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的长江新城和光谷,未来哪个潜力更大?

2.小米总部在武汉还是北京

3.光谷“芯”动能来袭! 武汉集中优势突破战略新兴产业 | 特别报道

小米汽车制造基地落地武汉_小米汽车落户武汉光谷

小米国际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后海中心区。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1日,法定代表人曾学忠。

小米武汉总部紧邻东湖高新区行政中心,位于高辛大道与华山大道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总投资3.4亿元。该建筑地上7层,地下2层,规划停车位500多个。大楼配有开放式公共休息室、会议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将是小米、金山、顺为从事AIoT、大数据、云服务、电子商务、新零售、办公软件、海外R&D、金融投资等核心业务的员工的新家。

小米武汉总部于2019年12月在光谷开业,2020年6月初迎来第一批员工。小米总部位于江苏南京。2019年5月,小米获得2亿元土地,主要建设科研及相关配套设施,配备人才公寓,预计2024年完工。s://bkimg.cdn.bcebos/pic/72f082025aafa40f3b2089b4a464034f79f019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

武汉的长江新城和光谷,未来哪个潜力更大?

武汉小米之家地址:光谷广场资本大厦1楼 (停车场内)

前往方法:

乘坐公交至光谷广场站下车即到

乘坐地铁,在光谷广场站(终点站)下车,从C出口出站过地下人行通道后光谷资本大厦停车场内即到。

延展阅读:

小米之家服务项目:

1.小米手机及其配件自提;

2.小米手机的售后维修及技术支持;

3.小米粉丝的交流场所。

小米总部在武汉还是北京

作为一个武汉人,一个曾经长期在高新区生活的人,谈一下个人观点吧。

楼主说的长江新城、光谷的潜力,应该是从区域综合实力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来看的,其实武汉不止有这两个产业高地和聚焦发展的地方,从功能区上看,还有武汉开发区(沌口)、临空港经济区(东西湖),属于多点开花,而非两区争霸。但是从发展潜力上看,从目前武汉城市发展格局而言,近三十年内,我更看重光谷。

创新生态链聚集

大家可以想一下,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和观念改变,以前是搞小城镇,现在要搞大都市圈。其实,在一个城市中,也有这种趋势,撒胡椒面、多点开花,而非做强做大一极,产业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很难带来的化学反应,所以大趋势还是聚集。

长江新城、光谷都是走的“创新”发展路径,都是准备做高端产业的。目前,光谷是武汉市创新最聚集、最丰富的地方。比如大家看武汉这几年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小米、小红书、斗鱼、盛天网络等等,基本上都位于光谷。这些优质项目,将继续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吸附在光谷、把大量的互联网人才吸附在光谷,所以从这点上将,创新的聚集度一定会越来越高,而非越来越分散。这个角度,光谷胜一筹。

空间发展格局

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对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光谷,也就是东湖高新区,面积518平方公里,位于武汉东南部,东接鄂州,盛传武鄂一体化将进一步拓展光谷发展空间,个人觉得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此外,再看交通情况,光谷紧靠武汉火车站、离天河机场1小时车程,离即将投用的鄂州机场1.5小时车程,交通非常便利。加上光谷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完善。

长江新城在这方面也不差,距离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不远,规划的立体交通体系让人期待,还有黄陂这个后花园,应该说空间格局非常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现在基础设施还比较差,后期开发投入太大,需要逐步滚动开发,而这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这一点上,两者打平,光谷略胜。

其他不多说了,从三十年的维度看,更看好光谷,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不好预测了。

长江新城,规划中的武汉“第四镇”,下辖堪家矶-武湖。武汉中北路,距离天河机场直线距离约18KM,距离武汉站约8KM。中期100平方公里,远期500平方公里。目前还处于规划中。

光谷是正在建设中,以前光谷的核心是“鲁巷-光谷广场-关山大道”,而今逐渐向东扩展,光谷中心城建设如火如荼,高新大道产业云集,武汉云基地、华为、小米、武汉生物城、天马等高 科技 产业园都已建成,且开始办公。

相比还在规划中的长江新城,光谷核心,关山大道沿线自不必说,已是成熟商圈,光谷东产业都在陆续进驻,人气逐渐起来,随着地铁2号线南延长线开通,和地铁11号线的运营,服务产业的光谷东逐步走向正规。

长江新城和光谷东哪个潜力更大?只能说,长江新城尚未开始,未来很不好预测,那边房价在一万左右,未来有升值空间,但是空间多大,不好说;光谷发展了三十年,现在一路向东,已经发展成熟,且光谷东的产业已落地,不是停留在规划中,目前光谷房价在18000元/平左右,也足以看出大家对市场的信心。

绝对的长江新城,武汉未来之城!

说什么画饼子的,都是些吃不到葡萄说酸的人!武汉近些年的发现都看得见,前几年也有人抱怨说武汉天天在挖在建,一个大工地!现在呢?大家都体会到了武汉城市公共交通带来的便利,目前还在建设中!(当初也是这群人在叫)

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武汉不发展,跟不上新一轮国家产业升级的节奏和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使命!将是武汉 历史 上的悲剧,因为目前中部崛起只有武汉能带头。我们不冲谁冲?所以,喷子们……长江新城一定会有条不紊建设下去,生个孩子还要怀胎十月,更何况一个国家级的产业新城?

武汉是中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最多,科研院最多的一个城市,人才产量丰富,但可悲的是留不住人才!长江新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留住这些我们培养的人才来为我们城市发展做贡献,其中今年早些时候的长江青年城项目就是为这做准备!

然后新城投资集团,也是没有闲着,一直都有签约项目公示。包括之前百万资智回汉等,吸引了中国包括地产万达、恒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小米等太多了……

中国是最不缺钱的,缺的是好的项目,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

长江新城将是一个高 科技 产业之城,拭目以待

现在不好比较,可以说不管是长江新城还是光谷,都是武汉重点发展的地区。现在的情况是,长江新城大饼画好了,定位高大上,但刚起步;而光谷已经发展好些年,有基础,因此就目前而言,光谷肯定发展比长江新城好。至于未来谁发展潜力大,现在还不能下定论,要视长江新城发展状况而定。长江新城虽然定位高,但未来能否像定位那样发展好,还是个未知数。

长江新城是武汉的“未来之星”,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是“两江交汇、三镇鼎立”,而长江新城就是武汉的“第四镇”,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新区,中期规划建设面积100平方公里、远期则为500平方公里。长江新城为武汉未来30-50年发展预留了空间,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光谷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洪山区,江夏区境内,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属于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也是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现在发展的已经很好。这里集聚了武汉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2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80多万在校大学生,拥有众多产业园,是武汉的高 科技 中心,未来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不知道武汉到底想发展什么,光谷我以为是 科技 发展,却大力发展生物城,还有光纤,我看到的似乎都是厂房,这是搞 科技 吗?这玩意能提供多少工人工位?我11年去南京软件大道工作,7、8年过去了,从荒芜人烟的地方发展到写字楼林立,已经成为南京程序员最集中位置。而那个时候武汉也开始修建金融港,现在7、8年过去了金融港那边我路过好像就3栋有点高度写字楼。近些年武汉又搞光谷东,又是花山软件新城,后面长江新城又是什么鬼。总体武汉发展规划一般,光谷大部分原因是还是靠一批活跃的年轻人自然发展起来的,应该都没想到他发展成这样,现在重新规划光谷东,这让人觉得半途而废,可能原来规划小了烂了想放弃了,这方面可以学习下成都高新区,南京河西这两个地方就是商务城区的典型代表,无人机飞过去都是 科技 都市感觉,相比下武汉基本找不出这种写字楼密集高大上且规模巨大的地方,对此武汉有一种发展很随意感觉,总体来看发展来看规划3分,剩余7分靠年轻人的活力,整个武汉大学生分布基本在光谷,武汉的动力也就在这里,希望武汉还是把光谷发展好,如果特意跑去去汉口那边发展,同样租房挪窝相比下去上海,去广州也是能接受吧,如果光谷能发展到北上广深样子,学生从出校门就能直接定居下来,那么武汉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了吧

我是武汉光谷的,简单讨论一下:

就目前来说,肯定光谷好于长江新城,因为长江新城刚规划不久,也才开始建设,而光谷已经发展十年有余了,涉及地盘大,产业结构广,高 科技 机构及企业密集,交通发达,配套设齐全,仅光谷世界城就令人爽心,里面非常大,环境也非常好,综合体是亚洲最大综合体,有23个足球场的面积大,步行街也很独特。

光谷世界城那个地方地铁有很多个出站口,而且只要你走对出口,可以从地铁直接到世界城里面去,不用出地面,还不止一个地方是这样。光谷中心转盘造型别致,尤其是晚上的灯光变换超级美,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在广场休闲,我家就在这二公里的地方,每天晚上可以散步到那里去,人也很多很热闹,尤其是周六、周天或节日,人超级多,特别是大学生多,显得格外有朝气。

世界城里面小吃非常非常发达,有的店你要是想去品尝,得取号等很长时间才能排到你。我们取的是上午去取号,然后就出去逛,二三个小时过后再去吃基本上就快到你的号了,很多人都这么干。长江新城规划高大上,十年后就不好说谁强了,毕竟长江新城是新规划的而且比较偏僻一点,地盘自然比光谷要大,规划估计要更好一些。

长江新城潜力更大,处于水陆空立体交通的中心,即距阳逻新港,武汉火车站,天河机场等距。长江新城规划起点定位高,属于武汉未来最高城市建设成就样板的展示区,高端前沿新兴产业的示范区,武汉顶级高端人才的汇聚居住区,武汉国际交流的前沿阵地。长江新城地理位置更优越,处于武汉长江段的中心位置,东连光谷,西接汉口老城,南对武昌青山,境内港叉纵横,河流湖泊密布,数百平方公里武汉仅存的长江中段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如今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一个区域的发展是靠新兴产业带动的。武汉地处中国核心地带,南下荆襄,西控巴蜀,北通晋鲁豫,东连吴会,襟带三江而线穿南北,中华之要地,华夏之腹心,人杰地灵,荆楚文化发祥之地亦称中国之脊梁,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武汉不仅是商业发达城市,也是我国轻重工业基地,有良好的人才储备,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学校也落户此地,为武汉的发展带来了 科技 保隐。当今北有北京的中关村,雄安北京的副中心,东南有上海的浦东新区,广州,深圳等新兴产业特区相继建设,北面的郑州也随之发力,唯有武汉新兴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正由于后发却可以少走弯路,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不过新兴产业区叫“光谷”小区,不敢句同,中国新兴园区为什么要步洋人的后尘叫外国的名字呢?

一旦这特区建立起来,可以逆转产业格局的现状,为中国中部脊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战略转变,可以说是武汉产业转型的挈机,光子物理基地设在武汉是中央的高瞻远瞩,一旦这个基地成立,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前途无量,而武汉新区则是以商住房地产业的格局,对武汉前胆性发展没有多大帮助,充其量是把房地产煎饼摊大而己,没有可比性!

强者恒强,永恒之理。

除非出现不可预知的人为和自然外力,光谷将继续不停的发展下去。光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新产业布局已基本完成,不论是政策、人才、配套服务还是资本,都在继续看好光谷,聚集光谷。说光谷会衰落?去问问光谷广场上的任何一个大学生就能得到答案。年轻、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资本,别说长江新城,光谷的这个最大优势在世界上都不多见。看看光谷广场上那每天数以十万计的人流,想让他们短时间内都一拥而上去开垦、建设新城,可能吗?

长江新城,构想是美好的,现在还在论证或刚起步时期,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推进,少说也得二三十年才能达到光谷目前的水平,何况光谷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除非国家给予新城像深圳那样的政策待遇,这可能吗?没有政策的倾斜,想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几无可能。从区位优势来看,新城的新港还是不错的,但作为一个内河港,最终能发挥出多大的能量,还得取决于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发展、衔接、配套和需求,就如同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关系,没有上下游的呼应和联动,新港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同时,长江下游地区的河运、陆运系统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下游的那些港口城市离海口和国家最发达地区更近,因此,对港口之间的竞争和截流效应有充分的估量,新城的区位优势只能审慎乐观。 最重要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过硬的产业“输出”,才可能有更大更多的“输入” ,不然,你不过就是个“中转站”而已,光谷的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客观的讲,从目前来看,长江新城的生态环境并不比光谷优良,江对面的武钢重工业区和化工区的大气污染分分钟就能抵达彼岸,加上新城核心地区的电厂、水泥厂等等大型传统产业的聚集,都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这些制约新城发展的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综上所述,长江新城想在今后超越光谷,最好的途径只能寄希望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当然,如果长江新城规划能扎实推进,并妥善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长江两岸新城遥相呼应,优势互补,对武汉的发展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个见,欢迎探讨。

以下前五图是长江新城地区,后四图是光谷。

如果武汉能够超过深圳,我就相信长江新城能够超越光谷,毕竟人家前期已经有30多年 历史 了不会等着你超越,而且很多 科技 研发也要出成绩了在一定时段距离越来越大;那些说长江新城短期就能超越光谷的人简直在做梦。

光谷“芯”动能来袭! 武汉集中优势突破战略新兴产业 | 特别报道

根据律爱企查网站查询:小米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华润五彩城写字楼。小米总部的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科技区域,聚集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科技公司。此外,小米在北京亦庄还设有小米智能工厂。同时,小米在武汉也设有总部,其武汉总部位于光谷,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3.4亿元。

该市通过人才引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迅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而出,为“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被称为中国光谷,在这片引领先进 科技 风潮的创新之地,一股“芯”势力正在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5月15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芯”驱动高端论坛暨2019北大国发院(武汉)论坛,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中国光谷 科技 会展中心举办。

圆桌论坛环节,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王斌、武汉慧联无限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胡昱、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光、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龚强与圆桌主持人、《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一起,以“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为主题,就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以及武汉在此领域的独特优势展开了热烈讨论。

邓妍: 2018年末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我们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武汉给人留下的产业支柱印象是钢、是 汽车 ,2011年在地方“工业倍增”下,信息技术、生命 健康 、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开始抬头,五年内投资比重从37.7%上升到63.6%。现在,围绕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GDP占到整个湖北全省38%的武汉,又面临一个全新的转型“窗口期”。

巧合的是,前几天刚刚出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显示,武汉在全国经济总量TOP100城市中,总分位居第六。这个报告覆盖了4个直辖市、23个省区的重要大中型城市,从软环境、硬环境两个维度,7个二级指标、35个指标着手,综合反映出一个城市对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吸引人才的综合支持程度。

龚强从美国学成归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财政与公共政策等。请问,你怎么看待上述现象?武汉在“芯产业”方面,都具备哪些优势?

龚强: 武汉“芯产业”具有来自高校与交通两个方面的增长动力和优势。

首先,武汉市高校集中、研究实力较强,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武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高校数量众多,科教综合实力不容小觑。其不仅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等诸多名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亦超百万,位居全国甚至世界第一,能够为“芯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精尖专业型人才。

第二,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有利于人才输送与地区经济发展。武汉地处中部核心区域、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每年向外输送几十万高校学生。此外,作为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能够为“芯产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工业基础。

考虑城市环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地区聚集程度会对其经济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地区充分整合其核心,便能够有效发挥其工业基础与人文底蕴的内部优势,进一步形成人才高地。反之,若地区无法合理聚集优势,则会造成人才洼地,不利于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因此,国家或区域间的竞争实际是执政能力的竞争。执政能力水平较高,会增强地区聚集程度,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显著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质量。实际上,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人工智能,其背后依旧是人,依旧是高端人才的比拼,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近年来,武汉市坚持人才优先,通过人才引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发展势态良好、经济增速迅猛,能够充分反映出湖北省与武汉市较为到位的发展和战略规划,并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邓妍: 目前,在光谷,企业生态多样,新动能潜力十足,比如小米作为独角兽企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IoT(Internet of Things)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在人工智能方面也积极布局。小米董事长雷军曾经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超级机遇至少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一个数量级。”

作为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王斌此前工作于中国科学院,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相关的科研工作,由学界进入产业界是一个不小的跨越。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大潮中的定位以及发力方向?就武汉而言,能在这一领域发出怎样的声音?

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王斌

王斌: 人工智能是中国进入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机会,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比如说美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可能偏国家安全,欧盟可能更偏隐私和安全。中国的人工智能其实是比较激进的,跟产业结合得非常紧密,以人工智能对产业改造升级,技术化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的定位非常准确。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分三步走,首先跟世界同步,第二是在某些核心技术上领先,第三是成为世界人工智能的中心。

这几年人工智能很热,其中还伴随着其他的一些关键词,比如说物联网、智能制造,而武汉正好跟这两个词都非常相关,这对武汉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其有可能走在国内甚至国际前列。

邓妍: 此次圆桌会议主题是“创新引领,培育壮大新动能”。据我们了解,目前武汉提出的口号是“芯片引领创新,面板拉动增长,端网支撑规模”。但无论是芯片还是面板,都属于高资金密集型、长投资周期型,且风险极大的产业,确实需要、企业、 社会 力量以最大力度和巨大勇气去介入,同时又需要面对因技术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

今天有来自两家光谷企业的代表。一家是接连三年入选光谷“瞪羚企业”的武汉慧联无限,武汉建成的100个平安智慧社区,1/3是由武汉慧联无限打造的;与武汉慧联无限一起进入德勤“2018光谷明日之星榜单”的,还有一家做芯片的企业—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胡昱和夏光身处“芯产业”内核,你们如何看待这种风险与机遇的矛盾?

夏光: 我们企业是2010年创立的,理念是不跟随,就要做原创,就要做颠覆。我们坚持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年,几乎是零营收,但是今年开始爆发式成长。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给用户提供稳定的芯片,我们完全是自主知识产权,未来会给整个产业界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武汉慧联无限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 胡昱

胡昱: 慧联无限其实是做5G通信里面窄带这一块的通信核心技术。慧联作为本土企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对于新动能的体会也十分深刻,对比全国其他地区,在企业扶持方面,光谷做到了三个“专”。

第一,“专”为“人才”。光谷近些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上卓有成就。除了光谷本地有着大量的高校之外,光谷近些年也引进了大量如华为、小米这样的一流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这些“大厂”企业和中小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了立体化的技术性人才梯队培养,这些人才储备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光谷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二,“专”为“生态链和产业链”。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无论芯片还是人工智能行业没有生产、集成和应用场景这些基本环节要素项目是没办法落地的,为什么美国的芯片做得比我们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硅谷地区具备这样的立体化的产业链支持,目前相对国内其它地区来说光谷对于 科技 行业产业链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根基和养分。

第三,“专”为“市场动能”。光谷地区由牵头引导企业发展的动能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更“专”。自身就具备一些城市精细化建设的需求,光谷在项目中会优先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多的磨合机会。企业在这种磨合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产品和方案的优化,这种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例如慧联在光谷理想城的智慧平安社区项目,通过在理想城项目中的反复试炼,现在“理想城”模式的智慧平安社区已在全国十多个城市落地了。从市场端点燃的星星之火可以给企业带来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邓妍: 我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产值在5000亿元人民币,进口2700亿美元。按,中国在2020年国内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到2025年将达70%,简单计算下,即便是40%的取代率也高达7600亿元,相当于从2018年到2020年,中国芯片产值升至12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36%的数据意味着什么?可供参考的是,2003年至2012年中国房地产黄金时期,年复合增长率也才30%。

问题是,尽管中国芯片产业从设计到制造过去几年发展迅速,但在自主核心技术上仍然落后不少,特别在基站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上差距更大。在座的几位嘉宾如何看待这种差距以及缩短时间表?与企业又该如何扮演好各自角色,并相互借力?

王斌: 我们确实在核心技术上跟别人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一直在缩短差距,投入也非常大。我觉得首先要正视差距,虽然我们论文专利非常多,但一些核心技术还比较缺乏。第二就是找到关键点去做,从的引导,到企业在市场上拼杀,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是很必要的。我觉得未来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者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

胡昱: 美国的芯片类似高通,是从技术角度来定义一个标准从而推动应用市场发展,这是一种“美式”商业路径。在中国,商业路径更多的是从应用市场来推动技术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包括国外的人工智能企业也纷纷瞄准国内市场。相对国外市场人工智能大都还停留在 游戏 等领域,国内已经逐步进入智慧城市管理范畴,由此可见国内城市化机器管理的应用场景是非常丰富的,市场也是十分广阔的。

同时,企业对各自领域输出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十分重要。例如,国外的高通和国内的华为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对行业进行了定义和规范、标准的输出。慧联就多次参与了窄带物联网行业规范的制定。

武汉芯泰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光

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 龚强

龚强: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 科技 发展纯粹靠 科技 。然而事实上,与 科技 相比,核心与创造才是 科技 发展的关键。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产品的火爆不仅由于先进技术的运用,主要原因在于其更具核心竞争力,即独特的设计与创新的理念。

同时,近期的贸易战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核心与创造性的东西,会导致一国或地区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是一味地对外加工与代工,会造成地区竞争力地丧失。只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 社会 价值。

邓妍: 作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上仅次于北上广深的“中国第五城”,武汉在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中排名全球40位、中国第7位,并被认为是“中国创投20年最具潜力城市”。今年一季度,武汉GDP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两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武汉的新动能正在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此时此刻,这句话可资共勉。我们期待武汉这座因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的火热城市,不断发生“芯”的变化!