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设计一如既往,首款量产车内外设计曝光,价格成唯一期待

2.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小米汽车 概念_

小米造车的成功概率真的不低,首先小米有一波忠实的受众在等待着小米的新产品,其次小米的财力还是很雄厚的,足以撑得起小米造车的花费,最后,小米的人才,本身就作为互联网公司,小米的高精尖人才还是非常多的,这部分人用来研制新能源汽车,难度应该不会大,所以说小米造车的概率真的不低。再来说,小米选择和比亚迪合作,这是因为比亚迪在电动汽车的领域已经占有了一部分的市场,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所以小米很可能会选择比亚迪合作。

一、小米有忠实的受众。

小米有一大批忠实的受众,从小米的饥饿营销措施就能看的出来,小米还是很受人欢迎的,不管是产品设计也好,不管是产品价格也好,小米还是积累了很大的一波受众群体的,这部分的受众群体都在期待小米的新产品。

二、小米有雄厚的基础。

小米在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积累的足够的基本和技术研发团队,这对小米造车来说都提供了稳定的支持,所以从长远来看,小米的财力会支持小米汽车的研发和批量生产,小米的技术团队,会研发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从小米自身的发展来看,小米是完全可以造车的。

三、小米可能会和比亚迪合作。

至于小米会不会和比亚迪合作造车,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过根据网友的推测,很可能会和比亚迪合作,都是比较年轻化的产品,都准备在电动车领域大显身手。比亚迪电动车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比亚迪的电动车已经已经开始推进,所以小米应该会和比亚迪合作造车。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小米设计一如既往,首款量产车内外设计曝光,价格成唯一期待

易车原创 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入100亿美元。

小米集团作为国内移动通讯、智能生态领域的巨头,此番宣布入局造车既有些意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是小米在自家的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是一家年轻、成熟且成功的科技互联网企业,没有什么理由造车。情理之中的是,在这个时代,多方势力进入造车已经不新鲜了,例如恒大。不过话说回来,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此番小米入局,会面临哪些挑战?它的车又会是什么样的?小米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我们不妨猜想一下。

对于造车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资金,小米集团先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加上后期投入的100亿美元,以现在的汇率来看总数超过了750亿元人民币,单看数字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不过造车就难说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蔚来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经亏损超过了300亿元,理想汽车自2018年至2020年也亏损近40亿元,小鹏汽车自2015年至今也已经亏损超过了64亿元。以这三家的情况来看,造车这件事可以称之为“金钱粉碎机”,短期内利润转正难以实现。

这么一看小米集团总投入超过750亿元,而且还是成立全资子公司,可谓是财大气粗,和上面说的三位前辈相比,出手阔绰。小米集团在3月30日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现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所以从短期内来看,小米造车这件事是不太缺钱的。

小米一直有着勤俭持家的作风,想必不会像恒大那样疯狂砸钱,以现今造车新势力作参考,小米未来可能也会取轻资产,重服务、研发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努力研发,做好服务,至于生产很有可能找个代工厂搞定。

从2018年开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噩耗不断,破产、亏损、清算比比皆是,现今剩下的企业虽然没有实现盈利,但都有了相对成熟的产品和一定的市场认可。同时传统老牌汽车厂商也开始加紧推出纯电动车型,在未来纯电动车型又是一个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进入,所以小米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还是不小的。

而小米在2021年1月15日才开始调研造车,从时间线上来看显然有点晚,而技术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现在对于小米来说与时间赛跑非常重要。

在纯电动车型这个领域下有宏光MINIEV统治微型车市场,上有大佬特斯拉稳坐高端产品第一把交椅。从车型的分类和跨度上来说,市场上的产品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车型,因此对于小米来说靠单一车型切入细分市场,精准定位一部分用户似乎希望已经不大。

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小米起家的手机做一个参考,小米在诞生之初用超高的性价比将山寨手机彻底击垮,同时也将智能手机的成本扒了个精光,真正让普罗大众都能用得起智能手机,凭借无比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小米手机一直是高性价比产品的老大,同样配置水平,小米手机一直比同类产品要便宜许多。

这么多年小米还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米粉”群体,如果小米造车,第一步肯定会把握住“米粉”,人对于价值的判断是不会变的,或者说总会有那么一类人秉承着性价比这个观念,那么小米的车型如果想先期把握住“米粉”,性价比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将电子产品上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放到汽车上,造出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车型,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延续小米在电子产品上的特征,从而间接的去吸引一部分人群。

小米除了手机产业之外还开发了各种周边产品、家用电器,这些产品在米家的生态链之下实现了互联,在当今国内的科技企业中可以说是独一份,那么在未来小米很有可能将米家的生态延续到车上,构建一个新的互联体系,在这方面小米有着天生的优势。

汽车智能化推进是一个大趋势,传统汽车厂商是在车辆本身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智能化的设备或者是控制方式,那么小米则可以反其道行之,依托本身互联网企业的优势,结合国内大的背景,以智能化生态为基础去造车,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汽车,如果小米生产出了第一款车型,很有可能重新定义汽车的智能化和互连这两个概念。

早期的特斯拉被无数人取笑,但它的成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同时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思维、生产方式的革新与转变,特斯拉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了纯电动车是什么,他们更像是用生产电子产品的方式去生产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入局时间晚,来自资金、市场、技术都有压力,作为科技、互联网公司造车,小米对于汽车的定义或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也希望小米能将勤俭持家、务实的作风运用在造车上,同时能够依托自己在智能化生态、互联网大背景下的优势,造出一款像小米手机那样高性价比的智能化车型,就像那句广告词一样“为发烧而生”。

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跨界玩家造车在近些年来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众多跨界造车的企业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小米。自从雷军在2021年宣布赌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每当小米汽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网上引起热议。

近日,继传言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张造车资质后,小米汽车新车内外谍照也陆续曝光,再次在网上引起了众多讨论。

为何都在关注小米造车?

相比阿里、百度、魅族、华为等科技巨头进军汽车市场,小米造车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这其实跟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口碑脱不了干系。

小米手机在大多数人心中,虽然在体验上不是最佳,但在性价比上绝对是同价位手机中最高的一个。即便是近年来小米手机也在冲击高端市场,单从参数上看,小米高端旗舰机也是所有手机品牌旗舰机中的良心之作。

当雷军宣布进入汽车市场后,外界最期待的就是希望小米汽车能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打下来,毕竟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价格上都远高于燃油车,价格问题也正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相信以性价比出圈的小米,在进入到汽车领域后仍能坚持在手机市场的初心。不过外界的期待也让小米汽车倍感压力,如果定价过高,小米就辜负了这份期待;如果定价又过低,小米自己肯定也是得不偿失。其首款量产车上市之后该如何定价,也是考验雷军的一大难题。

外观及内饰设计曝光,小米汽车还有何期待?

在1月份的时候,网上就流传出了小米MS11的效果图,从效果图来看,基本与早些时候曝光的工程图造型一致,似乎已经坐实了小米首款车型的外观设计。

具体来看,该效果图为轿跑造型,前脸为封闭式设计,车顶配备有激光雷达,整体的外观设计偏运动。但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小米MS11在设计上撞脸了保时捷和迈凯伦;也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小米汽车的设计怕不是手机设计部门参与的”,而小米手机在设计上就从未有过正面赞美。

除外观设计外,近日小米汽车的内饰设计也得到了首次曝光,虽然无法确认是否为最终量产版本,但用传统的屏幕布局已经没有太大悬念,并不会像当下大多数新势力品牌那样,过度地追求所谓的科技感,恨不得将屏幕铺满整个前排。

另外,小米汽车的车机系统也将由小米自己提供,搭载MIUI Car车机系统后能有怎样的体验,确实值得期待一下。可以肯定的是,在智能科技配置上,小米汽车不会让人失望,毕竟小米本就是做智能手机起家,玩生态就是它的优势,未来或许也会在汽车上实现小米智能家居的调控。

最后就是智能驾驶,去年8月,在“雷布斯”公布的8分钟自动驾驶技术路面测试的实拍中,小米充分展示自己自动驾驶技术算法及全场景覆盖的能力,但量产后究竟能达到怎样的自动驾驶水平,也只能期待一下。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结合现有的信息来看,关于小米汽车的设计,已经不用再期待,几乎和手机一个水平,同时,小米汽车的动力系统也不用太过期待,纯电动汽车之间的比拼也并非性能,而是续航。车轱辘认为,现在关于小米汽车的期待主要还剩MIUI Car车机系统、量产智能驾驶水平以及价格三个方面,其中价格是决定小米汽车能否一炮而红的关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原创 近日小米汽车MS11外观效果图曝光,一时间又引起大家对跨界造车的热议。时间倒回2018年,在政策鼓励以及“蔚小理”成功榜样的激励下,国内掀起了一波“跨界造车”热潮,包括百度、360、小米、魅族、苹果、乐视、格力、创维、富士康、宝能、恒大、五粮液等,从互联网大佬到科技巨头,再到家电、地产大鳄,都在造车。如今五年过去了,是骡是马都该拉出来遛遛了,看看当初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现在都怎样了。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

在此前的一次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投资100亿进入汽车行业。如今千呼万唤,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效果图终于在2023年曝光,与此前米粉设计的海报款效果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导演小Li设计渲染的小米汽车

△泄密效果图

官方表示这是二级供应商泄密的早期设计稿,并非最终文件。但结合春节前夕雷总试驾的伪装测试车可以判定,小米汽车MS11基本上是这个造型了。

根据曝光的效果图显示,小米汽车MS11预计为用轿跑造型,前脸整体为封闭设计,车顶配备犄角式激光雷达。

车辆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车顶为用当下流行的一体式天幕设计,五角星造型的轮圈很像奔驰同款,中间的小米logo清晰可见,**大卡钳也预示着车辆性能不俗。

技术配置层面,据说小米汽车将用自研充电平台,有望配备800V高压充电技术。动力方面搭载一台260KW的驱动电机,并且还将搭载MIUI CAR车机系统,相信在UI设计和智能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的汽车厂商,毕竟小米手机设计和系统优化在行业中口碑还是很好的。

最后,这台车预计会定位中型轿车,售价在20-30万元区间,年轻人的第一台中型轿跑有着落了,你期待吗?

创维汽车:第一批跨界造车企业

创维汽车的前身就是天美汽车,2021年4月27日,开沃集团拿到创维的商标转让后,正式宣布“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使用“Skyworth”英文名,创维集团则仍然专注家电专业领域。

而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正是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于2010年12月出资成立的,所以相比格力董明珠、恒大许家印,创维的黄宏生或许才是严格意义上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批跨界商人。

目前创维汽车已经推出两款新车,创维EV6和创维HT-i,分别定位为纯电和插电混动中型SUV,车型都是基于天美ET5升级而来。新车在外观方面与创维汽车ET5相比并没有做太大改变,用名为“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整体给人时尚、大气的视觉感受。

△创维EV6

但在车型配置、动力电池等方面做了许多更新与优化,创维EV6的CLTC续航为520-620km,指导价16.28-27.28万元。创维HT-i的WLTC纯电续航分别为81km、145km,对应的亏电状态油耗分别为5.85L/100km、6.1L/100km,指导价14.68-24.28万元。

△创维HT-i

百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成功出道

百度可以说是BAT互联网三大巨头中造车声势最大的一家,2021年3月2日与吉利合作成立全新合资公司集度汽车,2022年吉利退出集度后相当于完全由百度持股。

2022年10月27日,集度汽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正式上市,指导价39.98万元。这是一台中型纯电SUV,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外观延续概念车的设计。底盘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搭载宁德时代100kWh三元锂电池,续航可达600km,前后永磁同步双电机的配置使其零百加速仅用3.9秒。

新车主要卖点则是智能化,硬件配置上,标配算力高达538TOPS的双Orin X自动驾驶芯片、高通8295车机芯片、两颗激光雷达,还会用上百度Apollo全套高阶智能驾驶。集百度智能驾驶与吉利造车平台两大优势,集度ROBO-01在高端纯电SUV市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宝能、恒大:手握好牌 前途未卜

作为跨界造车新势力,又都属于资本财团的宝能和恒大经常同时被点名,因为两位大鳄在造车行业的波折出奇的相似,手里都有副好牌,但偏偏都混得不如意。

宝能收购观致的历史大家应该还记得,那是在2018年。然而在公众心中有着不错品牌印象的观致,却没能在宝能手中野蛮生长,五年后的今天再看,几乎是被抛弃了,观致汽车名存实亡。

可能觉得领养的不如亲生的好,宝能在2021年6月又发布了全新汽车品牌“BAO”, 并在5年内至少推出16款车型,包括SUV、轿车、MPV、跑车等多种车型,逐步覆盖高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残酷。

再来看恒大的恒驰汽车,这也是一个不缺钱的富二代品牌,2021年通过国能汽车变相拿到资质,品牌定位也是走高端路线,还有恒大老板许家印亲自为恒驰汽车产品站台。

2021年第19届上海车展上,恒大汽车更是一口气推出车型名从1到9共九款车型,产品定位覆盖“全年龄、全车型、全级别”。 就恒驰曾经的传播态势,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形势。

但随后的操作却让人看不懂了,首款车型恒驰5定位紧凑级SUV,CLTC续航602km,售价17.9万元,号称要对标奥迪Q3、宝马X1等车型,逻辑自洽很难说得通。

还有近两年来恒大不断爆出“破产”、“被强制执行”、“裁员”等负面新闻,恒大神话的破灭所带来的品牌坍塌,对汽车业务也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在恒驰不是车能不能买,而是用户敢不敢买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用户信任危机很难。

就目前来看,宝能和恒大还是一对难兄难弟,汽车业务砸进去的钱不少,前途却依然未卜。但到底是亏是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就像网友说的,造车不是目的,“圈地”才是醉翁之意?

五粮液造车:起于微末 造不明白

五粮液造车不同于格力、恒大投资造车,对于一家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来说,转型做汽车那是完全不沾边,难度更大,但五粮液却投资接手了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并且在五粮液的大本营四川宜宾建设工厂,还成功推出了几款新车,例如凯翼炫界,定位紧凑型SUV,指导价6.49-8.0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曾经为了卖车还搞出了“买车送五粮液”的活动,当时凯翼汽车也有所谓的“五粮液定制酒”, 某些购车商城也有购车送酒的文案,甚至有购车后,车内能塞多少就送多少定制酒的活动。

这种高端酒企造低端车,本身就拉低了身价,怎么看都是累赘的样子。可能五粮液也意识到了问题,既然造不明白那就联名吧,例如这款极氪与五粮液联名的白酒,52度浓香型,官方限量定价1799元,不比茅台飞天有身价?只看这个酒瓶就很有收藏价值哇!

富士康:欲成为电动汽车界的代工厂

相比于执着于打造自己品牌的跨界造车企业,富士康的造车路线就很清晰了,那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从手机代工厂发展到汽车代工厂,为全球电动汽车代工生产。

<img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