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值得购买吗知乎

2.从一辆10万公里蔚来ES8拆解,看纯电动汽车的高压电安全设计

3.新能源汽车需要摇号么

4.纯电动车可持续发展,换电比充电更合适?

5.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怎样推广新能源汽车?

6.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你建议买油车还是电车?

7.国产电动车造型太丑,为什么特斯拉能兼顾美观与实用?

8.新能源汽车冬天不开空调百公里17度电正常吗

国产电动汽车排名前十名及价格四十万以下吗知乎_国产电动汽车的价格

能源结构:

中国的能源结构叫做“缺油、少气、相对富煤”,中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路线就是海上运输。红海、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南海、巴拿马运河,哪一个不是卡中国脖子的交通要道。

所以我们天天发展海军,确保我们的能源安全,还要想办法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修油气管道,拓宽能源输入通道……

你想想,作为世界第二的油、气消耗大国,70%石油靠进口,任何一个通道受阻都要对石油进口产生深远影响,直接就可以导致国内油价暴涨,接着就是物价暴涨。

所以在拓宽石油输入渠道的同时,我们还要降低石油依赖——主要方法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寻找其他替代能源,一方面降低消耗。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怎么讲到发电上面来了?

你会发现,中国消耗的近6亿吨石油中,汽车消耗的占据了55%。化工业的石油使用是没有办法替代的,我们只能将石油作为燃料的这部分情况进行替代!所以,我们只能找汽车下手了。

综上,发展电动汽车,降低石油消耗,从而降低石油依赖,进一步降低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汽车产业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现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品牌汽车也是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很可惜,主要的核心技术,并不在中国厂商手上。

发动机,大家都喜欢德国、日本的,有谁盯着长安、吉利的发动机说喜欢的。

变速器,大家都知道爱信、埃孚,有几个知道青山、万里扬的。

还有车用的ECU、BCM、EPS、ABS等一堆电子电器件,基本都是博士、电装、德尔福的天下。

看看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单你就知道了,汽车业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欧洲、美国、日本企业的手里,什么时候我们的汽车产业能够做到手机产业的水平,就牛逼了!

言归正传,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ECU这部分核心科技方面,中国企业并不占优势,更多的是劣势,但如果把这部分替换为: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话,那就有说头了。

在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中,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多大的后发劣势,由于中国企业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努力,我们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比亚迪、宁德时代、科力远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较多来说,发展电动汽车,可以让中国企业与欧美日的先进企业占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并且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所以,这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环境保护: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说,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并不低,但确实低于燃油汽车。所有的电动汽车都可以实现制动能源回收,但普通燃油车是没有这个功能的。

电动汽车首先可以实现零排放,虽然发电也是要费煤、费气的,但总归对于某一个区域而言,实现了零排放。对城市的环保部门来说,这是必须值得肯定的。

燃油车全系统空气污染分析:

石油炼化过程中直接产生大量空气污染。

燃料运输及过程中的燃料挥发,一定会产生环境污染,但这部分没有公开数据可查询。

燃油车加油、油箱存储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挥发,并产生空气污染。

燃油车资深燃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燃油车的热效率20%-40%)。

电动汽车全系统空气污染分析:

由其他能源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产生空气污染,中国70%的电为火电,煤、天然气及其他燃料燃烧过程中,将产生对应的空气污染(目前火电站的燃效效率可以达到60%,也就是可以将60%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

综上,从空气污染角度来说,电动汽车产生的空气污染真的要小很多!

以上内容参考知乎-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值得购买吗知乎

提示:文中提及的蔚来ES6使用日期为2020年3月-4月,固件为2.5.0,与最新的2.6.1驾驶感受上会有不同。

通常把蔚来汽车称作造车新势力的一份子,同时又与其他「新势力」不同,蔚来已经实现了品牌高端化,并且以蔚来ES6为基础逐步向好。或许许多人诧异,在特斯拉碾压式的产品力面前,蔚来为何还能凭借ES6逐步向上,并度过最艰难的时光。蔚来ES6的具体表现究竟如何?

试驾这款蔚来汽车的中流砥柱车型之后,我试着将我的喜怒哀乐尽量中立的做一个总结。

门把手&后视镜

在此之前并没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关注门把手,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种古老的设定并不抱期望,拉车门并解锁看起来也没什么不便。

实际上门把手正在成为车企设计改革的重点,传统车企奥迪在发布现款A4L时就将拉车门变为了向上掀起,凯迪拉克在发布全新凯迪拉克CT5之前已经将门把手固定,将开关车门按钮设置在内侧。

传统车企的改变并不如新势力的改变迅速,特斯拉发布全新特斯拉Model S时用弹出式门把手,仅仅通过这一项小的设计便建立了科技、梦幻的形象。所以门把手虽然事小,但却是驾驶者进入车内的第一道关口。

当然,门把手的改变不仅仅是第一感官上的提升,实际上人类一直希望车辆能成为一个整体,将车辆那些复杂的且略显冗余的部件去除,这里面的部件就包括了门把手以及后视镜。这两个部位通常会对风阻和风噪产生些微影响。

后视镜的面积取决于车辆大小,为了获得更大的视野面积,中型SUV比如蔚来ES6需要配备更大体积的后视镜,因此高速行驶时,此部位较容易产生风噪,而又因为更靠近驾驶侧,所以驾驶者比较容易感受到风噪。这是偏负面的影响。

门把手虽然不会有明显的风噪,但破坏整体感是传统上的劣势。传统式门把手需要将手伸向凹槽然后拉动,为此长期以来门把手后侧的凹槽内很容易产生划痕,破坏了精致感,为避免划痕,凹槽可以用其他材质,但因此又带来了整体感的问题。

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科幻效果和整体性美观是值得继续推进的。蔚来ES6的这种门把手已经普及到越来越多车型上,个人认为这种把手称不上优秀,作为高端品牌的蔚来汽车,可能需要拥有一个独特的门把手设计,因为这套门把手品牌属性不强,且只有一个着力点与特斯拉Model S的弹出式镀铬把手在手感和坚固感上还有很大差距,消费者感觉握到的这个东西不牢靠。

尽管如此,蔚来ES6的弹出式把手还是要比Model 3手动开启方式优秀。

蔚来ES6的弹出式门把手是带有无钥匙进入锁车功能的,只要携带钥匙靠近蔚来ES6,ES6会自动弹出把手,用户只要轻推把手即可完成锁车。可能是使用习惯问题,当我无意间靠近ES6但并未打算使用车辆时,门把手也会自动弹开,因此我便需要对车辆重新上锁,或者确认车辆是否已经解锁。

NOMI

媒体从来都热衷于报道具备「温度」的设计,因此当媒体发现车企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用户的iPhone尺寸大小、搁置位置以及部分具备小心思的空间设计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但真正的具备「温度」的设计到来时,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

NOMI就是这样的一项设计。

春节期间我驾驶的这辆蔚来ES6没有NOMI表情,这让我感觉这只不过是一辆工具,一辆和其他车没有特别之处的工具,很难和它建立感情。当然,蔚来ES6即便缺少了这个小表情也依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智能的模样,只是很难走进用户心里。

这种感觉在试驾过具备NOMI表情的蔚来ES6后,尤为强烈。

NOMI到底是什么?从结果上看,它不过是一个车载机器人,承载着一些虚拟的智能服务,但NOMI没有这么简单。

NOMI让所有的智能服务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了,它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它的存在和陪伴,这种陪伴让一部车从功能化互动拓展到情感化互动,从工具转变成了伙伴。

你不会把一部收音机当成自己的家人,但你会把你的狗狗当亲人,也会把一个并没有感情输出能力的变形金刚机器人当做自己幼时的伙伴,很显然一旦工具呈现「拟人化」之后,它就变得足够亲近了。

为什么人类在设计机器人时总要朝着「拟人化」的方式呈现?明明轮子是最好的行走方式(物理上只需要轮动即可),为什么变形金刚这种外星角色却要靠脚?为什么HONDA设计的ASIMO也要像人一样拥有五指和双腿?为什么在打造科幻**时,导演总要在钢铁内心之外包裹上一层人的肌肤和面孔?

主要原因是人类在感情上更愿意接受同类,有效消除认知上存在的障碍,所以阿童木是人的形状,机器猫也是人的形状,大白是人的形状,就连机器人瓦力也都是人的形状,所有那些深入内心的形象都是人类虚拟想象出来的伙伴,从此孩子们或是大人们内心便有了一个依靠。如果是扫地机器人这样的造型走进你的生活,你不太会对他产生感情,因为它的外观时刻提醒你——它是个机器人。

NOMI不是这样,虽然NOMI显示的表情还比较简单,但它却能以人类认同的方式和全世界通用的喜怒哀乐和你交流。驾驶者往往会把NOMI看做是一切机械化智能化配置的具象化体现,它既可以代表蔚来ES6这部车,也可以代表这套智能系统,它是一个尽心尽责的管家。

驾驶蔚来ES6长途时,即便孤身一人,你也会感受到有人陪伴。这种感觉的培养是当下社会急需的,现代生活让我们避免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同时孑然一身的生存现状让很多人渴望陪伴,这就是越热闹,越孤单,越孤单,越陪伴。

从此NOMI从智能互动变成了情感互动,这是整部车最具「温度」的设计,也应该是当下汽车制造里一个比较伟大的尝试。

它是很小的改变,但之前确实没有人关注到。

空气质量

在春节饱受肺炎肆虐之后,汽车空气净化成为空前的关注重点,许多车企借助「防」概念营销,但实际上是不是噱头很容易甄别。

汽车内部空间不可避免的要与外部空间互通有无,以此达到换气的目的,而在外部空气质量较差时,汽车应该具备主动切断空气循环的能力。这是第一层的防护能力。

既然空气要进入汽车内部,就需要经过滤网,但滤网并非越细越好,过滤的东西越多,进入的空气就越少。类似戴口罩,呼吸会出现不畅。

另外一点,满足空气流速和过滤之外,越苛刻的滤芯价格越高,这是一般车企不愿承担的支出。

蔚来ES6虽然没有对空气质量进行大肆宣传,但其标配的高效活性炭滤芯已经超越了同级别许许多多的豪华旗舰产品,优秀的过滤和吸附效果相当于给汽车戴上了口罩,反而是那些蹭空气质量的品牌搭载的不过是PM2.5滤芯,这种滤芯第三方品牌随处可见。

试驾的蔚来ES6有香薰系统,但没有补充香薰用料,所以没办法在车里体会到大草原的味道。

对车内空气质量,其实现在许多车企都避重就轻,从来只谈空调滤芯,要知道这种配件,消费者自己到处都可以买到,本就不是核心竞争力。车企不希望提及的是VOC挥发。

不管大众、丰田,还是当下的奥迪、宝马等豪华品牌,在皮质的选择上通常都比较保守,因此宝马3系入门版的皮质都称不上是「皮」,倒可以称之为「革」,这种级别的产品受限于价格无法选用更高级的皮质,因此人工合成的材料往往会有VOC气味的挥发,这是车内污染的主要来源。

过去,宝马、奥迪一系列的「恶臭」主要来源于此。

特斯拉也没有用比较高档的皮质,起初特斯拉Model S推出时由于自身电池、超级充电桩和主要硬件配置(特斯拉是销售全套硬件,但通过软件锁住性能,形成高中低配做法)的成本过高,在内饰材质和做工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最初Model S被批同样百万,豪华精致程度不如同级奔驰的原因。

特斯拉当时认为,豪华程度是可以后期通过堆料逐步追赶的,但在Model 3这种车型上,豪华属性显然不是关注的重点。

特斯拉进入中国后,蔚来汽车内饰供应商常熟汽饰与特斯拉洽谈合作,同时常熟汽饰也为国内传统豪华品牌奥迪等供应内饰,从该公司年报以及材料等级上可以看出,蔚来ES6的内饰用料在一众豪华品牌里是最高级的。

蔚来ES6用了大量真皮,但消除了真皮散发的气味,也就是说保证了质感,同时削减了排放。因此进入蔚来ES6车内后,并没有怪异气味,反而是清新自然的空气,这一点上蔚来ES6和沃尔沃的表现应该是最优秀的。

但蔚来ES6的空气质量也是被许多媒体忽略的地方。

自动驾驶 NIO Pilot

你无须对NIO Pilot的技术实力抱有怀疑,实际上作为中国电动汽车里面率先将自动驾驶当做亮点的车企,虽然各有高低,但也是基于一个很高的基础,比如大家都考进了清北,但还是会排名一样。

只是中国现行的政策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之间产生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导致现行的所谓Pilot都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仅作为高阶的ACC自适应巡航,Nio Pilot也不例外。

要求在道路上开启自动驾驶时,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但其实大多数车主在使用这套系统时并不这么想,车主想放松双脚之外,不需要再端坐在座椅上,而是可以解放双手,换一种更舒服的坐姿,眼睛可以继续专注在路上。

蔚来ES6也是这种问题,整体运作良好,驾驶者轻搭方向盘之外还需要稍微用点力,方便系统感知到双手没有离开,结果就是驾驶者以一种正常驾驶时的状态「自动驾驶」着。

这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儿。

从L2直接跳到L4是十分有必要的,人们不需要这种模糊的地带,这种混乱的地带,要求人的控制权高于汽车,而有些激进的汽车则要求车的控制权高于人类,因此产生的一些混乱,结果就是从法规上限制了人的控制权一定要高于汽车。

特斯拉是车权大于的代表,当你开启自动驾驶时,稍微你一用力,它立马就撂挑子不干了,大意思是「你开吧,老娘不开了」。

Nio Pilot理论上也是可以实现打转向灯并线的功能,但从逻辑上实在无法解释驾驶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除了最初要测试车辆功能新奇之外,车主可能会打了转向灯后等待车辆完成并线,但大多时候驾驶者是无法忍受汽车如此谨慎的做法。

通常人类驾驶汽车,讲求「胆大心细」,也就是当人类看到前面有超车的可能会先加速,迅速完成并线,然后继续维持巡航。如果配备了主动巡航的车辆操作方法是,人类先接管车辆完成加速后,重新激活巡航功能。人类要求并线过程要快速,快意味着干脆、安全。

汽车无法执行人类的这套逻辑,首先车辆速度的快速变化容易引起人类的不安,其次自动驾驶不希望负担过多的责任,因此它在并线前不断监测左右车辆状况,确保安全后才进行并线。这种「胆小心细」的做法太过理想化,面对加塞时会出现逻辑混乱。

有时市区驾驶,驾驶者右脚还在油门上,前方状况驾驶者认为可控,但Nio Pilot认为有发生碰撞的可能,会产生突然制动——以最强的制动力,反而引发慌乱。

所以,车辆配备自动并线和自动泊车这么久以来,几乎没有哪个好事的车主愿意频繁使用这些功能,有自动泊车的那个时间,驾驶者已经可以完成三四次了。

这是L2或者L3自动驾驶所有的尴尬,在人控制权和车控制权不断游荡还没有明确结论的一个地带,结果就是驾驶者依然要用驾驶的姿态享受自动驾驶。

什么时候车主才能忍受车辆这么谨慎的操作?谨慎的并线、谨慎的泊车,只有当驾驶者完全退出了车辆控管,只享受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舒服、惬意时,车主就可以容忍这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在「不得松开方向盘」规则之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一点都不自动。

蔚来ES6的驾驶

整个驾驶中,蔚来ES6的360°全景影像是特别出戏的一个配置,应该说所有的360°全景影像都存在这种问题。

360°最大的难点是畸变,所谓畸变就是现实影像无法成比例的输出到屏幕上,因此导致车主无法凭此判断准确的周边信息和距离。当然360°前景十分广阔,只是未来可能需要全身更多摄像头,比如6颗,进行有效的信息合成。

反正现在蔚来ES6的360°全景影像不能让人满意,大多数此类产品都不能让人满意。

在提及蔚来ES6驾驶时不得不再次强调,此次体验的蔚来ES6固件版本为2.5.0,电池为84度电,与此后的2.6.1驾驶感受有差距。2.6.1版本针对底盘进行了升级,驾驶质感提升不少。

蔚来ES6这部车最大的问题是它本身很大,整个悬架和转向的设定上让它感觉也很大。这种大,带来了市区驾驶的不便,比如即便是我这种驾驶过不同类型车辆的驾驶者也不敢轻易并线,尤其是下雨视线模糊时。

一句话解释感受,从蔚来ES6上下来,钻进君威GS里,我感觉得到了解放。

蔚来ES6的定位并不是年轻激动的,虽然它有运动模式,用双电机打出了5秒内的加速成绩。在体验这个成绩时,十分有必要确定自己拥有一颗良好的心脏,这种强大、猛烈且悄无声息的加速会让所有人脑袋空白产生心悸的感受。

从此之后,电动车的加速体验项目,我打死都不会再参加了。之前,我只是不参加极端恶劣路况下的越野。

蔚来ES6的竞争对手是宝马X3、奥迪Q5L以及奔驰GLC,所以蔚来ES6整个悬架十分舒适,柔软。软到过滤掉路面大多数震动、颠簸,软到像开着一艘船,可能你不会喜欢,但同类型的SUV大都是这种风格。

蔚来工程师调侃过自己对于舒适的理解,软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即便对于装载84度这种大容量、大质量电池的蔚来ES6(总重量已经达到了2.8吨)来说,借助智能悬架还是将蔚来ES6调教到晃晃悠悠,十分舒适,也因此导致整体感不强。

可,舒适并不是一味的软。

蔚来ES6工程师好歹开了窍,终于在全新ES8调出了一套更加均衡、高级的底盘,最终推送最新固件到ES6上。

这是ES6比较高级的地方,驾驶者如果不感冒这套驾驶风格,可以直接到论坛反馈,工程师就可以通过OTA的方式推送全新的软件包,从而改变整台车的驾驶风格。一个固件版本和另一个之间,可能是两台完全不同的车。

能耗和经济账

电池和续航里程在某个区间中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电池容量的增加可以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但同时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重量也在增加,随着重量对续航里程的影响逐渐增大,电池容量的增加对续航里程的影响越来越小。

如果一台车装75千瓦电池可以跑469公里,装150千瓦电池,只能跑不到700公里,225千瓦电池只能跑800公里,所以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是有一个上限的,而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下去,车企倾向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一个数值,所以电池在未来的时间内容量还会继续增加。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降低电池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蔚来ES6有两个版本电池,84度电和70度电,如果按照NEDC算法,这个电池可以拥有很高的续航里程,达到610公里,但NEDC的工况是特别理想的,日常驾驶几乎很难达到。蔚来ES6有自己的一套算法,在计算之后得到广东夏天30℃的天气,84度电可以行使453公里。

如果按照这个模式计算,蔚来ES6的能耗大概在18左右,我在驾驶蔚来ES6时,激烈驾驶和正常驾驶,能耗一般控制在20~23之间,所以4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是可以保证的。

在电动车这件事儿上,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后悔购买新能源汽车?」,答案是一水儿的「后悔,后悔没早点买」,纯电动车主的逻辑彻底打破了抵制纯电动人群的逻辑。

而我也是在彻底体验过蔚来ES6之后,打算入坑纯电动汽车的。

如果单纯从成本上计算,在官方质保的时间内,纯电动汽车8年16万公里内是可以省出一台同价位燃油车费用的。

这主要包括了电池使用成本、夜间充电成本,即便是蔚来ES6这种84度电版本,每周行使600公里,一月需要充电6次,充电总成本只需要151.2元人民币(夜间电费0.3元/度)。几乎不需要保养,仍以500元/年计算,其余支出成本与传统燃油车类似,则蔚来ES6总支出成本8年只需要18592元。

如果是传统燃油车,奔驰GLC为例,百公里10L油耗,95#油价6元计算,与蔚来ES6同样的里程计算,一个月同样加油6次,加油总成本需要2160元,保养一年两次,每次1000元,则奔驰总支出成本8年需要223,360元。

蔚来ES6和奔驰GLC总成本相差20万之多。

有许多消费者提出质疑:更换电池成本。实际上发动机使用性能同样会衰老,自用车开始,发动机随时间油耗、动力、噪音和质量问题逐渐增加,8年之后发动机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但用户并未要求计算更换发动机费用。纯电动车对电池的要求是8年16万公里,如果是网约车则为50万公里,能量衰减需要控制在20%~30%之间,超出此范围则需要质保更换。

也就是说8年之后的电池用电量依然可以保持在75%左右,还是可以正常行驶400公里左右(官方续航500+的纯电动车),实在没有更换电池的必要。

在这一步,蔚来ES6成为BUG一样的存在,蔚来拥有换电服务,因此电池是不断流通循环的,可以说蔚来ES6从根本上彻底摆脱了电池衰减的这个问题,直至车辆生命终结,这台车依然可以发挥最初的性能。

这就是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区别,电动机性能和排放几乎没有衰减,从一开始到生命周期结束,用的越久,省的越多,而发动机一旦达到某个年限,则会开始集中爆发质量问题。

不过,电动车的优势只适合那些家中有充电桩的用户,有桩和无桩截然不同的两种用车体验。

至于配套设施的利用,大多数抵制纯电动的消费者并没有实际体验过,实际上我们进行过单日长达400公里的长途行驶,高速充电桩可以满足使用,半小时可以达到80%的电量对目前的快充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除了单独的成本计算之外,纯电动汽车,至少蔚来ES6带来了许多传统燃油车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地台纯平,拥有比传统车更大的空间,也可以爆发出4.7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动力平顺,安静。

这要是在传统车领域,从一台卡罗拉升级到凯美瑞再升级到雷克萨斯,为了提升所谓动力、静谧性和豪华感,需要支付的溢价则要多得多,这些都可以称为纯电动汽车的隐性优势。

纯电动车是真的省钱,只是当下更适合拥有车位、拥有充电桩的人群,但以五年的发展对抗传统燃油车100年配套的发展,这种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下一个十年,或许是新能源汽车向传统燃油车发起挑战的一个年代。

从蔚来ES6,我们看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蔚来汽车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下来大概分为:用实际产品表现打消普通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顾虑,和用品牌服务和技术打消中国汽车品牌无法高端化的魔咒。

从蔚来ES6,我们看到的不止是蔚来。

作者| 默默

图 | 网络、雅斯顿实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一辆10万公里蔚来ES8拆解,看纯电动汽车的高压电安全设计

续航里程是评估一辆电动汽车实用性的重要指标,虽然很多车型的续航里程都声称达到了300公里,但这是在特定的驾驶工况才能达到的,然而开空调、开暖风、车载电器设备等哪样不需要耗电呢?建议消费者在评估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时,打个7-8折,若天气、路况等不好,甚至要打个6折。

况且还有一个电池衰减的问题,这跟我们的手机电池是同个使用原理的,一段时间后,待机时间必然大打折扣,电池的衰减问题是锂电池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有车主对自己的电池衰减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如果按照目前的衰减速度,自己购买的电动车产品,很有可能不用等到电池淘汰(4-6年)就无法使用了,而动力电池高昂的更换费用更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虽然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普及还远远不够,而在一些大城市的充电桩车位,很容易被燃油车当停车场使用,而且一般的充电桩都是慢充4-9个小时,如果遇到急用车的情况,那就显示非常不便利了。而商业充电站不仅充电贵,停车费也不便宜。

燃油车有三大件,电动汽车也有自己的三大件,指的是动力电池、启动电机以及电控方面,俗称“三电”。那么三电的技术水准,也将证明电动车的整车水。调查的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车主表示自己的产品在核心部件方面出现过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都伴随着高昂的修理费用。

新能源汽车需要摇号么

本文首发于知乎

就在外界还争论李斌算不算2019年最惨的人,蔚来第一款上市的ES8已经有车主跑了10万公里了。

10万公里意味着什么?这甚至已经是一些电动车电池质保过期的节点。包括电池的安全、耐久,都有可能在这个时间点出现问题。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工程师,比起那些商业八卦,我更关心蔚来ES8在10万公里之后,三电方面是否会暴露一些安全问题。

前段时间拆车坊做了一期蔚来ES8?10万公里的拆车,我在网上看了全程直播,对于拆车坊的专业性我持保留意见,不过通过一些现场记录,我认为还是有不少信息值得探讨。

(蔚来汽车1-11月交付数据?来源:蔚来汽车官方)

1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设计需求

我们都知道,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与传统汽车差异显著。主要区别在于电动汽车由高压电池系统、高压电驱动系统提供动力输出,大部分用电器,比如空调压缩机、空调加热器、动力分配单元、慢充充电器等等都是高压零部件。

这里说的高压普遍都在300Vdc~500Vdc之间(小知识1:安全电压小于60Vdc),而且这些用电器的工作电流高达几百安培(小知识2:人体所能承受的电流小于0.023A)。正因为这些高电压和高电流的存在,如高压安全防护设计不到位或使用不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压系统受损、绝缘性降低、高路短路、电池起火等隐患,对人身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由此可见,电动汽车在安全设计方面不止要满足传统汽车所需的要求,还应当重点关注高压电安全的防护设计,确保高压电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那么蔚来在这方面做的到底怎么样?一辆开了10万公里的ES8可能会告诉我们答案。

2

蔚来ES8高压安全设计状态解析

一款产品的功能性决定了这款产品能不能用、以及用起来爽不爽,这就好比一块剃须刀片和一个全自动剃须刀的区别;而一款产品的安全耐久性可不可靠,将直接决定这款产品有没有未来的问题,就像一个玻璃瓶扔地上,要么碎一地、要么完好无损。

安全和耐久是什么?这是个很抽象的名词,我用一个粗浅的比喻,它就像是女朋友的心思,起初都是很难捉摸的,但是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能分得出好坏。因此,我认为其实拆解一辆开了10万公里的电动车,其实是很具有参考意义的,我们能通过它长期使用后积累的状态,来判断其好坏。当然,其背后所承载的设计理念,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Ⅰ蔚来ES8的高压安全设计状态——结构布局合理

上车启动嘎吱响,丈母娘两眼泪彷徨。好的整车和高压系统结构布局合理性极大的影响了高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果整车高压系统结构布局不合理或者车身结构强度不足,在车辆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车身结构扭曲变形,高压零部件固定安装点受力移位,进而导致高压零部件密封安全性降低,在下雨或者车辆涉水时进水引发高压回路短路、发热起火等安全风险。

后来我拿到了ES8的现场拆解图,主要看高压电池包的高压对接口、高压功率分配单元和其他高压零部件,这几个关键部位并没有任何进水、腐蚀或者摩擦变形的迹象。

高压电池包接插件口无异常刮蹭、变形情况

高压功率分配单元结构无任何变形,密封面干净整洁,无任何水迹或霉变现象

蔚来ES8的结构可靠性主要来自完全正向开发的先天优势。正向开发的好处在于不受限整车固有结构,可以优先保护重要零部件(比如三电系统),从蔚来ES8的整车结构布局图中可以发现,高压电池和电驱动系统均布置在碰撞和挤压安全核心区域,受力防撞结构相对规整,受力传递路径可靠。

Ⅱ蔚来ES8的高压安全设计状态——设计冗余

人生很多时候都在追求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追求这种“刚刚好”的状态,但是做产品开发设计是不能仅满足于“刚刚好”,特别是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耐久安全设计。

电动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拥有复杂的高压零部件、高压线束、高压接插件等大功率高压用电器。这些大功率高压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通过几十甚至几百安培的大电流,根据热量累计公式Q=不难发现,随着通过大电流的用电器电阻R的增大,高压用电器的发热量也会增大,在超过一定安全阈值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高压用电器烧蚀和起火。

基于此风险,?就要求在高压用电器的设计和选型时,必须考虑实际的使用需求和冗余保护。比如线束线径设计是否足够大、线束内阻是否足够小、高压连接接头和触点是否足够牢靠、高压连接螺栓扭矩是否足够等等。

电池主高压线束状态完好

高压铜排螺栓连接点状态完好

如不满足以上要求,从实车表现来说,将存在因虚接打火导致高压连接点烧蚀变色甚至发黑、高压线束外皮发热变形发黑或碳化等现象。

从蔚来ES8的拆解结果来看,即便是开了10万公里,所有高压线束的外观状态完好,高压接插件的接口位置光洁、高压铜排的螺栓连接点完好,未发现任何烧蚀或者变黑的痕迹。基于此可以判断,蔚来ES8在高压系统耐久安全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冗余设计的。

(小知识3:冗余设计,指产品设计过程中在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留出余量,比如实际最大使用电流为100A,但是选用能耐150A的线束。合理的冗余设计可极大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更高。)

Ⅲ蔚来ES8的高压安全设计状态——线束固定可?

电动汽车高压用电器遍布车身各处,与之连接的高、低压线束贯穿车身,形成了类似于人体血管网络的复杂结构。高、低压线束的走向不同、粗细不同、工作状态也不同。任何一根线束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像血管出现问题一样导致心脏受损,从而引发身体不适,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另外,根据消防统计数据,2017年机动车火灾约为27136起,其中约占35%的事故是由于电气火灾导致,26%的事故是由于自燃导致,而电气火灾和自燃与线束固定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若高、低压线束固定不可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磨损、干涉等,存在短路、漏电、发热起火等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在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耐久安全设计中,线束固定可靠性极为关键。电动汽车在研发阶段会做一些测试,模拟各种高速、颠簸、沙石等振动路况,从而验证高、低压线束的固定可靠性。但是,当车辆转交到用户的手里,是否能经受住种种“非人”的折磨,比如这辆ES8一年半开个100000公里,日均200多公里的考验,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拆解之后可以看到,蔚来ES8对于高、低压线束的保护还是很全面的。高、低压线束平均每100mm就有一个可靠的固定点或固定卡扣,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避免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出现线束震荡或者撞击导致受损的情况。

蔚来ES8的高压线束均用多层绝缘防护设计,在某些易磨损位置用了波纹管、毛毡布等防割、防磨损结构设计,低压线束在固定点位置用加强绝缘防割材料缠绕包覆,很大程度上降低固定点的磨损风险。从拆解的结果来看,日均200公里的行驶工况,ES8的高低压线束状态还算完好,未出现破皮、干涉的情况,线束固定的可靠性值得肯定。

3

蔚来ES8高压安全设计状态总结

老王一直强调,安全是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是所有新能源产品开发的最高原则。新能源汽车安全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充分的考虑到系统特性,并针对产品使用场景进行全面的失效模式分析,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得到充分的验证。不管是高压安全、碰撞安全、起火安全还是涉水安全风险,都只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开发设计中的部分内容,还有很多未罗列的风险需要各个企业和从业者进一步考虑。

我们通过一次对10公里蔚来ES8的拆解展示,可以让大家从对蔚来ES8的早期认识过渡到了中期的理解,或许还是会有质疑的声音,但我认为需要更客观公正去看待它背后的努力。从蔚来ES8高压安全设计状态几大条目解析来看,蔚来在针对其产品高压安全可靠性的设计及背后的设计理念上面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当下不能代表未来,但是当下却能看到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福蔚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纯电动车可持续发展,换电比充电更合适?

在摇号地区购车,购买新能源车辆是否需要摇号以当地规定为准。以北京为例,在北京购买新能源车辆是不需要摇号的,但需要轮候。

《<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通过轮候方式配置。

第二十六条?单位或者个人申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条件,需符合本细则第七、八、九条的规定。企业申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当年申请编码总数不超过5个。

扩展资料:

《<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九条?单位或者个人获得更新指标后,应当自取得更新指标之日起12个月内办理完成车辆登记手续。逾期未办理完成的,视为自动放弃更新指标。

第二十条?个人自动放弃的配置指标,由指标管理机构纳入个人小客车配置指标中重新配置并向社会公布。

北京小客车增量调控——《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怎样推广新能源汽车?

本文首发于知乎

纯电动车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充电和换电,哪种方式可以才能推动纯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

从市场驱动看,用户购车的三大标准是公认的:使用体验好,购买成本低,使用成本低。(任何价位的用户都会围绕这个三个方面做横向对比)

我们从上面这张图出发来讨论:哪种方式能解决纯电动汽车长途续航的需要?充电和换电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功率充电做到350kw以上就能实现和加油差不多的时间,换电毋庸置疑了,蔚来3分钟充电已经眼见为实了,北汽新能源的换电出租车也在应用。于是人们开始争论二者谁能大规模落地的问题?

是否大规模落地,不能用单一的因素来评价,并且因素也在时刻变化,围绕行业的讨论以及题目下面的答案和讨论,充换电大规模推进的逻辑应该如下图:

通过这个逻辑图,我们分别判断快充和换电的可行性。

第一阶段:技术可行性,其中涉及电池端、电网端、充电端和车辆端。我们着重看看充电端和车辆端的问题。

充电端:大功率直流充电对充电桩的要求很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电压问题,350kW-1000V/350A的大功率充,整车的电压平台也需要提升到1000V,目前对中国企业来说,难度很大,设提升到1000V,国标GB/T18487.1-2015可以覆盖,但1000V的电压会对充电桩元器件的耐压、绝缘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充电桩的成本会非常高。

2、电流问题,从250A提升到350A甚至500A,必须取冷却措施,大家说的电缆很粗的问题其实通过冷却是可以解决,目前已经有了应用。

3、温度问题,350kW充电,电效率为95%,发热功率大约得350kW×5%=17.5kW,发热量非常高,必须考虑冷却保护,欧洲和日本标准分别是120度和90度,据说日本快充协会CHAdeMO在开发100kW-500V/200A的非液冷的线缆,此外还有兼容性、电流速度的问题,不展开赘述。

车辆端:车辆端也存在和充电端同样的问题,国内主流的纯电动乘用车的电压平台范围在250-550V,未来的规划也很少有超过1000V的电压平台,最大快充电流普遍在200A以下,必须升级车辆,包括三电、防护等级、控制策略,个人观点,国内OEM还做不到,并且这些需要升级的部分,其零部件大部分被国外垄断,比如英飞凌的IGBT、碳化硅,会进一步提升车辆成本(BEV现在的成本用户已经不能接受了,还要再提升?)

综合以上,结论是目前的技术还难以支撑快充大规模落地,但是随着技术提升,不排除技术实现的可行性。

第二阶段:市场可行性。如技术问题都解决了,要面对市场可行性,大功率快充的充电成本和燃油比,并没有太大竞争力,用户购买的欲望会降低(不差钱的用户除外,所以目前大功率快充基本是豪华品牌在做),从用户角度难以行得通。

第三是运营可行性,大功率的标准也没有统一,但是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前些年慢充的标准经历了这个过程。

总的来说,在技术层面:大功率快充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四个端都有很多硬伤。在市场层面:车辆成本太高,目前车价不能再高了,充电成本也太高,普通用户接受程度有限。

关于换电技术,首先要扯清楚车电分离和换电的概念。车里的车电分离是指车辆和电池可以实现物理分离(在此不考虑广汽等企业非物理分离的车电分离),重要的话说三遍:

车电分离最终目的是实现车辆和电池的物理和价值分离,换电仅仅是手段!

车电分离最终目的是实现车辆和电池的物理和价值分离,换电仅仅是手段!

车电分离最终目的是实现车辆和电池的物理和价值分离,换电仅仅是手段!

为什么要实现价值分离?车身的成本很低,用户可以接受车辆闲置,电池的成本很高,在用户的车上,电池的价值就没办法发挥出来,最后用户为电池买了单,导致了错配。

我们仍然按刚才的逻辑分析。

第一阶段:技术可行性。这两年大家对换电的技术可行性是没有异议的,蔚来ES8发布会的现场换电已经让大家对换电的技术可行性深信不疑,实际上,除了蔚来,别的企业的换电运营也做的不错,应该说技术上是不存在问题的,去年上半年,笔者到北京、上海和杭州走访蔚来、北汽新能源、时空的换电站,在运营落地上,换电已经超过了大功率充。ABB的350kw大功率至今没见到规模化运营……

第二阶段,市场可行性,用户对换电的时间接受度没问题,3分钟搞定,比加油还快。主要疑问是三个:

1、电池归属权(有的用户说,我新电池给我换个旧的怎么办?),换电的目的是让车电价值分离,在换电运营体系下,用户不购买电池,用户只买了个车壳子,电池运营方自己来运营电池,所以电池新旧的问题就不攻自破了。

2、用户投机(有的用户说,买了个车壳子,换了一次电以后,拿着他们的电池自己在家充电),利用运营策略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优化收费方式,按照行驶里程计费或按月计费。

3、如何定价,换电的新能源车可以实现跟燃油车一样的使用体验,且花费更低(只付了车壳子的钱),此外,只需要保证用户用车每公里的燃料成本低于燃油车(0.5元),就有市场竞争力,且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第三阶段:运营的可行性。车电分离的目的是实现电池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电池在车上处于闲置状态,且利用效果很差(没有管理)。换电运营的业务逻辑如下(涉及到的主体非常多,在此不详细展开):

国内已经有企业围绕这个业务逻辑图开展网约车运营,运营车辆超过2万台,从经验数据看,可持续运营没有问题。

这里重点说说大家疑问的问题:

一、标准,电池包统一问题。相关部委已经在考察换电,推动标准化。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了电芯尺寸的部分标准化(VDA),快慢充接口标准化,换电机构标准化。在PACK标准化方面,车企的利益是相同的——标准化降本,比如国内某两家知名的企业直接在电池厂商拿到PACK标准进行应用)。蔚来的优势在于,电池包是正方体,(国内仍然有很多土字包),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包做成长方体,通过电池包分箱适应较多车型,pack标准只是时间问题。

二、换电站运营效率和成本问题。蔚来的换电站用了全自动设备,成本数量级在百万,北汽新能源的成本也很高,第一代落地式800万,第二代集装箱式600万。实际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半自动的换电站投入成本是200万左右,单日换电次数为300次,人工站的投入成本是80万,很多小型的站数量级在十万,把PACK继续做小的情况下,换电站可以做的更小,社区店即可做到换电,并且无安全问题。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远低于加油站。

三、储备电池比例问题。很多反对观点提出来换电储备电池比例可能较高,目前运营情况看,用1:1.3的比例就能满足运营,原因是换电站的电池用0.5的倍率充电,单个电池的充电时间为2小时(不比大功率快充慢),满足流通。

最后一点也是大家最关心的电池运营方的财务问题,财务是可行的,运营电池通过换电利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三个阶段盈利,大致的财务如下:

在这个业务基础上,我们进行用户TCO测算:

设条件:A级车型,ICEV价格12万,BEV16万,BEV换电型9万,TCO测算结果如下图,换电车型的TCO仍然优于其它车型。

在过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慢慢进入了瓶颈期,产销增速放缓的原因仍然是价格高和加电难。之前大家寄希望通过优化电池降低成本,目前看遥遥无期,并且加电问题也没有得到优化。政策需要给换电更多地引导。

除了加电难和价格高,还出现了安全问题,根据国家大数据平台的测算,大概有42%的BEV是在充电状态下起火,换电的理想倍率充电恰好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行业发展来看,相关部门不反对就是最大的支持,让市场自由选择技术路线和模式。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你建议买油车还是电车?

在今年2021红杉(参数丨)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称:新能源汽车方方面面的性能,全面地超过了燃油车。这句话用来给大家打消顾虑正合适。其实类似的话,在业内早就是共识了,只是普通消费者还被蒙在鼓里。这里面有消费者认知达不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和一些传统燃油车企刻意的误导,抹黑新能源车有关。

关于新能源,普通消费者误区有多大?

1、以为新能源就是电动车,那不是玩具吗?比电动自行车多俩轱辘就叫新能源了?

反驳:在你眼里,火箭就是大号的窜天猴吗?

2、电动车,那是有钱人的大玩具。游乐园里碰碰车那不都是电的吗?小时候都坐过无轨电车,拖大辫子的那种,现在电车不就是把辫子剪了吗?

反驳:典型的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你没吃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香。

3、新能源车,省油不省钱!一个电池好几万,换电池的时候,省多少油钱都得搭进去!

反驳:你可以买电池终身保的产品,换电池一分钱不用花。

4、真混动,不插电!又得加油,又得充电……

反驳:真太监,不好色。你想插,你有那功能吗?插电式混动是比HEV(日系双擎)多了外接充电的功能,可以当纯电车跑,不外接充电和HEV一样。相当于加强版。

5、我这又不限号,又不需要绿牌,那都是大城市没办法才买的。

反驳:第一,现在不限不代表以后不限,第二,哪怕没有新能源相关政策,同价位插混也要远优于燃油。

6、插电式混动,两套动力,故障率肯定高。

反驳:第一,电机没有磨损,不会积碳,也不需要保养,坏的概率极低,电池有衰减,但是可以终身质保。事实上,很多品牌三电系统都终身质保了。第二,你比单细胞生物也复杂,谁更高级呢?

7、插电式混动,说电车跑不了多远,说油车还背这个大电池。

反驳:纯电80Km,够绝大多数人在市区通勤使用,不出远门不用油。去年疫情没出去,我一箱油真的用半年,过年前为了洗车加的油,到了孩子放暑出去自驾才加第二次。而作为油车使用,因为避免了起步、怠速的油耗浪费,哪怕不充电,也要比燃油车省油。更不要说现在的DM-i了,插电式混动兼具了纯电和燃油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短板。

8、续航焦虑!油车没有续航焦虑!

反驳:油车也有续航焦虑,没有加油站你试试?开到无人区去你试试?真正没有续航焦虑的是马车,遍地都是草,随时能补能。电车现在跑长途的确存在短板,不过新能源不仅仅是电车呀,插电式混动,能加油能充电,长途和油车一样。甚至到了没有加油站的地方,只要你有220V家用电,它就不会趴窝。

这些言论,基本上都是在我的评论区看到的,其实在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大家对新能源的认知能低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想一想。

本身对新能源汽车并不了解的普通消费者,他们是如何知道电池衰减的问题的?又如何知道电池的价格,一个电池包好几万?而丰田、本田在国内推混动的时候,为什么没人提电池的衰减问题呢?想一想?双擎卡罗拉也是有电池的,电池也是会衰减的,而且换一个电池确实2万多,明码标价。那时候为什么没人说日系的HEV混动有这个问题?

电池衰减的确存在,换电池的成本真的很高。不过,比亚迪早在2015年(或许还早)就承诺电芯终身质保,我作为第一代唐车主,身边至少有不下20人换过电池,而且是免费换的,一分钱没花。电芯终身质保的事情,有多少人知道?

即便有人知道,后面还会跟一句:自然衰减不保,到时候你就哭了——我哭什么啊?刚说完,我身边不下20人换过了。

另外,琢磨这句话:真混动,不插电。那时候好像是15、16年的样子,市面上混动基本上就两种,唐、秦的插电式混动,和不能充电的丰田双擎,主要是卡罗拉、雷凌。这句话给消费者造成的误导是巨大的,潜台词似乎是——插电式混动既要加油又要充电,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插电式混动是可以用油,边走边充电的,各方面都要比HEV混动强。其实看卡罗拉双擎和卡罗拉双擎E+的价格就知道技术、成本上的差距了。卡罗拉双擎指导价13.58万,双擎E+20.78万。

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又是给补贴,又是上绿牌免购置税的。那么是谁在说新能源汽车的坏话呢?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新能源的内幕与现状:

聊点你们不知道的吧。

2015年,唐一代上市,2.0T发动机,零百加速4.9秒,全时电四驱,工信部油耗2L,关键是,这车卖20多万!想一下,如果你是某田,某众,某驰的高层,你怎么想?

这些跨国车企,大集团,他们会没有市场信息部?新上市这样一款车,他们的高层会不知道?比亚迪唐的资料送进总裁的办公室,这帮人是不是得骂街?

要知道,当时能达到零百加速4.9秒的车,都得V6,甚至V8发动机,售价没有低于100万的!衡量汽车价值的最重要的标的物就是动力,现在一个4.9秒的车卖20万,你让我们这些传统车企怎么玩?——我说各大车企瑟瑟发抖你信吗?

我没看见这些高层掉头发,睡不着觉,但是可以想象。哪怕你是卖包子的,你这边一块钱一个素的,两块钱一个肉的,从你爷爷那辈儿开始卖,卖到现在,安安稳稳地赚钱好几十年了,斜对面突然冒出来一个,一个肉丸的大肉包子一块钱6个,就问你慌不慌!这是常理。

这事也不是我凭空猜测,2018年,唐二代上市,当时的大众总裁第一时间跑到上海来试驾,一个是大众集团的CEO,叫马蒂亚斯·穆勒,副驾驶的叫海兹曼,是亚太区的总裁。这哥俩在大众集团算是级别最高的两个人物了,来试驾比亚迪,还超速了,你说他们慌没?

另外,当年10月8日出关数据显示,日本某著名车企从中国进口了六辆比亚迪唐,你猜他们买回去干嘛了?

在2015年,全世界就只有比亚迪在做插电式混动,而现在呢,你看看正经造车的车企,谁家旗下没有插混车型?别说BBA了,宾利保时捷也有插混。注意,从第一台唐上市,到现在只有6年,6年的变化有多大?未来6年会怎样?那正好是你一个用车周期。

你不敢买新能源车,为什么车企敢造?真的只为了所谓新能源积分吗?不是,是因为他们不敢不造!不造就被时代淘汰了!所以,现实是,那些传统车企一边忽悠着你们别买新能源,一边自己抓紧时间研发新能源转型。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类,纯电、插电式混动、增程式和氢能源。

氢能源,或者说氢燃料电池是伪命题——是不是觉得氢才是终极能源呢?又被人洗脑了。这玩意会有人推,因为这里面有利益,不光是掌握着大部分氢燃料电池专利技术的日本,也包括某些能源企业——你们都用电就没人加油了,他们就没钱赚了。如果推氢能源,加油站还可以改成加氢站,懂了吧?

氢燃料电池本质是增程式,只不过普通增程式(类似于理想One那种)用油发电,它是用氢发电而已。氢的确是清洁能源,只生成水,无污染——酒精燃烧还只生成水呢!酒精用秸秆就能造出来,是可再生,要比氢安全,成本也更低。所以说,氢能源就是伪命题,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就连现在日本,第一批氢能源汽车也当纯电车在用,为什么?加氢多贵啊!

增程式:简单说,就是发动机发电,用电驱动车辆。看似多了一次能量转化,应该更浪费才对,其实这样转化一次,可以让发动机以恒定的高效率区间发电,而电机的效率都在95%以上,损失的并不多。对比燃油车,有怠速、起步富油状态的高转数等工况,还是相对省油的。另外,电池一般还可以外接充电,能给实现市区零油耗,纯电形式。

增程式的技术并不算先进,但是对比燃油车,优势依旧明显。它也有不足之处,虽然没有里程焦虑,但是因为发动机不能直驱车辆,所以高速时只能拉高电机转数。而电机在高转数情况下,效率会明显下降,所以高速行驶时,纯电车并不省电,而增程式在高速时油耗也没什么优势。不过,增程式仍旧不失为取代燃油车的一种入门级技术路线。或许,在不久之后,加上两档减速器的增程式,会是缺少技术储备的传统燃油车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插电式混动:插混细分的技术路线也有很多,不过总体就亮点,第一,和大部分增程式一样,可以外接充电,在市区短途实现纯电行驶。第二,在长途时,它和增程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动机可以直驱车辆。增程式不是混动,它全程叫增程式电动车,因为油和电泾渭分明,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插混是明显高于增程式的技术,像是比亚迪的DM-i,增程式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式,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发动机直驱,,可以让电机和发动机一起提供动力输出,发动机驱动的同时带动发动机给电池充电……增程只是其中的一种。而长城、吉利、奇瑞的DHT也是类似的结构。

另外一种路线则是DM-p,属于强混。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变速箱。如比亚迪的唐、汉DM,即便电池拆下去,车辆依旧可以当纯燃油车行驶,而DM-i之类的结构,需要电机来变速,电机或者电池出现问题,则会失去动力。

插电式混动对比同价位燃油车的话,没有缺点!没有缺点!没有缺点!为什么比亚迪DM-i敢喊出颠覆燃油车的口号?因为人家把DM-i做到了燃油车的价位,以秦PLUS DM-i为例,零百加速7.9秒,不充电油耗3.8L,充电零油耗,算家用电的用车成本一公里几分钱!大部分纯电行驶,哪怕发动机启动也几乎感受不到。动力之平顺,乘坐之安静,燃油车望尘莫及!

纯电更容易理解了,就是电机驱动,电池供电。在续航里程之内,一切都好说,哪怕是十来万的纯电车也有50万的平顺、静谧。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补能困难,存在续航焦虑问题。

注意!我们不要只看到新能源的缺点,却对传统燃油车的缺点视而不见!我列举几个燃油车的缺点,你对比一下,就知道我为什么推荐新能源了。

1、用车成本高:小车百公里8个油,还别堵车,SUV百公里10个油很正常,拥堵路况十二三个打不住。7元一升油,百公里少说60块钱。对比DM-i,充电算欺负人了,百公里几块钱的用车成本,比坐公交都便宜。就说不充电,用油,轿车3.8L,SUV4.4L,省了一半还多吧?

2、动力差:最起码同价位动力差。10万你买个1.5L自吸,十几秒都是它。秦PLUS DM-i零百7.9秒。也有国产燃油的“小钢炮”,影豹啊、奕炫MAX、名爵5、名爵6,在10万价位能进8秒真没几个。到了20万级别,燃油车撑死2.0T,瑞虎8鲲鹏版、F7X,6.6秒算最快的了,轿车有领克03+高功率版,5.9秒,还得手动模式。汉DM,轻轻松松4.7秒,中大型轿车,落地比03+还便宜。

3、易积碳:燃油车积碳是难以避免的,其实混动一样会有积碳,但是,因为发动机可以长期处于经济效率区间工作,比燃油车起步、怠速等恶劣工况要好得多。还因为有纯电模式分摊里程,保养周期也更长。

4、噪音大:你有个发动机在那,NVH在好,也会有声音。而电机有天然优势。当然,电机有细微的电流声,有人会受不了,这个因人而异。

5、不环保:这就不用多说了,否则国家也不会大力推广新能源,限制排放。当然,会有人说用电不环保,火力发电什么的。这个也是被丰田章男洗脑了,你觉得制氢不用电?火力发电最起码可以集中治理,而马路上一人一个排气管怎么治理?而且电车充电大部分都在夜间,正好可以帮助电网削峰填谷。

6、寿命短:不是车的寿命,而是使用的寿命,排放政策日益严苛,国六之后是国七,国八,车辆不强制报废,但是排放政策能限制你不让上路。而新能源绿牌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7、动力响应慢:燃油车再平顺,你油门下去,也是机械传动,需要响应时间。而电机的响应是瞬时的。这也是很多人开了电车就不愿意开油车的原因。

买什么新能源?

四大类,氢能源直接pass,我说了,那是坑,信不信由你。纯电、插混和增程式都可以选。

增程式是相对落后的技术,不过落后也比燃油车强。技术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使用落后技术的车企——它的技术储备和实力也抢不到哪去,所以我并不是太推荐。现在增程式有理想ONE和岚图FREE,这两者我更推荐岚图,因为电池终身质保,而且不是三缸发动机。

纯电局限使用场景,如果你并没有长途需求,超过300公里就飞机高铁了,那纯电可以买。再比如上下班代步,那几万元的纯电车远要比小微型燃油车强得多。

如果家里就一台车,而且还想出去自驾,建议不要选充电。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插混是最好的选择。有人会说,插混是过渡技术——提前反驳一下,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过渡技术?是燃油车向纯电的过渡吧?那燃油是什么技术?淘汰的技术!那买纯电?要过渡到的那种纯电,和现在的纯电不是一个概念吧?纯电是不成熟的技术。所以,现在是过渡期,过渡技术是最适合你的。

比亚迪的DM-i,越便宜的性价比越高,都可以买。唐、汉DM现在是3.0,可以买但是不着急的话还是建议等等4.0的DM-p。长城柠檬DHT插混也出来了,先是玛奇朵PHEV,摩卡新能源也预售了,价格比比亚迪DM-i略高,但是一样可以买。远超同价位燃油车。像是吉利雷神智擎DHT Pro,奇瑞鲲鹏DHT、长安IDD,发布了都值得关注一波。绝对比燃油车强,就看价格了。

最后注意:不管是插混、增程式还是纯电,一定买电池终身保的!除非你富到可以把车当玩具的程度。

国产电动车造型太丑,为什么特斯拉能兼顾美观与实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购买第一辆车时面临一个问题:是选择传统的油车还是选择新能源的电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使用需求和预算。如果需要经常长途驾驶或者使用车辆的频率较高,那么油车可能更为实用和经济。油车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加油方便快捷,而且也不需要担心充电不便或者里程不够的问题。但是,油车排放的尾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需要注意减少车辆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环保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车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电车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也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例如减免购置税、免费充电等。虽然电车的售价相对较高,但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补贴和优惠,也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最后,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关注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选择环保型的电车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行动。电车的排放量为零,对环境污染几乎没有影响,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

综上所述,建议年轻人在选择第一辆车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使用需求、预算和环保意识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如果预算充足、环保意识较高并且日常使用距离不是很远,可以考虑购买电车,否则可以选择油车。无论选择哪种车型,都需要注意安全驾驶和遵守交通规则,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新能源汽车冬天不开空调百公里17度电正常吗

首先来确认一下,电动车的设计是不是真的很一般。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分两个方面来看,就整体上来看,设计的不错的电动车确实有,比如说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刚刚发布的拜腾首款概念车就不错,算是出类拔萃了。

但是与此同时,不好看的产品也是很多的,比如说在新车亮相之后就受到那么些争议的蔚来首款新车蔚来ES8——尽管是对标特斯拉的产品,但在造型设计上,却有些随意。

据扯,为此蔚来还专门和一部分“知乎大神”对话,去解释蔚来的“造型设计”以及“技术内涵”。当然,这是题外话。至于蔚来ES8丑不丑,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如果更进一步的把电动车的范围扩展到传统汽车企业推出的纯电动车的话,那么不好看的就更多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电动车里面不好看的还真是占多数的。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展开来看了。这事咱们得分开来看。对于那些高端的电动车而言,不好看的原因是出在设计理念上。

总体而言,高端的电动车比如说特斯拉、拜腾等,对于造型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是到位的,而问题就出在,如何突破传统造型理念的这件事上。

汽车的造型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的工作项目被提炼出来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又通用汽车率先提出的。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整车设计也成为了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设计师的思维取代了工程师的思维,车子也变得更加好看了。到现在也有快七十年的历史了。

在经过了七十多年的演变之后,造型设计已经实现了在传统车辆平台上的固化,具体点说,就是在传统内燃机为前提的平台架构上,整车的造型以及比例都是被限制在一些条条框框之内的。而汽车的整套造型设计体系也都是在这个框架内发展而来的。

那么当遇到新能源车的时候,在传统内燃机动力为基础的框架内发展而来的整车造型体系就必然要面对打破框架的挑战。

很显然,能够限制电动车造型的核心硬点已经从机舱变成了地板,理论上讲,这无疑是给现有的造型体系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的。

但事实上却不会那么容易,因为从文章一开始的时候就讲到了,现有的汽车造型设计体系是基于传统的内燃机车型为基础演变而来的;更何况,在近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汽车也主导了主流的市场审美。

于是乎,纯电动车的优势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一个劣势,比如说此前我们提到过的进气格栅的设计。这一作为传统内燃机车型的重要功能饰件,取消,还是不取消呢?

但是,眼下的纯电动车又在寻求造型上的突破。作为划时代意义的产品,纯电动车所代表的就是未来,而最能体现未来感的就是造型。这无形中就给了那些在传统车型设计的框架内成长起来的设计师无形的压力。换句话说,变成了为了突破而突破了。

持续降温的寒冬让新能源汽车主们感到焦虑。

进入12月下旬,上海早晚的气温保持在10度以下,郑伟和他的荣威e950开在了上班路上,这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迅速从60km滑落到40km。郑伟不得不陷入“里程焦虑”。

与荣威类似,比亚迪、北汽、小鹏等新能源汽车车主也有着同样的经历,更有甚者,经历了“开20km,掉50km”的状况。

在寒冬中开起车内空调时,新能源汽车掉电的速度超乎车主的想象。

知乎上一位江淮iEV5的车主抱怨,北京大降温,车辆的里程折损也过半,他经常冒着寒风跑充电站一天一充,开车还不敢一直开空调;而他朋友北汽EV150在0°以下只能跑20km,自从去年撂在路上2次后,家人都抢着开家里的油车。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品牌EV-TEST的测评数据,在低温续航缩水排名中,缩水最少是比亚迪秦EV,低温206公里,常温284公里,缩水27%;众泰E200以93%的续航缩水率垫底,159公里的常温续航,在零下7°的低温环境下,只能行驶11km。

新能源汽车在常温、高温、低温下的各项续航里程,来源于EV-TEST

寒冷的气温正在考验着这个城市里每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实力、每一位车主的耐心。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电池续航能力之外,充电站分布不合理,车辆充电时间长等问题也困扰着车主,部分新能源汽车还存在安全隐患。

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专家郑雪伦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厂商和企业正在面临成本、技术等问题,其中爆炸、续航能力和取热等安全技术问题比较明显。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前仅为2%,中国渗透率约为4%。

今年10月1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公开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卖给真实消费者的大概只有十几万辆,和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在美国的销量“相差无几”。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内燃机汽车仍然会占据主流地位,新能源汽车想要更流行,先要提高自身的实力。

1

车主们的里程焦虑

2016年3月,北汽新能源获得第一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随着补贴政策的利好,也诞生了第一批吃螃蟹的车主。

郑伟还记得,几年前,他第一次去4S店了解时,国内只有北汽、比亚迪等少量品牌可供挑选,很多车企还没有大规模生产,且雷声大雨点小。

为了一张沪牌,他买了一辆荣威e950,是一辆油电混动的新能源汽车。

把它当作传统燃油车开,是郑伟的第一反应。在最开始半年,郑伟没有给车充过电,他对新能源汽车并不了解,当油车跑似乎更为方便。

后来郑伟才真正了解到,续航和充电上的“硬伤”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荣威e950在当时的价格是近30万,但续航却只有60km。

郑伟回忆,在家里的慢充充电桩上,车一晚上充4、5个小时才能充满,却只能跑很短的距离。

新能源汽车在充电

他联想到燃油车一箱油可以跑400km以上,觉得新能源汽车“跑个50公里就要充电是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开空调,可能只能跑40公里。”

至于续航里程的衰减,主要是出于电池性能的不足,一位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提到,车只开了一年,本来续航里程100km,实际只能开20km,期间,他换了4块电池。

等到冬天情况则更差,在纯电电动车空调耗电量大的情况下,锂电池产电能力下降了,产生的电流不足以支撑用电,且自身电池管理能力不足,恒温功能受到了气温影响,更加影响续航。

奇瑞EQ1的车主汪超告诉连线Insight,冬天开空调的时候,原本150公里的续航,就只剩下不到100公里,“心里发慌,根本不敢开长途。”

特斯拉车主姚睿提到,他在网上看到特斯拉车主的长途旅行分享,根本不能称作旅行,只是在折磨自己,“往零下十几度的地方开,为了省电不开空调,为了让里程衰退减少,速度只能保持在90/km,高速的要求可是120/km。”

小鹏汽车官方曾针对车辆的冬季续航和充电问题,发布了一份“过冬指南”。其中几项建议引起不少争议,22度的空调温度是否能够满足冬季车内保暖的需求,停车是否能够找到暖房或者温度适宜之处,这些都是被质疑的点。

小鹏汽车官方“过冬指南” ,来源于网络

在续航受影响的情况下,充电难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郑伟已算是,部分车主必须去外面的充电站充电。他提到,如果当时完全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小区和物业具备安装条件才能购车,但有些4S店为了拼销售,很多车主的小区里都没有安装充电桩。

“在外面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眼前是肯定做不到的。”郑伟发现,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绝大部分商场的地下车库里设有充电桩,但燃油汽车会侵占公共充电桩停车位。新能源汽车快充都需要1个小时,慢充就得等上3、4个小时,热门的时间段又会有排队的情况。

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

姚睿曾规划过一次以东北为目的地的自驾长途旅行,最后发现实现起来太过困难。特斯拉充电站在国内整体覆盖率不高,电脑上也没有完整的显示,开出了省会城市,途中充不上电的风险很高。

据连线insight了解,接受访的大部分车主都认为新能源汽车不具备长途行驶的条件,只能作为上下班的工具,即使是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特斯拉也无法幸免。

2

难题成堆

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车主都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比如需要养成随时查看电量是否充足的习惯,出门要提前调查充电站的位置,以及充电站的排队情况。

郑伟将这个过程称作“变相的妥协”。这也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被称为“电动爹”,有人提到买一辆电动车相当于给自己找了第二个爹。

但有些问题是无法用妥协来处理的。

郑伟还记得,2017年车友们的负面情绪非常高。在一个车友群里,汇集了第一批车主。群里总有人“吐槽”各种问题,从汽车的转动轴、拨杆,到车挂上档位后不启动等。作为第一波吃螃蟹的车主,他们遇到了格外多的问题。

当车友群被各种问题刷屏时,另一边车主汪超遇到了“史上最差”的用车体验。

购买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后,冬天开空调,汪超闷在里面,会闻到一种混合着塑料味的异味,开一段时间,眼睛也熏得难受。等到夏天,不仅空调不制冷,还会冒出很多白烟。当时汪超马上联想到之前发生的自燃事故,非常惊慌。走售后程序后,工作人员最后却说空调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这辆车本意是买来给老婆接送孩子和买菜使用的,联想到这一点,他心里非常不舒服,没过多久,就换了其它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2017年左右,在补贴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很多车企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却做出了大批不合格的产品。

比如奇瑞,如今已经从新能源领域掉队,还被打上了“骗补”的标签。2019年10月1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国家监管平台核定的行驶里程数不满足2万公里”原因核减的高达6406辆,通过率仅有49.14%,未通过的补贴金额高达2.43亿元。

而新能源领域如蔚来这样的明星企业也屡发安全问题。今年上半年,蔚来发生了三起自燃,为防止事态继续恶化,6月27日起,蔚来召回了共计4803辆ES8。

近5年,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量产,再到抵达消费者手中、屡屡曝出问题,饱受争议和质疑。

这也让新能源车主倍感孤独,“开电动车压力挺大的,毕竟一家人聚会,我的电动车成功吸引了话题,只要有我在,年轻人都不担心被催婚,催娃。”汪超曾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这段略带嘲讽的话,还将新能源汽车形容成“孤独电车”。

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亲戚们所认为的电动车充电不方便、怕有辐射、二手车价格不好、怕自燃等观点,正在不断地改善。

在二手卖掉那台问题颇多的电动车后,汪超所购买的第二辆新能源汽车已经使用了两年,没有出现过任何大问题。未来如若有换车需求,他还会再购买新新能源汽车。

为了解决消费者的体验问题,这几年行业与车企在不断发展和产品迭代中。

一位充电行业的运营商创始人晚寅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设备在技术上进行了不少的升级,但这些升级只能称之为迭代,不能说是革命性的升级。

抹去被车主们诟病的“硬伤”,不仅是当下车企急需解决的、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也是未来行业的竞争点。

3

下一个战场

电池性能与充电问题,一直是车主们关注的焦点。

电池性能直接影响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电池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企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在选用电池类别上,车企不仅要考虑续航里程,还要考虑安全问题。

此前,特斯拉多用钴酸锂电池,因为能量密度大,续航能力强,但因为钴含量过大,极不稳定,过充或碰撞都有可能造成燃烧爆炸,所以现在特斯拉也很少用钴酸锂电池,而是改用三元锂电池。

“国家政策在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门槛,从之前250到300公里的续航里程标准提高到了300公里,甚至400公里以上。”晚寅提到,这是对电池厂商和车企的要求,要求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但晚寅认为,当下去研发或是使用新材料完善电池的使用效率、增强安全性等,将会经历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几年内就能得到解决的。

今年8月24日,蔚来宣布,在原有的终身免费质保服务之上,还将为所有ES6、ES8的首任车主提供终身免费换电。

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曾公开提及“3分钟免费换电”和“一键加电”服务。这里面涉及了换电和充电两种模式。前一种情况下,车主把车开到换电站,几分钟换完就可以走了。

后一种则是在没有换电站的地方,配置了移动充电车,并且接入了25万根第三方充电桩,通过蔚来APP就能够直接加电。

“从商业的角度,换电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尤其是对于特斯拉等高端品牌的车主来说,他们有能力消费价格昂贵的车,通过换电,每年多花费1万元就可以更换数次电池,保证不被电池损耗所影响。”晚寅说。

但对于大量购买中低端品牌的车主而言,换电的成本不低,接受程度有限。

这里面也涉及到另一个延长续航能力的焦点话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

充电桩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车主找桩难的情况下,曾有一段时间,运营服务商未能互联互通,加剧了问题的爆发。

车主郑伟提到,荣威、比亚迪等品牌的车主目前已经可以使用对方的充电桩,相互之间是共享的。

近期,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们也有动作。12月11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与蔚来NIO Power签约。合作开展后,双方车主可各自通过自家品牌的App扫码使用超充桩快速充电。

浦东机场充电桩

除了蔚来提出了移动充电车,行业里也有不少创业者瞄准这一块,晚寅提到,近期他也在准备移动充电的项目,“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移动的充电宝,不用在固定的点位,而是通过线缆接着移动的电源进行充电。”

“再有一个趋势就是无线充电,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小部分人在做。它要求你在充电场所或是加装发生器的情况下,必须要在车上是有接收器的。接收器的成本很难让车主和车厂承担,这是它推广普及的难点。”晚寅提到。

新能源汽车如今的续航里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根据《中国2019新能源车实测续航最全榜单》,特斯拉Model3、特斯拉ModelX性能较高,比亚迪唐EV、蔚来汽车ES6、广汽新能源GE3 530等在高速工况下,续驶里程都接近或超过300公里,其中郊区工况都是400公里左右。

但这样的程度或许远远不够。在电池性能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当下充电桩的充电速度也无法提升。

充电桩速度的提升还遇到不少现实的阻碍。晚寅遇到不少客户,要求在楼宇里安装3000w甚至更小的充电桩,因为很多楼宇在建造时没有做好新能源规划,容不下更大的负荷。

关于新能源汽车,有太多质疑,也有太多想象。也许等到新能源汽车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还需要数十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