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电动牙刷好不好?和传统牙刷有什么区别?

2.扫地机器人到底有用吗

3.扫地机器人好不好用吗

4.求助:单片机及嵌入式行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

5.哪款扫地机器人好用?适合家庭使用么?

6.求微单相机排行榜,有哪些比较推荐?

小贵族汽车速度传感器在哪使用_小贵族汽车速度传感器在哪使用

距苹果MacBook用自研的ARM架构M1处理器有一年多时间了,其间,苹果还推出了M1 Pro和M1 Max两颗新处理器用在MacBook Pro上。而M1每次发布都伴随着“一波猛吹”,很多报道甚至照抄苹果的广告话术,“领先X倍”“超越Y倍”,拿出来当既定实时猛吹,营造出了一种“M1苹果本逆天而行,打破了自然界和科学界规律”的宏伟格局,也让我这个二十年的媒体人瞠目结舌——还可以这样操作!?

另外,这帮吹文都有个特点,就是只拿M1 MacBook对比英特尔处理器的老款MacBook,完全无视占据市场95%份额的x86处理器+Windows系统笔记本;而且,基本只对比剪辑这一个应用。按这逻辑,英特尔11代酷睿U的Gigapixel AI图像放大/智能细节重塑效率是竞争对手的十倍左右(实测数据),那英特尔就可以宣传自家的处理器十倍效率吊打竞争对手咯?这显然是偏颇且严重失真的。

但偏偏这些简单粗暴、以点代面、偷梁换柱的宣传,让很多不懂行的消费者激动万分,跃跃欲试,欲入手MacBook体验这种它的神奇。而因为价高止步的消费者,大多也对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和产品”充满好奇。

为了给消费者呈现M1处理器MacBook的真实表现,以及它和x86处理器Windows笔记本(下文简称x86本)的差异(含优势和劣势),我们找来了M1处理器新款MacBook Air(16GB内存,256GB SSD),来给大家做全面的解读。同时,我们还找来了价格相仿的x86机型华为MateBook X Pro,方便在某些方面进行对比。

要特别说明两点:

1.之所以等这么久才做这种文章,其实M1发布之初我就解释过:我们要等到M1生态尽可能成熟再进行解读和对比,这样更公平;

2.为了让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小白读者看得懂(其实即便是电脑老鸟,大多数也没接触过MacBook生态),我们放弃了传统的“评测软件跑分”形式(两个生态对比也不容易实现),转而从“一个普通用户,一个非专业、仅日常应用的用户”角度切入去谈它们的差异。同时,本文用了QA形式,效率更高!

Q:M1处理器的MacBook真的是革命性的存在吗?

A:并不算! M1、M1 Pro和M1 Max这三颗处理器,都是ARM架构的,也就是大家手机里用的处理器的架构。相对于个人电脑常用的x86处理器(也就是酷睿、锐龙等),ARM架构处理器最大的优势就是“功耗低”。另外通过深度的优化,可在某些应用方面具备更好的表现,比如说剪辑(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后文会提到)。

而苹果的M1系列处理器,在ARM架构处理器中,的确算是性能很强的,可理解为“高性能版ARM处理器”。虽然它的功率较一般的手机ARM处理器要高不少,但相对于放在笔记本里的x86处理器,它的功耗还是更低。

因此,M1处理器的MacBook(系列机型)其实也不神奇,更谈不上“革命性产品”。比如市面上也有用高通ARM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本质上它们是一类产品。当然,还是前面说的,M1的应用性能的确很强,是ARM处理器中的翘楚。

Q:相对x86本,M1 MacBook最直观的优势是什么?

A:安静,功耗低,续航更长。 续航部分,你这样理解:就好像用ARM处理器的平板和x86笔记本对比,肯定是平板赢(电池相同情况下)。

我们沿用同一标准测试续航(功率):满足室内光线环境的观影需求,全屏播放720P MKV格式**《LUCY》。M1MacBook Air的环境设置是50%亮度+40%音量,播放器用Elmedia Video Player(Mac OS系统自带的播放器放不了MKV格式,必须用第三方播放器),整机功率只有4W 4.5W,而同样分辨率的x86处理器+Win系统笔记本(下文中简称x86本),功率的确要高一截。下面有个详尽的对比表 。

注意看这个表。由于 ARM架构处理器的基础功耗低,日常应用功耗也明显比x86处理器低,所以,在播放这种轻量级应用上优势很明显。 要特别提到的是: 播放,腾讯也好,B站也好,M1 MacBook Air具备质的功耗优势——其整机功耗相对于本地播放并无多大区别。但x86本的播放功率则高很多。你可以说苹果针对网站优化做得好(的确如此,B站**用M1 MacBook播放甚至支持杜比音效),也可说x86体系针对网站的优化还不到位——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事实!

也正因为播放这种常见应用的功率差异极大,所以M1 MacBook用户总是骄傲地说“我们根本不为续航发愁”——这是真的!目前x86本还无法在日常应用功率上和M1 MacBook匹敌!

不过这里有个转折:x86本功率相对高,但并不等于续航就一定输给M1 MacBook——这和电池容量有关! 如今有超大电池容量的轻薄本(比如70Wh+),更有90Wh+容量的 游戏 本。在集显模式下,它们在本地播放时,其实和M1 MacBookAir有得一拼。

Q:剪辑M1 MacBook无敌?有什么不足或问题?

A: 牛大叔本人并不专精剪辑,但鉴于在此领域,M1 MacBook风头太盛,且被疯狂吹捧,所以我们有责任验证并告诉大家真相!为此,我们请教了很多“x86平台和Mac平台双修的编辑”,得到的答复如下:

M1 MacBook配合Final Cut Pro,在一般性的剪辑时,的确非常流畅,导出效率较x86轻薄本(含MX独显轻薄本)也有很明显的优势,甚至GTX 1060显卡以下规格的独显本都不是对手。

但,和用RTX 3060及以上档次显卡的x86处理器平台相比,至少M1这颗处理器(不含M1 Pro和M1Max)还是有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一帮猛吹M1的人只用它比较老款的英特尔处理器MacBook的主要原因。

说得再直观点就是:剪辑方面,用高端独显的x86处理器平台(当然都指的移动平台)还是比M1平台厉害。然而目前有个特殊情况——由于数字货币挖矿潮,NVIDIA的独显价格被抬得奇高,所以暂时来说,M1的MacBook的确是剪辑领域的“性价比利器”!

但大家也要明白,在商业领域,M1 MacBook其实并不能完成“全链条工作”,依然需要x86平台配合。举个例,After Effects的部分特效插件,M1 MacBook版没有,所以还得靠x86平台——后者可实现的“上限”和“功能”更高、更全面!另外,真正要进行8K超清剪辑时,M1也是不够看的。

就好像Pr不是绝对稳定一样,M1 MacBook上的Final Cut Pro也有不稳定的情况。很多有个人用户和商业机构都抱怨Final Cut Pro总是崩溃。

实际上,别说是Final Cut Pro容易崩,Mac OS的Beta版也比较容易崩掉。B站上就有UP主表示M1果本的“出状况几率太高了”。

还有就是,制作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工作,M1 MacBook也不是在所有项目上都能碾压x86轻薄本。比如转码。还是我们熟悉的4K《烤鸭》转码到FHD@24fps,都用Media Encoder 2022,M1 MacBook仅小胜i7 1165G7的集显成绩,但输给了11代酷睿U+MX450的组合(这一组合机型也就5000元左右,对比用的M1 MacBook Air现价要8599元,还只有256GB SSD)。

Q:听说MacBook有“两个无敌”——触控板操控体验无敌,扬声器音量无敌,真的吗?

A:早就不是这样了!十年前或许能这样说,但如今体验好的x86本比比皆是。

苹果的MacBook很早就引入了顶级的毛玻璃材质触控板,当时,的确是笔记本中无敌的存在。但这十年,越来越多的x86本开始用毛玻璃触控板,如今甚至5000元级机型就有(比如ThinkPad X13),操控体验同样舒适优雅。

更深入的说,MacBook所谓“触控板体验无敌”,其实主要是大量应用针对触控板操作进行了优化,甚至很多专业软件也可通过触控板进行操控——这一点上,的确比x86本要强,但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学习。

但是,x86本的触控板如今也早就支持各种多指手势,而且还有不少优于MacBook触控板的日常操控体验,比如说:两指轻触,调出右键菜单速度更快;又比如说,拖拽窗口更轻盈更优雅(在窗口上边栏上,单指两次轻触触控板,第二次不抬手就能拖拽窗口了;而M1 MacBook虽也能单指拖拽窗口,但需要用点力按压触控板,不抬手拖拽)。

另外,部分做得好的x86本,其触控板功能在日常操作层面已经超越MacBook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MateBook X Pro,沿触控板左、右侧边缘上下滑动可调节音量和屏幕亮度,沿触控板上边缘左右滑动可快速调节播放进度。还有更多功能不赘述了,看下面吧 。

加载中...

再说说扬声器表现。MacBook的扬声器功率一直很大,拿M1 MacBook Air为例,声音比较高亢,卧室内,流行音乐女声,SIA的《Alive》,副歌部分近机身声压最高可达104dBA。但如果说它扬声器体验无敌,那也不对——因为华为、荣耀、戴尔、华硕等厂商的不少中高端机型的扬声器,都能达到这个功率,便宜的如华硕无畏Pro 14、荣耀MagicBook V14,都能匹敌MacBook Air;如果算上大尺寸x86本,更有不少“轰炸机”级别机型,音量大不说,而且浑厚得多,体验远优于MacBook Air。总之,无论是MacBook Air,还是大尺寸的MacBook Pro,都谈不上“扬声器无敌”。

小结来说,无论触控板体验还是扬声器体验,MacBook家族只能说“出色”,但x86本触控板好的、扬声器好的也已比比皆是。

Q:M1 MacBook能运行移动应用,x86本有这本事吗?

A:x86本从“双11组合”开始,也能运行移动APP了!比如刷抖音、上拼多多都没问题。

M1 MacBook因为用的是ARM架构处理器,所以运行iOS的移动应用,比较轻松就实现了(不过我发现功率也很高,开个抖音都14W了)。但x86本,要运行移动应用,似乎很难。不过,益于微软对Win11的全新设计,以及英特尔在底层上的Bridge技术打通了系统壁垒,现在x86本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行移动APP了(要求至少是11代酷睿+Win11,也就是所谓的“双11组合”)。

提示: A家的x86处理器结合Win11也能有条件运行移动应用,但效率相对较低。

华为则让这种体验更上一层楼: 部分2021年和2022年发布的MateBook机型(含MateBook X Pro),通过安装“华为移动应用引擎”,就能在应用商店里看到“移动应用”分类了——在这里直接下载移动应用就能基本流畅地运行。我们测试了抖音和拼多多,体验还不错!而结合MateBook X Pro的触屏,甚至可以玩《崩坏3》——相反,没有触控屏的MacBook则缺少了这种乐趣。

当然了,目前x86本运行移动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持续的优化和不断的完善,未来体验应该会更好。

Q:MacBook有AirDrop、接力、屏幕扩展等协同应用,x86本能比过吗?

A:多设备协同,x86平台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其中,华为、荣耀本的多设备协同生态已更胜一筹。

很多人都知道苹果设备可使用AirDrop功能进行文件无线传输,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iPhone发照片给iPad或MacBook。而实际上,苹果还有“接力”功能,可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相同的接续操作。另外,还有“随航”功能,用iPad给MacBook当扩展屏使用。

但坦率说,除了AirDrop,其他功能的实现都比较麻烦,小白用户可能搞不定。即便是老鸟也得到处找教程,而且还是有可能搞不定。比如“随航”功能,前提就是要iPad和MacBook用相同的ID登录iCloud,还要启用“双重认证”——但多用户不愿意使用iCloud(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弄丢照片或通讯录),且厌恶双重认证,麻烦不说,还给人感觉是“被了,你必须使用更多的苹果设备”,令人反感。

MacBook的多设备协同还存在用不了的情况。

而在x86阵营中,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进入笔记本领域,它们都引入了多设备协同生态。其中华为和荣耀的尤其出色,一碰启动、一碰传、屏幕扩展(平板给笔记本当扩展屏)、无线扩屏、三屏应用(手机屏可同时显示三个在笔记本屏幕上)……相当丰富实用。如果算上 游戏 本,甚至还有一碰录制精彩 游戏 片段并分享的功能。不仅是功能层面的全面超越MacBook,在易用性上,也甩MacBook几条街那么远。

华为和荣耀的多设备协同功能比苹果体系要强得多。

x86平台的多设备协同生态正在蓬勃发展,在功能和易用性上已超越苹果体系了。更重要的是,“双11组合”面对的受众群是那95%!

Q:购入M1 MacBook后,最初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A:若你从未使用过MacBook电脑,那么你买后,得花相当多的精力去学习每一种操作——因为它绝大部分操作都和Windows系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通常,这个学习过程在1个月左右。不排除用更多时间。

可能有部分果粉觉得我“危言耸听”,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去买一台MacBook自己感受。只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得事先提醒你。

我之前还看过一个民间调查,说国内市场的MacBook,近90%都装了Windows系统,甚至很多用户只使用Windows(当时MacBook还是英特尔处理器,可安装Windows系统(双系统))。即便我周围使用MacBook的专业用户,也都安装了Windows。而如今使用M1处理器后,装Windows几乎不可能了,那么,直面操作上的差异是必须的。

当然,大部分用户拿着MacBook用Windows系统,操作不适应只是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请继续往后面看),但这种操作不适应的确有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崩溃——你若是彻头彻尾的电脑菜鸟,从未使用过电脑反而还好点,如果你熟悉了Windows操作,那上手MacBook多半会感到非常痛苦。

随便举几个例:

最基础的文字输入部分,功能按键和Windows键盘名称不同。另外,由于没有“一键快速进入英文大写锁状态”的设计(有对应按键,但要长按才行,且事先还得进入设置菜单去设置),所以在以中文为主的文字输入,又要涉及到大小写混合的英文单词输入(如ThinkPad、EliteBook、3DMarkTime Spy等)时会非常麻烦,效率赶不上Win键盘。

M1 MacBook Air的键盘布局按照很多“挑剔人士”的标准来说并不合格,比如说:半高光标键。另外,按键非常容易沾染指纹上的油渍。

没有“剪切”操作,这是很多人不适应的;另外,Windows里的“复制/粘贴”,在MacBook上叫“拷贝/粘贴”。如果你点了“复制”就惨了——你会发现过几秒钟,一个同样的文件副本出现在同一个目录中——我至今不能理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窗口界面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三个按钮在窗口左上角而不是右上角,并且小得离谱,生怕你看清楚了。

硬盘没分区概念,也没有清晰明了的“路径”概念(有路径,但大部分用户都不知道在哪里查看)。以至于很多人买了MacBook后不知道文件应该放哪里——这就是为什么海量的MacBook用户都只会在桌面上新建文件夹,把文件一股脑塞进去的原因。

Q:除了学习成本高,M1 MacBook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A:不仅是M1 MacBook,整个苹果Mac体系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生态封闭,应用少,且获取不易! 游戏 应用就更少了,国服《英雄联盟》都玩不了。

前面我们提到了,入手MacBook你得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操作——这还仅仅是操作层面。接下来,你将面临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应用少,且获取不易。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为方便阅读,我们“高度精简”:

而在行业领域,某些行业Mac体系也是处于“基本空白”状态,比如工业设计,和Mac体系基本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即便是日常应用,在MacBook自带的App Store(应用商店)里,你也很难找到熟悉的面孔,比如全球知名的压缩软件WinRAR你就找不到Mac版;好用的万能播放器Potplayer貌似很久也没有更新Mac版了,老版也很难下载到;另外,部分软件即便有Mac版,在App Store里也找不到,比如Adobe的Photoshop、PremierePro、After Effects等——Adobe将这些软件放在了自家的Creative Cloud上。

总体来说,Mac电脑上每一款软件的获取都得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对于电脑小白来说完全是噩梦,也是很多人买了MacBook只会浏览网页、聊QQ微信和在线看剧的原因!“电脑很好,听说还有其他不少功能,但是没用过”——这是我这些年见得最多的“MacBook用户评价” 。

A:苹果电脑的发展就是靠着“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攻陷”成长起来的,部分是“真有价值”,也有部分是“圈子文化”。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无论哪种场合,DJ都是用MacBook。

另外,苹果电脑也一直在进行“领域拓展”,最凶猛的“攻坚活动”就是“学生电脑”市场。在欧美国家,从常青藤学校开始攻入,大量的大学开始“必须使用苹果电脑”。而到了国内,苹果首先瞄准的是上海和北京的名校,以及各种国际学校、贵族学校,同时,提供学生机折扣,将iPad和MacBook打入学生购市场(注意不是零售市场)。

Q:MacBook有明显的“体验遗憾”吗?

A:人无完人,机无完机,和Windows存在体验不佳的设计一样,MacBook(无论新老),和它用的Mac OS系统也存在各种设计问题。不用多复杂的研究,你上手几天就会发现一堆问题,且有些设计堪称奇葩!

随便举几个例:

如果你嫌Win10、Win11的初始化过程啰嗦,那MacBook的Mac OS系统初始化过程一定会烦死你,让你做大量的选择题——Win系统问的问题你至少看得懂,Mac OS的提问你有可能根本不不明白是啥意思(基于都是菜鸟的情况下)!

21世纪都22岁了,MacBook触控板竟然默认不开启轻触响应功能,只能按压!用户得进入设置菜单进行设置才能启用轻触功能——Win本触控板N年前就已默认轻触操控了,这简直是 搞笑 和讽刺(难道某东给我的不是新机?)。

M1 MacBook有环境光传感器,在环境光较弱时会自动调节键盘背光亮度——这很智能。但键盘上却没有关闭键盘背光的按键,组合键也没有!要关闭背光,也要进入设置菜单进行设置,这就很弱智了!

苹果笔记本也发展几十年了,至今没有单独的截屏按键!非要用组合键,而是三个按键组合!我不相信小白用户记得住(其实它的截屏功能倒不弱)!

拖动一堆文件到一个文件夹中,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被拖动的文件“乱七八糟呈一坨状堆在新文件夹窗口的一个角落里”,窗口还不会自动缩放,所以你可能不知道拖过去的文件已经到目标文件夹了,于是你又拖一次,又拖一次……几次操作后,文件夹窗口的角落就藏了好几坨文件——但你依然没看到。而且这些文件一坨坨相互叠加挤在那里完全无法使用,要排序,还得鼠标右键菜单手动选择“排序方式”——这是什么奇葩设计啊!

双击打开一个目录里面的某张,然后想看另一张,却发现无论如何切换不到下一张!我当时就懵了——难道Win10自带的《照片》APP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切换浏览下一张图是跟Mac OS学的?急问“老鸟”,告知,要选择一组,打开后,才能浏览这里面的下一张!但正确答案是:用空格键浏览,就能顺利切换下一张了!这设计……啥目的呢?

我点开一个播放,暂停后,发现声音还在继续响,懵了!最后发现“预览图”模式在自动播放,相当于“一个两处都在播放”——请问设计师你想表达什么?老用户告知:Mac OS就这个鸟样。

最后聊个绝大部分MacBook用户都不知道答案的奇特,大家来猜猜答案!

初上手M1 MacBook Air时,看到桌面底部的Dock栏有“照片”项,可将网站下载的精美保存在“照片”目录中——这符合苹果喜欢分门别类的设计,照片放一起,文档放一起。其实这种分类方式多少有问题,因为工作电脑最好按照时间或项目类型分设文件夹——这是后话了!

安装Ps很不容易,前面说了,App Store里是找不到Ps标准版的。好不容易装上了,总得用用吧!于是,我打开了“照片”目录中的,打算微调色彩!但当我把这些打开后,傻眼了——这些全部自动变小了(比如4K的原图,变成1100多分辨率了),而且文件名变得乱七八糟 。

总结:

苹果的M1处理器的确在特定的领域有非常好的表现,也正因为这样,搭载它的MacBook笔记本在剪辑领域有强悍的表现。尤其是在NVDIA独显价格疯狂上涨的特定环境中,M1 MacBook成了剪辑的性价比利器。另外,它安静,续航超长。以上,是M1 MacBook最大的卖点。

结合Mac OS系统,MacBook的确有出色的人机交互体验,尤其是针对触控板的应用程序优化,做得比x86本更彻底。以至于很多人在没有仔细研究x86本触控板体验的前提下,得出“MacBook触控板比x86本体验好得多”的偏颇结论。真实情况是:有鼠标还是更方便,而且x86本中也有海量机型触控板体验相当出色(这里指通用操控体验),只是你没有接触到,或者接触到了,但用鼠标去了,没认真体验触控板而已。

M1 MacBook的“上手难度”较大。准确说:MacBook体系的上手难度都较大。而且还面临一个更大的掣肘:应用生态匮乏,只在特定领域内能大展拳脚。对于小白用户、普通用户,甚至可说是“每一款称手软件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辛努力”,过程有些痛苦——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推荐小白用户和普通用户购买MacBook的主要原因。至于 游戏 ,国服《英雄联盟》都没有,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如果你只是用来打字和儿,那我还是推荐的!

M1款MacBook也好,英特尔款MacBook也好,也就是设计不错,交互体验出色,特定功能出色的笔记本电脑,和x86笔记本一样,MacBook也有设计Bug,也有体验不好的地方,也会“失去响应”——而且这种失去响应的频率好像还不低。

客观来说,像“双11组合”(11代酷睿+Win11,不过马上是12代酷睿了)这样的x86平台与Windows系统的组合能够实现的应用、功能、性能上限都更高(算上桌面平台,甚至是高得多)!而且其通用性更强,上手更容易。另外绝大部分应用上,投入的成本也更低。

“双11组合”中也有很多体验出色的笔记本,它们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已超越MacBook。而且如今以x86本为核心打造的多设备协同生态正澎湃崛起、快速发展,已超越了Mac体系。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话题太宏大”,所以无法顾及太多细节,每个方面都只能“高度概括”或举例说明。但相信对大部分用户还是有帮助的,应该已经对M1,对M1 MacBook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哦对了,12代酷睿马上登场了,目前来看处理器性能暴增不少,M1(家族)的压力又大了……

用电动牙刷好不好?和传统牙刷有什么区别?

扫地机器人什么牌子好

中国是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扫地机器人也不例外。许多国际大牌扫地机器人纷纷对准了中国市场,这也让国内消费者充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便利。一台性能强大的扫地机器人能全程自主完成地面清扫作业,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而关于扫地机器人什么牌子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销量和口碑较好的排行榜前十的国际大品牌,或许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德国斐纳TOMEFON扫地机器人

德国TOMEFON(斐纳)环境公司始建于16年。总部设在德国的斯图加特,生产制造工厂设在法兰克福。德国TOMEFON(斐纳)是室内净化领域成功的开拓者和领航者。欧洲第一台智能扫地机器人就是斐纳TOMEFON生产,并且连续八年都是欧洲市场第一名,获得13项扫地机器人专利。斐纳TOMEFON智能扫地机器人用了最新的LDS扫描技术,可以360度巡航扫描,并通过全局规划系统生成可视化地图,自动对家庭环境进行区分,以最高效的清洁方式——“弓”形,使其清扫覆盖率极高,并且清扫规律,直线扫、不乱走,能做到直线清扫不偏航,是家居清洁的理想之选!

美国iRobot扫地机器人

美国iRobot为全球知名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技术转移及投资成立的机器人产品与技术专业研发公司。2002年起,iRobot将军工技术转为民用,率先进入家用机器人领域,推出Roomba扫地机器人,并形成了扫地、擦地、泳池清洁、屋檐清洁一系列室内外清洁机器人产品线。Irobot 扫地机器人用最新一代的AeroForce 3级清洁系统,可将屋中的轻质碎屑、细微灰尘、宠物毛发以及过敏原一网打尽,配合最长7天时间的预设打扫功能,每天保持洁净家居轻松无压力。

荷兰飞利浦扫地机器人

作为世界医疗保健、优质生活和照明领域的龙头企业,飞利浦在自动扫地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方面同样有不俗表现。这主要与公司深厚的科技底蕴与企业文化相关,飞利浦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品牌之一,有着多年研发与制造电子产品的经验技术。其生产的自动扫地机器人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灰尘,也使用户充分享受生活的便利。

英国戴森扫地机器人

戴森(Dyson),从18年诞生起变专注于吸尘器吸力的研究,戴森品牌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对于技术研发上的专注及极致追求也令戴森的产品在行业内拥有颇高的声望。2014年初,戴森在日本东京发布了研发近20年的“360 Eye”扫地机器人,这款扫地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打扫时会利用配备的 360° 全景视觉系统了解要打扫的房间的情况,然后自己计算出最高效的打扫线路,而省下的电则可用于实现强劲的吸力。另外,戴森360 Eye支持手机应用控制,可以设置时间表和接收警报,非常智能。

浦桑尼克扫地机器人

源自·畅销日本的Proscenic (浦桑尼克)是一家在扫地机器人行业做了20年研发的“老大哥”了。Proscenic 扫地机器人拥有年轻化的外观设计,在路线规划、空间定位、扫吸效率、防跌落、自动回充都表现到位的扫地机器人,带有醒目的语音提示,通过遥控器还能设定预约清扫功能,所有这些都使得这款产品符合市场上扫地机的主流定位,满足小户家庭对无人监控下的清洁需要。

美国Neato扫地机器人

Neato,美国加州硅谷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公司。09年发布了一款成本极低的激光雷达,利用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三角测距方法测得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在电机上,通过旋转测得一圈360°范围内的距离,并基于此绘制室内地图,以30美金的超低价格在机器人圈中引起不小的轰动。经过多年的改进,旋转激光雷达方案已经成为Neato旗下产品的重要特征,不过这种激光探头的最大缺点就是寿命短。由于激光探头的缺点,而且产品价格昂贵,Neato扫地机器人受欢迎程度受到了影响。

日本松下扫地机器人

作为世界著名电子公司松下电子旗下的明星产品,松下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与质量都是毋庸置疑的。松下电子在全球久负盛名,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松下扫地机器人用了三角造型,有别于市面上销售的圆形扫地机器人,勒洛三角可以轻松打扫边角内的灰尘。它具有五大清扫模式:边角打扫、周密打扫、自动打扫、弓形打扫、螺旋打扫,用于可以根据居室和使用环境切换不同的清扫模式,让地面更整洁。

中国科沃斯扫地机器人

科沃斯是一个专业制造智能机器人的企业,在生产机器人多年的历史上,科沃斯创建了多条产品线,能够为家庭提供全方位清洁服务,并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其推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用了钢化玻璃面板,能够减轻在清扫过程中的磕碰。同时,科沃斯智能扫地机器人还拥有较大的吸力,可以吸取地板缝隙间的残留物。科沃斯扫地机器人用科沃斯机器人研发的Smart Ni技术,可以解决扫地机器人随机“盲目”清扫的弊端,通过LDS激光导航实现边建图边清扫的功能,让清扫工作有图可依,清扫路径井然有序。

韩国三星扫地机器人

三星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包括26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扫地机器人是三星电子下众多产品中的一员。整体定位高端,用了自家研发的VisionaryMingPlus系统,价格之高也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

日本东芝扫地机器人

东芝(Toshiba),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也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业务领域包括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社会基础设备、家电等。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东芝也开始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东芝旗下扫地机器人可同时搭载多达27个高精度的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灵敏感应家居,机器拥有的垂直独立边刷系统智能突出。

选择扫地机器人从品牌入手,拥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的出色的扫地机器人可获得相当好的用户体验。这些国际大品牌都是经历多年技术沉淀形成的消费者口碑,想购买扫地机器人的朋友们不妨多多参考一下。

扫地机器人到底有用吗

用电动牙刷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口腔卫生,刷牙是我们最基本的口腔清洁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1、清洁方式不同

电动牙刷清洁牙齿,靠的是牙刷中马达的高频率振动,使得口腔中的牙膏和水的产生众多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在随后的爆裂过程中产生压力,通过压力对牙齿表面及缝隙进行清洁。而手动牙刷清洁,靠的是牙刷上的毛通过牙膏与水对牙齿表面进行机械摩擦。

电动牙刷因为靠电带动,基本上不用使力,而手动牙刷需要付出劳动,对体弱多病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些费力的。

2、清洁效果不一样

电动牙刷清洁效果很好,主要是小气泡释放的压力是不定向的,无论是牙齿表面、压根或者牙缝都没有死角,并且由于可以定时,口腔清洁可以得到百分百的保证。

手动牙刷刷牙时因为看不见完全凭感觉,往往会出现局部死角或者牙缝清洁不到,相同的习惯一直延续,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牙垢或者龋齿。

3、对口腔损伤不同

电动牙刷靠的是小气泡爆裂释放的压力,因此牙齿的表面受力均匀,正常情况下基本上不会产生口腔损伤、牙龈出血等状况。但我们在购买电动牙刷的时候,要注意产品质量,一定要买质量可靠的品牌。手动牙刷操作时因为受力不均,或者操作不当,经常会伤及牙龈,造成口腔出血等现象。

4、操作方法不一样

电动牙刷操作简单,有一套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刷牙时间,做到定时提醒,确保刷牙的清洁效果。手动刷牙方法随意性很大,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横刷竖刷,刷牙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清洁的效果千差万别,容易留下死角。

5、价格差别

一般的电动牙刷的价格大约在200~400元,替换的牙刷头一般在100元左右,要远高于普通牙刷,普通牙刷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成本将对越来越多的来说都不是问题,主要观念的改变,为了口腔健康多投入一些也是可以接受。

扫地机器人好不好用吗

扫地机器人到底有用吗?当然有用为什么要选择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就是自动帮助吸尘的zhi工具,目前灰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所以人们特别讨厌它,因为它带着许多细菌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呼吸道疾病等等。所以扫地机器人还是很有用的

1.APLYSIA海兔扫地机器人自从用了这么机器人扫地,我也感觉轻松了很多,很干净,价格实惠,比实体店的好,

外观非常好看,高大上,基本没有噪音,续航长,地扫的非常干净,整体非常满意

2.IROBOT/艾罗伯美国扫地机器人吸力很大,扫得也干净,噪音比拖地机大,还可以接受,连接手机APP比较智能,定时清扫,不在家时清扫就不怕噪音啦,

3.戴森外观材质:漂亮 扫地效果:很棒 线路规划:还没用 续航能力:一般 运转声音:很大

4.小米识别的时候有时不灵,比如两条桌腿中间的位置,硬要跑进去,最后就一直卡在那里,也不会往回走,还有床下延,明明卡住了,还是硬要塞进去,最后也是在那里空耗电。 质量有待改进

求助:单片机及嵌入式行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

根据扫地机器人近几年的销量数据和用户反馈证明,扫地机器人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用的,面对每天都不得不做的家务活,扫地机器人把我们从繁重的地面清洁中解救了出来,替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如果有意入手一台来为自己缓解生活的压力,可以提前看看这份最新揭晓的扫地机器人十大优质品牌排名。

第一名 ?斐纳TOMEFON

德国斐纳TOMEFON成立于16年,在室内净化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已经为广大用户研发了多种智能家居产品,为他们带去了便利。作为国际知名品牌,斐纳TOMEFON凭借其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和产品的过硬品质,在全球多个市场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和反响,获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内排名首位。

第二名 ?Proscenic

业内仅次于斐纳TOMEFON的是来自台湾的Proscenic。从1996年成立以来,Proscenic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清洁产品,获得了多项专利技术,并荣获台湾精品奖等多项荣誉。产品出口日本和美国等市场,经受住了消费者的检验。这些都证明了Proscenic产品的优秀品质。

第三名 ?LG

LG是一个非常知名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立于1947年,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产品线十分全面,能够生产多种电器。在悠久历史中,LG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其智能扫地机器人上也体现了这一点。旗下的扫地机器人专门对地毯优化了识别模式,可专门针对地毯进行清洁,十分方便。

第四名 ?小米

小米公司在其企业发展的前期一直致力于智能手机的研发和制造,其推出的智能手机引领了时代潮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而小米拥有不小的粉丝群体。进入智能家居领域以来,推出了不少智能家居产品,获得了不少关注度和粉丝的喜爱。其推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拥有较大容量的电池,同时,搭载了多个芯片,配置强悍。

第五名 ?iRobot

美国品牌iRobot是一个致力于研发家用机器人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已推出多种智能家居产品,为全球众多用户提供了便捷,并积累了多项发明专利,产品质量十分可靠。旗下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搭配擦地机器人,可以互相配合,实现全屋的无缝清洁,这也是其产品的一大特色。

第六名 ?福玛特

国产品牌福玛特是一个国产智能机器人品牌中的佼佼者,自1990年成立以来,福玛特已经推出了多种用途的机器人产品,并经过多代升级和改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比如旗下智能扫地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了第16代,其功能和性能都已经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因而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第七名 ?俐拓

美国俐拓是一个专业制造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企业旗下智能扫地机器人在美国市场有着不错的占有率。其自主设计的LaserSmart导航技术,可以利用激光来进行全屋地图的扫描和构建,同时还能自主规划清扫路线,做到不留死角,因此俐拓扫地机器人能够取得不错的清扫效果。

第八名 ?飞利浦

500强企业飞利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器生产公司,在室内照明、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拥有非常权威性的地位。其产品线覆盖十分广泛,进入扫地机器人领域以来,凭借不错的产品质量,飞利浦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旗下智能扫地机器人机身搭载了20多个传感器,能够对周围环境做到全方位检测。

第九名 ?科沃斯

科沃斯是一个致力于为更多家庭提供无忧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制造商,在发展过程中,科沃斯拓展出来多种产品线,覆盖家庭清洁多方面,由此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旗下智能扫地机器人“地宝”,能够与手机APP进行连接,实时查看清洁的效果,并能切换清洁模式,定制清洁服务等。

第十名 ?TCL

TCL的电器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其进入智能扫地机器人领域后,凭借其电器生产积累的经验,成功在领域内站稳脚跟。旗下智能扫地机器人拥有较大的吸力,可以吸取较大直径的灰尘,并且不会缠绕到毛发,保证了清洁效果。

哪款扫地机器人好用?适合家庭使用么?

进入嵌入式行业,勉强不来(转)

觉得海同07年的分析(好像)不错:

“海同教育总经理曲刚老师表示,市场上需要的嵌入式人才必须具备C语言编程经验、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嵌入式Linux、WinCE或 Symbian)经验、内核裁剪经验、驱动程序开发经验,比如高级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相关职位要求是:有丰富的嵌入式多任务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项目系统方案,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精通C语言应用开发,有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和习惯、熟悉项目管理流程。曲老师还特别指出,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及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基础,对嵌入式操作系统做到一专而多能(精通嵌入式Linux,掌握WinCE及 Symbian)更会使求职者身价倍增。

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人都很稀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入门门槛较高,不仅要懂较底层软件(例如操作系统级、驱动程序级软件),对软件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嵌入式系统对软件设计的时间和空间效率要求较高),而且必须懂得硬件的工作原理,所以非专业 IT人员很难切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较新,目前发展太快,很多软硬件技术出现时间不长或正在出现(如ARM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MPEG技术、无线通信协议等),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人当然很难找。

嵌入式人才稀缺,身价自然就高。目前有很多公司将硬件设计包给了专门的硬件公司,稍复杂的硬件都交给台湾或国外公司设计;而对于软件部分,大量的嵌入式公司自己开发,比如对于日本公司来说,由于国内人力成本过高,所以日本很多嵌入式软件开发企业都把项目外包给中国的公司来完成,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来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近几年,国内对嵌入式软件人才需求倍增,仅仅北京市场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就已经超过了5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嵌入式人才的工作环境与发展前景也有优势。曲老师告诉记者:“从事嵌入式工作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强度相对较低。开发企业应用软件的IT企业,这个用户的系统做完了,又得去做下一个用户的,而且每个用户的需求和完成时间都不同,开发人员往往疲于奔命,重复劳动;而做嵌入式系统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按自己的节奏行事,所开发的产品通常是通用的,不会因客户的不同而修改,一个产品型号开发完了,往往还有较长一段空闲时间进行充电和休整。二是职业发展相对顺利,从事企业应用软件的人,工作范围广,项目变化大,日常的积累很难产生质变,容易遭遇职业瓶颈;而从事嵌入式软件的人,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范围就是那些,时间长了会越来越有经验。”

以上都是针对求职工作而言,若对于个人整体发展来说,如果想创业,做自已的产品,那么嵌入式更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嵌入式软件不会像应用软件那样容易被盗版,开发出专利产品,又何止年薪十万。

入行得有专业基础,那么,应该如何快速成长为嵌入式人才呢?曲老师指出,嵌入式系统领域门槛较高,并不适合每个人,嵌入式开发人员不仅要懂较底层软件,对软件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要进入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工作,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然后可以尝试参加一些的相关培训课程,接着可以寻找项目实践的机会,增加项目经验。“

还有网友的宝贵意见:

“二、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的分类。

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1、硬件层,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根本,如果现在单片机及接口这块很熟悉,并且能用C和汇编语言来编程的话,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走起来相对容易,硬件层也是驱动层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驱动工程师是要能够看懂硬件的电路图和自行完成CPLD的逻辑设计的,同时还要对操作系统内核及其调度性相当的熟悉的。但硬件平台是基础,增值还要靠软件。

硬件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人来搞,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

2、驱动层,这部分比较难,驱动工程师不仅要能看懂电路图还要能对操作系统内核十分的精通,以便其所写的驱动程序在系统调用时,不会独占操作系统时间片,而导至其它任务不能动行,不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和实时调度性,没有良好的驱动编写风格,按大多数书上所说添加的驱动的方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可能连个初级的驱动工程师的水平都达不到 ,这样所写的驱动在应用调用时就如同windows下我们打开一个程序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程序时,要不就是中断以前的程序,要不就是等上一会才能运行后来打开的程序。想做个好的驱动人员没有三、四年功底,操作系统内核不研究上几编,不是太容易成功的 ,但其工资在嵌入式系统四层中可是最高的。

驱动层 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偏体系结构类专业的人来搞,除硬件层所具备的基础学科外,还要对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都要十分精通了解。

3、操作系统层,对于操作系统层目前可能只能说是简单的移植,而很少有人来自已写操作系统,或者写出缺胳膊少腿的操作系统来,这部分工作大都由驱动工程师来完成。操作系统是负责系统任务的调试、磁盘和文件的管理,而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十分重要。据说,XP操作系统是微软投入300人用两年时间才搞定的,总时工时是600人年,中科院软件所自己的女娲Hopen操作系统估计也得花遇几百人年才能搞定。因此这部分工作相对来讲没有太大意义。

4、应用层,相对来讲较为容易的,如果会在windows下如何进行编程接口函数调用,到操作系统下只是编译和开发环境有相应的变化而已。如果涉及 Je方面的编程也是如此的。嵌入式系统中涉及算法的由专业算法的人来处理的,不必归结到嵌入式系统范畴内。但如果涉及嵌入式系统下面嵌入式数据库、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编程和基于某此应用层面的协议应用开发(比如基于SIP、H.323、Astrisk)方面又较为复杂,并且有难度了。

三、目标与定位。

先有目标,再去定位。

学ARM,从硬件上讲,一方面就是学习接口电路设计,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汇编和C语言的板级编程。如果从软件上讲,就是要学习基于ARM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层面的驱动、移植了。这些对于初学都来说必须明确,要么从硬件着手开始学,要么从操作系统的熟悉到应用开始学,但不管学什么,只要不是纯的操作系统级以上基于API的应用层的编程,硬件的寄存器类的东西还是要能看懂的,基于板级的汇编和C编程还是要会的。因此针对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和驱动程的人,ARM的接口电路设计、ARM的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及调试开发环境还是需要掌握的 。

因此对于初学者必然要把握住方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要在那一层面上走。然后再着手学习较好,与ARM相关的嵌入式系统的较为实际的两个层面硬件层和驱动层 ,不管学好了那一层都会很有前途的。

如果想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层面的走的话,可能与ARM及其它体系相去较远,要着重研究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环境应用与相应开发工具链,比如WinCe操作系统下的EVC应用开发(与windows下的VC相类似),如果想再有突破就往某些音类的协议上靠,比如VOIP领域的基于SIP或H.323协议的应用层开发,或是基于嵌入式网络数据库的开发等等。

对于初学者来讲,要量力而行,不要认为驱动层工资高就把它当成方向了,要结合自身特点,嵌入式系统四个层面上那个层面上来讲都是有高人存在,当然高人也对应的高工资,我是做硬件层的,以前每月工资中个人所得税要被扣上近3千大元,当然我一方面充当工程师的角色,一方面充当主管及人物的角色,两个职位我一个人干,但上班时间就那些。硬件这方面上可能与我PK的人很少了,才让我拿到那么多的工资。

四、开发系统选择。

很多ARM初学者都希望有一套自己能用的系统,但他们住住会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就是认为处理器版本越高、性能越高越好,就象很多人认为ARM9与ARM7 好,我想对于初学者在此方面以此入门还应该理智,开发系统的选择最终要看自己往嵌入式系统的那个方向上走,是做驱动开发还是应用,还是做嵌入式系统硬件层设计与板级测试。如果想从操作系统层面或应用层面上走,不管是驱动还是应用,那当然处理器性能越高越好了,但这个东西自学,有十分大的困难,不是几个月或半年或是一年二年能搞定的事。

在某种意义上请,ARM7与9的差别就是在某些功能指令集上丰富了些,主频提高一些而已,就比如286和386。对于用户来讲可能觉查不到什么,只能是感觉速度有些快而已。

ARM7比较适合于那些想从硬件层面上走的人,因为ARM7系列处理器内部带MMU的很少,而且比较好控制,就比如S3C44B0来讲,可以很容易将 Cache关了,而且内部接口寄存器很容易看明白,各种接口对于用硬件程序控制或AXD单步命令行指令都可以控制起来,基于51单片机的思想很容易能把他搞懂,就当成个32位的单片机,从而消除很多51工程师想转为嵌入式系统硬件ARM开发工程师的困惑,从而不会被业界某此不是真正懂嵌入式烂公司带到操作系统层面上去 ,让他们望而失畏,让业界更加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

而嵌入式系统不管硬件设计还是软件驱动方面都是十分注重接口 这部分的,选择平台还要考察一个处理器的外部,你接触外部越多,越熟悉他们那你以后就业成功的机率就越高 ,这就是招聘时所说的有无“相关技能”,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把所有的处理器都接触一遍,而招聘单位所用的处理器就可能是我们完全没有见过的,就拿台湾数十家小公司(市价几千万)的公司生产的ARM类处理器,也很好用,但这些东西通用性太差,用这些处理器的公司就只能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了,那什么是相关工作经验,在硬件上讲的是接口设计 ,在软件上讲是操作系统方面相关接口驱动及应用开发经验。 我从业近十年,2000年 ARM出现,我一天始做ARM7,然后直接跑到了Xscale(这个板本在ARM10-11之间),一做就是五年,招人面试都不下数百人,在这些方面还是深有体会的。

我个人认为三星的S3C44b0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哪?因为接口比较丰富,技术成熟,资料较多,应该十分适合于初学者,有问题可能很容易找人帮且解决,因为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就如同51类的单片机,有N多位专家级的人物可以给你帮忙,相关问题得以很快解答,所然业界认为这款ARM都做用得烂了,但对于初学者来,就却是件好事。

因此开发系统的选择,要看自己的未来从来目标方向、要看开发板接口、还要看业界的通用性。

五、如何看待培训。

首先说说我自己,我目前从业近十年,与国内嵌入式系统行业共同起步,一直站在嵌入式系统行业前沿,设计过多款高端嵌入式系统平台产品并为众多公司提供过解决方案,离职前为从事VOIP的美资公司设计IP-PBX,历任项目经理、项目主管、技术总监、部门经理,积累众多人脉,并集多年经验所得,考虑到学生就业与公司招人的不相匹配,公司想招人招不到,而学生和刚毕业的工程师想找份工作也不太容易,于此力创知天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嵌入式系统教育培训。

因一线的科研人员和一线的教师不相接触,导至国内嵌入式人才缺乏,国外高校的技术超前于业界公司,而国内情况是业界公司方面的嵌入式系统技术要远远领先于高校 。为架构业界与高校沟通的桥梁,把先进技能带给高校学子,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打造一张王牌,并为业界工程师快速提升实现自我创造机遇,我就这样辞去了外企年薪20多万的职位,做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培训了。

对于培训来讲,是花钱来买时间 ,很多工程师都喜欢自己学,认为培训不值,这也是有可能的,纯为赚钱的培训当然不会太有价值,但对于实力型的培训他们可能就亏大了,有这样一笔帐不知他们算过没有,如果一个一周的培训,能带给他们自学两年后才能掌握的知识,在培训完后他们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消化培训内容,这样,他会省约至少一年半的时间来学其它的或重新站在另一个高度上工作,那么他将最迟一年后会拿到他两年后水平所对应的工资,就是在工资与水平对应的关系上比同批人缩短一年,每月按最少1千计,再减去培训费用至少多1.0万,同时也省了一年时间,不管是休闲也好,再继续提高也好,总之是跑到了队伍的前面了。

另一层面上讲,对于新人的培训相当于他们为自己提前买了份失业保险,有师傅会带领他们入道,我今年暑时班里最年轻的一个学生是大二的,今年才上大三,这学期才刚学单片机,但现在ARM方面的编程工作已经搞得有声有色了,再过一年多毕业,他还会失业吗?

再者通过培训,你可以知道很多业界不为常人所知的事,同时也为自己找了个师傅,就比如说,两个工程师分别用S3C2410和PXA255来做手持设备,同样两人都工作四年,再出去找工作,两人工资可能最多可相差一倍,为什么?这就是业界不为常人所知的规则,2410属于民品,被业界用烂了,做产品时成本特敏感,当然也对人才成本敏感了,PXA255是intel的东西,一个255 CPU能买三个2410,一直被业界定义为贵族产品,用的公司都是大公司或为军方服务的公司,不会在乎成本,只要把东西做好,一切都好说,但这方面做的人也少啊,因为开发系统贵啊。

对于说为自已找了个好师傅,我想是这样的,因为同级工程师间存在着某此潜在的竞争关系,有很多人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这意味着他将要失业,就是所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对于我们这些人就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了,我是在嵌入式系统平台设计上走到了一定程序,目前在国内这块的技术上已经是自己很难再突破自己,因此很多东西我对大家都是OPEN的,就比如说下面那部分关于接口设计中所提到的时序接口东西,我要是不讲,却使是高级硬件工程师我想也几乎只有10%的人能知道吧。

六、成为高级嵌入式系统硬件工程师要具备的技能。

首先我声明,我是基于嵌入式系统平台级设计的,硬件这个方向我相对来讲比较有发言权,如果是其它方面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还要和我们培训中心其它专业级讲师沟通,或去网站看看***。他们的方面上我只能说是知道些,但不是太多,初级的问题也可以问我。

对于硬件来讲有几个方向,就单纯信号来分为数字和模拟,模拟比较难搞,一般需要很长的经验积累,单单一个阻值或容值的精度不够就可能使信号偏差很大。因此年轻人搞的较少,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拟电路数字化,比如手机的Modem射频模块,都用成熟的套片,而当年国际上只有两家公司有此技术,自我感觉模拟功能不太强的人,不太适合搞这个,如果真能搞定到手机的射频模块,只要达到一般程度可能月薪都在15K以上。

另一类就是数字部分了,在大方向上又可分为51/ARM的单片机类,dsp类,FPGA类,国内FPGA的工程师大多是在IC设计公司从事IP核的前端验证,这部分不搞到门级,前途不太明朗,即使做个IC前端验证工程师,也要搞上几年才能胜任。dsp硬件接口比较定型,如果不向驱动或是算法上靠拢,前途也不会太大。而ARM单片机类的内容就较多,业界产品占用量大,应用人群广,因此就业空间极大,而硬件设计最体现水平和水准的就是接口设计这块,这是各个高级硬件工程师相互PK,判定水平高低的依据。而接口设计这块最关键的是看时序,而不是简单的连接,比如PXA255处理器I2C要求速度在 100Kbps,如果把一个I2C器件,最高还达不到100kbps的与它相接,必然要导致设计的失败。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51单片机可以在总线接LCD,但为什么这种LCD就不能挂在ARM的总线上,还有ARM7总线上可以外接个Winband的SD卡控制器,但为什么这种控制器接不到ARM9 或是Xscale处理器上,这些都是问题。因此接口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连接,要看时序,要看参数。一个优秀的硬件工程师应该能够在没有参考方案的前提下设计出一个在成本和性能上更加优秀的产品,靠现有的方案,也要进行适当的可行性裁剪,但不是胡乱的来,我遇到一个工程师把方案中的5V变1.8V的DC芯片,直接更换成LDO,有时就会把CPU烧上几个。前几天还有人希望我帮忙把他们以前基于 PXA255平台的手持GPS设备做下程序优化,我问了一下情况,地图是存在SD卡中的,而SD卡与PXA255的MMC控制器间用的SPI接口,因此导致地图读取速度十分的慢,这种情况是设计中严重的缺陷,而不是程序的问题,因此我提了几条建议,让他们更新试下再说。因此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对系统整体性的把握和对已有电路的理解,换句话说,给你一套电路图你终究能看明白多少,看不明白80%以上的话,说明你离优秀的工程师还差得远哪。其次是电路的调试能力和审图能力,但最最基本的能力还是原理图设计PCB绘制,逻辑设计这块。这是指的硬件设计工程师,从上面的硬件设计工程师中还可以分出 ECAD工程师,就是专业的画PCB板的工程师,和EMC设计工程师,帮人家解决EMC的问题。硬件工程师再往上就是板级测试工程师,就是C语功底很好的硬件工程师,在电路板调试过程中能通过自已编写的测试程序对硬件功能进行验证。然后再交给基于操作系统级的驱动开发人员。

总之,硬件的内容很多很杂,硬件那方面练成了都会成为一个高手,我时常会给人家做下方案评估,很多高级硬件工程师设计的东西,经常被我一句话否定,因此工程师做到我这种地步,也会得罪些人,但硬件的确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让很多高级硬件工程师也摸不到头脑。

那么高级硬件件工程师技术技能都要具备那些东西哪,首先要掌握EDA设计的工具类如Protel\ORCAD\PowperPCB\Maplux2 \ISE、VDHL语言,要能用到这些工具画图画板做逻辑设计,再有就是接口设计审图能力,再者就是调试能力,如果能走到总体方案设计这块,那就基本上快成为资深工程师了。

硬件是要靠经验,也要靠积累的,十年磨一剑,百年磨一针。 ”

求微单相机排行榜,有哪些比较推荐?

德国斐纳TOMEFON、戴森、美的、飞利浦、海尔扫地机器人都很不错的,适合家庭使用。

1、德国斐纳TOMEFON

德国斐纳TOMEFON是全球范围内净化领域处在巅峰水平的品牌。该品牌旗下的产品无论在性能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胜于业内其他同类品牌。

从16年发展至今,斐纳TOMEFON历经了40余载的风雨历程和艰难坎坷,目前,该品牌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研发团队和生产技术工艺。

因此,斐纳TOMEFON扫地机器人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清洁需求,同时其清洁效果也是处于一流水平。

自斐纳TOMEFON的扫地机器人打入中国市场后,迅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连续多年荣登销售排行榜首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级产品。

2、戴森

作为英国著名的创新技术品牌,戴森的扫地机器人对家中死角位置的清洁十分到位,同时,该产品以覆盖全区的360°视角让扫地机器人具备了智能双眼,彻底避免了清扫时会碰撞家中各种障碍物的情况。

3、美的

美的集团是中国著名的家电集团,生产的家电产品种类数量已高达1200多种,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美的生产的扫地机器人功能多样、性价比极高,因此在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4、飞利浦

1891年成立的飞利浦世界闻名,它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缔造了扫地机器人卓越的性能。飞利浦生产的扫地机器人有一个优势是拥有防阻碍感应功能,因此该产品在清洁时不用担心它会撞坏自己,极具智能化。

5、海尔

海尔的扫地机器人虽然不如斐纳TOMEFON具备全面的智能化实力,但是足以应对家庭日常清扫需要,再加上海尔拥有最一流的售后服务,在消费群体中口碑较好,因此销量也十分不错。

选购指南:

1、侦测系统  

好的侦测系统能让机器在工作中看清家居环境,防止碰撞跌落,自我保护。市面上的扫地机通常用的侦测系统有红外线侦测,仿生超生波雷达装置,另外还有部分扫地机器人用的是RPS激光测距。仿生超生波和RPS激光测距这两类技术成本较高,相对应的产品价格也会较高。

除了以上三种装置以外,还有些扫地机器人厂家创新用了红外线与仿生超生波相结合的侦测方式,俗称双侦测。不过用这种装置的扫地机器人屈指可数,目前只有台湾浦桑尼克扫地机器人用的这款先进装置。  

2、定位系统  

我们都知道扫地机器人能否规划清扫取决于扫地机器人的定位技术,市面上的扫地机所运用的定位技术不外乎三种:RPS激光定位系统,vSLAM图像位移定位系统,以及无线载波室内定位系统,这三种被称为全球最为先进的定位技术。

随着扫地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产品也越来越智能,在定位技术上也出现更为先进的双定位,无线载波+激光巡航强强联合,清扫有条不紊更智能,更好地为人们减轻负担。  

微单相机排行榜有:佳能EOS M100、徕卡Q、索尼NEX-5R、富士X-Pro 1、奥林巴斯OM-D E-M5、松下GH3等,值得推荐的是佳能微单相机。

1、佳能EOS M100

佳能EOS M100堪称微单入门的不二之选,对于画质要求没那么高的摄影爱好者而言,这款产品时尚、便携,翻转的液晶屏设计能使让其成为新一代自拍神器。同时佳能EOS M100能够使用佳能EF-M系列镜头以及搭配卡口适配器更可以使用大量佳能EF系列镜头,极具性价比的价格和想拍就拍便携性让佳能EOS M100轻巧便携还有高颜值,是微单入门的不二之选。

2、徕卡Q

徕卡Q应该是莱卡最具性价比的一款微单产品,28mm焦距的镜头让这款不能更换镜头的相机适用范围极为广泛,风景人文肖像特写这款镜头都能轻松应对。同时莱卡Q保持了莱卡特有的“毒!德味!”,虽然它是一款入门级的微单相机,但是徕卡Q右上角依旧有那个圆圆的“可乐标”,单单这个标的就足以让徕卡Q在外出摄影时成为别人的焦点。

3、索尼NEX-5R

再高端一点的机型为索尼NEX-6,相比5系列多出了电子取景器、标准热靴及内置闪光灯的配置,这三款机型都用了1610万像素的APS-C传感器,并支持全摄像和翻转液晶屏幕(其中NEX-5N和NEX-5R支持触摸屏)。另外,最新的款式的NEX-5R和NEX-6还新增了WIFI和APP功能,可以与智能手机、平板或PC进行无线照片传输。

4、富士X-Pro 1

两款相机都用了1630万像素的传感器,都配备了取景器(其中X-Pro 1为更先进的光学电子混合取景器),整体做工也都十分精良。一些用户反映,富士X-Pro 1的功能更多,所以相对来说更难上手一些,但绝对值得花时间去研究。相对来说,富士旗舰的无反产品更专注于拍摄,所以定位和价格都要比索尼NEX高一些,更适合专业级的摄影爱好者。

5、奥林巴斯OM-D E-M5

相对来说,奥林巴斯OM-D E-M5的机身体积要比“Pen”系列大一些,但依旧具有不错的便携性,并且手感良好,同时集成了电子取景器和更多的模式拨盘,操作起来更顺手。它还使用了新型的1600万像素M4/3尺寸传感器,也是一个进步。所以对于拥有M4/3镜头群、喜爱专业操控性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奥林巴斯OM-D E-M5会是一个好选择。

6、松下GH3

相比上面的机型,来自松下的GH3似乎知名度不高,可能与其缺乏营销力度和可定制性有关。从外形设计上来说,松下GH3更接近单反相机,机身偏大一些,通过牺牲体积来提升操控性,机身的按键布局都十分接近单反相机。另外,它也提供了1600万像素传感器、电子取景器、甚至是机身的光学防抖、WIFI传输以及远程控制闪光功能,在无反可换镜头相机中十分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