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华为以不同的模式进入汽车行业,谁才是主流?

2.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3.华为车载无线充电器支持小米吗

小米汽车和华为汽车充电方式对比图_小米汽车和华为汽车充电方式对比

自从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进军电动汽车领域以来,小米在这方面的进展就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小米总裁雷军对于汽车业务似乎非常看重,此前更是传出他在大部分工作时间中都是呆在小米汽车部门的办公室里的。无论如何,随着各种消息不断地流出,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在稳步推进。至于其具体的表现究竟如何,就让我们等待时间去验证。2021年2月,小米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2月21日,小米公告称,该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7 月 27 日消息,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充电站?专利近日获得授权。信息显示,这个专利和汽车的充电站有关,其包含了基座和多个充电桩,可以同时为多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同时,官方表示,这个充电站可以节省汽车在充电中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提高充电的准确率。小米汽车充电站专利获授权,可对运输车上多个车辆充电,多项汽车技术专利的公布,凸显了小米目前在汽车项目上的研发正有序进行中。据统计,目前小米汽车已经公开了37项技术专利,范围包括自动驾驶、AI、电机、巡航、噪声甚至汽车充电领域等,该充电站包括基座和多个充电桩,其中多个充电桩固设在基座上并且间隔布置在基座的至少一侧,用于对装载在运输车辆上的多个电动车辆充电。本公开提供的充电站能够大大节省为新车充电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效地提高充电准确率。

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1100万台,位居国内第四。但。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ARPU为13.4元,同比下滑13%,这已经是连续7个季度出现下跌。数据背后体现的,是小米智能生态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商业附加值的下降。换句话说,小米很需要一些新的产品来撩拨消费者热情,巩固其智能硬件生态护城河。而汽车无疑是小米智能生态的重中之重。

小米找来了前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而周钘的加入,其实也从侧面暗示了小米汽车进度良好、?量产在即?,2024年定能如期上市。

同时涉及手机与汽车两个领域的,并不只有小米一家。前后华为、后有魅族,再加上?过江龙?CarPlay?2.0,小米既不是第一个在?车-机?互联中发力的品牌,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总结:目前,国内的纯电动车的价格似乎都在不断走高,小米是一家十分懂得控制成本的企业,期待未来的性能和价格,都可以让人满意称好。

小米华为以不同的模式进入汽车行业,谁才是主流?

华为和小米不是一个量级,不说什么五百强,小米只是做手机起家的,华为在通讯行业涉及很广,主要做路由器(不是你家的无线路由器),而是像中国移动那种服务器,全球都有市场份额,手机只是其中华为的一个业务,用小米和华为比,有点高看小米了。

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进入2021年之后,国内造车新势力迎来了PLUS时代。

从2014年4月,马斯克带着特斯拉来到中国之后,一股智能电动车风暴即在投资界掀起。同年蔚来和小鹏宣布成立,国内市场迎来了造车新势力时代。从2014年到2021年,国内出现了上百家造车新势力,但真正能够实现交付并交出不错成绩的企业却不足10家,可见市场的残酷性。

回顾过去几年间,造车新势力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行业巨头多在“背后”用功,很少亲自出马造车。而在进入2021年之后,这个局面却发生了令人咋舌的变化,百度、小米、OPPO、富士康、滴滴、美的等各领域的行业巨头,直接宣布将要造车,加上之前的恒大和宝能这两个房地产巨头,无疑开启了造车新势力的第二阶段。也正是这些巨头的入局,让国内造车新势力迎来PLUS时代。

目前来看,除了食品领域还未见巨头级企业入场外,几乎国内所有行业都有巨头已经进入了 汽车 圈。在这些巨头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阵容,首先是以华为为代表的 汽车 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它们虽然也进军 汽车 市场,但并没有直接造车,而是主攻智能 汽车 技术解决方案,做网联车、智能 汽车 时代的新“博世”;另一种则是小米为首的直接进场宣布造车,小米创始人雷军甚至高调表示:我愿意以个人名誉为赌注,为我们智能电动 汽车 的未来而战。

看得出,华为、小米两大行业巨头都进入了 汽车 领域,但方式却有不同,这也代表了当前众多进入 汽车 领域的企业两种方式。那么,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主流,或者说哪一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呢?

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直接造车

从2014年开始算起,众多行业进入到了 汽车 领域,虽然成绩各异,但却证明了一个道理,那便是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直接造车。就拿华为来说,虽然资金充足,也有技术储备,但毫无疑问在造车方面缺少经验,毕竟让一个外行人去干内行人的事,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

显然,华为能造车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风险也是巨大,而华为则选择了一种更为可靠的方式进入 汽车 市场,那便是帮助别人造车。对于华为来说,在智能 汽车 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沉淀与积累;其次,华为过硬的技术研发实力更是名声在外,用户对其品牌的忠诚度与信任度也是显而易见,这是华为的优势,但并不能证明华为造车一定可以成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华为的帮助下,能够让更多车企受益。就此而言,华为用自己最擅长的技术进入新领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盈利显然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一定有一个疑问,那便是直接造车多挣钱,做供应商盈利能够让他们满意吗?若从整体营业收入这个角度看,零部件企业可能相对较低,但是从利润角度看,一些零部件企业比许多整车制造企业还要高许多。

从世界财富500强公布的数据来看,霍尼韦尔公司、江森自控两家 汽车 零部件公司的利润水平,只比丰田、大众、通用 汽车 这三家整车制造公司较少,而比世界其他制造公司要多上许多。尤其随着新能源 汽车 与智能驾驶的普及, 汽车 零部件企业对于整车制造公司的影响权重越来越大

可以这样说,华为不直接造车,不仅降低了风险,同时在最具竞争力的地方入局,显然是不错的模式。

直面战场,小米或将创造 历史

正如在十年前,小米刚刚入局,便像鲶鱼一样推动了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展,并和同行一起,把所有山寨机都干翻了。如今,随着小米再次将目标瞄向 汽车 ,是否能够推动 汽车 行业进一步向上,多了几分期待,当然也保持着密切的观察。

当然,对于小米来说,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便是将车造出来。毕竟,随着传统车企的转型、造车新势力的成熟,市场还有多大的蛋糕可分,谁都不得而知,只有更早地进入市场,才能真正抢占市场,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无论如何,对于雷军的创业精神,还是值得佩服,毕竟在52岁的时候再创业,造车的决心和勇气值得我们尊敬。

共同推动中国 汽车 的发展

回到文章的主话题:究竟谁才是主流呢?其实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毕竟这代表不同公司的战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家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都是值得尊敬的。但两家公司到底哪家公司能够走向成功呢?这需要看两家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情况,才能有一个更为可信的结论。

当然,在这个智能化时代里,合作才能共赢。说到中国造车领域,其实在2003年前后也曾经掀起过一次全行业造车大潮。上一次造车热中,比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家电业、手机业、烟草业、电池公司等行业的巨额资本,像潮水一般涌入 汽车 业。结果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存活下来的微乎其微。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那就是不能各自为战,否则面对强大的国外 汽车 品牌,中国 汽车 品牌的胜算很小。

无论如何,我们都欢迎这些巨头进入 汽车 圈,毕竟有竞争才有发展,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这些造车新势力能和传统车企一同,推动中国 汽车 品牌共同走向成功。

华为车载无线充电器支持小米吗

华为汽车业务巨震,一张限制余承东的大网,缓缓展开。

事实上,坊间早有传闻,关于造不造车,华为内部存在着2种声音。而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的离职,以余承东为首的“造车派”,就此占据了上风,春风得意马蹄疾。

紧接着,AITO问界改成华为问界宣传,智选车模式四处“攻略”,将江淮、奇瑞等车企也收入囊中。只不过谁也没能想到,广汽埃安的“降级合作”,竟然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改变方向”的导火线。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了《第六届董事会第35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 AH8 项目变更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的“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据称,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埃安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但这种合作伙伴发展战略大方向的改变,对于华为来说,却代表着另外一层意味——广汽的防备心,更深了。

对此,余承东在日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是表述道:

因为华为仍然是一家被制裁的公司,在被制裁的情况下,欧美日的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新势力车企,有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为了自己的控制点,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华为。

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然而在收入方面,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仅为20.77亿元,占总营收的0.3%。

显而易见,华为汽车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严重失衡。

也正是因为这样,余承东才会说,“如果没有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大量销售,就不能商业变现,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而这一点,也是余承东坚定智选车模式的原因所在。

此时的华为,像是被行业形势逼上了造车之路。而华为的高层们,却更像是在逼着余承东“放弃”,以遏制住其疯狂生长的野心。

毫无疑问,任老再次签订的那份5年内不造车的文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据悉,该文件不仅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定,更是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也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的字样。

胳膊拧不过大腿,“华为问界”胎死腹中,余承东的生态联盟也就此被打乱。更有甚嚣尘上,余承东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的“罪人”,喊打。

对此,坊间借题发挥的传闻很多,或是“华为接班人”的阴谋论,称余承东功高震主;亦或是,华为余承东即将赴小米汽车任职,另投明主……

小米汽车,缺个余承东?

4月初,坊间传闻,小米汽车和很多vc、猎头都在频繁接触会面余承东,似乎是看到此时余承东的不如意,并相信其“单干”也能撑起一片天,想要推波助澜一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个人看来,余承东跳槽小米的概率,或许真的没有那么大。而且不久前,小米集团也对外回应称,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消息不实。

常言道,天时地利人和,是成事之本。如果真的像传闻中那样,雷军接触余承东,试图引进这一“大鳄”,那一山总难容二虎,雷军亲自带队造车、赌上下半生声誉的说法,也就付诸东流了。

而且从目前小米汽车的团队来看,其主要成员以公司“老人”为主。

尽管小米也引进了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等外来行业人士,但总的***员框架,还是一群“老兄弟”在发挥作用。

当然,原上汽通用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后负责小米汽车营销业务,前段时间又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离职的周钘,却也是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

有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周钘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融合得并不好,营销理念、造车理念有所偏差。但无论哪种说法,如何打好营销第一战,对于小米汽车这样的后来者,永远是重中之重。

蔚来、理想、小鹏的例子表明,营销方式、市场声量的把握,与之后的销量往往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摔一个大跟头,就像小鹏一样,自G9失利之后,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必须承认的是,如今的时代里,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如果试图“乱拳打死老师傅”,像之前小米汽车自曝设计图的操作,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在小米汽车想走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所以,小米汽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小米汽车需要余承东吗?

退一步讲,如果雷军依旧坚定带队,那么小米汽车并没有余承东合适的位置。相反,如果雷军还有其它伟大事业,比如Chatgpt等AI大潮流,那么放权给余承东,也并无不可。毕竟,能够撑起汽车这一大业务,且具备自我魅力的领导,并没有太多。

以价值为王,而非价格

2023年开年,特斯拉、比亚迪掀起了汽车价格战的序幕。而在这场大战之中,除了市场份额的争夺之外,必须承认的一点在于,所谓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市场舆论和行业大势的双重冲击下,小米汽车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的是,作为依旧没有实车亮相的造车势力,小米汽车避开了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环境,以及本次价格战的市场份额争夺。但同样是这个原因 ,后发力的小米汽车,会迎来更为深刻的“价值战”。

不同角度来看,小米汽车拥有2方面的价值: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

首先,直言不讳地讲,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价值,大部分由小米集团赋予。而在这一点上,可以从3点表述:

其一,小米生态的加持。小米汽车的加入,可以给予消费者AIoT的闭环体验。如此场景端的完善,将会带来体验上的提升,而这也是车企造手机,手机厂商造车的一大正向。

其二,小米销售网络的加持。类似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销售方式,与小米销售网络的融合,将为小米汽车的销售带来足够多的窗口。

其三,小米技术的加持。多年互联网技术的积累,不仅会给小米汽车带来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思维模式,更能在产品功能定义等方面,提高效率。

而后,是关于小米汽车的产品价值。

因为没有官方的具体产品信息披露,这一方面并不好过于武断地衡量。但根据此前晚点所曝光的产品点:小米汽车首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有2个方案,一个版本26万~30万元价格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最新爆料显示,小米汽车依旧分为2款,一款配备92度电池,续航766公里;另一款配备120度电池,续航1036公里。自动驾驶方面自研,座舱芯片用高通8295,前后3颗激光雷达,售价29.99万~36.99万元。

如此来看,小米汽车冲击高端市场之心不死,但贵也是真的有些离谱。

不难预见的是,如果相关爆料为真,那么将时间推迟到明年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其高昂的价格,必将引起整个市场的轩然大波。

而这里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价格高不代表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充足。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经济大环境的疲软,各种负面因素的加持下,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将会如无源之水一般,不得长久。更何况,与华为相比,小米也确实弱上一筹。

而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的不足,才引得坊间风言风语,进而传出余承东即将加盟小米汽车的消息。再加上如今小米汽车小动作不断,如此慌张的根源,除了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之外,更多的也还是其本身“价值”的不够出彩。

毫无疑问,以后的路会愈加艰难。至于雷军是否会和余承东一样,遇到如今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妨用时间来验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车载无线充电器支持小米。华为手机和小米手机的充电接口都是Type-C接口,Type-C接口是USB接口的一种连接介面,不分正反两面均可插入,大小约为8.3mm×2.5mm,和其他介面一样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但是每个手机品牌的原装充电器的电压和输出电流不是相同,不使用原装的充电器充电,就很容易损坏电池。

注意事项

在正常情况下,无线充电器不会损坏手机。当前无线充电的工作频率在1M以下,因此不会影响手机的信号。无线充电不会影响手机的电池寿命。它与有线充电基本相同,但是速率较低,但是无线充电器的转换率仍然很高,可以节省更多能量。

无线充电器重要使用感应耦合技术。由于耦合技术重要通过线圈的磁场出现电流,因此电池的内部组件无法形成磁场,因此在通电过程中不会损坏电池的内部结构。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手机都符合QI无线充电标准,并具有内置的无线接收器,该接收器具有额定的电压和电流,因此无线充电器对手机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