力由于用户感受不到被骂、线下走不好,也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要真说小米被骂的原罪是什么,也许是尊重用户吧:听用户说话、愿意回馈,那就有来有回。到最后,小米挨打挨骂挨夸也不为啥,骂小米有人出来接招;夸小米有工程师跑出来脸红害臊,这是一帮活生生可以接触到的人。

大概就是如此。(文/知乎@学写作的丧失,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手机发布会从当年乔布斯的Let there be an iphone切换成如今的相声专场、情怀秀、吐槽大会、PPT技巧交流会甚至友商“罪恶”控诉会已经有年头了,10月25日在北大与雷军一起亮相的MIX,究竟是对同质化的救赎还是营销的又一次加码?

小米值得高兴的是,它终究开了一场不一样的发布会,变化体现在几个层面:

1、回归“酷公司”的小米,终于给坚守的米粉一件致命的武器。

小米的发布会,米粉总是重要角色,过去两年小米的日子并不好过,米黑肆虐,段子手层出不穷,声量成倍增长,舆论也由热趋冷,唱衰之声此起彼伏,小米的焦虑正如公司工程师在暖场里半开玩笑的自嘲,能不能别再黑我们啊。在参与感营销被对手们偷师后,小米是时候亮出冰山之下的部分,稳定军心之外也回报一直坚守下来的米粉了,而最好的礼物当然是给他们一件既能奉为神器又可以拿去“削”华为、OPPO、VIVO甚至苹果的武器。

让粉丝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惧周遭严苛目光,开心的把玩所爱,乐于与身边的人分享,同时对任何吐槽加以回击,这种能力的维系是小米品牌力回升的一个重要步骤。

至少从发布会现场粉丝热切的眼神中能感受到这一点,我身后有位媒体人甚至当场打赌,如果价格低于6000元就坚决入手,另一人则小心的补充,如果买得到的话。所以MIX的出现,深层次上可能理解为小米品牌文化的一种回归。

2、对罗永浩“雷军也能侃侃而谈,打死我也不信”的理性回击

提前召开的儿子手机发布会抢了些风头,但锤子的体量甚至罗永浩作为产品经理的能力并不值得小米担心,但老罗把发布会变成一种个人与品牌绑定的文化现象对小米还是有威胁的。之前的小米也追过这一套,比如去年发布会上“我所有的向往”之类的表白,用煽情来对抗吐槽,但这一次除了继续用Iphone做各种不正常的示范以及暗讽了一下“连续通话时间”之类没太多技术含量的指标,基本上没有提及竞品。

雷军决心从并不擅长的竞争中超脱出来,志在向外界诠释两点:小米确实有技术实力,小米还是能做出好东西的。至少从知乎之类平台随后爆发的评论可以看出,这个目标正在阶段性达成。

3、强加给竞品一个陌生战场

相对来说,这一点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明眼人都知道,Note2的外形脱不开Note7的阴影,而MIX很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具备改善小米营收的能力,虽然它有那种让人羡慕得要死要活的工业设计。

小米摆出了一副技术驱动的姿态,用意大约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红米已经定位成国民手机的前提下,助力小米品牌向高端转型,又在品位上与华为、OPPO、VIVO的高价机形成区隔,以免低价优质的品牌内涵造成营收上的尴尬;二是试图引领国产手机品牌沿着自己所定义的发展轨道进行扶技术演进。后者对国产手机未来数年的竞争格局都有重要影响,对手是否入彀以及小米能否如愿变成Iphone那样每天面临各种攻击和嘲讽却不断被模仿和抄袭的图腾,很值得观察。不过在MIX的技术加持效应释放的同时,小米的形象也逐渐世俗化了。

这表现在雷军更苛刻了,发布会上小米的传播力又被强制拉升了几个Level,Note2宣传片和梁朝伟的广告片都被要求播放了两遍以上,以便让在场所有人以及直播平台的观众们领略被认为是小米市场部近几年来最精良的制作,而后者所带来的感官愉悦当然与高投入是成正比的。

在意象层面,MIX息屏的黑门形象贯穿始终,以与50年前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暗合,**中的黑色石碑有着隐藏于光影背后的神秘和瑰丽,寓意着技术进化的转折与未来,那是MIX所想传达的。

但在传播调性上,小米又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

比如借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大师之口强调的民主化设计理念,“我沉迷于改进设计品质,降低价格,使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我的作品”,代表作路易斯幽灵椅就是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打造出简洁、空灵、悬浮之感,颇受欢迎。

但小米MIX呈现的却是雷军所谓成本就要一千多元,良品率低到近乎浪费的陶瓷材质,究竟一款量产手机是不是需要这种在试验阶段就冒着整窑报废风险的材质来呈现温润如玉的手感呢?便宜得多的亚克力材料以及诺基亚喜欢的聚碳酸酯也有相同的功效啊!

而欧洲头层牛皮的手机套以及18K镀金的摄像头和指纹传感器再加上全系史无前例站上3000元门槛、黄牛炒到2万多的加价又在多大程度上诠释了民主设计的神韵?今日小米的“悲哀”在于,它不得不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给手机贴上更多媚俗的标签,一如苹果当年的土豪金一样,讨好着那些表面是技术控实际却依赖手机来展现个人品位的受众。

当然小米MIX能不能就此引领一场概念机发布的高潮,还取决于几个因素:

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角落,有人鼓捣着乔布斯那种一鸣惊人、颠覆整个行业的创新,但大概率是智能机领域暂时不太可能有横空出世般的技术了,有的只是工艺成熟之后对某种探索技术的“反量产化应用”。现在流行的创新模式其实就是梁朝伟**《一代宗师》中最被忽略的那句台词: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比如MIX基于夏普Crystal无边框技术的全面屏创新,夏普的悲剧在于优异的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过于边缘化的定位中得不到有力承托,却被小米用全屏不开孔覆盖,压电陶瓷导声以及定制超声波距离感应和微型前置相机等技术优化后重生,这种似曾相识更多是一种工艺和产品理念上的创新而非技术革命。

传统的技术探索和实践都要基于成本合理的可量产化改造,这在汽车业已经约定俗成,技术更多代表着一种前向验证,用户感兴趣的技术未必能支撑量产的成本结构,而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推导出了全新的规则。

即很难规模化的技术在独特爆点的支持下有可能从稀缺效应中获益,哪怕它的价格更昂贵,技术风险更高,这其实是对摩尔定律的一种反推。MIX商业上成功与否并不在小米的考量范围之内。

至少目前小米的营收仍然要靠三星炸机效应对Note2的拉动,在把屌丝定位甩给国民手机红米之后,雷军渐进而小心的把小米推向高端的努力还能引发三星工程师戈蓝的微博吐槽,也算反向证明了它对其他品牌的无形压力。

小米MIX会不会引发屏占比之争并不重要,它揭开的只是各有爆点的概念机大战的序幕,这大概就是雷军期待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